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琴之前家長應該知道的

  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吃辛吃苦為孩子創造條件學琴,鋼琴也買了,老師也請了,可是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卻不想學了,從此學琴之路半途而廢,鋼琴成了擺設;另有一些家長常常抱怨:「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是想讓家裡多一些歡樂,沒想到有了鋼琴以後,家庭氣氛反而緊張起來了。」

  殊不知,學鋼琴有多難!家長自己不彈不知道,試彈一下就會明白要學習這門技術有多麼的複雜,有多麼艱辛!學鋼琴之前家長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盲目跟風,應讓學琴成為水到渠成之事。

  學習鋼琴和學習其他樂器一樣,是學習音樂的一種手段,而鋼琴是打開音樂之門的最好的啟蒙樂器。

  音樂就像語言,有「聽、說、讀、寫」的過程,彈琴是屬於後段「寫」的步驟,錯過前面三個步驟,那「寫」起來就相當困難。"聽"即是聽音樂,好像孩子學認字之前,要先學會聽說語言一樣,孩子才會有興趣認字,聽音要求聽出旋律的音高、節奏,聽出和聲和織體;「說」在音樂里就相當於唱,要把旋律和節奏唱准,就像我們普通話要說標準一樣;「讀」就相當於識譜、唱譜,就好比閱讀前要先認字一樣,沒有好的識譜能力,彈琴一定很累。有了這三個步驟做準備,那最後一個「寫」也就是上琴彈奏,就變得輕鬆容易許多了。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門抽象語言。在0~6歲期間,多做聽音樂的熏陶,就能讓孩子把音樂當母語一樣記進腦子裡,形成終身的音樂天分。那麼,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前,該做哪些準備呢?

  一、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孔子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培養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明智的家長應懂得用有效的方式引導孩子享受學習、渴望學習、成就學習。

  0-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好時期,這一階段接收到的信息是以後人生道路的重要承載和積澱。因此,爸爸媽媽因從胎教開始就讓孩子接觸世界名曲、經典音樂。這一階段,媽媽在聽的同時孩子在媽媽肚子里也在聽,喜愛音樂的習慣從這裡開始起步了!孩子起床時可以伴隨著起床音樂,睡覺之前傾聽催眠音樂,吃飯的時候有進餐音樂,畫畫、遊戲時也有柔和優美的音樂伴隨其中,生活里充滿著和諧的音樂美······孩子對音樂是耳濡目染的,美妙的聲音、經典的旋律在孩子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在彈琴中如果接觸到,他就會非常樂意去研究,去彈奏和演繹(推薦cd《愛和樂》)。

  到了孩子2周歲以後,就要讓孩子經常聽聽兒歌,唱唱兒歌,家裡來人就可以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熟悉的歌曲,唱歌時還可以加上孩子自編的動作,邊唱邊跳,這樣可以鍛煉膽量,增強自信。另外,要鼓勵孩子跟著音樂跳舞,家長可以和孩子一邊跳舞一邊做遊戲。比如聽到一段歡快的音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和著歡快的節奏又蹦又跳;接著又來了一段抒情的音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蝴蝶扇動著翅膀翩翩起舞;又如聽到一段雄壯的如軍隊行進的音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模仿軍人的樣子一起昂首挺胸向前行進······

  通過這些方式讓孩子感知音樂,在音樂的世界裡馳騁、遨遊······(推薦教材:《我和音樂做遊戲》、《兒童古典音樂欣賞》(林華講解))

  到了三周歲就可以接觸初步的音樂知識了,比如說初步了解五線譜的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趣的兒童認識五線譜的教材(推薦教材:《音樂的故事》,分為三冊)。或者帶孩子上上奧爾夫音樂課,參加舞蹈、歌唱或者繪畫的興趣班,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到初步的音樂專業知識,並感受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相通之處,這樣會使他日後的彈琴更具有生命力。另外,在生活中多給他用手操作的機會。例如:使用剪刀、捏橡皮泥、摘菜葉、拼樂高,多多動手到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好教的學生。當然,如果你真是介意現在的狀況,何不就讓孩子握著球彈琴,握著球的手就是好的手型。(非常推薦始創於台灣的美育音樂早教課)。再大一點,四周歲以後,推薦一套《世界經典音樂童話繪本》(全12冊,法國著名音樂教育家約貝爾著),也是極其適合孩子的一套音樂繪本。

  二、培養孩子靈敏的聽覺

  眾所周知,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培養耳朵靈敏的聽覺、建立正確的音高概念是打開音樂之門的第一步。

  在孩子一周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自制樂器,比如在不同的礦泉水瓶子里放上大米、綠豆、黃豆、沙子等等,讓孩子聽辨音色的不同。還可以把吃完的奶粉罐、紙盒子當鼓,找兩個木棍當鼓棒讓孩子敲敲打打,自製打擊樂器。有條件的家庭如果家裡有鋼琴、電鋼琴或電子琴之類樂器的,可以讓孩子跟琴先記住標準音la,即小字一組的A,然後聽記中央C這個八度即小字一組的do,re,mi,fa,sol,la,si,do』,從單音、雙音到和弦,然後可以聽旋律片段,節奏模仿等等,慢慢加入變化音級(推薦教材趙方幸編著《樂理視唱練耳教程》)。

  這裡推薦幾個小雨老師自編的提高聽力的小遊戲:

  遊戲1.聽辨音高:

  選擇三個音,剛開始可以把音高的跳躍拉大一些便與聽辨,如1.3.6,讓孩子先熟悉一下。落音在1,孩子做敲門的動作;落音在3,孩子做小雞吃米;落音在6,孩子做小青蛙跳

  爸爸彈,媽媽和寶寶比賽做。反覆來玩,可以讓寶寶彈充當小老師。(大家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特點做相應的調整)。

  遊戲2.和聲音躲迷藏(聽辨音色):

  初期:爸爸媽媽和寶寶,躲迷藏。

  爸爸媽媽手裡拿一個響物,相距較遠的對坐 ,寶蒙上眼睛,尋聲找到發聲的是爸爸還是媽媽。

  中期:爸爸媽媽各拿一響物, 在蒙寶寶眼睛前讓他分別聽兩種聲音的不同,比如沙沙小雨聲(用礦泉瓶子裝綠豆)和打蚊子聲(擊掌),讓後讓他找雨婆婆(媽媽飾)或者幫爸爸打蚊子

  後期:讓寶寶在多種音色的情況下,對指定音色的響聲做反應。

  也可以讓他在強弱中作選擇。一方發出兇狠的強,一方發出溫和的弱。 在加難度就是:兇狠的強(低沉的強)和感嘆的強(音調高的強) 在聲源上選擇很多,任何生活中的聲音都可以,不需要刻意購買,在力度大小上也可以大做文章,

  但是不要將辨彆強弱,和辨別那種聲音同時在一次遊戲中用。孩子比較容易暈,越強化專項越容易出效果。一次只選一個方向,一個時期多做一個方向的遊戲。

  聲源:擊鼓、搖綠豆瓶、敲擊盒子、模仿動物叫、敲門等等都可以。

  三、培養孩子的專註能力

  判斷孩子是否能上鋼琴課了,最重要的是看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多長了,能否安靜地坐下來,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這個注意力集中的培養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我看了很多音樂家的傳記,大多音樂家出生於音樂世家,所以家庭音樂氛圍濃厚。比如大提琴家馬友友,他的父親從他三歲開始給他上音樂素養課,剛開始每次只上五分鐘,然後以後每次再加時間,慢慢變成10分鐘、15分鐘,一段時間以後可以上半小時的課了,再過一段時間,當然也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可以上一小時的課了。我以前碰到一些家長,從來沒在家裡給孩子做過注意力集中的訓練,就過來上鋼琴課,結果三四歲的孩子根本坐不住,甚至鑽到鋼琴底下躲起來,家長就大怒,要打孩子。其實從這件事情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孩子的任何不良的行為根源在於不當的家庭教育,當家長看到孩子犯了錯誤,首先不應該責怪孩子,而應自我反省。

  那麼,在家裡父母如何訓練孩子專註的能力呢?

  1、給孩子定出合適的規矩,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學習都很有規律。孩子放學回家以後要完成哪些事情,比如畫一幅畫,閱讀一本書(幼小的孩子當然只是看圖,完成一個積木作品、拼一幅拼圖,欣賞一曲音樂,下一盤棋),反正定好做這些事情的固定時間,不要改變,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活動時間表,嚴格按照此表執行。在幼兒時期,需要父母陪伴做這些事情,保證幼兒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不被打擾。

  2、在家裡營造出一個適合孩子專心學習或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的氛圍。比如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家長也一起閱讀,開一盞護眼燈,放一段抒情而寧靜的輕音樂,全家聚攏在一起看書,安安靜靜的氛圍有助於孩子心情平靜,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

  3、避免在一天之內連續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太多的學習活動,這種不停片刻、紛雜的活動不利於孩子大腦的生長發育,精神更不容易集中(安排兩至三種即可)。另外,在給孩子安排有規律的作息表的同時,也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彈鋼琴同時也是一種注意力集中的訓練,所以民間流傳一種說法:「鋼琴彈得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其實彈鋼琴更多地不光在於智力的開發,而在於好習慣的養成。很多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智商有多高,但是他一定養成了很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上課時思想專註,這是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


推薦閱讀:

出痧,你不知道的秘密
異地戀並不可怕,異地戀該如何經營你知道嗎?
其實很多男孩子都不知道
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你喜不喜歡我
偷偷收藏|2017軟裝流行色早知道

TAG: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