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千年客家的和諧風尚
「結緣」是人際交往的方式之一,曾經在汀州客家地區非常流行,由於它充滿著濃郁的人情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種風尚。「結緣」一詞最早源於佛教,意為廣結善緣。後來「結緣」被傳入凡塵世界,把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稱作結緣。同時結緣一詞又被用於人們與某種事物產生的聯繫,比如說,與科學結緣,與藝術結緣,與體育結緣等等。
汀州客家人的「結緣」,是與人結交緣分的意思。它不是被動的、無奈的、迫不得已的,而是採取主動方式與他人交好,希望得到人們的包容,融入社區群體之中。「結緣」之風在汀州城鄉都非常流行,成為汀州客家人和諧相處的公序良俗。它像一朵奇葩,留給人們許多無比溫馨的記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筆者被分配到長汀鄉村學校任教。剛到學校的第二天,有一戶村民家殺了一頭豬,這戶村民將豬血煮成一大鍋的豬血雜碎湯。女主人一手提著一大桶豬血雜碎湯,一手拿著一把長柄鐵勺,給村莊里的每一戶人家都舀上一碗送去。當時是物質生活十分貧乏的年代,鄉村農民往往一個月也吃不上一次豬肉。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長汀的一些鄉村中,凡是殺了豬的人家,都會煮一大鍋的豬血雜碎湯,給每戶村民送上一碗,讓大家分享豬肉的美味。那天,那位村婦特地端了一碗送到學校給我,我正要推辭,她對我說:「你是新來的老師,今天和你結緣,以後勞神你的地方還很多呢!」我雙手捧著這碗豬血雜碎湯,感慨萬端:多麼難能可貴的結緣啊,多麼感人至深的情意!
在長汀鄉村,還會被另一種熱情好客的結緣之風所感染。有一年春節,我和幾位朋友到鄉村友人家中做客,準備吃飯時,只見友人家的叔伯兄弟們,每家都提一壺酒,端幾樣菜肴,放在我們吃飯的桌上,片刻工夫十來把酒壺、幾十盤菜肴把飯桌擺得滿滿當當。每家的主人都前來給我們敬酒,說:「今天有幸與各位結緣,你們也就是我的朋友了,淡酒可要多喝幾杯喲。」這種充滿人情味的結緣,令人難以拒絕。現如今,我們住在公寓樓房內,與一牆之隔的鄰居「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回憶起昔日鄉村的結緣習俗,心中有說不出的留戀之情。
客家人的結緣還有更動人的一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筆者參加扶貧工作住到某貧困村裡。該村一位男青年外出打工,娶回來一位雲南邊境的妻子,父母親見到新媳婦,高興萬分。但由於新媳婦的娘家實在太遠了,兒女親家無緣見面。客家人逢年過節講究熱鬧排場,兒女親家常來常往,敬茶、喝酒,笑聲滿堂。怎奈新媳婦在本地舉目無親,總覺得寂寞許多。怎麼辦呢?於是,這家的長輩在鄰村物色了一戶家境尚好,勤勞善良,老實本分的人家,在徵得對方同意後,擇定了黃道吉日,備好三牲禮品及酒、糖果等,在長輩和丈夫的帶領下,新媳婦登門來到這戶人家中。新媳婦在這家人的神龕上擺上供品,點燃香燭,對著神主牌拜了三拜。對方擺上一桌酒宴,熱情款待新媳婦一家。酒宴上,主人對新媳婦說:「今天我們結交了緣分,以後我的家就是你的娘家。」於是,這位新媳婦就與這家人結緣認了乾親,事後她和這家人以「父女」、「母女」、「兄妹」相稱。從此以後,兩家之間,大事小情噓寒問暖,逢年過節相互往來,這個外省媳婦在本地也就有了名正言順的「娘家」。
汀州客家人「結緣」習俗還表現在許多方面,比如:兒子結婚了,要在新媳婦歸門的第二天,做很多的包子,給村上人家或街坊鄰居,每戶送上三個包子,並喜笑顏開的告訴鄰居們:「我家討了新媳婦,今天和大家結緣,今後望大家多多關照!」從此,這家的新媳婦就與鄰居們結下了緣分。
家中生了孩子,在孩子滿月的時候,主人要做很多的「肉圓」(一種用地瓜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和紅蛋,送給左鄰右舍。送的時候會說:「我家添丁了,今天和大家結緣,以後希望大家多多愛惜!」從此,這個新生的小孩就和左鄰右舍們結了緣。
若是新搬來的住戶,就要做許多包子或購買許多糖果,挨家挨戶分送給鄰居們,送的時候告訴鄰居們:「我是新搬來的,今天與大家結緣,今後,承蒙大家多多關照!」這家新來戶就和街坊們結緣了。
汀州客家人的結緣之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結緣就像潤滑劑一樣,使客家社區少了一份冷漠,多了一份溫馨;少了一份摩擦,多了一份和諧。千百年來客家人的「結緣」習俗如春風化雨,催開了一幅客家人和諧共處、守望相助的風俗畫卷。
客家人的結緣習俗,是客家人在特有的生存空間中形成的。一千多年來,客家人數度南遷,在異地他鄉建設新的家園。祖輩悲慘的遷移史,使客家人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並且養成了寬厚待人,少惹是生非的處世信條,千方百計與當地人交好,以求得相安無事,便衍生出了汀州客家人可貴的「結緣」習俗。
(來源:閩西日報 張鴻祥)
推薦閱讀:
※歌·台灣·Hakka Song | CCTV熱映《中國民歌大會》,而彼岸台灣還有一檔小而美的民歌節目
※客家人的待客禮節
※客家俗諺說解:輕骨頭
※客家雅聯與俗對
※福茶之心:客家傀儡戲,至今記憶猶新『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