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談編劇如何成為經典——編劇內功心法

來源:新浪微博 @Oran豬/文

導讀

編劇,往小了說,撒個謊都算是編劇,往大了說,也許是小說什麼的,一大本小說一個長長的故事可能說到最後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換句話說,誰都會編劇,誰都可以編劇。

那麼,一個普通人和一個職業編劇的區別在哪裡呢?是否一個腦子裡有很多點子但是不懂寫作、不懂畫畫的宅甚至上班族,其編劇的價值就不如一個職業編劇呢?

編劇的套路

要客觀地看待編劇的話,可以這麼說,編劇,是有技巧的。前人總結了很多編劇的技巧,不論是電影、電視、小說、童話甚至是笑話、相聲,都有很多技巧可以談。說「技巧」二字,看起來好像要專門學習才會懂,換個字眼就沒那麼深奧了—套路。

打個比方:

轟動一時的電影《阿凡達》,其震撼力其實更多來自於特效的進步,其劇本是非常簡單的,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亮點。《阿凡達》的劇本水平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職業編劇會感到拍案叫絕,就連一些資深觀眾也不會。到了那些懂一點創作的人嘴裡,應該就是「誰都寫得出來」的意思。

▲ 《阿凡達》

而一個劇本的價值,如《阿凡達》,如果沒有畫面上的技術支持,這個電影不會名震江湖,也不會名垂千古,整體更像是可以拍成B級片大殺戮。

一個劇本的價值,排除其他因素來看,關鍵就是,能否製造經典,能否創造文化先河。

我們再用《阿凡達》為例子,分析一下阿凡達故事的核心是什麼吧,我想很多人都在網上看過說過了—不過是地球拆遷辦受外星釘子戶反抗的故事,還有一個核心,就是「人腦控制替身活動」。

再舉一個例子:

同樣,我們也來分析一下另一個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殉情的故事,但是其有一個經典、創造文化的一個橋段:女方服藥裝死,男方誤以為女方已死所以自盡,女方醒來後見男方死去,自己跟著也還是自盡了。什麼是經典,這就是經典,經典到以至於別人都無法抄,一抄誰都知道你是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了。

▲ 《羅密歐與朱麗葉》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想了一個故事叫「羅大歐與朱小葉」,其核心是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核心一樣的,那麼這個故事核心交給一個職業編劇的話,他可以使用自己所知道的「編劇套路」寫出一個電影、一本小說,甚至擴充成一個三十集的電視劇。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部電影火了以後,就會有其電視劇版的出現,核心依然在,但是其他拼湊的橋段必然就是使用「編劇套路」擴充出來的了。

劇本的核心

說到這裡,我們要換一個角度探討編劇的價值,就是商業與文化的角度。

一個劇本的最大價值,很明顯,就是在於其核心。簡而言之就是這個故事的概要、主要思想、也可以是某個關鍵的橋段。

如果你也嘗試過想一個故事,我想你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天靈光一閃想到一個非常棒的「橋段」,然後愛不釋手,最後為了把這個橋段分享出來(通過文字、漫畫、視頻什麼的),你就需要為了這個橋段而把其他部分內容給編出來。

筆者認為,當一個人心裡有一個「覺得很棒的橋段或大綱」時(下稱核心),你此時正在創造文化。

且不論這個核心的水平如何,但是對於你自己而言,這必定是讓你自己折服的東西,這必定是超越你,或者說是你當前最高水平之作。當你對你想出來的這個核心感到有股「非把它完成不可」、「把它完成了必定很棒」的衝動時,你正在為文化貢獻。

因為這種對自己靈感讚歎的衝動、希望分享的衝動,是忠實於自己的,所以這個核心無論水平高低,也必定算是在創造文化。

而換一個情景,當一個人,他是編劇,他接到一個故事核心,然後被告知任務是把其擴充成為一個三十集的電視劇,此時他多數是在使用技巧來包裝這個核心,這是一種商業的行為。當然這也算是創造文化,但是準確地來說,更像是在修正文化、改善一些東西。

這個編劇也許也會對手頭拿到這個故事核心大為讚歎,也可能會覺得這核心沒意思,然後,他可能會得過且過地編一些狗血的內容進去,也可能把一些更好的橋段加進去。但是無庸置疑的是,這部分工作,是商業性的,其標準往往更多的是希望「吸引」,吸引觀眾。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如果我問你,你覺得自己編劇生涯中(即使你不是職業編劇,只要你有編過故事就算)哪個故事最好?

你必定是覺得那次,編出那個讓你有衝動去完成、有衝動去分享的那個故事,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我問的是,你覺得自己哪部作品是最好的?

那麼其實我問的是哪部作品更完善,更吸引人,更多好評。那麼答案往往是最具(商業)技巧的那一部。

編劇的能力

編劇事關思想、點子,所以比較複雜,最後,筆者再換一個角度。

比如就筆者而言,如果現在你給我一個核心,我完全有能力幫你改善,令它更有趣,但是這種技巧是大同小異的,可以評高低的,也許有另一個人在這方面更在行,改得更棒。

這種看起來更適合為商業服務的能力,更依賴套路的能力,這裡我先稱為A能力。

但是,想出核心的能力,是每個人都不同的,是每個不同經歷和閱歷、不同價值觀的人心裡萌發的靈感,讓每個人都突然興奮、突然有到處分享的衝動的靈感,是各不相同的—你無法去評價。

到底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橋段更好,還是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橋段更好,還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橋段更好,這是沒辦法去比較的。

▲ 《花木蘭》

由不同經歷和閱歷以及不同價值觀的人想出來的點子,是在創造文化,不通過他人的視角,你也許永遠不知道某些事物值得你關心和感動,這種創作能力下稱為B能力。

但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花木蘭、梁祝如果都拍成了電影或電視劇或漫畫,我們可以評價哪一部更好。

這就是商業和文化的區別。經過上面的討論,我想對於編劇的價值觀,你也有一點了解了。

為什麼筆者經常說,漫畫不要隨隨便便就畫長篇,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都沒有資格隨隨便便畫長篇,長篇是市場需求的產物,而不是想來就來。而更重要的是,很多的長篇除了其核心以外,後面都是能拖就拖的技巧在苟延殘喘而已。

即使你的商業技巧、套路很熟練,很棒,但是為什麼這些招數不能自成一個故事呢?如果你真的對編劇有些研究,你就會發現,如果自己確實對「如何拖長篇」的技巧很在行的話,你就會懊惱其實你正受制於原本的核心了,你會恨不得把自己的才智和創造力用在新故事上。

沒錯,有的長篇,後面往往已經在用原本的核心,去說一些其他的主題了。

我想問,你覺得整個故事圍繞一個核心,把它說好了,是好事,還是用一個核心來說一大堆主題,是好事?

這是很明顯的—如果羅密歐與朱麗葉要改編成連續劇,肯定有幾集主題是家庭糾紛、勾心鬥角的「宮廷戲」,如果是TVB來改,說不定還有爭遺產的橋段被加進去。

確實,能拉到觀眾看完幾十集的連續劇,但是其價值必然不如一部直接了當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甚至短劇來得乾脆利落。為什麼說擴展往往是為商業服務?連續劇靠的是廣告賺錢啊,不是靠賣DVD,連續劇是電視上免費看的,拖越長,插廣告越多。

要一個核心添油添醋去講很多個主題不是不行,這種貌似叫…公路電影?其實,什麼形式都可以做,沒有錯對之說,但是,國內有幾個人能夠遊刃有餘?腳踏實地很難嗎?

▲ 《後會無期》

成為經典編劇的必經之路

最後,如果你還是看不懂上面這篇文章的「核心」是什麼,那麼可以只看下面這幾句話就夠了。

什麼是經典?

我想經典沒出現以前,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判斷經典,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想到了一個橋段或者故事核心,讓你喜出望外,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它,分享它,那麼,你也許正在創造文化。

不論你是什麼水平的人,如果這個靈感如此讓你興奮,一定要善待它,它很有可能會成為經典。

如果你熟讀各種故事、電影、漫畫,你同時也是一個編劇的高手,那麼你需要明確的是,如果你當前的故事,或者是別人給你幫忙修改、擴充的故事並不是你由衷地想要去創作的,那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換個說法吧,如果你是個編劇高手,你必定具備A能力和B能力,當你想到一個讓自己興奮的靈感時(B能力),不要濫用你的A能力,會是你這個靈感成為經典的關鍵。

▲ 《廊橋遺夢》

A能力,是為了市場,為了商業去做的。A能力的人才並不缺乏,《星球大戰》6部曲是經典,之後通過A能力編出來的各種外傳,也不會對其地位有任何動搖,但是往往很多人自以為編劇能力過高,技巧分泌旺盛,把許多可以成為經典的靈感,搞成了又長又臭的外傳。

如果還不明白,我可以把核心總結得更簡單一些—編劇要如何成為經典?編劇往往是什麼?

有心栽花花不香,無心插柳柳成蔭。

能讓你有激情、衝動、熱情的那個靈感,一定是值得你去努力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善待。

而筆者看到更多的是,正因為許多編劇已經熟知太多技巧,「變得不純了」,就濫用技巧和套路讓一個個好靈感變得平庸狗血了(但是可能很商業,很好賣)。

不是無人問津的純藝術,也不是過分狗血的純商業,而是文化和商業都配合得恰到好處的經典,是有機會流芳百世的東西。

最後弱弱再舉個例子……《還珠格格》…經典吧,平民格格大鬧宮廷的趣事,但是…《還珠2》…《還珠3》…………這是要鬧哪樣?(王丹/編輯)


推薦閱讀:

內功圖說
內功十三段
鄧門心意內功七寶丹田功
陳式太極拳內功樁法
無止境的太極修為——讀《內功解秘: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TAG:編劇 | 經典 | 乾貨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