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意識科學大會上海將召開,歡迎中國偽科學家們前往踢館!!!
2016年4月25日到5月1日,筆者在美國加州Tucson 參加了TSC2016國際意識科學大會(The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發表了一篇關於元計算學的論文。
TSC是全球最大的探討意識的多學科研究交流平台。 哲學,心理學,生物學,腦神經學,物理學,計算機和人工智慧,超心理學,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意識的奧秘。
TSC2016是94年第一次召開以來的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 大會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超過1000人參加。
意識被譽為科學研究最後的堡壘。意識研究的重大突破將使科學研究的所有成就都相形見拙。參會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意識現象,意識產生的機理,哲學本質,應用等方面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標誌著當前意識研究的最高成就。
TSC2017會於明年6月在上海召開,這會對我們國內的意識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筆者在這裡就這次參會採集到的一些精彩花絮作一個簡要的展示。希望這個回顧也許對意識研究有興趣的讀者會有所啟迪。 國內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也好為明年在上海參與和交流作些準備。
意識的現象學研究
大量的意識研究目前還是在現象學的層面;用越來越先進的研究儀器和手段揭示腦神經的微觀現象和主觀意識體驗之間的關聯。腦神經學不是筆者的專業,由於對這個領域的成果的鑒賞能力受限,只能做粗淺的介紹。
死亡一般會被認為是意識活動的終結。瀕死體驗(NDE)也就是瀕臨死亡的意識體驗。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從死亡狀態下被救醒並報告大量的瀕死體驗。
由於通常瀕死體驗的研究是回顧性的,且只針對有此體驗的人,往往科學家的調查與病人的實際經歷之間間隔五到十年,許多可能影響病人瀕死體驗的醫學因素不能精確測量。所以一直有人質疑到底瀕死體驗的報告究其本質是主觀性的個人經驗,還是有客觀的可證實的依據可循。
不管體驗者來自哪一種文化,處於哪個時代,或信仰何種宗教,瀕死體驗的內容和對本人的影響都極為相似。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腦神經學家Jimo Borjigin 這次發表了她的團隊用老鼠作的一系列實驗。
結果顯示老鼠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的電信號和化學活動會異常的活躍。
英國帝國理工的腦神經學家Robin Carhart-Harris 介紹用迷幻藥物,如迷幻蘑菇和LSD一系列腦成像研究的結果。
他的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可以引起大腦皮層活動的熵的水平,也就是皮質活動變得更不可預測或更無序,接近嬰兒期大腦活動的質量。這些藥物的正確使用會可以緩解抑鬱症,甚至可以降低我執 (Ego dissolution)。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 通過精心設計的遊戲,觀察兒童的行為,得出了小孩子的意識力強大,年紀越大,意識力越衰減的結論。
有些puzzle遊戲,需要靈感才能解答。這種遊戲大人解不了,小孩卻可以。
知識越多,意識力越弱。
她的研究結果讓我想到了道德經里的『為道日損』,看來『大道至簡』,『單純心是道』 是有科學依據的。 聖經里也有提到『除非我們變成孩子,我們不可能進入天國』。
Dean Radin 是著名的美國超心理學家,他的一本早期的書 The Conscious Universe 早在90 年代就被當時國內的人體科學家何宏博士譯成中文。
他給這次會議帶來的是人的意念對物理學裡著名的雙縫實驗的影響。
讓物理學家無法迴避意識的著名的雙縫試驗。
實驗結果表明,練習打坐的人(meditators), 可以用意念影響試驗結果(紅色的點),會減弱干涉條紋的強度。而不練習打坐的人不會。
這個實驗用物理學最重要的實驗之一來探討意識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意義非凡。這項工作現在已經在國際主流物理刊物上發表。一個重要的實驗需要幾個實驗室的獨立驗證才能被主流科學界接受。國內如果有研究者願意重複這個實驗的話,Radin 願意提供相關的設備。
意識產生的機理探索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負責人和麻醉學與心理學系教授斯圖亞特-哈默羅夫(Stuart Hameroff) 的主題發言介紹了量子意識論的最新進展。
哈默羅夫和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彭羅斯(Roger Penrose)一起創立的量子意識理論,是目前最有影響的理論。彭羅斯曾和霍金合作發現了黑洞的各種特徵,是現代頂級的物理學家。
彭羅斯的非常著名的書《皇帝新腦》
根據他們的理論,人類的意識存在於腦細胞內被稱之為「微管」的結構內。他們指出人類的意識活動是這些微管內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這種理論被稱之為「調諧客觀還原理論」(Orch-OR)。
他們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里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里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里,就相當于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他們認為人的大腦有一點是現在的計算機和機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腦有直覺。計算機和機器人都是邏輯運算,所以它不能產生直覺。直覺這種現象,彭羅斯認為只能是量子系統才能夠產生。
用量子的隨機性解釋念頭的不可預測性,確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哈默羅夫還認為,在瀕死經歷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裡面的信息並沒有遭到破壞。如果患者蘇醒過來,這種量子信息又會重新回到微管。
哈默羅夫認為量子物理學研究將最終證明Orch-Or理論,最近發現的量子效應驗證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例如嗅覺、鳥類的導航以及光合作用。
Penrose 和 Hameroff 雖然建立了量子的隨機性和念頭的不可預測性之間關聯的模型。但只是關聯而已,他們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並不能證明隨機的量子就能產生意識,為什麼能產生意識,如何能夠產生意識。
和絕大多數物理學家一樣,Penrose 和 Hameroff 哲學上屬於唯物主義,基本上是信奉「以物化心」,也就是堅信物質產生意識的。這個領域裡大家都默認的假設前提就是智能和意識都是大腦的產物。而大腦是靠量子效應實現其功能的。這兩個假設都非常值得商榷。
谷歌的工程總監Hartmut Neven介紹了量子計算的研究對破解意識的潛在幫助。
Neven是量子機器學習的開拓者,在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和計算神經科學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Neven開創了拍照手機的移動視覺搜索,也是谷歌眼鏡項目的主管。
Neven介紹了量子計算的強大潛力,他認為造有意識的計算機是有可能的。同時他也指出意識不能用傳統的實驗科學手段進行研究,因為目前無法測量意識。今後也許會發展出類似圖靈測試人工智慧的測試方法來測試意識。
他還披露了自己會定期到巴西亞馬遜森林在當地土著的指導下,服用Ayahuasca等致幻植物。這些經歷使他成為相信萬物有靈的泛心論 者Panpsychist。
意識的哲學探討
大腦為什麼能產生意識?如何能夠產生意識?這個問題被哲學家大衛·查默斯(DavidChalmers)稱為「意識研究難題(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研究易題(Easy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也是他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意識現象和大腦現象之間的關聯。查默斯也是這次會議的主講嘉賓。
大衛·查默斯(David Chalmers)是當代知名的心靈哲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紐約大學教授。主要論著有:《有意識的心靈》(1996)、《面對意識問題》(1995)、《延展心靈》(合著,1998)、《意識和它在自然中的位置》(2002)、《意識的特徵》(2010)等。
他所著的《有意識的心靈》(1996)是當代心靈哲學領域一部系統性、創新性著作,也是當代研究意識問題的力作。該書出版以後立即引起強烈反響,當年即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年度最佳科技書刊,稱該書「雄辯而睿智」。著名哲學家大衛·劉易斯(David Lewis)評價該書「立意超凡,出人意料的成功,是心靈哲學多年以來最好的著作」。
查默斯在論證科學的還原理論不能解釋意識的本質的基礎上,提出了意識研究的新二元論觀點。按照這種觀點,意識必須被理解為不可還原的實體(類似於事件、空間和質量這樣的物理性質),這種實體在一個基本的層面上存在。這是對笛卡爾(Descarte)提出的二元論的發展。笛卡爾首先提出了意識和肉體是兩種完全不同且互相獨立的基本存在。
查默斯認為腦現象的研究將會解決越來越多的「易題」,但解決不了「難題」。也就是說從物質不可能推出意識,「物」不可以化「心」 。所以查默斯的觀點就是「心物獨立」。
《有意識的心靈:一種基礎理論研究》蔑視傳統,建構了一個反唯物主義正統的強大案例。預料到眾多唯物主義者必定紛紛請纓討伐,查默斯沒有給他們留下多少反攻的餘地。通過遍歷當代意識科學的各個分支,他帶領讀者進行了一次遙遠而深邃的心靈哲學之旅。遍布全書的新穎的思想實驗極大增強了查默斯思想的說服力。查默斯指出,人們可能會把二元論看作是「反科學的」,但通過論證意識的還原解釋,以及其他解釋策略的不可能性,他非常有效地辯護了意識的二元論立場。
查默斯這次會議的主題講演是「虛擬現實和真實現實」。
他的主要觀點是:虛擬物體是數碼物體,虛擬事件是數碼事件,虛擬世界是數碼世界, 虛擬經歷和現實世界的經歷有同等,而不是次等,的價值。
他的言外之意便是: 虛擬現實也是真實現實。
作為包容各種不同觀點的交流平台,這次在Tucson召開的意識科學大會也請到了持東方哲學觀點的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狄巴克·喬布拉博士(Dr. Deepak Chopra)被譽為當代最具原創力及最有深度的思想家之一,是主張心靈意志主導一切,身心調和的醫學博士。
美國《時代周刊》雜誌曾評選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三位精神領袖人物, 其中第三位是教皇,第二位是XX喇嘛,第一位竟然是喬普拉。 這主兒著有80本書,被廣為翻譯成43種語言,其中暢銷作品包括《佛陀》,《歡喜活力》、《做自己的心靈帝王》、《陰影的力量》、《如何認識神》、《慾望的自發滿足》、和《終極幸福處方》等。
中文譯本有《成功的七大靈性法則》,《秘密之書》,《不老的身心》、《心想事成》、《福至心靈》等書。
喬布拉在這次的意識科學大會上的主體講演是「人本宇宙」(The Human Universe)。他提出了一個感質科學(Qualia Science)的概念。感質 Qualia是一個被哲學用於所有感官現象的用詞。這個詞最早由20世紀初的美國哲學家Clarence Irving Lewis提出,使得感官感受現象正式進入了被爭議與討論的領域。感質關注的重心不是客觀世界和客觀事物怎樣,而是人面對客觀世界和客觀事物時內心怎樣。
喬布拉強調量子力學和經典科學會對開發新技術有用,但感質科學將會引領人類文明朝一體化,療愈和開悟的方向發展。喬布拉也對意識科學的發展進行了展望。他認為未來的科學將用意識作為最基本的常數,而不是像唯物主義一樣將意識排斥在其體系之外。
喬布拉的思想體系主要是古印度吠陀經哲學的傳承。強調將意識作為最基本的存在,而不是由物質導出的現象。但他提出的所謂的感質科學並沒有提出任何可操作的模型和技術路線。基本上是在唯心主義的框架下的大話和空談。
總結
就目前意識研究的現狀看,所謂的 「意識科學」 還處於摸索階段。一方面人們對意識現象和腦現象的實驗日益深入,另一方面對意識這一的概念的理解還處在混亂之中,不同的人用意識指不同的內容,對「意識」 竟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上有四個故事;「以物化心」,「心物獨立」,「心物合一」,「以心化物」。
「以物化心」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論加辯證法, 技術路徑上雖然有了量子意識論,但機理並不清晰,也無法做出可以用實驗檢驗的理論推測。事實上現有的模型建立的只是量子效應和意識現象之間的關聯而已,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心物獨立」 是二元論的觀點。雖然該觀點有力地否定了「以物化心」的哲學思路, 但是二元論割裂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本質問題。物質和意識的完全的獨立也並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
「心物合一」 和 「以心化物」 ,也就是唯心主義,其實是很容易解釋世界的:宇宙就是一個夢,所有的物質都是想像出來的,這個結論邏輯上並沒有漏洞。但是由於沒有清晰的技術路徑,提不出心-物轉化的機理和模型,形不成科學理論,這個故事一直都停留在哲學範疇。幾千年來除了極少部分人類開悟的精英外,絕大部分人類無法理解「一切唯心造」,「一念一世界」,「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等等的東方智慧。
筆者認為 「以物化心」 這條路基本上已經走到了盡頭,而 「以心化物」 的哲學還是一片尚未被科學方法開發的沃土。伴隨著信息時代,數碼時代的到來,東方智慧將會孕育出新的東方科學知識體系。
備註
TSC2017將於明年6月在上海召開,這是TSC1994年開辦以來第一次進入中國大陸。可以預期TSC2017會對我們國內的意識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主辦單位將在今年夏天來國內開展會議推介和尋求合作。國內哲學,心理學,生物學,腦神經學,物理學,計算機和人工智慧,超心理學,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願意參與的請予積極關注和接洽。
道德經 第二課聞道
聽完就可以好心情!
推廣
推薦閱讀:
※國際「體育日」誕生 浙江老年報
※第八屆國際名茶評比獲獎情況公示
※英語國際音標詳解教程視頻全集
※深度國際是個什麼節目?
※【俄羅斯研究】鄭羽:當前國際熱點的快速轉換與中俄美三國的政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