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過伸 | 30塊錢彈力帶解決腦卒中偏癱步態大問題

主要內容

  • 正常步態生物力學分析

  • 典型的運動學偏差和適應

  • 訓練與優化技巧

  • 彈力帶使用方法

  • 正常步態生物力學分析

    腦卒中後期患者相當一部分患者以膝過伸步態行走。表現為站立相(即足底著地和支撐中期)負重時,出現膝關節過度伸直,身體重心向後移,有向後傾倒的徵象。膝過伸使用定義膝伸展角度大於5°。

    站立期

    足跟著地時屈曲15°(緩衝身體重量動量)

    站立中期伸展,然後屈曲35°-40°(足趾離地前)

    典型的運動學偏差和適應-膝過伸

    原因

  • 膝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

  • 膝關節控制力差

  • 股四頭肌肌力降低或張力過高

  • 腘繩肌肌力下降

  • 髖關節伸展不夠即臀大肌無力

  • 小腿三頭肌張力過高

  • 膝關節本體感覺減弱

  • 站立初期(足跟/足著地和負重)

  • 膝關節屈曲不能

  • 比目魚肌攣縮

  • 股四頭肌0-15°控制受限

  • 站立中期

  • 膝關節僵硬(影響足蹬地的準備)

  • 比目魚肌攣縮

  • 由於控制膝關節的肌力下降而擔心下肢癱軟跪倒所發生的適應性改變

  • 由於患側肢體的本體感覺障礙而導致交互抑制障礙使患者不易準確獲得患膝位置和不能抑制過高的股四頭肌肌張力,導致患膝屈伸協調功能障礙,加之屈肌肌力弱,因而容易出現膝過伸。

    訓練與優化技巧

    訓練原則

  • 改善足底承重方式

  • 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 糾正膝過伸的動作模式

  • 考慮其他部位的代償效應

  • 訓練指導

    干預的目標是通過以下手段來優化行走的動作行為:

  • 預防下肢軟組織的適應性改變

  • 誘導下肢關鍵肌群的自主隨意性活動

  • 增強肌肉力量和協同性

  • 提高行走速度

  • 最大限度的提高技巧,即提高靈活性

  • 增進心血管的健康水平

  • 唯一能夠改善動作行為的方法就是將通過增加力量訓練整合到有意義的功能訓練中。

  • 練習喪失的成分

  • 加強膝關節控制能力

  • 分離運動強化訓練,訓練量以引起肌肉適度疲勞

    項目一

    仰卧位,健側下肢伸直,患側足抵在治療師腿上讓其屈伸膝關節,治療師給予大腿後部拍打刺激,誘發自主運動。

    項目二

    俯卧位:兩腿伸直,然後偏癱膝做屈伸分離運動。要求屈膝逐漸達到90°以上,屈膝時不能抬高臀部。

    項目三

    坐位:髖關節屈曲90°,軀幹保持直立,偏癱側做膝關節屈伸運動,以屈膝為主。屈膝時要求無軀幹代償性前傾,無額外用力,屈伸過程中全腳掌著地,動作平穩。

    項目四

    站在肋木前身體保持直立,手扶肋木,在偏癱側髖關節保持直立的情況下做屈伸膝關節運動。

    項目五

    坐位:伸直膝關節,通過15°範圍練習控制股四頭肌離心和向心收縮。試圖保持膝關節伸直(等長收縮)時治療師從患者跟部向其膝部給以強有力的壓力,以使股四頭肌必須收縮來防止屈膝。

  • 早期分離與抗組運動訓練結合

  • 打破異常運動模式,促進大腦功能重組

    項目一

    仰卧位:屈膝,足支撐在治療床上,患者將臀部從治療床上抬起,並保持骨盆呈水平位,早期治療師可給一定輔助,當能完成時逐漸加大難度,促進選擇性運動成分出現。

    項目二

    坐位:在控制髖關節不進行協同運動下作膝關節主動屈伸運動,或將患足置於前方,腳底著地,讓患者將腳平行滑移至膝下,重複5-10次,注意腳跟不能離地。

  • 軟組織牽伸

  • 簡單的維持性的被動牽伸在開始鍛煉前就立刻進行,以降低肌肉的僵硬度。

    股直肌:卧位或者側卧時的被動牽伸(維持20s 放鬆 4-5遍)

  • 主動牽伸

  • 雙腿垂直重疊臀部慢慢坐於腳掌 (小腿不要外翻)

    量力而為、循序漸進

  • 泡沫軸松解股四頭肌肉Foam Roller

  • 通過自身重力利用泡沫軸肌肉上產生一定壓力,使肌肉張力增加得到激活。一根小小的泡沫軸,能夠放鬆僵硬的肌肉,並且對深層筋膜進行放鬆。

  • 軟組織牽伸

  • 比目魚肌:坐姿

    拉伸

    泡沫軸放鬆小腿

    本體感覺障礙導致膝過伸的訓練方法:

    Frenkel法

    仰卧位

  • 屈伸一側下肢令其屈膝開始,足跟在治療台上滑動,直至下肢伸直

  • 外展內收髖關節:髖膝關節伸展,令其下肢在治療台上滑動

  • 一側下肢屈伸,另一側下肢外展內收

  • 坐位

  • 讓患者用足接觸治療師的手,每次變動手的位置

  • 下肢抬起,再交替站立坐下

  • 立位

  • 讓患者在一直線上前後移動其足

  • 沿彎曲的線步行

  • 在兩條平行線間沿平行線步行

  • 盡量準備踏著預先劃好的腳印步行

  • 力量訓練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股四頭肌的力量對於站立時的動態穩定性至關重要。

    僅僅只有力量增強,而沒有重新獲得對任務和環境的神經適應性所必需的動作練習,是不足以提高行走的行為動作的。

    注意:

    1. 力量訓練的強度和密度按照患者的個體能力不同而分級。

    2. 鼓勵患者在訓練中使用全力。

    3. 重複練習。

    肌內效貼的應用

    1、促進腘繩肌收縮貼法:患者取俯卧位,膝關節屈曲成90° 取「Y」型貼布「錨」固定於大腿後坐骨結節下(自然拉力)「尾」沿大腿後方向下延至腘窩兩側。該貼法促進下肢屈肌收縮。

    2、支持膝關節貼法:患者取俯卧位,膝關節屈曲至腘窩角為135°,取「I」型貼布兩端為錨(中度拉力)「錨」分平直,平展貼布。該法促進膝關節本體感覺輸入,並未膝關節提供初始動力誘發。

    3、放鬆小腿三頭肌貼法:患者取俯卧位,踝關節充分背屈,取「Y」型貼布(自然拉力)「錨」固定於足跟部,「尾」沿腓腸肌兩側肌腹向上延展至腘窩,目的抑制小腿三頭肌過分收縮,促進踝關節的本體感覺輸入。

    根據動作的力學機理,行走訓練的重點如下

  • 下肢支撐身體重心

  • 對身體的推動力

  • 當身體重心越過一側或雙側下肢的時候保持重心平衡

  • 控制膝和足的運動軌跡以完成足趾離地和全足著地

  • 優化節奏和協調

  • 與行走相關的基本運動形式的特徵是經常需要面對障礙物、速度要求和其他環境因素。在日常環境和地形中優化行走行為極為重要。

    有氧代謝能力的增強不僅能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還能提高其他功能。活動平板行走、功率自行車和可調節的循壞訓練器等都被用於增進體能訓練。

    這些都練過了

    可能效果還不好

    怎麼辦?

    第一步

    在淘寶買一根3米長的彈力帶,功能越好的,買越薄的

    第二步

    前足踩住,交叉固定

    第三步

    小腿處完成前後兩次交叉固定

    第四步

    大腿前方完成交叉固定

    第五步

    骨盆前後水平交叉固定

    7分鐘視頻里包含兩種彈力帶輔助纏法

    視頻來源:youtube.com


    推薦閱讀:

    奇怪!中風,心梗這些病,為什麼總愛在早上突發?
    卒中患者吞咽障礙和營養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2013版)
    第三章n 多一種選擇,多一份希望
    艾灸治療卒中(中風)偏癱
    他汀類藥物在預防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的應用

    TAG:卒中 | 偏癱 | 步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