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粹 傳世名畫(1)原始的中國繪畫
[原始]黑山岩畫《狩獵圖》中國繪畫的萌芽、發展到成熟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代。起初表現的僅是原始先的樸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為上層社會政教服務,同時也反映各時代跌宕的社會風貌與世俗的生活圖景。在這漫長的歷程中,直到人類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實用器物和建築物,並在上面作裝飾布置的時候,才注意到對於畫面的利用,人們在上面所繪製的裝飾圖象,便開創了最初具有畫面構圖意識的先河。
[原始]花山岩畫《戰爭慶典牧放圖》西南岩畫以塗飾為多,圖案以人物為主,雲南滄源岩畫、廣西花山岩畫等為其代表。除人物之外,還有房屋、樹木、神靈祭器等內容,樸拙神秘。然而無論南北岩畫,其以線條為構圖,或斫鑿,或塗飾,以線成面,大多形成陰面造型,富有幼稚誇張的特點,充滿寫實裝飾之美,則是相互一致的。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轉入定居為主,陶器在農業、漁獵及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彩陶乃成為這一時期的文化象徵。其彩繪大致可分為圖案、圖畫兩類。彩繪是陶器裝飾中最卓越的手法,樸實明快,絢麗多彩的彩陶,由於地域、時間的差異,宗教習俗的不同,描繪形式的各異,在造型和風格上也各不相同。有些條紋象徵著起伏的波浪、同心擴散的水紋、繩革、絲網等。紅黑相同,樸素而勻稱,流暢而簡潔。河南澠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肅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遺存。
[新石器時代]幾何線條紋彩陶
[新石器時代]舞蹈人物彩陶圖圖畫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魚、伏龜等,形狀生動,明快活潑。如青海省大通縣孫家寨出土的一隻彩陶盆,口內繪有3組相同的舞蹈人物,每組5人,手挽著手,面向一致,足下四道平行帶紋,代表地面。如果盆中盛有清水,微微晃動,則舞姿似動非動,更加綽約多姿,奔放靈動,富有節奏美感,堪稱我國原始繪畫中的上乘之作。最能代表戰國時期繪畫藝術成就的遺物,湖南省長沙出土的《美女龍鳳圖》、《人物御龍圖》帛畫。這兩幅世界上最早的絲織物繪畫均是隨葬的「銘旌」,具有送死者靈魂升天的含意,表達了楚文化中簡樸的道家思想。《美女龍鳳圖》帛畫所繪墓主是位挽髻貴婦,她長袍細腰、垂地而盤的長衣前後張開。婦人側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傾,雙手合掌頗具虔誠之態。在仕女頭上方有神龍祥鳳。全圖表示著祈神引導,使墓主靈魂升天這一主題。圖上黑白的搭配、虛實的對比、動靜的處理,變化有致,充滿靈動。全國以墨色線條為主,略加暗紅色的淡彩,線描簡勁而古拙。
[戰國]帛畫《美女龍鳳圖》
[戰國]帛畫《人物御龍圖》《人物御龍圖》帛畫正中繪一有鬍鬚的男子,峨冠博帶,上遮華蓋,側身馭龍。龍身前下方有一大魚開道,龍尾立一白鳥護衛,顯示主人的華貴。全圖人物形象富有神采,尤其是配長劍,執韁繩的姿式,頗有大丈夫氣概。線條亦有輕重剛柔之變,色彩平塗與渲染兼用,運筆瀟洒自如。可以說,我國繪畫人物的民族傳統風格,至此已經形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漆器的文明古國,先秦漆器,特別是戰國漆器上的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熠熠生輝。雖然當時漆畫主要為裝飾圖案,但其主體部分,卻多表現為有明確意義的圖畫。作法與帛畫一脈相通,用毛筆畫成。如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漆畫,繪有龍紋、鳳紋,或繪有鳥首蛇身,人面鳥身、人身鳥身、人身獸頭等靈怪形象,以表示墓主得到神物的護佑。這些漆畫構成嚴謹,線描勻稱健勁,冷暖色調對比強烈,帶有濃郁的裝飾趣味。而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畫《舞樂圖》,筆法粗細不一,或平塗,或僅有輪廓,顯得較為洒脫靈動。
[戰國]木盒漆畫《舞樂圖》
[戰國]漆畫—漆奩車騎出行圖湖南長沙子塘出土的西漢漆畫《漆奩車騎出行圖》,以黑、灰、綠等色在紅底上作畫,畫的是貴族出行內容。此圖採用「沒骨」法,大面積塗抹,許多地方一筆畫成而不重複填筆。畫面用色明快,筆調生動活潑,揮灑自如,氣氛熱烈。這不僅說明當時繪畫技巧的精細,而且也謳歌大自然的老莊思想亦佔有一席之地,這就為今後山水畫的產生埋下了伏筆。秦漢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國進入統一的封建社會,國勢強盛,統制者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壇廟、衙署、宅邸、祠堂、墓室等,秦咸陽宮,漢麒麟閣、雲台、魯靈光殿等,皆繪有氣勢恢宏的壁畫,描述神話傳說,標榜名將功臣,宣揚孔孟儒學,不一而足。惜代久年湮,幾無遺存。如今僅有漢墓壁畫倖存於世,散見於河南洛陽八里台、河北安平逯家莊、遼寧金縣營城子、山西平陸棗園村、內蒙古和林格爾等地。
[漢]墓室壁畫《車騎出行圖》
[漢]墓室壁畫《宴飲觀舞圖》這些壁畫大多緬懷墓主生前顯赫的生動場景,帶有寫實色彩,如墓主出行、行獵的威儀,居家宴樂、迎賓的盛況仕途升遷的榮耀等;也有的壁畫描繪神話傳說故事,祈求墓主升入極樂仙境。漢墓壁畫大多構圖充實完整,人物、動物錯落有致,畫面變化大多構圖充實完整,人物、動物錯亂有致,畫面變化與動感豐富,有的作品雖落筆寥寥,線條卻流暢肯定,勾畫得體,很能捕捉對象的形神特點,儉樸率真,引人入勝。
[漢]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漢代繪畫遺存中最精彩的當數帛畫,而其中最令人動魄驚心的便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T字形「非衣」,系馱侯利倉之妻蓋棺的吉祥物。畫面分天朝、人間、地府三段。天上為橫幅,其餘為直幅。分別以太一神、馱侯妻、祭祀者、合歡鰲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樹、九個太陽、嫦娥、新月,以及象徵長壽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輝,令人神往;天門有司命守衛。氣界為馱侯妻緩行升天,吏前婢後,迎護隆重。人間雙龍穿璧,象徵幸福吉祥;家屬聚集祭祀,祈求死者靈魂早歸仙境。最底部合歡鰲背上大力神,雙手、托著大地,孔武有力。全圖內容豐富,想像瑰麗。在厚葬之風盛行的漢代,人們用有畫像的畫像石、模印燒制的畫像磚建造墓室、祠堂、石闕等,裝飾建築,炫耀地位。其大致分布在經濟與文化較為發達的山東、河南、江蘇、四川一帶。這些畫像磚石以描繪現實生活的題材居多,如生產、狩獵、收穫、宴飲,娛樂、戰爭、教育、民間故事等;也有的宣傳儒家忠孝節義思想,或放映道家羽化升仙的願望,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追求,成為漢代世風民俗的寫真。如山東嘉祥武梁之車騎、西王母、歷史故事巨型畫像石,河南南陽出土的《鬥牛》畫像石,四川大邑出土的《戈射收穫圖》畫像磚等
[漢]南陽畫像石《鬥牛》
[漢]大邑畫像磚《戈射收穫圖》漢代畫像磚石的繪畫技法較為粗拙凝重,注重形體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細緻處理,風格質樸粗放,自然平實,構圖獨立、簡率,卻黑白對比分明,富有裝飾趣味。這些堅硬磚石而留下的藝術珍品,至今仍以其獨特的特色而煥發著不滅的光輝,顯示不朽的藝術魅力。
推薦閱讀:
※這些世界名畫,你看過幾幅
※世界名畫100幅之八
※果香四溢,歷代名畫里的瓜果
※「與竹共舞」,名家畫竹名畫絕美高清圖欣賞
※清代故宮典藏名畫賞析(十二美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