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寂寞風雨棠樾牌坊

  驄步亭

  七座牌坊一字排開

  樂善好施坊

  走進徽州,最使人感到突兀並且受到震撼的意象,是藍天下寂寞站立的牌坊。牌坊是與民居、祠堂並存的古建築,共同構成徽州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而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棠樾牌坊群。

  於我而言,棠樾牌坊群就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這座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因了曠世奇作《紅樓夢》的精彩演繹,使得我真實地站在它的面前時,竟然產生了一種「今兮何兮」的錯覺。

  一進村口,就能看見村子東端的甬道上,七座牌坊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它們屬於居住於當地的鮑氏。鮑氏在科舉方面並不成功,但在徽州一直被視為頭等宗族,僅次於程氏,這固然因為鮑氏在財富的積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鮑氏父子都是名著一時的大鹽商,但更重要的是,鮑氏為徽州古老、有代表性的家族,人望攸歸,有表率作用,使得在高度重視宗法制度的明清時代,無論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地方官僚府衙,對於鮑氏修建牌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偏愛」,從而出現了成群而聚的規模。

  這七座牌坊,分別為鮑燦孝行坊、慈孝里坊、鮑文齡妻江氏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其中鮑燦孝行坊、慈孝里坊、鮑象賢尚書坊建於明代,另外四座建於清代。牌坊上分別有「御制」「恩榮」「聖旨」「敕建」字樣,代表了牌坊的「政治級別」,其中「御制」最高,為皇帝親自下旨並由國庫出錢修建,「敕建」則由官府發文自家出錢建造。

  鮑氏家族的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餘年的重要見證。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綉江南第一鄉」。

  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或忠或孝,或貞或義,且每一座都極具建築美學和歷史人文價值,而其中的樂善好施坊與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樂善好施坊為衝天柱式,4柱3間,通面闊11.82米,進深2.85米,高11.70米。大小柱額都不加紋飾,唯挑檐下的拱板鐫刻花紋圖案,月樑上的環與雀替也相應雕刻了精緻的紋樣,粗大的樑柱平琢璋磨,不事雕飾。此坊為旌表諾授通奉大夫議敘鹽運使司鮑淑芳同子鮑均而建。鮑淑芳為大鹽商,嘉慶八年集眾商輸餉,奉旨議敘鹽運使職銜,洪澤湖決堤時,集議公捐米6萬石,淮河、黃河水災時,捐麥4萬石,開六塘河歸海,集眾輸銀300萬兩,疏浚芒稻洞,捐銀6萬兩,助設沙河閘,捐銀5000兩。在家鄉修祠社、辦義學、修橋鋪路、濟困扶貧等等,義舉很多,但臨終卻沒見一座旌表自己的碑坊,只是囑咐兒子鮑均,恪守祖訓,造福鄉里,徽州府督撫被鮑淑芳、鮑均父子的諸多義舉所感動,請命於朝廷,以樂善好施得旨旌表建坊。

  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也稱節勁三冬坊,因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勁三冬」「脈存一線」而建。《歙縣縣誌》記載:吳氏,嘉定人,22歲嫁入棠樾,時小姑生病,她晝夜護理。29歲時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對前室的孤子元標視如親生,盡心撫養,直至其成家立業。鮑元標也不負母恩,終於成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年老之後,吳氏又傾其家產,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屬中沒有錢安葬的人,還盡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壽終。吳氏在60歲時辭世,她的舉動感動了地方官員,遂打破繼妻不準立坊的常規,破例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與其他相等的牌坊。儘管得此厚愛,但在牌坊額上「節勁三冬」的「節」字上,還是留下了伏筆——把節字的草頭與下面的「卩」錯位雕刻其上,以示繼室與原配在地位上是永遠不能平等的。

  在牌坊群當中,有一座尖頂、官帽似的四方小亭引起了我的注意,此亭名曰「驄步亭」,屹然座落在第三、四兩座牌坊之間。

  驄步亭建於明朝隆慶年間,建亭人為鮑氏第十八世孫、官至貴州都勻知府的鮑獻書和其侄子鮑元臣。亭內有甬道貫通東西,其南北兩邊設有「飛來椅」,供來往者小憩。亭內四柱,門額之上,有清朝大書法家鄧石如手書的「驄步亭」三字。

  牌坊群中為何出現一方小亭?當地有人說是為了「改化」牌坊建築群形式上的單調。據考證,其實不然,因為從年代記載上看,此亭的出現早於牌坊群。實際上,驄步亭的修建與鮑家當時的一段難言經歷有關。

  鮑氏在明朝嘉靖年間出了一位進士叫鮑象賢(1496~1568年),他是棠樾鮑氏第十六世祖。從文獻記載看,鮑象賢是一位只注重做事而不在乎做官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官不擇位」。此公曆任刑部右侍郎,兵部左、右侍郎,戶部右侍郎、按察使等職,還做過御史。他在兵部為官時,曾遠戌邊防,在雲南、陝西、兩廣等地,南征北戰,使邊境得以安定。

  然而,對文武雙全的鮑象賢來說,因為秉性耿直,鄙視權貴,註定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官員,所以鮑象賢在做御史時,曾屢遭「逆臣」中傷。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41歲的鮑象賢戴著「兵部左侍郎」的舊官銜,「告老」回到棠樾。

  鮑象賢去世後,鑒於許國等一批老臣的奔走呼籲,朝廷最後追封其為「工部尚書」,皇上示諭可以以相應的葬禮來「處理」鮑象賢的善後之事。十五年後,鮑象賢的孫子按國葬禮儀在歙縣縣城西安葬了鮑象賢的遺骨,此後約40年,才在棠樾樹建牌坊以旌表,這座牌坊就是現在牌坊群中東首的第一座「鮑象賢尚書坊」。

  對於先祖如此精忠報國最終卻落得個「功大賞薄」的下場,鮑氏後裔自然心怨難平,為紀念這位忠烈的先祖,鮑象賢的孫輩鮑獻書及其侄鮑元臣便建了這座「驄步亭」。驄步亭本來的意思是指以青鬃馬代步的御史,此典最早在漢朝設御史一官時便有了,鮑氏子孫建此亭於牌坊群中,其寓意是深遠的。


推薦閱讀:

男人因寂寞難熬出軌可以原諒嗎~~?
寂寞的朱安
怎麼才能擺脫寂寞?
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耐得住寂寞才有成就

TAG: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