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報 | 和小朋友玩不來,媽媽這樣做,孩子變身「小小外交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逐漸接觸外部的世界,父母關也開始注起孩子的「社交能力」來。但不少家長卻發現自家孩子和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去。為什麼會這樣,是孩子發展到不同階段的正常現象,還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家長又該如何引導?
讓【小碗】來給您答案。
兩歲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遊戲,他們是對玩具或其他物體感興趣,而不是對同伴感興趣,是以物體為中介的同伴交往關係。所以兩歲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孩子在進入三歲後才會逐漸學會簡單的合作遊戲,才會懂得基本交往用語。如果這時候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去,爸爸媽媽就該問「為什麼」呢。
1.與同伴交往的時間太少。也許有家長會辯解,「我每天都帶寶寶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於與同伴交往。
2.家長往往擔心孩子在玩樂中被「欺負」,總是給予過多干預。
3.孩子幾乎沒有比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
4.不會分享,導致寶寶不能融入群體。
5.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造成孩子孤僻性格不願接受人。
6.從小沒離開過成人的懷抱,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差。平時不和孩子們玩耍,情願一個人,適應託兒所的生活比較困難。
7.家長溺愛,養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1、對於很少出門的孩子,不能很好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很正常。所以開始時,爸爸媽媽要參與進來,掌握好尺度,在做了幾次這樣的工作後,孩子自然就能和朋友們玩在一起了。
2.媽媽可以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來玩,最好也要讓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玩。
3.當孩子與同年齡孩子不能玩到一起時,首先,孩子的父母間要搞好關係,要知道星期天兩個家庭一起郊遊後,孩子們就會玩到一起了。
4.如果兩個孩子都是不出家門的孩子,也許會吵架。吵起架來總有1 個人要吃虧,或許就再不讓孩子與其在一起玩了。正確的做法是跟另一個孩子的媽媽商量好,互相都抱著寬容的態度,就可以渡過孩子們的吵架時代。
5.讓孩子加入到附近的小學校上學的女孩子們中玩,這事也要謹慎考慮。因為孩子如果被作為她們"過家家"用的"寵物",就學不到平等的交往,因此也不能自立。
6.幫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學齡前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愛玩相同的遊戲而成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內向,害羞,那就告訴他的幼兒園老師,讓老師多安排外向大膽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在小區的鄰居中給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讓他們經常在一起玩。
7.在超市、商場、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讓孩子多開口和陌生人交流。不過,爸爸媽媽要耍點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場買玩具時,讓他自己對營業員說:「我想買這個玩具,請問多少錢?」如果孩子不願開口,就不買玩具。
8.多鼓勵他,當他一有進步就表揚她,給他信心。可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認,或者讓他多干一些與外人接觸的事。
9.團體性的音樂活動,能培養孩子間互相合作的精神,將成長中的人格引向樂觀、積極與合群。
10.體育運動往往是群體活動,多參加體育運動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合群"性格。因此,家長應該特別鼓勵孩子結交更多愛運動、體能好的小夥伴,以便孩子在後者的帶動下提高參與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1.多帶孩子到遊樂場玩,讓他學會排隊買票、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等前面的滑下後自己才開始滑,學會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12.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使孩子建立起與人交往時最初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孩子與你們之間安全的依戀關係能夠為孩子的社會交往活動提供最安全、最強有力的支持。
13.聯絡老師,在遊戲時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當眾講話的能力。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媽媽們,學起來。
推薦閱讀:
※不就是帶個孩子嘛?要不你試試!
※《中國詩詞大會》決賽考到的全部古詩詞,收藏起來分享給孩子吧!
※這些對女孩子致命的吸引力,你知道嗎?
※當孩子耍脾氣的時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