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周琢玉的「一面坡」技法

西周琢玉的「一面坡」技法

「一面坡」技法,又稱斜刀技法,是西周時期玉器紋飾雕琢的常見技法之一。其線紋溝槽之兩壁一為垂直,一作斜坡,橫截面略呈直角三角形。由於「一面坡」陰線溝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對光線的反射情況不同,使其各自呈現的光亮程度各異,從而凸顯了較強的層次感與立體感。

「一面坡」技法濫觴於商代晚期,通常用於雕琢動物的眼睛、鱗羽。但此期「一面坡」的傾斜幅度較小,特徵不甚突出。

西周早期即周穆王之前玉器的「一面坡」線紋通常成雙組合構圖,類似於商代晚期的雙鉤陰線,差異在於商代者為兩條勻細的陰線,而西周早期的雙線均為「一面坡」寬線。

西周中晚期的「一面坡」線紋大多與細陰線組合構圖,即在「一面坡」線紋的豎直的邊牆表面,沿「一面坡」輪廓勾出細陰線。這種由粗細結合雙陰線刻划出的紋飾錯落有致、線條豐富,既消除了完全使用單陰線的單調,又增加了圖案紋樣的立體感和細緻感,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一面坡」線紋大多作弧線形,圓曲流暢;溝槽之兩壁一為垂直,一作斜坡,橫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較長的「一面坡」總會呈現出略微的寬窄變化;溝槽表面有細密規律的牛毛狀磨痕。根據這種特殊形態推測,「一面坡」線紋通常是分段琢成,即由砣等工具帶動潮濕解玉砂琢磨成的諸多短「一面坡」相接而就。最後反覆修磨,從而形成了較為規整的連貫長斜面。且在深琢成「坡」之前,很可能有細陰線起稿之工序。

此外,徐琳、吳棠海等專家認為「一面坡」線紋是由平砣斜偏角度或梯形邊刃的斜砣帶動潮濕的解玉砂琢就,亦可信從。

「一面坡」技法雕琢出的紋飾,在西周之後春秋戰國、漢代的各類玉器上並不鮮見,諸如春秋早中期的雙線龍首紋、春秋玉虎的關節、春戰之交的雙鉤寬線龍首紋、捲雲紋,戰國早中期的陰刻雲谷相雜紋,漢代玉璧上的獸面紋,漢代玉豬、翁仲、玉蟬上都可以見到斜刀的痕迹,雖然這些時期「一面坡」技法在紋樣雕琢中不在具有的主流地位,但其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棠海:《認識古玉》,中華民國自然文化學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4年。

2.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濟陽劉檯子玉器研究》,眾志美術出版社,2010年。

3.徐琳:《中國古代治玉工藝》,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推薦閱讀:

鳳鳴西周(六)——國人暴動:革命與共和
出土銅戈背後暗藏古代兵器管制制度,西周買菜刀也實名?
關於國史大綱中 「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的疑問?
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