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結合治療
中國傳統醫學雖無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名,但從其臨床表現來看,屬「痹證」範疇,多因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腠理空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或痰飲、淤血凝滯經脈,以致氣血閉阻,氣機不暢,不痛則痛,筋失所養則痹。因而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藥物治療應體現溫經散寒、除濕通絡、祛淤止痛的原則。消痛散的立方即以此為原則。方中生川烏、生草烏、生麻黃、生半夏、細辛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溫經通絡;防風、透骨草、伸筋草、雞血藤、威靈仙、桂枝、桑枝、木瓜、薑黃、蒼朮、海桐皮祛風除濕,溫通經脈;當歸、紅花、川芎、赤芍、玄胡索、地鱉蟲、雞血藤活血化淤,通絡止痛。諸葯配伍,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上述藥物多具有抗炎、鎮痛、局麻解痙作用。臨床研究表明,藥力和熱力的有機結合,可促進皮膚和患處對藥物的吸收,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據此在應用正骨手法糾正椎體位移、松解神經根黏連後,再採用消痛散葯袋經微波爐加熱或放人鍋中蒸熱後做腰骶部的熨療,使腰骶部的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加快,局部無菌性炎症得以消除,減輕或消除無菌性炎症對神經根的刺激,同時使腰骶部的肌肉鬆弛,緩解了肌緊張對椎體的牽拉,從而緩解了臨床癥狀。這也體現了中醫骨傷科筋骨並重的原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約佔腰痛患者的20%左右。有文獻統計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10年以上的遠期療效無明顯差異,這對非手術治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治療方法:
1.中醫正骨手法根據患者棘突偏歪;偏歪棘突旁軟組織腫脹、壓痛;上下棘突間隙不等寬等體征採用脊柱定點旋轉複位法。即患者端坐在方凳上,醫生坐患者身後。首先用雙拇指觸診法查清偏歪棘突,如患椎棘突向右偏歪,醫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扳住患者左肩,使其前曲40度—60度,向右旋轉盡量大於45度,同時左手拇指向左上頂推偏歪棘突,即可覺指下有微動,常伴有「喀」地聲響,治療即告完成。如患椎棘突向左偏歪,則操作方向相反。每2日治療1次,20天為1個療程。
2.消痛散葯袋腰部熨療消痛散葯袋的製備:將生川烏、生草烏、制馬錢子、生半夏、細辛、防風、透骨草、伸筋草、威靈仙、桂枝、桑枝、木瓜、薑黃、蒼朮、當歸、紅花、川芎、赤芍、玄胡索、雞血藤、地鱉蟲、生麻黃、海桐皮等,各適量碾成粗粉,分裝入20厘米X15厘米布袋中備用。將葯袋用水浸濕,然後放人家庭用微波爐加熱或放入鍋中蒸熱,再作腰骶部的熨療,每次15~20分鐘,每天2次。
討論: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比較公認的病因不外乎機械壓迫、化學刺激和自身免疫刺激3類。治療上,非手術治療可以治癒8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作用為消除神經根水腫、無菌性炎症、營養修復神經、調節免疫功能,而在非藥物治療中,中醫正骨手法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解除(或減輕)機械壓迫、松解神經根粘連方面是任何藥物無法替代的。
在各種正骨手法中,脊柱定點旋轉複位法是最常用、經典的正骨手法。它通過調整病變椎體關節突關節的微小錯位;改善關節突關節椎間韌帶及椎間盤的張力;恢復脊柱內外平衡,從而解除來自椎間盤內部異常壓力對神經根的壓迫,緩解臨床癥狀。
推薦閱讀:
※名老中醫應用四逆散經驗(附驗案兩則)
※能不能用微波爐熱中藥?9個常見的煲中藥疑問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_中醫古籍
※中醫神棍水軍只能手動識別?
※傷寒論,之少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