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能夠支起第十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大樑嗎?

法國能夠支起第十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大樑嗎?

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雜誌社總部遭到一夥武裝人員的襲擊,這些伊斯蘭勇士抱定神聖的信仰和犧牲的精神,手持AK-47衝鋒槍和火箭筒,消滅了包括周刊主編在內的12個自由民主人士。事發後,法國自由民主主義的頭目弗朗索瓦-奧朗德趕赴現場,把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並且把該地區的安全警戒提升至最高級別。

續之,11日15時25分許基督教世界之40餘國際政要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手臂相挽,引導巴黎百萬人遊行。基督信徒們高呼:「所有人都團結起來」、「我是查理」。

不過,這僅僅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世界是平衡的,至少在千年之內,基督與真主的對立並沒有迫使其中一方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當今世界,以美國為首的基督文化似乎強大了許多,但是他們一再挑戰東正教的俄羅斯,卻又是雙腳深陷於中東的伊斯蘭教泥潭,甚至還企圖向中華文化叫板,難也,基督徒們,那怕你三頭六臂。

反擊因此出現了,「這是嘲弄先知!」2015年13日,英國的伊斯蘭教伊瑪目喬杜里痛批《查理周刊》新封面,喬杜里認為這種行為「極為過分」,「這不是一幅漫畫,這是羞辱,是嘲弄,是挑釁」。他還警告說,「歷史證明,做這樣的事一定會有報應……我確信總有一天,會有人站出來報復他們,這不可避免」。

同樣的,伊朗政府14日譴責新版穆罕默德漫畫,「這是一個挑釁的姿態,是對穆斯林的攻擊。」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說。她譴責「濫用新聞自由」,稱尊重宗教的聖潔是國際公認的原則,歐洲也應該接受。

2015年13日埃及當局支持的「伊斯蘭教法判令委員會」指責《查理周刊》新一期封面是對「15億穆斯林」的挑釁,稱「雜誌將在法國和西方社會引發新一波仇恨,這種做法不能促進穆斯林渴望的共存和文化對話」。

阿拉伯網友在網上發帖,「衝突的種子已經埋下」,認為下一回恐怕會上「汽車炸彈甚至人體炸彈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月14日「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發布視頻稱,該組織策劃並發動了針對法國《查理周刊》的襲擊事件。這是慘劇發生一周以來,首次有組織宣稱對此事負責。「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的一名高級別領導人納賽爾-安西在視頻中表示,按照「基地」組織最高領導人扎瓦赫里的指示,阿拉伯半島分支精心策略、實施了這起襲擊事件,並為襲擊提供了資金支持。他表示,此舉是為了報復「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行為並表示該組織不會就此收手,未來還將發動類似的襲擊。他說,「如果你們有言論自由,那我們也有發動襲擊的自由。」

綜合上述,我們不能不注意到新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氣氛已經形成。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強對立可能轉化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又一次戰爭--第十一次十字軍東征。

戰爭之火即將點燃,2015年1月14日,法國土倫,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來到在法國戴高樂核航母上,奧朗德堅稱,《查理周刊》已獲得「重生」,其價值觀將活下去。奧朗德疾呼:「你可以謀殺男性及女性,但是你決不能謀殺他們的思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奧朗德在「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向軍方發表講話稱,由於當前的特殊局勢,應該重新考慮軍事項目法案中關於未來3年縮減軍隊編製進度的內容。有關報道,「戴高樂」號航母即將前往中東地區,執行加強打擊伊拉克「伊斯蘭國」極端勢力的軍事任務。

法國人是有理由挑起十字軍東征的,壺公評論寫過【第十次十字軍東征的失敗】,評論的是美國人挑起的海灣戰爭,因此知道這一段歷史,也知道法國人的理由。

始於16世紀中頁,與哈布斯堡王朝繼承者菲利普二世企圖基督化中國一樣,基督教社會一直企圖基督化中東。當然,從順序上說,基督教社會是先要基督化中東的,只是咬不動中東的時候才想讓上帝來驅逐中國人一起對付中東伊斯蘭勢力,這種形式在近千年來並沒有改變過。

法國人幾乎作為主力參與了所有的前八次十字軍東征,前八次十字軍東征從1096年至1270年,持續近200年。在「上帝的引導下」,羅馬天主教會口銜「主的旨意」,帶領封建主、大商人及其隨從們決心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耶路撒冷,於是地中海沿岸烽火連天,羅馬教庭麾下的主力就是法國軍隊。

例如1147—1149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親自率領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塞爾柱人擊潰;而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率領的法國十字軍也沒有能夠攻佔大馬士革。

1189—1192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0萬德意志十字軍傷亡慘重;英法聯軍則由英王理查一世和法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率領,從海路經過西西里島向巴勒斯坦侵入。理查一世在攻擊敘利亞的時候佔領了塞普勒斯,建立了王國;而腓力二世佔領了阿克拉港後返回法國。

1248—1254年和1270年,法國國王「聖者」路易九世主持了第七次十字軍遠征和第八次十字軍遠征(1270年),先後敗在埃及和突尼西亞手中。

當然,這只是歷史,令壺公評論感興趣的是現在,法國能夠支起第十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大樑嗎?還真值得試目以待。

壺公評論2015/1/16寫於東岩山麓

從埃恩德與默克爾的對話說起

德國裔「伊斯蘭國(IS)」頭目埃恩德聲稱:

「總有一天,我們將佔領整個歐洲!」

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驚慌失措地向當地穆斯林社會喊話,默克爾苦惱地問到:

「為什麼謀殺者在製造襲擊事件的時候要援引伊斯蘭教義?」

歐洲多國接到恐怖襲擊威脅和相關情報,而這些恐怖分子卻是土生土長本國人。

不能不正視這樣的問題:

歐洲為什麼自覺地開始代替美國,吸引「恐怖主義的火力」向我開炮?500萬冊《查理周刊》在歐洲銷售火爆之際,這是多麼具有吸引力的吶喊。

《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彷彿點燃了恐怖分子襲擊歐洲的導火索。比利時副首相、外交大臣雷恩代爾16日宣布,當地軍警前一天深夜在東部韋爾維耶市反恐行動中破獲一起正在策劃中的恐怖襲擊計劃,打死兩名恐怖嫌犯。同一天,法國再爆兩起疑似恐怖事件:巴黎火車站遭炸彈威脅以及一起武裝劫持人質事件。雖然都有驚無險,但無疑加劇了社會上的恐慌情緒。

重要的不是恐怖襲擊案本身,更廣泛的影響是恐怖襲擊案對社會自信的打擊,所有關於經濟恢復的設想都將成為泡影,所有政治改革的藍圖都將抹上黑暗。在歐洲走向沒落的時候,恐怖襲擊案無疑是掛在奧朗德、默克爾和恩代爾們的脖子上的巨石,沉淪、沉淪,萬劫不復。

羅馬教皇方濟各驚呼:「你不能挑釁,也不能侮辱他人的信仰。」這份懺悔來得太遲,也太缺乏重量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克里米亞的歸屬已然確定,烏克蘭的敗局無可挽回。

這也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失敗,起碼在表面上看來是如此;這也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外交政策的成功,因為有一些年了,奧巴馬致力於重返亞洲--當然這裡指的不是到亞洲與中國對立,如果是,奧巴馬不應該拆除自己的歐洲後援;也許這一切僅僅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規律使然,畢竟西太平洋經濟圈取代大西洋經濟圈子的趨勢不可改變。

(恐怖襲擊案資料得自文章:【歐洲反恐形勢空前危急巴黎人一天兩次驚魂】)

壺公評論2015/1/17寫於東岩山麓


推薦閱讀:

中世紀歐洲史——1565馬爾他攻防戰
川普,重扛十字軍大旗的人
曼努埃爾的封建制和他的政治嘗試——淺論12世紀拜占庭科穆寧體制
十字軍TCFM 02測評:砍灌木叢、切食材,讓你欲罷不能的叢林必殺技

TAG:法國 | 十字軍東征 | 十字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