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小傳》:六、在延安的生活
06-19
《江青小傳》:六、在延安的生活時間:2014-01-11 18:16來源:未知 作者:水陸洲
1939年7月10日晚,周恩來在警衛人員蔣澤民和王來音的陪同下,到中央黨校為成仿吾率領的「華北聯合大學」1500名師生開赴晉察冀送行。楊家嶺雖然離黨校不遠,可是中間隔著的延河漲了水,周恩來和警衛就騎馬前往。他們過河之後,遇到一個小溝,周恩來的坐騎受驚,把他摔了下來,右臂正好撞在石崖上,造成粉碎性骨折。蔣澤民、王來音立刻趕上去,周恩來已經自己站了起來,用左手扶著骨折的右臂,疼得緊咬著牙關。蔣澤民、王來音扶著周恩來步行到了黨校會議室,中央衛生處立即派來幾個醫生趕來,為他先作了簡單的包紮。 (關於周恩來墜馬受傷一事,作者引用的材料,源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周恩來傳》的記述,這個記述是根據周恩來墜馬時在場的蔣澤民於1985年3月20日致胡耀邦的信、以及周恩來墜馬時在場的王來音於1979年6月口述的材料。從時間上看,毋庸置疑,蔣澤民的信和王來音的口述材料,都是為了揭發批判江青而提供的。但是在這些記述中,蔣澤民和王來音卻並沒有提及江青。而與此相反,關於周恩來墜馬的原因,是因為江青在與周恩來同去黨校時所騎的騾子驚了周恩來的坐騎導致的說法,卻有大致相同的三四個版本。在這三四個版本中,儘管表述不一,歸納起來卻也只是兩個問題:其一是說,周恩來曾經說過,毛澤東一直不知道這件事與江青有關;其二是成仿吾的版本說,說是毛澤東勃然大怒,責怪江青不慎使周恩來受傷,江青嚇得不敢回楊家嶺,直到第二天毛澤東氣消了,她才敢回去。而在這三四個版本的提供者中,沒有一個人是周恩來墜馬事故現場的當事人。儘管其中之一的成仿吾在黨校處理了這件事,但他也不是事故現場的見證人。況且,關於成仿吾的版本說,還是來源於葉永烈1992年訪問延安革命紀念館時的研究人員米世同,而米世同又是根據成仿吾1965年回延安時的回憶提供出來的。因此,這三四個版本也都只能作為一家之言了。) 8月7日至12日,劉少奇在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長篇演講。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發表後,江青覺得劉少奇的一些提法有問題。她問毛澤東說: 「主席,劉少奇這個人怎麼樣啊?」 毛澤東說: 「據大家反映還可以,我對他不是太了解。他長期從事白區工作,聽說取得了很大成績。不過,他是反對王明和李立三的,他給我寫過一封信,介紹他長期受王明等人打擊的情況,並表明堅決支持我,在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上表現還不錯。對下面來的同志,我們要有謙虛謹慎的作風,不要以老大自居,不能求全責備。」9月13日,江青撰寫的《我與娜拉》一文,載於《中國藝壇畫報》上,她寫道: 「當我初讀《娜拉》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的孩子,但是無形中娜拉卻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熱烈地崇拜著她,我願意全世界被玩弄著的婦女都變成娜拉。」「沒有多久,我也離開了家庭。雖然和娜拉出走的情形不一樣,但是我卻要照著娜拉所說『做一個真正的人!』」「也許會有人說:『還是回到家裡吧』,不,我們決不能畏縮的退了回去,無聲無息的被毀滅了。我們應該更加努力!但是必須認清努力的目標:這不是一個個人問題,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要本著娜拉出走時的精神,挺起胸膛去爭取社會上確切不移的地位。」(摘自《毛澤東大傳》第四捲風流人物第139章)12月的一天,毛澤東接到了一封信,他拆開一看,非常驚喜,原來是在漳州分別已經8年的曾志已經到了延安。 曾志來到毛澤東的窯洞,見窯洞雖然比較大,可是非常簡樸。窯洞的前半截是石砌的,裡面擺著個小書桌,幾張木椅凳,還有一張吃飯用的四方小矮桌,再就是幾個木頭架子上放滿了書,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正像毛澤東身上打著補丁的軍裝一樣,有點寒酸。不知不覺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毛澤東留曾志共進晚餐,他說:「今天就在我這裡吃飯吧。」 曾志高興地說: 「那好啊,我就吃一頓好的!」 毛澤東一聽,愣了愣,立刻又笑了,說: 「哦,吃好的,吃好的。」 飯菜端上來了,大米小米加土豆的三合飯,1碗炒白菜,1碗燒土豆和一盤豆芽,豆芽上還帶著豆殼子,只有那碗燒土豆里有幾片薄薄的肉片。毛澤東把江青叫來了,陪同曾志一起吃飯。曾志回憶說: 「我們3人一起吃飯,延安沒什麼好東西吃,我至今記得那盤豆芽菜,不去皮也不掐根,白水煮煮就端上來了。江青沒吃幾口就跑出去嘔吐,我才明白她為何顯得那麼無精打采,原來是懷孕了。主席趕快舉著燈去給她照明,又端水給她漱口,還輕輕地為她捶背,看得出主席很疼她。」(摘自《毛澤東大傳》第四捲風流人物第140章) 1940年1月12日,毛澤東、江青、冼星海等人在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文化協會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 1940年初,毛澤東親自安排3歲的毛嬌嬌去蘇聯找她的母親賀子珍。黃土高原的氣候是「夏日熱得慌,下雨泥汪汪;冬天透心涼,颳風漫天黃。」這時候的大西北,風還是格外的狂,格外的冷,吹得人們渾身起雞皮疙瘩,風捲起來的細沙碎石,打在人們的臉上、額頭、鼻尖上,像刀割一樣疼痛。 那天早上,嬌嬌坐在毛澤東懷裡,朱德、康克清帶著去蘇聯學習的朱敏,還有羅亦農的兒子羅西北,王若飛的兒子王繼飛,同乘一輛轎車向飛機場駛去。 機場里滿地都是枯黃的雜草,風在呼呼地叫,飛機在轟隆隆地響。嬌嬌不住地向四周張望,拉著爸爸的手,緊緊地依偎在他身旁。 這是一架蘇聯的轟炸機,幾個孩子看見這個龐然大物,竟然忘記了寒冷,一個接一個往飛機上爬。嬌嬌鬆開爸爸那溫暖的大手,也跟著他們高興地往飛機上爬。此時的嬌嬌根本不懂得離別的悲傷,也不知道離開爸爸後會孤獨,會恐慌,只一味地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後面,在飛機上東摸摸西瞧瞧,感到好玩極了,她和大孩子一樣開心地笑著。 毛澤東、朱德、康克清把孩子們的行李放好,悄然離去。飛機艙門也慢慢地關上了。嬌嬌覺得飛機一陣顛簸,等她明白過來,飛機已騰空而起。她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爸爸呢?他坐在哪兒呢?左瞧右瞧,都沒有找見爸爸。她傷心地低下頭,一聲不響地坐在朱敏身邊。(摘自《毛澤東大傳》第四捲風流人物第141章) 1940年8月3日,毛澤東和江青的女兒出生了。此時,江青26歲,毛澤東47歲。小女兒的降生,使毛澤東異常高興。這是他的第10個孩子,以前楊開慧所生的3個男孩,只有毛岸英、毛岸青存活,毛岸青在上海流浪時還被打傷落下了病症,且現在都不在身邊。賀子珍所生的6個兒女,除了夭折的,唯一留下來的一個女兒嬌嬌也遠在異國他鄉。如今江青生了這個小女兒,怎不使他愛憐有加?毛澤東讓小女兒隨了母姓,起名叫李訥,取意於《論語·里仁》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毛澤東特別欣賞這句格言,因為它與自己的「不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理論有些相似之處。 李訥相貌清秀,寬額方臉,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盡像其母。江青從不溺愛孩子,她認為從小就應當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當李訥剛會跑時,她就堅持不讓人去扶,跌倒了讓她自己爬起來;一會說話,就讓她見人問好;兩三歲時,開始教她學唱京劇,有時隨著留聲機唱,有時親自教,還教她學習表演各種動作。 據徐明清說,江青後來在1941年又懷過一次孕,她和毛澤東都不想這麼快再要孩子,於是去做了人工流產。結果,由於醫生的疏忽,把紗布忘在了子宮裡,造成發高燒,生命出現危險,不得不進行了子宮摘除手術。徐明清到醫院去看望江青,才知道了這一情況。此後,江青為恢復健康,住了很長時間的醫院。(摘自《毛澤東大傳》第四捲風流人物第143章)水陸洲 2014年1月11日 (責任編輯:魚腹書) |
推薦閱讀:
※生活中的生與活
※90後的現狀寫照:前半生放蕩不羈後半生煲湯養生,沒錯我就是這種普通系青年
※母親病重,我該何去何從?
※在美國生活到底要花多少錢?以紐約、洛杉磯為例
※《古文觀止-卜居》講述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