普通話的「普通」
06-19
普通話的「普通」 有個喜劇小品:一個大款用方言跟別人對話。人家說:「你說的我們聽不懂,用普通話好不好?」大款說:「我又不是普通人啦,為什麼說普通話啦?」這個大款是將普通話的「普通」當成了與「特殊」相對的那個「普通」了,他認為「普通話」中「普通」的意思就是「平常的、一般的」,普通話自然就是平常的一般的話了。聽起來好像是笑話,其實,的確有許多人並不知道「普通話」這三個字的真正意義,真的是認為「普通話」的「普通」,就是與「特殊」相對的那個「普通」。 那麼,「普通話」的「普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普通話」的「普通」其實是「普遍通行」的節縮,與平時說的那個「普通」並不是一碼事。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他的《漢語淺談》中專門設了個小標題「什麼是普通話」,他說:「什麼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通行全國的話。」「普通話就是普遍通行的話。」 其實「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經有了。1906年,切音字運動積極分子朱文熊寫了一本名為《江蘇新字母》的書,書中將漢語分為三類,其中有一類就名為「普通話」。他說,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 朱文熊提出「普通話」這一說法後,並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當時人們稱各省普遍通用之話為「藍青官話」,「藍青」本意為顏色混雜、不純粹,「藍青官話」是指夾雜了各地方言的北京話。因為這種話多是在官場使用,所以稱為「官話」。後來,大家都開始說這種人人都明白的話了,使用這種話已經不再僅限於「官」了,民國初年就出現了「國語」一詞,「國語」代替了「官話」。較之「官話」,「國語」有了「民」的味道。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進行文字改革時,語言專家對「普通話」這一詞的使用進行過嚴肅的科學論證,稱「官話」顯然是不可以的;稱「國語」也是不妥的。因為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漢語,還不能稱普遍通用的漢民族共同語為「國語」。直接使用「普遍通行的漢語」又嫌音節過長,於是才採用了節縮的方式,稱之為「普通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念佛」念佛就是跟阿彌陀佛熱線通話保持聯繫
※普通話普及要達到80% 來看看全國漢語方言分布
※普通話的前世今生
※著名藝術家嚴順開主演電影《阿Q正傳》[漢語普通話]
※歷朝歷代都有哪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