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庸》究竟是什麼?

?《中庸》究竟是什麼?  編寫:般若·智林  《中庸》因其哲理思辨性和嚴謹體系性,成為「四書」中最難理解的一部書。作者相傳是——子思(孔子之孫)。全書共三十三章。  註: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特別要注意的是:《老子》和《莊子》這兩部道家「出世」神著並不在「四書五經」里。(原因,可能是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緣故)  朱熹大師說,「熹自早歲即嘗受讀而竊疑之,沉潛反覆,蓋亦有年。」意思是說,《中庸》的某些橋段也讓朱熹大師困惑了很多年。  朱熹的《中庸章句序》中有這樣描述,「中庸何為而作業?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做也。」這意思是說,子思是擔心道學失傳而著的。這就很奇怪了,不是嗎?儒家跟道家向來不和,為何子思要擔心道學失傳呢?原來,道家學派和儒家學派有個共同之祖——《周易》(相傳孔子還跟老子學習過一段時間呢!)。而《周易》又有「萬經之祖」的稱號。雖然起點一樣,但後來兩家的主張不一樣了。道家主張「出世修行」,儒家主張「入世修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儒家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中庸。  那麼《中庸》究竟是什麼呢?通常的解釋為——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中庸」是佔中立,是牆頭草!  朱熹大師解釋為:「中庸者,不偏不倚、不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意思是說,中庸就是我們的言行舉止和做人做事,即不過分、也不過於隱瞞。回歸本性,自然而然。可以說,內心不真誠、不仁義的人,是做不到的。中庸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立場。  《中庸》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對提高自我素質、規範自我言行、完善自我修養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但不能說不看《中庸》就不能提高自己的修為,在我看來,《中庸》不過是千千萬萬的「催化劑」中的一包而已。(喜歡的朋友就可以往下看,不喜歡的朋友,我想也看不到這句話吧!)  以下是我粗略讀完《中庸》後,覺得對自己有用的句子,特此分享(當然,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買本《中庸》回去慢慢品味!)。  1、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出自《中庸》第一章 天賦德性,明守為中)  2、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出自《中庸》第一章 天賦德性,明守為中)  3、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出自《中庸》第四章 過與不及,均不為中)  4、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出自《中庸》第十章 君子之強)  5、「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麼叫忠恕呢?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出自《中庸》第十三章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6、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出自《中庸》第十四章 安於其位)  7、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出自《中庸》第十四章 安於其位)  8、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出自《中庸》第十五章 修道始於足下)  9、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預備,就不會中斷;做事先有預備,就不會受挫;行為先有預備,就不會後悔;道路預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為政之道)  10、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麼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為政之道)  11、真誠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導。真誠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不過,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準則,所以任何時候施行都是適宜的。(出自《中庸》第二十五章 成己且成物)  12、如果沒有極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極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養而追求知識學問;達到廣博境界而又鑽研精微之處;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誠心誠意地崇奉禮節。(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進退自如)  13、身居高位不驕傲,身居低位不自棄,國家政治清明時,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進退自如)  14、孔子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回復到古時去。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明察自身,安於其位)  15、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出自《中庸》第三十三章 德施於民,天下太平)
推薦閱讀:

[轉載]至根至本話「中庸」
如果蘇格拉底會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否能免於被處死呢?
中庸精華總綱
中庸講記08
《中庸》講記(50)

TAG: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