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宗 - 愛新覺羅·載湉
愛新覺羅·載湉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崩逝後由慈禧一宮獨裁,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享年38歲,葬於清西陵的崇陵。個人檔案出生:1871年08月14
愛新覺羅·載湉
日(同治十年辛未六月廿八日)屬相:羊(辛未)逝世:1908年11月14日(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十月廿一日)在位:1875年-1908年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清德宗陵寢:清西陵的崇陵父親: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道光帝第七子)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慈禧太后之妹)初婚:18歲大婚,配偶孝定景皇后等3人元配: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后妃:禮部左侍郎長敘二女(瑾妃、珍妃)子女:無親生子女,繼子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慈禧臨終命溥儀過繼同治兼祧大行皇帝載湉)繼位人:胞弟載灃之子愛新覺羅·溥儀(宣統皇帝)囚禁地點及時間:1898年因戊戌變法失敗,被慈禧太后囚禁於中南海瀛台,1900年因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無奈挾光緒皇帝逃出北京城,次年回到紫禁城依舊被囚禁,直到1908年駕崩。生平簡介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是道光帝的孫子,咸豐帝的親侄子、妻外甥(慈禧太后的外甥)和繼位人,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與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的親妹妹,這種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1900年義和團反洋起事,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亡西安,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後才回到北京,光緒仍被慈禧軟禁。光緒帝比慈禧只早死一天,他的死因沒有歷史定論。一說他為慈禧毒死,一說他自然病死;2008年對光緒頭髮的檢驗證實光緒帝死於急性砒霜中毒,但兇手是誰仍有待考證。光緒帝筆跡
光緒帝無後,慈禧太后即以其侄、第二代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姓氏來源古代的女真族人並不重視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為姓。比如完顏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顏,葉赫部的人就大都姓葉赫。努爾哈赤遠祖姓夾古,是愛新(舊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遠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覺羅。遂隨部族冠姓愛新(滿語: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為遠支,則冠以覺羅(滿語goro或gioro,遠支的意思)。遂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其子皇太極建國清朝,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姓氏。由於古代女真族遠支宗室劃分詳細,遂許多姓氏就出現了覺羅的劃分:伊爾根覺羅、阿顏覺羅、舒舒覺羅、葛籣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扈倫(呼倫)覺羅、嘉木瑚覺羅、阿哈覺羅、伊拉拉覺羅、察拉覺羅等等。諸覺羅的前兩(三)個字是地名或身份,後兩個字是姓。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1]。生平事迹親王之子清穆宗同治帝堂弟和表弟。其父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婉貞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為文宗(咸豐帝)獨子,又早死無後,慈禧太后便以和自己血緣最近的載湉,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名義上繼承咸豐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維持咸豐帝的皇統和父死子繼的法則。意外嗣位光緒皇帝雕像
清德宗光緒帝(1871-1908),全名愛新覺羅·載湉。他作為一個親王的兒子本來是和皇位無緣的,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因同治帝沒有子女,且咸豐帝也僅有同治帝一子,同治帝去世後,咸豐帝也隨之絕嗣。慈禧太后為保全自己的權勢地位,未為同治帝立嗣,而是將載湉選為咸豐帝的繼位人,意外地成為清朝第11任皇帝。載湉即位時虛歲才4歲,入宮時還在熟睡之中。光緒帝的父親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豐帝弟醇親王。光緒帝的母親又是奕譞的嫡福晉,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因此載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從容易控制光緒帝,從而控制大清政權的角度選中載湉嗣位的。慈禧當時已經執政13年,確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載湉嗣位後沒有人反對,於是載湉成為了清朝第11任皇帝。光緒帝在位34年。這34年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光緒元年至十四年(1875-1888),是他讀書階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889-1898),是他親政、支持維新變革階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899-1908),是他被囚禁階段。少帝時期
慈禧
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歲的載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從這一天起,光緒就被慈禧抓在手裡,或當作爭奪權利的工具,或作為顯示威嚴的權杖;更多的情況下,則當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擺設,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這是慈禧專權的政治需要。入宮後的光緒,是在孤獨中長大的,繁瑣的宮中禮節,慈禧經常不斷的嚴辭訓斥,沒有母愛,飲食寒暖沒有人真心去細心照料,應倡導應禁忌之事,無人去指點揭示。沒有童年的歡樂,致使他從小就心情抑鬱,精神不快,造成身體積弱,難以抵擋疾病的侵襲,留下了難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滿清野史》中稱:人在幼年的時候,都受到父母的呵護,照顧其出行,料理其飲食,體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兒,也會得到親朋好友的照顧。只有光緒皇上無人敢親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飯食有數十種,擺滿桌案,可離皇上稍遠的飯食,大都已臭腐,接連數日不換。靠近皇上的飯食雖然並未臭腐,可經多次加熱,已不能可口。……載湉自十餘歲後,雖為天子,可還不如一個孤兒,以後身患痼疾,即是由於少年時衣食不節造成的。雖為野史,可內容與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所述:「緬懷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攜,長而禁制,終於損其天年。無母子之親,無夫婦昆季之愛,無臣下侍從宴遊暇豫之樂。平世齊民之福,且有勝於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說明光緒帝體弱多病之原因,實與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於調養照料有關。光緒
清朝皇室規定,皇子6歲上學,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緒皇帝開始上學讀書,地點在毓慶宮。6歲的小光緒上學,環境生,師傅生,伴讀也生,一切都不習慣。給他選了師傅,一個是翁同龢,署侍郎,內閣學士,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進士,翁同龢主要教給他書,識字,四書,夏同善這個時候主要教給他寫仿格,寫字。還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學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剛一上學的時候,他不習慣,他就哭、鬧、發脾氣,翁同龢、夏同善就報告慈禧了。慈禧說你們再好好開導一下皇上,開導還是不聽,發了脾氣以後就摔書本。所以把他爸爸找來了,讓醇親王奕譞到毓慶宮來幫著照顧小皇帝讀書,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光緒就比較習慣了,他學習很用功,光緒還是比較聰明的,不像同治那麼頑皮,字寫得也可以,也能做詩,後來文章也行,因為他受了一種帝王教育,特別要強調「仁愛」之心。光緒幼年騎馬照片
光緒十一年,這一年他15歲,虛歲15歲,寫了一篇御制文,裡面有幾句話,他說:「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後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飢,曰我飢之,一民寒,曰我寒之」。這就是15歲的時候,有一點愛民之心,他還寫了一首叫《圍爐》的詩,詩有四句話:「西北明積雪,萬戶凜寒飛,惟有深宮裡,金爐獸炭紅」。光緒上學的時候比較用功,學習也還可以。光緒逐漸長大了,順治是14歲親政,康熙也是14歲親政,到了14歲了,按說光緒應該親政了,慈禧說再等一等,等到光緒十三年,虛歲17歲了,不能再拖了,才讓光緒親政。光緒帝讀書階段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掌握大權的階段。這個階段發生的大事是:李鴻章
一、1877年,左宗棠擊敗阿古柏,阿古柏自殺。攻佔烏魯木齊,平定天山南北路。曾紀澤取代崇厚對俄談判,取得勝利,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區。二、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從此慈禧一宮獨裁。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戰爭爆發,由於李鴻章的妥協投降,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光緒帝在軍機大臣翁同龢、光緒帝吏部左侍郎夏同善的指導下讀書。荀子關於君與庶人是舟與水的關係的名言以及翁同龢主戰思想都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他決心做個愛國愛民的君主,反抗外來侵略。為了歸政後更有效地控制光緒帝,慈禧太后把一個面長如驢的內侄女——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硬塞給光緒帝做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冊封,一月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歸政。親政時期「親政」後光緒帝仍未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光緒仍要向慈禧太后請示,沒有多少決定權。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況。十六年,駐美公使張蔭桓自美歸國。他急切召見他,詢問國外情況。後來他又索取駐日公使參贊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日本明治維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緒帝還讀了馮桂芬《教邠廬抗議》,萌發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狀況之志。
光緒
甲午戰爭中,光緒帝主戰。二十年(1894),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借口保護僑民,增兵朝鮮,蓄意挑起中日戰爭。光緒帝認為:「倭人肇釁,挾制朝鮮,倘致勢難收束,中朝自應大張撻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諭示李鴻章不要貽誤軍機。他直接命令朝鮮牙山南路葉志超與進入朝鮮北部的清軍夾擊侵朝日軍。他多次下令加兵籌餉,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李鴻章沒有聽取光緒帝的諭旨,結果「初敗於牙山,繼敗於平壤。日本乘勢內侵,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失守。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當不得已批准《馬關條約》時,他以硃筆寫下一段話,要求全軍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積弊,興革自強,表明他振興國家的決心。甲午戰爭失敗決不是主戰的罪過,是戰之不力的罪過,是光緒負不了責的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造成的。甲午戰爭失敗後,光緒帝考慮的是如何振興國家,雪此大恥。《馬關條約》簽訂後,中國民族危機加劇。康有為、梁啟超於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聯合18省舉人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要求。第2年,俄國攫取東北路權,佔領旅大,英租威海衛,法取廣州灣,舉國震驚。在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中,康有為再次上書,要求變法。民族危機激發了光緒帝的愛國熱情,公車上書啟發了他變法的決心。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雖然已經撤簾,但是仍然緊緊的控制著他。「上事太康有為
後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頑固的慈禧太后不會讓他變法的,但是他決心已定,為了國家的振興,他把個人的利益和榮辱置之度外,說:「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他用手中的權力極力支持康有為。戊戌年二十四年(1898)六月十三日,御史楊深秀奏請定國事,十一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後,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諸方面實行變法,旨在挽救中國危亡。他對維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當的人事安排,允許康有為專摺奏事,並任命他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以讓他們便於上奏,提出變法方案。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緒帝頒布了100多條新政上諭。光緒帝發布御令,企圖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國改良性運動,但遇到大多數地方頑固勢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阻撓和破壞。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譚鍾麟根本不理睬御令籌辦之事,電旨催問,也置若罔聞。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變法,但她害怕變法會侵害她的權力,於是想方設法控制變法。她發出懿旨,迫使光緒帝將變法中堅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職務,同時任命戊戌六君子
後黨重要人物榮祿為直隸總督,掌握兵權,又規定新任職的兩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向她謝恩。後來光緒帝革去了守舊、阻撓上書的懷塔布、許應揆等6名禮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維新的,這一行為觸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光緒帝又任命維新派重要人物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擔任四品銜章京,處理新政事宜。後來維新派又企圖聘請當時已經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擔任顧問,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實現。與此同時又有眾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頑固勢力聚集到慈禧身邊,請求她出面制止變法。於是慈禧太后決意破壞變法,發動政變。她叫榮祿調兵遣將,聶士成部駐天津陳家溝,董福祥部駐北京長辛店。翰林院編修李盛鐸奏請光緒帝奉慈禧太后去天津閱兵,以乘機脅迫光緒帝讓位。七月三十日,光緒帝密詔楊銳,告以危局,命與林旭、劉光弟、譚嗣同等速議對策。鑒於光緒帝處境危險,譚嗣同於八月三日夜訪在天津訓練新軍的袁世凱,要求他舉兵殺榮祿,圍頤和園以救光緒帝。袁世凱慨然應允,但當晚就密報榮祿。不知情的光緒帝於八月五日還召見袁世凱,袁世凱建議他召張之洞襄助。八月四日,康有為訪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請英國公使相助,未應允。九月二十一日,政變發生。光緒帝被囚於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訓政。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張蔭桓戍邊,徐致靖永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康廣仁(康有為之弟)處斬。維新舉措,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廢除,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由於得不到列強支持,企圖失敗。光緒畫像
光緒帝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實行的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目的正確,時間不長,雖敗猶榮。幽禁時期光緒帝在位的第三階段基本是在囚禁中度過的。囚禁瀛台的光緒帝面色蒼白,神經極度衰弱。抑鬱囚禁光緒的瀛台
,常患遺泄、頭疼、發熱,脊骨痛,無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質。肺部不好,似有癆病。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光緒帝曾參加決定是否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御前會議。他主和,這是基於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而做出的正確選擇。慈禧太后感情用事,草率決定宣戰,光緒忍不住發話問許景澄:「許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總署當差,外國的情況卿最知曉,卿以為大清有無與外國一戰的實力?」許景澄先後出使法、德、意、荷、奧、俄等國,通曉幾國語言,在中外外交領域享有崇高的威望。許景澄激動的說:「聖上垂問,臣就據實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實力,似難敵其中一國,更不用說數國聯軍了。臣以為和為上策,保護使館、征剿拳匪事上策。」慈禧一聽立馬怒了,宣布處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閣學士聯元。議和再無希望,八月十一日,聯軍已攻破北倉,楊村,擊潰清軍提督馬玉鯤部,直隸總督裕祿受傷死於回京途中,朝廷特派從四川總督任上率師入京勤王的李秉衡赴前線督戰,與聯軍在通州黃村交火,清軍在半個時辰內即被擊潰,李秉衡兵敗自殺。臨死前李秉衡寫下遺言,差人送回京。光緒讀後不禁掩面大哭。信寫於亂軍陣中,只有潦草數行,意謂聯軍裝備精良、士氣正旺,勸朝廷速電召李鴻章來京辦理議和。聯軍於八月十四日攻破北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京,慈禧太后於八月十五日挾光緒帝逃往西安,《辛丑條約》簽訂後返回北京。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光緒帝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一言。有時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態,也不過一兩句罷了。光緒帝囚禁瀛台到他死前發生的大事有:義和團與清軍勇斗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簽訂,慈禧太后實行新政,日俄戰爭爆發,革命黨發動起義(萍瀏醴起義,七女湖起義、安慶起義、紹興起義、欽廉防起義等)等。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身故,終年38歲,葬河北永寧山崇陵,廟號德宗,謚「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死因之謎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記載光緒帝為病死。但光緒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駕,時間過於巧合,外界對其死因歷來有諸多揣測。許多野史、宮廷回憶錄包括溥儀均指出光緒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對兇手的推測各不相同。愛新覺羅·載湉
民國之後,據光緒帝的御醫透露,皇帝生前的確身體並不非常健康,主因是不見天日、身體欠運動、心情不佳導致飲食不正常,卻也無病重之跡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緒帝遺骨時「未發現外傷及中毒跡象」,結合官方檔案上的說法,認為光緒帝在生前染病已經相當嚴重,遺精史長達二十年,中年之後已到病入膏肓之步,光緒自己在《病原》里也說:「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不過二三次,且有無夢不舉即遺泄之時,冬天較甚。近數年遺泄較少者並非漸愈,乃系腎經虧損太甚,無力發泄之故。痿弱遺精之故,起初由於晝間一聞鑼聲即覺心動而自泄,夜間夢寐亦然。腿膝足踝永遠發涼,稍感風涼則必頭疼體酸,夜間蓋被須極嚴格。其耳鳴腦響亦將近十年,其耳鳴之聲,如風雨金鼓雜沓之音,有較遠之時 ,有覺近之時。且近年來耳竅不靈,聽話總不真切,蓋亦由於下元虛弱,以致虛熱時常上溢也。腰腿肩背酸沉,每日須令人按捺,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行路之時,步履欠實,若稍一旁觀,或手中持物,輒覺足下欹側盪搖。」自然病死一說在當時一度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直到2008年中國官方以現代法醫手法檢驗後才證實死於砒霜中毒。驗證死因2008年,在光緒帝去世一百年之際,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央電視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單位聯合組成的「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確定光緒是因為「急性腸胃型砒霜中毒」而亡。研究人員通過現代法醫學手段,對光緒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覆的檢測、研究和分析。專家發現,光緒的衣領部位及頭髮上均沾染有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區的三氧化二砷源於屍體腐敗時的體液浸蝕所致,而頭髮及衣領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屍液浸蝕的遺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而僅在光緒帝部分衣物和頭髮上檢出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1月14日傍晚被囚禁在瀛台的38歲的光緒帝駕崩;第二天下午,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74歲的慈禧太后也斷了氣。因僅隔一天,其死因引起許多猜測。「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報告會上,頗多爭議的光緒死因疑案,在百年後通過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得以確證:光緒帝突然「升天」系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光緒之死」是上世紀初的重大歷史事件,關於光緒的死因卻眾說紛紜,成為近代史上一樁謎案。有人認為,慈禧不願意光緒在自己死後重新掌權,派人毒死了光緒。有人說,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出賣光緒,怕慈禧死後遭光緒報復,於是賄賂太監下毒。還有說是太監李蓮英下的毒,因為他得悉光緒日記中說慈禧死後將誅袁世凱和他。但也有人認為光緒是身體虛弱病死。推測元兇慈禧說《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間,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布局的可能。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其曾祖父、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稱「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優酪乳之意。此前從未聽說過光緒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隨後樂壽宮才哭聲四起,宣布太后已死。慈禧與光緒素有嫌隙,況且當時慈禧已處於彌留之際,此時派人給軟禁中的皇帝贈食,極不尋常。啟功認為,慈禧可能先於光緒帝已經病死,但秘不發喪,直到確認光緒帝死亡後才對外公布死訊。央視主任編輯鍾里滿依檢驗結果及史料記載認為,慈禧自戊戌政變以後就陰謀廢黜及弒害光緒,更擔心光緒會在自己死後複位翻案,所以才會在病危之時下毒手。袁世凱
袁世凱說稱光緒帝為袁世凱所弒者認為,袁負恩反戈,陷光緒帝於萬劫不復,光緒帝在瀛台,「日書項城(指袁)名以志其憤」。袁既知光緒帝對其深惡痛絕,則不能不懼太后死而帝獨生,故加以謀害(見於光緒侄、末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當時袁世凱已被開缺回籍,遠在河南安陽。且按照清宮內廷制度,任何從宮外送入御用的食物必須先經人試毒。因此即使袁有動機,也不大可能有機會對光緒帝下毒手。袁更不可能在有機會篡改清實錄和脈檔,製造光緒帝病死的假象。鍾里滿也認為,當時除了慈禧太后外,並無其他人具備指使對皇帝下毒的能力。李蓮英說曾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記》中提出,下手者應系李蓮英。但此說頗不合李蓮英素常「侍上以敬,待下以寬」的行跡。也無任何其他史料支持。頭髮遺骨衣服保存妥善崇陵
據介紹,光緒帝墳墓(清西陵的崇陵)曾被打開,後來清理封閉,留下若干頭髮、遺骨和衣服等由該處妥善保存。為解開「光緒之死」這一歷史謎案,從2003年開始,中央電視台、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單位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同時,這一研究也被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納入《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據介紹,在不能開棺直驗且時隔久遠、檢材條件很差等不利因素下,專家們歷時五年,由光緒帝發砷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原子熒光光度」等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通過開展對比、模擬實驗、雙向圖例等工作,對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提供的光緒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以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覆的檢測、研究和縝密的分析。經科學測算,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體內砒霜量大於致死量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專家聯合撰寫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稱,根據相關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光緒帝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中央電視台主任編輯鍾里滿以光緒帝臨終前參與診治的醫生親筆回憶錄及搜集到的軍機大臣的日記等為依據,進一步確定了光緒帝屬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而亡這一結論。2008年11月14日是光緒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緒死因」在此時得以確證,別具歷史意義。但關於毒死光緒的兇手,還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皇后妃嬪皇后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姓葉赫那拉氏,名為靜芬,或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為光緒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 皇貴妃恪順皇貴妃(1875年—1900年),姓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清朝光緒皇帝的側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生於光緒元年二月初三,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逝於光緒二十五年,時年二十五歲。端康皇貴妃(1874年—1924年),姓他他拉氏,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清朝末年光緒皇帝的妃子,其妹是珍妃,姊妹倆為同父異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八大不幸光緒皇帝一生政治生活可以做出一個結論是悲劇,但是光緒的家庭生活也是悲劇。光緒只有一後二妃,這在清朝皇帝裡面是獨一無二的,那有人說宣統呢?宣統不算,因為他3歲做皇帝,6歲就退位了,還沒成年呢,就不能算。就成年皇帝來說,清朝沒有一後二妃的,他這一後二妃還不幸福,我數了一下,說光緒皇帝的家庭悲劇有八個不幸。光緒皇帝
第一,父親。他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他和父親是個什麼關係呢?是君君臣臣,然後才父父子子。乾隆和他父親雍正就是父子關係,又是君臣關係,他父親是皇帝,乾隆就是臣,父親是君,他是臣,他父親就是父,乾隆就是子,這個關係也單純。光緒他父親是臣,他是君,他父親在他面前跪著稱臣,就家庭生活來說,是一種悲劇,他父親跟光緒不能和正常父子關係這樣,敞開心扉來交談,不可以。 第二,母子關係,乾隆和他母親可以一塊吃飯,可以請安,可以陪著他母親下江南,光緒可以嗎?不可以,他母親在醇親王府,光緒想看看他母親行嗎?不可以,他母親想要看看他,不經過特殊的手續,特殊的批准不可以,見了面之後,像普通的母子關係拉拉家常,隨便談一談可以嗎?不可以,作為一種家庭生活來說,這種母子關係是悲劇。第三,皇后。皇后和光緒一方面是夫妻,另一方面皇后,不是普通的人,是慈禧的親侄女,有些話他不敢說,說了以後,怕她報告到慈禧那兒,這個關係很難處,慈禧指定他和她的侄女皇后結婚,光緒又不喜歡,作為家庭生活來說,也是一個悲劇。第四,跟他妃子。對珍妃,他喜歡,聖母太后又不喜歡,遠了不是,因為他喜歡珍妃,近了也不是,因為皇后和慈禧不同意。一會兒我還單講珍妃,作為家庭生活來說也是悲劇。第五,兄弟,光緒也是普通的人,他有兄弟,他和兄弟之間的關係不能像常人家的兄弟之間關係這樣,不能享受常人的兄弟手足之情。第六,對母后,就是對慈禧叫「聖母皇太后」,慈禧又把他撫養大,應當說慈禧是他的親人,慈禧點的名讓他繼承皇位,應當說慈禧是他的恩人。但是在政治上,慈禧又是他的仇人和敵人,慈禧既是光緒的親人、恩人,又是光緒的仇人、敵人,這是一個矛盾,作為家庭生活來說,也是悲劇。第七,光緒無兒無女,身邊沒有子女的家庭歡樂。第八,自己長期過著一種囚徒的生活,沒有任何人跟他來往幾乎,孤苦伶仃,寂寞寡人,對個人生活來說也是一種悲劇。光緒作為皇帝來說,他有皇帝的地位,我說作為一個人來說,他也是人,皇帝也是人,他的家庭生活有八種不幸。可以肯定地說,光緒的家庭生活是悲劇。歷史評價《清史稿》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光緒帝都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在家庭生活方面前面已經提到他有「八大不幸」;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在位長久卻傀儡一生;不甘沉淪卻難有作為。
光緒
從一個帝王應該具備的素養上看,他能夠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的遠見;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謀略,又遇到慈禧這樣一個強勢的人物,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終不能有所作為。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以求自保;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身為帝王,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經濟上,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開辦學堂,改革科舉制度,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在政治上,通過維新變法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在中國的發展,迫使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在「庚子事件」之後實行所謂「新政」,客觀上大大推進了中國的民主進程,加速了封建專制的崩潰。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光緒對珍妃的深情,同樣令人感動。「金井一葉墜,凄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每讀此詩,令吾輩唏噓不已。編輯本段申報報道1908年11月17日《申報》4版刊登了一篇名為《聞太皇太后升遐驚悼謹書》的文章[2]: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電傳遺詔……乃至昨日早晨而 慈禧太皇太后賓天之噩耗又至,何其巧,相值也嗟夫,悲哉此豈非我中國之大不幸,而薄海臣民聞之其驚悼又當何如也耶。……我朝開國二百餘年,聖君仁主史不絕書,而以聖母躬歷四朝,三次訓政,迭經危難,措置裕如者惟我 慈禧太皇太后一人而已, 太皇太后之慈政,炳炳在人耳目間,其為史冊光寵,豈待草野贅述。惟有一事,我臣民可以釋然者,從前愚民無知,動以尋常母子之見妄測聖懷,不知兩宮敦陸,向無間言,今大行皇帝以二十一日酉刻升遐,大行太皇太后以二十二日未刻升遐,其間僅隔一日……推薦閱讀: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顒琰
※愛新覺羅·胤祁—搜狗百科
※愛新覺羅·胤礽
※揭秘:遼寧一村落居民都是愛新覺羅的後裔,至今都受皇家條例約束
TAG:愛新覺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