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和智慧m

智慧必然和人類的道德自然相關,而知識卻和科學性相關,換句話說科學沒有必然的道德性相關,也所謂天使魔鬼都可以擁有核能高科技,而智慧因為和人類意識的密切相關性而使得智慧眷顧了人類存在的方向性,即道德滿足是智慧的根本基線,而科學進步是知識的根本脈絡。
〖文章正文〗

思維性的對象永遠是思維理論性的知識,智慧與知識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以為智慧也可以單純地通過思維性理解就可以獲得,那麼一個現實就應該是:這個世界充滿了智慧型天才,而事實上這個世界是充斥了知識型幹將、思維型高手。智慧必然與個體的勞動實踐經驗相關,絕對不可能沒有自身必須的開放天賦而通過所謂的苦讀也可以獲得智慧,這是對人類存在進化的最大謬誤和褻瀆,如果簡單地通過理性思維就可以獲得智慧,那麼凡是接觸過老子、釋迦牟尼智慧果的人都應該獲得與他們相一致的智慧了。

真實無限,真相永恆。一旦對智慧內涵有了把握,就可以有眾多形式和方式的思維性輸出,但在自身還沒有對應智慧的潛在能力之前,任何的思維性嘗試努力不可能會突然使得個體變成智慧了,必然是需要來源於生活的意識感性認識為前提,這也是為何勞動實踐對於自我個體的絕對必要性,因為智慧必然來源於自身實踐經歷,對智慧的思維性創作輸出就是個體、時代特色的理論或藝術。這就是一個永恆真相,在儒釋道手裡就可以有不同特色的思維性輸出。在沒有對真相的一絲領會之前,沒有可能純粹對他們的思維理論性解讀就可以獲得真相認識,而歷史事實已經說明這一點,對道、佛的信眾之多,可對真相的把握又有幾何?真實無限,真相永恆。忽視真相而追究真實,必然墜入雲深不知處、爭執糾纏的境地。

KXINet將意識所覺察認識的結果對應到智慧,而將智慧透過思維表達轉化到星球勞動實踐相關的對應於知識中,換句話說知識被賦予現實性把握,智慧被賦予靈性感悟所得。

思維、意識是人類自身的兩大感知體系,分別對應於不同世界的感知認識,即物質界必然形成思維的實證體系,而非物質界是意識感知的印證體系,兩大體系統一於人類個體中,但在我們僅有的思維性認識為基準的今天,使得實證體系大放異彩,如果現實世界存在什麼問題,那麼那裡就是印證體系所能夠補缺的地方。

思維認識結果可以進行同類輸出方式間的溝通,當然是因為人類具有共同的物質性基礎,就此形成了能夠改造現實世界的知識,即知識可以透過思維共同的方式進行對話,此即實證過程為我們所熟悉;而意識卻是寄居個體之內,也所以智慧永遠透過個體性轉化進行表達,換句話說智慧無法像知識那樣可以透過物質性媒介傳播,能傳播的只是知識,如果需要智慧直接溝通傳播則也必須透過共同的非物質界方式進行,此即所謂的印證獲得。就此我們發現知識是智慧的物質性載體,智慧是知識的主體靈魂,如此當我們透過知識獲取認識時,一種就是思維性把握的純粹知識,表述為知曉,另一種就是去把握知識的內涵靈魂,此時必須個體意識的能力運用,一旦把握了那麼知識可以徹底轉化成自身的深邃而可隨意再次演繹,此時表述為領悟。知識讓人聰明理性,而智慧讓人領悟升華,就此而言智慧是人類的真正驕傲,充滿智慧可以不必過分擔心知識的問題,但滿腦學問卻未必就是智慧表達。

智慧必然和人類的道德自然相關,而知識卻和科學性相關,換句話說科學沒有必然的道德性相關,也所謂天使魔鬼都可以擁有核能高科技,而智慧因為和人類意識的密切相關性而使得智慧眷顧了人類存在的方向性,即道德滿足是智慧的根本基線,而科學進步是知識的根本脈絡。

這就是人類意識和思維的對照關係表達,是人類非凡的內外兩大認知體系的人類自身性融合,如此,當我們追溯人類智慧之源時,意識之心門是關鍵所在。

知識的內涵和智慧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地被我們所對待和實踐,即知識的所曉可以不必和我們的言行掛鉤,而智慧的感悟卻一定影響了自身的言行實踐。換句話說,譬如關於包容,我可以知識性地認識理解包容的內涵,但我不一定就是如此言行實踐了,然而如果是智慧性地感悟了包容的內涵,那麼我的生活都將逐步尋求與其靠攏熔融而最終成為包容的化身。

這是思維認知和意識認知的最大區別,因為思維是物質性存在的最高認識手段和溝通的共同模式手段,思維儘管作為人類的物質性載體的最高統帥,但它究竟無法擺脫人類在物質界經驗的外表、外套性的工具地位,也就是說無論思維的認識多麼高深莫測,終究不是這個外套的主體者——意識——的自身化認識,儘管意識在物質界是沉默的,但主體身份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當且只有當主體身份者能夠認識到什麼的時候,那麼,這個認識才可能化作他自身的了,而這個認識就是我們所謂的經驗智慧。

如此,只有主體意識才可能成為言行實踐的幕後支配者,工具性的思維只是物質界交互的必須,以至於我們粗淺地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都是由思維認識在支配的嘛,但卻不知思維只是意識主體的手和腳而已。這個情形就像此刻我和電腦的簡單關係,電腦的認識和能力只是我的工具性利用,即純粹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其活動的真正控制在於其背後的我捏著滑鼠的手,它可以容量巨大而存儲海量信息,但事實上只要沒有我的時刻參與那便是無意義的。這是一個簡單類比切不要發散想去,這只是為了說明為何說知識不必言行的主動性掛鉤,但新就的智慧卻一定開始侵蝕過去的實踐方式了。

主體意識體會接收到物質性訊息的認識是實現智慧轉化的必要條件,而外套思維的認識就是知識,所以,知識可以儘管發達,但只要沒有向內轉化為智慧,事實上這些知識將隨著外套使命的結束而終結,但智慧卻永恆地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了。

推薦閱讀:

【移動課堂】洞見佛法真諦,了悟佛的智慧
【智慧心燈】
如何無間等地熄滅一個法?
7種智慧 決定女人一生
盤點娛樂圈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星們

TAG:知識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