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太極拳之繁榮與發展
國家對太極拳的保護及推廣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舉行。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成為這一大會的主要內容。這是建國後的第一次武術表演,參加當時大會的有6大行政區、火車頭體育協會共7個單位,彙集了漢、滿、蒙古、回、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苗、傣、朝鮮10個民族的體育選手,有145名運動員做了332個項目的表演。太極拳這一蘊涵豐富文化內涵的中華瑰寶在新中國第一次大型活動中首次亮相,並充分展示了傳統太極拳的豐富多彩。這次大會期間,政務院副總理兼體委主任賀龍在接見記者時對武術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民間流傳的武術套路很多,如一座寶山。我們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探明情況發掘出來。第二是要花力氣淘洗、整理。要剔除違反科學的東西,打開人們的眼界,還復它固有的健康形體,使它符合科學原理,讓人們更易於掌握,收到增強體質的效果。第三是要提高拳藝。這不外兩個辦法,一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開拓新境界,二是博採眾長。賀龍所提出的發掘、整理、發揚光大武術的主張,對太極拳的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太極拳從此走上了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1956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運動司武術科組織多位太極拳專家,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在傳統太極拳的基礎上,以楊式太極拳為動作素材,從原套路中吸取典型動作,擇取24個不同的姿勢,刪繁就簡,編串而成易學、易練、易記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該套路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在集中主要結構和技術內容的同時,改變了過去過多的重複動作,便於掌握。二十四式太極拳的推出,使古老的太極拳趕上了時代的步伐。太極拳在真正意義上進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它的健身功能。
1959年,日本自民黨顧問松村謙三先生訪問中國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表示支持日本開展太極拳運動,希望太極拳為中日兩國人民服務。
毛澤東提倡開展太極拳運動
196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友人時欣然揮毫,寫下「太極拳好」。鄧小平的題詞給太極拳帶來了新的生機,標誌著我國的傳統武術在歷經十年浩劫的停滯不前之後,經過風雨的洗禮,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中華武術》雜誌
1982年11月,由中國武術協會主辦、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武術》雜誌在北京創刊。《中華武術》雜誌旨在傳播國際國內的武術動態,介紹武林傑出人物,不僅為推動武術的發展,更為太極拳的普及作出了貢獻。雜誌發揮自己圖文並茂的優勢,理論兼顧技術,淺顯易懂地把太極拳理論與技術的精髓以及文化內涵傳達給人民大眾,是太極拳的重要宣傳陣地。同一時期,一系列武術雜誌相繼問世,為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普及與推廣作出了貢獻。11月,全國首屆武術對抗項目——散打、太極拳推手表演賽在北京舉行。伴隨著太極拳的發展而產生的太極拳推手,終於作為一項體育競賽項目面對世人。將太極拳推手納入競技的嘗試由來已久。12月1日,北京大學成立武術學會,其中專門設立了太極拳分會,這是我國高等學校的第一個太極拳組織。此後,全國100多所高校陸續成立了太極拳組織,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學生太極拳愛好者。
1983到1986年在國家體委武術挖整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在各級體委武術挖整組的積極配合下,武術挖整工作在全國範圍展開。先後動員了全國8000餘名專職武術工作者和業餘武術愛好者,開展了我國武術發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術家底、搶救武術遺產」的工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挖掘整理、繼承發展包括太極拳在內的中華武術的一貫方針。從1983年開始進行的自上而下的大規模挖掘整理工作,歷時3年,對全國的武術現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並對傳統技藝進行挖掘整理,以免失傳。
1984年,千名優秀武術輔導員的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為了推動群眾性武術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國家體委在全國開展了「千名武術輔導員」評選活動。評選出的優秀輔導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太極拳教學的。這次表彰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群眾習武的熱潮,太極拳更是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各種形式的武術館、校、站等相繼成立,成為開展太極拳在內的武術活動的基地。4月22日至25日,由湖北省體委主辦的「國際太極拳(劍)邀請賽」在武漢舉行,來自日本、加拿大、瓜地馬拉、新加坡、美國以及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名選手與中國近百名選手參加了表演比賽,共同切磋技藝。這次比賽由湖北省體委主辦,中國武術協會相關人士均到場,這是官方以後一系列行動的啟動,是次年搞國際武術邀請賽的前奏。整個比賽競爭激烈、氣氛熱烈,成為太極拳走向世界的一聲春雷。9月,全國太極拳、劍邀請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0個省市近40名優秀太極拳選手參加了陳、楊、武、吳、孫五式以及48式、88式7個項目的比賽。這次比賽為太極拳、劍脫離其他武術項目,走向單列比賽打下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太極推手原來放在對抗性項目競賽中,與武術散手同時比賽,從這次比賽開始,與太極拳密不可分的太極推手終於歸於太極拳系列中。這次太極拳、劍邀請賽是建國以來武術運動的第一次專項比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極大地推動了太極拳運動在全國的普及和發展,把儘快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1986年,國家體委將太極拳、劍、推手列為全國正式比賽項目,並決定每年舉行一次比賽。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終於有了可以展現自己拳技的一片天地,太極拳這項內涵與外延同樣廣博的運動終於有了自己的單項比賽,這無疑更加有利於太極拳的健康發展。
1987年10月3日至13日,第二屆全國太極拳、劍比賽在湖北舉行,全國37個單位的200多名武林高手參加了這次比賽。著名太極拳師、溫縣體委的陳正雷一路過關斬將,摘取陳式太極拳桂冠。溫縣陳家溝的陳小興獲得第三名。9月26日至27日,首屆亞洲武術錦標賽在日本橫濱舉行。中國、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尼泊爾、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及香港、澳門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8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太極拳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在亞錦賽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太極拳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終於正式亮相亞洲,令全亞洲為之動容,從此亞洲的太極拳愛好者人數持續飆升。
1988年,隨著武術運動的發展,為適應國際、國內武術交流比賽活動的需要,國家體委武術研究組組織有關專家,依據傳統性、科學性、競賽性的原則,將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編製成「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突破了民間傳統太極與競技之間的隔閡,真正把傳統武術納入競技體系。1997年,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問世。
1990年9月29日至10月4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在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下,中、日兩國1500名太極拳愛好者共同進行了大型太極拳集體演練。
1991年10月12日至16日,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中國北京舉行,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太極拳以重要的組成部分走向世界級比賽賽場。1992年11月21日至27日,第二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來自世界五大洲5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1995年8月17日至22日,第三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美國巴爾的摩市舉行,來自56個國家的886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每次比賽的參賽人數和參賽運動員的水平都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這表明源於中國的武術,尤其是太極拳絕不再只屬於中國人,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1994年,國家體委提出「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武術在這兩項計劃中均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太極拳更是在健身功能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是全民健身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練習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出台,使太極拳這一科學的健身方法更加普及,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練武熱潮。習練太極拳的人數越來越多,除專業隊外,大批的民間團體自發組織習練太極拳。群眾性的民間活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太極拳運動迎來了空前的大規模發展。
1995年12月18日至20日,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協會主辦的「中華武林百傑」評選活動在山東省萊陽市揭曉,共評出百名武傑、十大武術教授、十大武術名師、十大武術教練和十大武星。有很多太極拳著名運動員和太極拳名家榜上有名。武林百傑的評選,全面地肯定了太極拳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鼓勵他們為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作出了更大的貢獻。
1997年10月,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全國運動會所設28個比賽項目中,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是唯一的非奧運項目,設金牌15塊。全運會是中國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運動會,每4年舉行一次。從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開始,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便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第七屆全運會後,國家體委依據亞運會及奧運會戰略計劃對全運會競賽項目做了較大調整,非奧運項目均未列入第八屆全運會,但武術仍被列入,並將金牌數由原來的7枚增至15枚。1998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確定武術為第九屆全運會項目,並將金牌數增加到18枚。這些均表明國家對武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極大地促進了競技武術在各省市的發展。
1998年4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在北京首次頒發武術段位證書。此次獲得段位證書的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太極拳師,而且有很多活躍在基層從事太極拳輔導工作的年輕骨幹。為了推動武術運動的發展,提高武術技術與武術理論水平,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從20世紀80年代初便組織有關專家就建立武術段位制體系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並於1994年開始進行調研、制定方案,1995年開始在河南、江蘇等省進行試點。1996年7月邀請國內數十名武術專家對試點工作及段位制的實施細則進行了審定,並提交同年舉行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審定。經國家體委批准,終於在1997年下半年開始實行中國武術段位制。
2000年1月1日,泰山極頂上,伴著初升的太陽,在世紀之交的曙光中,太極拳名師門惠豐表演著太極拳,由直升飛機繞頂拍攝,並通過衛星向全世界直播,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迎接「人類進入新世紀特別節目」的拍攝現場。多台攝像機同時開機,向全世界進行現場直播。4月,中國武術協會開始著手制定太極拳全球化發展戰略——太極拳健康工程。太極拳健康工程是將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個品牌,系列、持續地推向世界,制定太極拳全球化發展戰略,從而推動傳統武術的發展。太極拳健康工程包括開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舉行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推行太極拳輔導員制、加強新時期的太極拳理論研究等一系列內容。5月,中國武術協會啟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決定將每年的5月定為太極拳健康月。中國武術協會在它的所在地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首次舉行全世界第一次免費教太極拳活動。武術協會從北體大等院校組織了20多人的教練隊伍,主要推出8式和16式的簡化太極拳。參加人數達1500餘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官方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系統、有意識向社會推廣太極拳的活動。為將這個活動堅持下去,武術協會要求,各省市武術管理部門、行業體協、武術社團組織、太極拳輔導站均要在每年的太極拳健康月,開展包括免費教學在內的一系列太極拳活動。7月,在國際武聯執委會會議上,執委們一致表示支持中國的5月太極拳健康月活動,並將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健康月。
2001年3月22日至26日,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是中國武術協會在世界範圍內推出的武術單項拳種的大型活動。首屆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報名人數達到2000餘人。武術中心和武術協會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讓它成為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共同的節日。12月2日,在香港跑馬地遊樂場,10425名愛好太極拳的香港各界人士雲集於此,參加規模盛大的太極拳大匯演,創造了萬人在30分鐘內齊練太極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2年8月25日,為隆重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韓建交10周年,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武術協會、日本武術太極拳聯盟、韓國武術協會共同協商,在北京天壇公園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成功舉辦「中日韓三國太極拳交流大會」。
2003年4月13日早晨,一萬餘名來自北京街巷的太極拳愛好者在天安門廣場表演了他們精彩的拳術。隊列的最前面,五支代表太極拳陳、楊、吳、武、孫五大流派的隊伍彙集了各自門派的名家。在春日北京明媚的陽光中,身穿太極服的各個太極拳代表隊的表演動作整齊劃一而不失個人特色,在全世界電視觀眾面前充分演繹了傳統太極拳的神韻。
2003年11月23日,在台灣省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前,14603人同時同地打太極拳32分鐘。這次活動得到了台灣民眾的積极參与,年齡最小的才6歲,最年長的87歲,其中還包括三代同堂、夫妻檔等,職業更是形形色色。但是,大家都異口同聲表示,太極拳是最合適的「老少」運動。本次活動成功刷新了「萬人練太極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4年6月27日,以「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柒牌中華武術迎奧運暨萬人太極拳表演」活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由太極拳七大門派代表領銜的近萬名太極拳愛好者組成了太極方陣,在悠揚的民族樂曲聲中進行太極拳表演。整場表演氣勢恢宏,蔚為壯觀。武術作為中國的國粹,不僅是體育運動,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舒緩大方的動作和明顯的健身效果,備受廣大健身愛好者的喜愛。
迎奧運萬人太極拳表演
2005年6月23日上午8時,為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在天津市南開大學主體育場上,天津市老齡委、老年教育發展促進會、《城市快報》和南開大學聯合舉行主題為「太極風·奧運情——2008健康老人在行動」的大型太極拳表演活動。2008位分別來自天津市老年人大學以及市內六區老年大學的老年人,身著統一的太極表演服,排成50個縱隊開始了太極拳表演。
2007年3月20日至21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全國武術、考古、民俗等方面的著名專家組成中國民間文化之鄉評審考察驗收組,專程對溫縣申報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進行考察。6月2日,中國民協正式決定: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並在溫縣設立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6月3日,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命名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陳正雷、陳小旺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稱號。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文化部《文化部辦公廳關於推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辦社圖函[2007]111號),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6名。太極拳4人入選,分別是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大師王西安、朱天才和河北省永年縣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振河、韓會明。8月21日,在溫縣陳家溝,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等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揭牌,焦作市溫縣被中國武術協會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2008健康老人在行動」大型太極拳表演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舉行,2008名太極拳演員排成「天圓地方」的陣式,進行了「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表演,向全世界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太極拳的剛柔之美、神韻之美、和諧之美,體現了傳統與未來的交融、人與自然的和諧,表達了東方獨有的人文情懷。
奧運會開幕式太極拳表演
2009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太極拳傳人陳小旺、陳正雷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1年10月21日,在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文化部、國家旅遊局指導,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辦,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支持的2011「中華武術之旅」活動「最中國武術之鄉」命名頒獎典禮儀式上,溫縣、登封和河北滄州被授予「CRI最受全球網民關注的中國武術之鄉」稱號。
2012年6月26日晚,宇航員劉洋在宇宙飛船天宮一號值守第二個大夜班,在忙完工作後,她利用值夜班間隙,在太空悠然演練了一段精美的太極拳。
2015年5月15日,「太極瑜伽相會」中印文化交流活動在北京天壇公園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印度總理莫迪與400名中印太極拳、瑜伽習練者參加活動,標誌著太極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推薦閱讀:
※淺談太極拳腳下雙輕
※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動作名稱
※學習陰陽太極,指導人生修為(連載三)---黃鑒
※楊氏85式太極拳口令及記憶規律
※太極拳推手的喂勁、問勁、給勁、變勁 ---陳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