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莫迪訪華:夢與夢能否對接?|莫迪|印度|中國

  作為去年9月17-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訪問的回訪,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對中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

  不難看出,此次印度莫迪總理的來訪,和去年習近平主席對印度的訪問有許多心照不宣的暗合之處:整個行程都是為期3天,第一站都是訪問彼此家鄉最大城市(習近平主席是到訪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莫迪總理是到訪陝西省省會西安),第二站則都到訪首都並安排密集的高層會晤、協議簽署內容(習近平主席在新德里見證簽署12項雙邊合作協議,宣布5年內對印度投資200億美元,包括建立浦那、巴羅納等兩個工業園區;莫迪總理來訪第二天在北京,中印兩國簽署多達24項雙邊合作協議,總價值達100億美元以上,覆蓋教育、基礎設施、合作智庫、海上事務、海洋科學合作等各方面),都將發展兩個新興大國經濟、文化方面交流與合作,以及政治方面互信當作重點。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隻能說此番莫迪總理的到訪,上述特點體現得更淋漓盡致——莫迪總理在行前專門開設了新浪微博,和英文twitter同步更新訪華感受,并力圖和中國網友直接進行交流互動;他到訪的第一站不僅是習近平主席家鄉的最大城市,更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以玄奘取經、譯經為標誌的中印文化交流聖地;去年習近平主席訪印第三天的日程,是留在新德里繼續會晤當地政要並參加一系列活動,而莫迪總理的第三天卻要奔赴中國最大城市和商業中心上海。

  很顯然,兩國領導人在「一回生、二回熟」後已達成了一個默契:既然在諸如邊界、主權等歷史遺留問題上不易取得突破,既然兩個亞洲大國、鄰國和「金磚」夥伴間必須發展更密切的合作關係,那麼不妨先易後難,從更容易達成共識、獲得突破的經貿對接彼此的「夢想」。

  說「彼此夢想」並非一句虛言。

  習近平主席就職以來一直倡導「中國夢」,近期又力推「一帶一路」,而莫迪總理同樣也談「印度夢」,談與「一帶一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季風計劃」(ProjectMausam,借用古代印度人借印度洋季風之利發展與環印度洋國家間經貿文化往來的典故拓展當代印度交流、市場空間),不論「兩個夢想」或「一帶一路」與「季風」的碰撞,都是合則兩利,破則兩商。「中國夢」與「印度夢」能否對接,對兩個雄心勃勃的亞太新興大國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對中國而言,印度不僅是重要的鄰國,也是潛力巨大的目標市場(路透社預計市場總潛力容量達2萬億美元/年),儘管印度市場和投資環境素以複雜、不理想著稱,但華為、小米等中國公司在印度的成功表明,相對於發達經濟體,經歷過不成熟市場洗禮的中國企業、投資者對印度環境更駕輕就熟。不僅如此,中國擁有龐大的製造業過剩產能,且勞動力成本不斷抬高,利用印度製造業的後發優勢進行產能轉移,對兩國經濟都大有好處。這種模式中方已在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地行之有效,在印度的類似合作也已開了個好頭。

  對印度而言,由於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勞動力素質低下和效率不彰,其經濟發展速度雖快(按照其修正後的速率甚至已超過中國),卻跳過了至關重要的製造業發展階段,這不僅意味著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更意味著龐大的人口和勞動力技術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和財富,反可能成為隱患和包袱。從以往和近期的一系列數據不難看出,印度發展所急需的大量基礎投資(僅鐵路系統現代化一項印度便宣稱正尋求未來5年內多達1370億美元投資),和發展製造業所需要的產能、技術、目標市場,其它經濟體或不願、或無力、或「相性不合」,而中國恰是互惠互利的、最理想的「對接」夥伴。

  不僅如此,中方要推行「一帶一路」不可能繞過印度這個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要點,又是中國-中東、中國-非洲兩大關鍵航路中樞的節點;印度要吹起「季風」,也勢必不得不左瞻右顧,考慮到非洲、東南亞,乃至南亞周邊越來越濃厚的「中國因素」,這兩大計劃相合,則意味著覆蓋全球一多半人口的廣闊天地,反之,則從非洲東海岸到馬六甲,「一帶一路」和「季風」都將處處羈絆。

  從此次莫迪總理來訪期間雙方所表現的意願、熱情,和已見諸天日的成果看,中印兩國政府都在努力讓「兩個夢」對接。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作為有抱負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印兩國如今已意識到,兩國必須相互合作,以共同應對由西方國家所主導的「老男孩俱樂部」國際機構對它們的排斥,才有機會實現各自的夢想。

  但這並不意味著「夢與夢的對接」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不論是否願意,1962年中印戰爭和主權爭端陰影始終是兩國、尤其兩國社會和民間揮之不散的「不信任因素」,且不時會發酵影響「兩個夢」的對接,去年習近平主席訪印後的一系列波折便是明例。不僅如此,由於兩國發展存在不平衡,印度一直苦於長期巨額對華貿易逆差,2014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710億美元,但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從2001-02年的10億美元升至去年的380億美元,而在這方面,不論中國、印度,暫時恐都沒有太好的「特效藥」,印方部分政、商界人士津津樂道的、讓印度龐大醫藥產業進軍中國市場,恐也只是杯水車薪的應時之舉。

  正如查塔姆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普萊斯(Gareth Price,)等所言,中印兩國間既有共同利益,也有明顯分歧,「龍與象」間的舞步註定會磕磕絆絆,又註定會努力跳到終曲,是否能做到盡量優雅且不踩到、絆到對方或自己,則是對兩國政府、領導人、政治家和各界有力人士的考驗。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推薦閱讀:

35%中國孕婦選擇剖腹產,城裡人更愛剖!我到底該順還是該剖?
清軍入關後,幾乎把中國屠了個遍,數千萬人慘死於清軍之後
佛教制度和生活的中國化
中國動作電影百年回顧
彭宇案後看中國人道德體系如何崩潰

TAG:中國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