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的嬗變

趙氏孤兒的嬗變孫嵒 《 中華讀書報 》( 2013年11月13日 15 版)

故事O:  女人在丈夫死後,與丈夫的四叔私通。事情敗露,丈夫的二叔和三叔將四叔趕出了家門。女人懷恨,便誣告二叔和三叔謀反,殺了二叔和三叔全家。女人的兒子成了家族和家族產業之主。故事N: 女人的丈夫是位愛國愛民的忠臣,被奸臣陷害,慘遭滅門之禍,全族三百多人全被殺了,只女人留下一個遺腹子。兩位義士——忠臣的門客或友人,捨棄親子救出忠臣的遺腹子,或匿居深山或隱藏在奸臣身邊。十五年後孤兒長大成人,屠滅奸臣,光大祖業。 故事O和故事N之間,比基因突變還要面目全非。那麼,趙氏孤兒故事的原貌是什麼樣,又是如何變得面目全非的? 一、相關的歷史人物和傳說人物1.晉文景時期的趙氏宗族  趙氏的先祖據說是為周穆王御車去見西王母的造父,於周幽王時遷居晉國,到趙衰時逢驪姬之亂(前655年),跟隨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重耳回國即位為晉文公,趙衰與狐偃(重耳的舅父)同為心腹重臣,先後為大夫、卿,重耳之子晉襄公時為中軍佐,相當現今的副首相。  晉襄公死前本任命狐偃之子狐射姑為中軍帥、趙衰之子趙盾為中軍佐,但趙盾通過近似政變的「改蒐」改變君命,取得了中軍帥位(晉以中軍帥掌國政,稱正卿),掌握了晉國軍政大權,直至晉成公六年去世,專晉政二十一年。  晉從驪姬之亂廢除眾公子,沒有了公族(國君親族)。晉成公時賜卿的嫡子為公族。趙衰隨重耳逃居狄時,娶那裡的女子叔隗,生了趙盾。離開狄國後重耳又將女兒給趙衰為妻,生了趙同、趙括、趙嬰。返回晉國後,重耳女姬氏堅持讓趙衰把叔隗和趙盾母子接回,並以趙盾為嫡。趙盾也投桃報李,請以姬氏的愛子趙括為公族,統領趙氏宗族;自己以餘子自居,以正卿兼掌旄車之族(平日教訓卿的餘子,戰時率領扈從國君戎車)。  趙盾死後,兒子趙朔、弟弟趙括、趙同、族弟趙穿及侄子趙旃、所收養的韓厥都是出將入相的卿,弟弟趙嬰為中軍大夫,仍掌握著晉國軍政大權。後來故事將晉文景時期的趙氏家族描寫成三代顯赫、勢力蓋過國君的將相之家,並不為過。2.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武,傳說是趙朔的遺腹子。 趙朔於趙盾去世時任下軍佐,在六卿中位列第六;到晉景公三年(前597)升任下軍帥,與楚軍的邲之戰打了敗仗,歸來娶了晉宗室女姬氏為妻;死於晉景公十一年(前589)。趙朔死因不明,但屬『好死』,謚「庄」,備享哀榮。  趙氏滅門即下宮之變是在晉景公十七年(前583)。那時趙朔死已七年,與趙莊姬通姦的趙朔叔父趙嬰被放逐到齊國也已三年半,因此趙武不可能是趙朔的遺腹子,也不可能是趙嬰的遺腹子。  下宮之變時趙武年方几何呢?如果趙武是趙朔之子,只能生於晉景公四年至十一年(前598-589)。《國語·晉語》記郵無正諫趙簡子:「昔先主文子(趙武謚文)少釁於難,從姬氏於公宮。」講下宮之變時趙武屬少年。  《國語·晉語》又記趙武舉行冠禮後,去見欒武子、中行宣子、範文子、韓獻子、三郤和張老。三郤被殺是在晉厲公七年(前574),冠禮必定要早於前574年。周制男子二十而冠,但天子和諸侯為早執政,有不少提前行冠禮。參照趙武十五年後復立、又之後舉行冠禮的說法,則應生於前595-590年之間。  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左傳》記穆叔澶淵會盟歸來,講趙武「年未盈五十」。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至襄三十年會澶淵,年蓋四十七、八,故言未盈五十」,則趙武當生於晉景公九到十一年(前591-589)。  綜合以上史料,趙武最有可能生於前590年,在下宮之變時七到八歲。3.趙莊姬  趙朔妻姬氏,因趙朔死後謚「庄」,故稱趙莊姬。若於趙朔未死時稱之或以為名,則大謬。《國語·晉語》記韓厥稱姬氏為「趙孟姬」,是當時的通稱。  史書未載姬氏身世。《史記·趙世家》說趙朔妻是成公姊,也就是晉文公之女,而趙衰妻就是文公女、成公姊。爺爺和孫子都娶晉成公的姐姐為妻,顯然不合情理。歷代研究者多認為趙朔妻為成公女、景公姊,較合情理。成公是趙盾所迎立,與結兒女親家,可以想見,也是利益使然。4.晉景公  晉景公是晉成公之子,名據,公元前600-581年在位,被認為是比較有作為和賢明的國君。下宮之變發生在晉景公十七年。當君戮臣、臣弒君就如家常便飯的春秋亂世,晉景公滅了趙同趙括兩家本也稀鬆平常。不過大概景公清楚這是一件冤案,於心有愧,兩年後生了病,便夢見厲鬼(趙衰)追擊他,責罵他殺了趙氏子孫是不義。  事隔不久景公就死了,死的還很玄幻很難看。景公五月夢見厲鬼後,桑田巫說他吃不到新麥了。到六月丙午,農人送來新麥。景公讓桑田巫看新麥後把他殺了。但新麥做好剛要吃,卻覺肚脹,登廁掉糞坑裡死了。背景公上廁所的宦官被殺了殉葬,說是該小宦早晨夢見背著景公升天了。5.屠岸賈  《春秋》、《左傳》、《國語》記載確實的史事,《史記·晉世家》也與之相符,但到《史記·趙世家》里,忽然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屠岸賈,專幹壞事,一個人把趙莊姬、晉景公和欒氏、郤氏等幾大貴族合起來才幹成的事全乾了。  《國語·晉語》記載有個屠岸夷。權臣里克在晉獻公死後殺了驪姬之子奚齊,派他去請重耳回國(重耳怕被殺未回)。如果四十年後晉靈公真有個姓屠岸的寵臣,也在趙盾趙穿弒靈公時一併殺了,而且是全族殺乾淨了,因為之後再未見有姓屠岸之人,到不了又二十多年後的下宮之變了。6. 程嬰和公孫杵臼 皮既不存——趙朔未被誅、趙武不是遺腹子、沒有屠岸賈其人,程嬰和公孫杵臼就只能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虛擬人物了。 二、桃園弒君和下宮之變 「桃園弒靈公」常與下宮之變聯繫在一起。  晉襄公在位七年死了,尚在襁褓的兒子夷皋繼位為晉靈公。靈公長大後『不君』,是個頑劣少年,厭惡趙盾一再進諫,幾次陰謀加害。晉靈公十四年(前607)九月,靈公埋伏了武士,請趙盾喝酒。趙盾的衛士察覺後,保護趙盾逃走了。趙盾族弟、將軍趙穿隨後(九月乙丑)發兵圍攻桃園,把靈公殺了。 趙盾從外地回來,派趙穿到周迎迴文公的小兒子黑臀為晉成公。成公在位七年,子據繼位,為晉景公。 晉景公十三年(前587),趙朔死後二年,趙莊姬與趙嬰私通。事情泄露,趙同和趙括要放逐趙嬰。趙嬰說有我在,欒氏不敢發難(時欒書為中軍帥,趙嬰為中軍大夫);我逃亡,二位兄長恐怕就有憂患了。況且人各有所能所不能,放過我又有什麼壞處?但趙同和趙括不聽。  趙莊姬懷恨在心,便向景公誣告說:「原、屏將為亂。」(趙同、趙括、趙嬰的封地分別在原、屏和樓,故又稱原同、屏括和樓嬰)一直忌恨趙家的欒家和郤家也出來作證,於是景公下令討伐趙同趙括。 史曰「討」,說明趙家不是束手就戮。從欒家、郤家、荀家幾大貴族攻打趙家即下宮時,還要求韓家出兵(被韓厥拒絕)來看,戰鬥可能還很激烈。當時晉有六軍,將佐分別是中軍欒書、荀首;上軍荀庚、士燮;下軍郤錡,趙同;新中軍韓厥、趙括;新上軍鞏朔、韓穿;新下軍荀騅、趙旃。韓家和趙旃作壁上觀,趙同趙括只掌握下軍和新中軍的一部分,與欒、郤、荀方面相較處於大劣勢,結果被殺。 「下宮之變」時趙武隨趙莊姬避居晉君宮中。景公把趙氏的田邑給了祁奚。韓厥和景公說:「趙衰那般的功勛,趙盾那般的忠誠,卻沒有後代來繼承,會讓善者寒心。」於是景公立趙武為趙氏宗主,把趙氏的田邑還給了他。 三、揭秘案中案  「下宮之變」看起來脈絡分明,可就像現代的推理小說,我們從受益者角度去分析,就會發現最大的受益者是趙武。從族人屍骨堆中爬出來的受害者『趙氏孤兒』,搖身一變成了趙氏宗主和家族封地財產之主。回過頭再看整個事件,就全都不一樣了。  案件分析的第二步大抵是查動機。《左傳》講「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流放其姦夫,當是導火索,但事件還關係到家族宗主權和封地之爭。當初趙盾為報姬氏之恩,將宗主之位、家族封地、還有公族地位都讓給了姬氏的愛子、四兄弟中排行第三的趙括。於趙朔,對此便未必甘心;若於趙莊姬,恐怕就更耿耿於懷了。趙莊姬與今君為一母同胞的姊弟,公公又是家族長子和匡扶晉室的正卿,自不肯坐視夫祖與旁女所生之子為宗主而己子為庶支,而龐大的家族領地和財產,又會讓人——尤其是一個帶著幼子的寡婦,情夫還被佔有這些的人趕走了,生出何種念頭呢?  從事情的經過看,趙莊姬的動機是非常明確的:除掉二叔和三叔,為自己的兒子奪回宗主權、公族地位和家族領地。返思趙嬰被放逐時對二位兄長所說的話,似對趙莊姬的企圖有所察覺,雖然明說的是欒氏。  趙莊姬實現意圖的手段,就是誣陷趙同趙括謀反,並串通欒家郤家出來作偽證。不僅《左傳》記載趙莊姬「譖之於晉侯」,於扶立趙武居功至偉的韓厥十年後談及下宮之變,也是說:「昔者吾蓄於趙氏,趙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國語·晉語六》)說趙莊姬陷害趙氏時,他抵制主帥欒書和副帥荀首的命令沒有出兵。  再來看受害者。晉景公十七年(前583),《春秋》記:「夏…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左傳》記:「六月,晉討趙同、趙括。」只《史記·晉世家》於「誅趙同、趙括」後,加了「族滅之」。後世便附會為討趙同、趙括時,追及趙盾趙穿弒靈公的罪行,將趙氏滅族,趙莊姬偕遺腹子逃避於晉君宮中。  直接弒靈公的是趙穿,但太史董狐記「趙盾弒其君」。趙盾辯解說不是這樣。太史說「你是正卿,逃亡不出國境,回來不懲罰兇手,弒君的不是你是誰?」後來孔子對此還發了一番議論,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趙盾謚宣),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說趙盾逃亡可惜未出國境,出了國境就可以不被寫做弒君了。  但太史以此為詞大有春秋筆意。趙盾執政期間,趙穿一直為他掌控軍隊,最為親信。趙盾前腳逃走,趙穿後腳弒靈公,晉人大概都清楚趙穿所為有趙盾授意。未出國境,喻其可通消息。即使太史指斥趙盾返不討賊,趙盾還是把迎立新君的頭等大事交給趙穿去辦。由此也可見趙盾和趙穿在此事件中的默契。不過趙盾執政很得人心,而普遍認為靈公無道,並不因此責怪趙盾。 下宮之變時若追究二十五年前弒靈公的事,首先是直接兇手趙穿,其次是幕後主使趙盾。趙盾趙穿已死,便須父債子還。  趙穿之子趙旃當時為新下軍佐,不僅沒被誅,之後更升任新軍主帥。成公十三年即下宮之變後五年,《左傳》記:「晉欒書將中軍,荀庚佐之;士燮將上軍,郤錡佐之;韓厥將下軍,荀罃佐之;趙旃將新軍,郤至佐之。」  至於趙盾一支,下宮之變後「復立趙氏」、即立趙武為趙氏宗主的理由,就是「趙衰有大功勛,趙盾最為忠誠,堪為忠臣榜樣」,怎麼可能去追究趙盾及其後人?再者景公之父成公是弒靈公後、趙盾趙穿所立,由此而得國,景公是不願也不肯追究「桃園弒君」一事的。下宮之變的打擊對象,僅僅限於趙同和趙括兩家,並未涉及趙盾-趙朔-趙武、趙嬰、趙穿-趙旃等其他趙氏支系,不是滅族。  下宮之變時趙莊姬攜少年趙武「畜於公宮」,也就不是被動逃難,而是策劃好構殺二叔和三叔後,主動避居宮中來發動。避的不是根本不存在的屠岸賈,也不是與她勾結去圍攻下宮的欒氏和郤氏,而是趙氏大宗族人以免遭報復,或攻殺趙氏大宗時誤遭殺傷。  再看其他『作案者』的動機與利害關係。欒氏郤氏荀氏早就對趙氏坐大心懷忌恨,現在趙氏內訌,正是期待已久的機會,自然與趙莊姬一拍即合。景公於私,與趙莊姬有姊弟親情,願將公族給予親外甥;於公,滅掉一家尾大不掉的權臣,將其封地權位交給年少好控制的外甥,也有助於鞏固自己的統治。因此景公下達討伐趙括趙同的命令時,即便沒有與趙莊姬同謀,也是對事情原委心知肚明,後來夢厲鬼便是好註腳。  最耐人尋味的是下宮之變中韓厥和趙旃的作壁上觀。趙旃之父趙穿與趙盾的莫逆已如前述,韓厥更是趙衰所養、趙盾所引用(原為趙氏家臣,河曲之戰前被趙盾任命為三軍司馬)。二人都屬趙盾死黨,在趙氏內訌中自然會站在趙盾一支也就是趙武方面,雖說韓厥不齒趙莊姬誣陷趙同趙括。在當時的力量對比下,二人的新中軍和新下軍保持中立,就已經置趙同趙括於死地了。因此事變前,二人大概同景公或趙莊姬方面有某種約定,從自身利益考慮這是必然的。事變後由韓厥出面請復立趙武,就在一定程度表明了這一點。而經此事變二人的地位也的確得到了提升。趙旃升任新軍帥;韓厥大得信用,升任下軍帥,又在悼公元年(前573)任中軍帥,執掌晉政。  反觀趙同趙括,其不得人和樹敵過多已不待言。宣公十五年(前594)《左傳》記,晉景公派趙同到周獻俘,趙同很沒有禮數。周臣劉康公就說:「不及十年,原叔(即趙同)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趙括在軍中在族中也是十分剛愎自用。趙嬰大概較善交接,又知二位兄長之短,所以有「人各有能、有不能」和「吾二昆其憂哉」的話。  條分縷析之後,「下宮之變」與「復立趙氏」的時間差,就成為事件揭秘的最後關鍵。讓我們再次檢視當年史書——晉景公十七年,《左傳》記:「夏…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勛,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公羊傳》、《穀梁傳》、《史記·晉世家》與此大致相同,只《史記·趙世家》記韓厥是在晉景公生病時(十九年)勸復立趙武,但《年表》和《韓世家》仍記「韓厥進言」和「復趙武田邑」於十七年。可知趙莊姬誣陷趙同趙括謀反是在景公十七年的夏天,略早於六月;而討伐趙同趙括、趙莊姬攜趙武避居公宮、將趙氏田邑賜給祁奚、韓厥為趙家進言和復立趙武,則都發生在當年六月。整個事件的時間間隔、不是傳說的十五年,而是在旬月之間。趙莊姬帶著趙武安居宮中,殺了二叔三叔全家後不幾天,就拿到了趙氏宗主和公族地位、以及趙氏封地。大抵景公宣布收回趙氏田邑、剛表示要賜給祁奚,韓厥便為趙武進言。於是景公就『收回成命』、復立趙武並賜還了田邑。  祁奚又是什麼人?歷代研究者考據,可能是晉大夫高粱伯的兒子。為什麼要把趙氏的龐大封地賜給一個毫不相干又無足輕重的祁奚呢?要賜與他人,也應該賜給『平定趙同趙括作亂』有功、又舉足輕重的欒氏、郤氏或荀氏啊;要強化公室,就應收歸國有啊……許許多多的合理方案都不成立後,便只有一個答案:需要的就是一個毫不相干又無足輕重的人。  封地是卿大夫勢力的重要基礎。把趙氏田邑給『有功』又有勢的欒、郤、荀家,會使他們進一步坐大;收歸國有,有利於公室又名正言順,除非景公不想這麼做,除非景公從一開始就計劃把這些權益給自己的親姊親外甥;可是將殺奪來的趙氏宗主權和封地直接給趙武,太昭彰也太猙獰。那怎麼辦呢?那就需要一個可以予取予奪的傢伙來做幌子——欒、郤、荀那些傢伙可不是能予取予奪的,田邑給他們就羊入虎口了,於是就有了祁奚這個角色。祁奚也知趣地串演一把後就退場了(後來得到了公族大夫的出場費),而韓厥上場『念白』的時間也拿捏的恰到好處。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明處處通。排盡淤水,鉤沉續墜,我們看見的,便是這樣一部由趙莊姬編劇,晉景公導演,韓厥、欒氏、郤氏、荀氏、趙旃等在不同場次出演,以消滅趙同趙括、並把殺奪來的趙氏宗主權和封地轉給趙武為主線的歷史劇。 四、故事的突變  成於春秋末年的可信編年史《春秋》、《左傳》,及同以《春秋》為本、采《周志》、《晉乘》等列國史料但成書於西漢初的《公羊傳》和《穀梁傳》,國別體傳記《國語·晉語》,記載的「趙氏孤兒」故事確鑿且一致,其原貌就是故事「O」。  到了「下宮之變」後約五百年的《史記》,《晉世家》和《十二諸侯年表》仍與上述史料保持一致,但是在《趙世家》里,橫空出世了一個屠岸賈,一肩挑過了所有罪惡,擅自攻打下宮滅了趙氏全族,殺了趙朔、趙同、趙括和趙嬰,唯有趙朔懷孕的妻子逃了出來,躲到晉景公宮中產下趙武,在屠岸賈搜宮時把趙武藏在絝中免於難。可奸臣既能搜明君宮,孤兒就不能養於宮中,那怎麼辦呢?於是生出了趙朔的友人程嬰和門客公孫杵臼,找了他人的嬰兒獻出代死,程嬰攜趙武藏匿深山十五年,而後復仇又復宗。  這期間是什麼促成了故事從O到N的變異呢?與之相關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晉國。春秋及戰國初的史料鑿鑿且一致,所以故事的突變必發生在三家分晉到西漢初的三百年間。  下宮之變後,韓厥執政期間將己子韓起和趙武都提拔為卿,兩家聯手長期把持晉國政權,趙武之孫趙鞅時已把持晉政擅做殺伐,如諸侯一樣臨朝聽政。到公元前453年,趙鞅之子趙毋恤又聯合韓家魏家滅掉荀家(智伯瑤),三分了晉國,自立為諸侯。  莊子論曰:「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大盜竊國後有更多的政治需要,來編造受命於天的神話和光榮偉大的竊國史,趙武子孫於此道又堪稱大宗師。翻開《趙世家》,滿眼皆是這類神話故事。如前514年,趙鞅和另五卿屠殺了晉室公族又瓜分其土地後【孔子《春秋》記「趙鞅以晉陽釁(叛亂)」】,病了一場,醒來便說自己到了天帝處如何如何,還煞有介事地讓人記下來收藏於史篋;大概覺編造的還不夠直白,幾日後又使人來替天帝『傳話』,說他和兒子毋恤都受命於天,誅殺晉公族也是受命於天,還親自記錄下來藏之史篋。趙毋恤也是編弄『天命』的高手,與智伯爭奪晉國時讓人假託天使,帶來兩節寫有有『天命』的竹子……如此這般,三尺孺子也會明白,「屠岸賈憑空出世、趙莊姬從歹毒淫婦變成賢德婦、趙武從竊據者變成受害者」的系列故事是何人製造與何人散布的了。當這些精心製造的傳言被錄入《史記·趙世家》後,便完成了故事從O到N的突變。  後世傳奇、戲曲或話本大都以《史記·趙世家》為藍本,按儒家倫理和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又不斷進行改造,典型如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晉景公是賢明之君,怎麼能殺忠臣滿門呢?趙盾是忠臣,怎麼能弒君呢?於是將景公時改成了靈公時。這下符合儒家君臣綱常和倫理了,接著「搜孤救孤」吧。可《史記·趙世家》說的大不圓:絝中怎麼藏的了嬰兒?程嬰和公孫杵臼找假趙孤獻假趙孤時,真趙孤藏在哪兒啦?程嬰和公孫杵臼又怎麼能進出宮禁、帶出真趙孤?於是把程嬰從趙朔友人改成草澤醫生,進宮診病將趙孤藏在藥箱中帶出;怎麼出宮呢?把韓厥改成了宮門守,放走趙孤後自刎了。韓厥死了,誰來扶助趙孤復仇復立呢?和趙家韓家一起瓜分晉國的不是還有個魏家嘛,扶助趙孤的大功就給魏絳吧。找別人的嬰兒替死不夠忠於主子啊,改成程嬰自己的孩子吧。程嬰和趙孤藏在山裡不夠刺激啊,改成棲身屠岸府、趙武還被屠岸賈認為義子吧……  此後仍有種種變異,如明朝徐元的傳奇《八義記》,趙朔竟然又活了,不用韓厥也不用魏絳扶助,和趙武父子倆就報了仇了,而且還和庄姬夫妻母子大團圓……這些雖還忝歷史劇之名,但已和歷史沒有什麼關係了。 其實有一個真的『趙氏孤兒』故事,更具有編造趙氏孤兒故事所追求的傳奇或美學元素,不知是否影響了一百多年後故事N的形成。故事M:  美女被商人作為投資,送給一做人質的王孫,在下宮之變三百二十四年後,生下一子,名趙政——傳說是商人的『遺腹子』。未幾王孫和商人出逃,美女和襁褓幼子被棄在敵國,遭搜捕迫害,九死一生歷時七年方回到王孫和商人身邊,但不久王孫就去世了。又二十三年此『趙氏孤兒』成人又得志,滅了敵國,將曾迫害欺侮他和母親的人全數坑殺。  這個美女也名趙姬,王孫繼位後號「庄襄」,救孤養孤據說還生『孤』的商人姓呂諱不韋,復仇所滅的正是同宗旁支的趙武子孫的趙國(趙氏贏氏共祖)。這個『趙氏孤兒』又名嬴政。


推薦閱讀:

只因為讓人吃一頓飯,他自己得以免死,後代竟然建立了一個國家

TAG:孤兒 | 趙氏孤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