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價值觀、人生觀部分,教材知識相對零碎,複習時要注意理清教材,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構建好知識體系。 1.關於價值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價值觀導向作用――正確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小團體主義; 2.關於人生觀: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人生的真正價值――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3.關於理想:理想的含義與分類――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辯證關係――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4.關於群眾觀點: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同群眾的實踐相結合――改造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關係。 知識整合: 一、關於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原理內容: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j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k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1)從客觀存在的社會實際情況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2)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認識。重視真理、科學理論的重大作用。 注意: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中,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甲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又反對把這種反作用加以誇大的歷史唯心主義。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 價值是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價值具有客觀性、主體性、多樣性和社會性。 (2)價值觀的性質 價值觀是人們判斷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不同時期的價值觀往往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要、利益和認識發生變化,價值觀也隨之變化。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表現在: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4)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 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最高標準:就是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人類的根本利益。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三個有利於」。 原理內容: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重視價值觀對改造客觀世界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作用。 3.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辯證統一關係的原理 集體主義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關係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與之相適應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的政治原則和道德準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堅持集體主義,就是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正確處理個人和他人的關係,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原理內容:①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一致性表現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②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本質上一致,並不是說二者之間沒有矛盾,事實上二者常常發生矛盾。因為集體利益是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而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當二者發生矛盾時,要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 方法論要求:要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又不忽視個人的正當利益。 反對的錯誤傾向:既要反對個人利益至上的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又要反對忽視和損害個人正當利益的方法。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2)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①集體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正確價值取向。 ②在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允許個人在不違反集體主義原則的前提下,做出不同的具體的價值選擇。 第二,從根本上說,社會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但個人的正當利益也必須得到保護。 第三,社會集體應該不斷完善和發展,為個人利益的實現創造越來越多的條件。 5. 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正當個人利益 (1)個人主義: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 (2)個人的正當利益是指個人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條件。個人的正當利益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 (3)怎麼做:①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小團體主義在本質上是極端狹隘的個人主義。
②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做到尊重人、主動關心人、尊重他人的正當利益。 6.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應提倡誠信 (1)誠信的含義:誠信即誠實守信,它是一種精神與原則,是一種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在社會交往和經濟活動中必須遵守。 (2)講誠信的重要性:①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②誠信不僅是現代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道德品格,更是一種人人必須遵守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範,是一種責任和義務。③誠信是立業之本,發展之基。 二、關於人生觀 1.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原理 原理內容:①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但社會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屬性。這是由於社會性揭示了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殊本質,是人類特有的屬性,並且制約著人的自然性。因而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②人是社會的產物,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具有社會性。在階級社會裡,人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人的階級性。 方法論要求:j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k正確認識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l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注意:①人性自私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違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不符合歷史和現實。②動物本能的自保性不是人的本質;個人正當利益不等於自私。③青年學生應該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擔負起歷史責任。 2.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個人與社會相比較,社會起著根本的、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發展。 方法論要求: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反對錯誤傾向:把個人凌駕於社會之上,過分誇大個人的需要、個人的意志,把某個個人看作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 3.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一方面,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從性質上看,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時,就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從程度上看,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另一方面,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即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方法論要求:要求我們既要充分利用社會有利條件,又要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使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利益。 反對的錯誤傾向:割裂二者關係或把二者作用等同起來的錯誤觀點。 4.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1)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由人的兩個基本屬性決定的。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具有社會價值,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具有自我價值。 (2)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之間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
(3)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4)貢獻的兩種形式 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貢獻。 (5)怎樣處理好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關係 在處理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關係時,既要講貢獻,又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應把二者結合起來;我們應該利用和創造條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奮鬥中不斷實現和提高人生價值;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 (6)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 條件: ①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主要是指生產力水平、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等社會條件。 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第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第二,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幹,發揮聰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鬥精神。 ③實現人生價值要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錯誤價值觀的誤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④實現人生價值還要樹立崇高的理想,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途徑: 在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 原理內容: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在人生價值的兩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應該是居於首位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方法論要求:我們應該利用和創造條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奮鬥中不斷實現和提高人生價值;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 三、關於理想 理想就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們對於未來的一種追求、一種希望、一種嚮往。理想屬於社會意識,它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經濟關係的產物,都要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產生重大的影響。 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第一,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 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的辯證關係原理 共產主義理想是我們的最高理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 原理內容:最高理想與共同理想都是社會理想,它們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目的、歸宿、必然結果。 方法論要求: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人民、人類的命運結合在一起。高考資源網 2.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現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崇高的理想對人生、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方法論要求:要求把理想根植於現實,對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 反對錯誤傾向:一方面,我們要反對在確定自己的理想時,好高鶩遠或自暴自棄,不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反對把理想與現實混淆起來,一旦看到現實中還存在著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的現象,便對美好理想能不能實現產生懷疑甚至動搖的錯誤態度。 理想的實現: ①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係的道理說明,我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對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只有這樣才可能把理想變為現實。 ②要把社會理想或職業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而從主觀方面來說,特別需要艱苦奮鬥。首先,艱苦奮鬥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艱苦奮鬥,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四、關於群眾觀 人民群眾: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勞動群眾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對於青年學生來說, 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反對錯誤傾向:忽視甚至否認群眾對實踐的決定作用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 重、難點突破: 一、正確的價值觀、黨的基本路線、「三個有利於」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價值標準 1.區別: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斷我國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的標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類歷史活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定位,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最高的價值觀。 2.聯繫:黨的基本路線、「三個有利於」標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都符合正確價值觀的標準,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二、價值、價值觀、人生價值觀、人生觀 1.區別:價值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價值觀是如何斷定客觀事物有無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人生價值觀是對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價值評價標準,通過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係說明,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等人生根本問題的基本觀點與根本態度。 2.聯繫:價值觀、人生價值觀、人生觀都體現了一種價值關係,價值觀是一般科學價值觀,它既包括對物的價值評價標準,也包括人生價值觀;人生觀是哲學價值觀在人生觀問題上的應用,受價值觀的指導。 三、追求個人利益與堅持個人主義是不同的 1.二者的含義不同。個人正當的利益是指個人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條件,包括個人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精神利益。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是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個人主義不應是社會主義社會倡導的價值觀,它對個人、對社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消極影響,危害極大。 2.二者的方向和目的不同。凡是為了人民的整體利益,把珍視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愛護自己的身體和健康,增長自己的才能和本領,作為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來看待,並且根據客觀的可能來爭取的個人利益就是個人正當的利益;反之,如果把個人利益作為唯一的目標,把個人利益與人民的整體利益截然對立起來,甚至不惜背離或損害人民的整體利益,以達到個人利益的滿足,就是個人主義。正當的個人利益是勞動和享受的統一;個人主義自私自利,是無償地佔有社會或他人的利益。 3.二者所處的地位不同。凡是把人民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當二者發生衝突不能兼顧時,自覺地使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的整體利益,這種利益就是個人正當的利益;反之,如果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二位,當二者發生衝突不能兼顧時,不惜損害人民的整體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來滿足個人利益,就是個人主義。 4.二者實現的手段不同。凡是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通過辛勤的、誠實的勞動和合法經營所得的個人利益,就是個人正當的利益;反之,通過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偷稅漏稅等不正當手段而獲得個人利益的,就是個人主義。 四、關於享樂和享樂主義的區別。 1、每個人都有享樂的慾望,都希望得到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社會主義社會尊重人正當的享樂需要,盡量滿足人合理的享樂慾望。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享樂資料和享樂場所,創造新的享樂內容和享樂方式,使人們的享樂活動逐步實現現代化。 2、享樂主義則把享樂視為人生目的,認為人生在世,唯有享樂而已,其實質是一種縱慾主義。它只講生活享樂,不講財富創造,把享受與創造對立起來,它把一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礎上,不願盡義務。它不單使個人思想空虛,精神頹廢,而且侵擾社會,腐化社會風氣,敗壞社會道德,甚至把人引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尊重人們的正常享樂,但反對享樂主義。 五.自我設計與社會需要的關係。 1.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內容及產生的原因不同兩方面。 ①內容不同。自我設計是指自己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職業和奮鬥目標等。社會需要或設計是根據社會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對社會成員的發展在總體上提出要求和規劃。 ②原因不同。個人進行自我設計,是因為個人的情況,並從它出發去設計的,它既要考慮個人的權利,又要體現個人發展的需要。社會設計則一方面是為了有計劃地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 2、二者的聯繫: ①國家、社會尊重一切從社會利益出發的個人自我設計。 ②自我設計與社會需要相互促進。自我設計要以社會需要為前提,要服從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社會需要考慮個人要求與可能。離開社會需要的「自我設計」是無意義的,而離開個人的努力,片面強調社會需要的做法也是會落空的。 學科內綜合 哲學常識內部的綜保 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係 1.區別:世界觀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人們對於人生目的、意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態度。人生價值觀是指人們認識和評價自己在社會中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基本觀點。 2.聯繫:(1)世界觀是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世界觀包括人生觀,它給人生觀提供一般觀點和方法的指導,可以說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方面,人生觀反過來又影響世界觀的形成,人們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不同觀點及其態度影響著世界觀的性質和完整性。 (2)世界觀還是形成人生價值觀的理論基礎,世界觀不同,人生價值觀也就不同。人生價值觀問題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 (3)人生價值觀是人生觀的集中表現。人生價值觀反過來也影響人生觀、世界觀。因此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觀三者又是內在統一的。 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聯繫 辯證唯物主義是研究整個世界的,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它的理論適用於各個領域。辯證唯物主義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主要觀點有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聯繫、發展、矛盾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是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於人類社會的研究,只說明人類社會的現象,主要觀點有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價值觀、理想、人民群眾等觀點。 三、意識的反作用、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集體主義價值觀 意識的反作用表現在正確與錯誤意識對客觀事物起促進或阻礙作用。社會意識的反作用也表現為兩個方面,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也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一種正確價值取向,對社會發展和人生道路有正確的指導作用。所以,意識的反作用、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集體主義價值觀,它們之間有相同的地方,都屬於同一範疇: 與經濟常識綜合 1.集體主義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需要集體主義規範,企業經營、產業生產、消費者消費都需要堅持集體主義,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地方保護主義、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都是個人主義的表現。國家在規範市場經濟行為和一些矛盾時,必須用集體主義來規範: 2.價值觀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經濟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在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指導下發展經濟,例如農業要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道路,工業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企業發展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3.反對拜金主義與貨幣的關係 結合貨幣的本質、起源、作用,結合人生價值觀的知識,正確看待金錢與人生價值的關係,反對拜金主義。 與政治常識綜合 1.公民履行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義務是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2.提高綜合國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可以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為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3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黨的基本路線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 4.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國家機構實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依法治國的目的是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執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都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5.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發揮共產黨員模範作用,體現了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