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飛越瘋人院》,飛不過的牢籠…… - 《飛越瘋人院》影評- Mtime時光網
不經意間,我又看了一部自認為是給憤青看的電影——《飛越瘋人院》,對於個人而言,這樣的沉重是我現在所無法承受的,那種感覺鯁骨在喉,不吐不快卻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感覺……如果說,自由的抉擇和希望的幻滅之間有緊密聯繫的話,那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絕望中,只是對於我們而言,這類絕望來得快,去得更快,當電影結束的那一刻,絕望變成了適應性的麻木……或許有時候人生的抉擇非常重要,選擇渾渾噩噩的好於去選擇追逐自由的。但很明顯,這不是電影所要給人的思考和抉擇……墨菲死了,但卻靈魂自由不死;他帶給一幫瘋子們永遠追逐的執著的夢;只是,現實中有幾個人能充當墨菲這樣的悲情人物?瘋子追逐到了自己嚮往的夢,那我們「正常」的人呢?我不會去瘋人院,因為我們的社會其實就是碩大的「瘋人院」而已,鐵欄杆下的墨菲和瘋人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放大,每個人的嬉笑怒罵、喜怒無常、麻木冷漠都是在這個「正常」的社會中天天在演練的一部分……我不會對瘋子去袒露什麼心靈的感悟,因為我們都自認為自己是「正常人」。有時候甚至覺得Rachel這位護士就是我們眾多人群中的一個「普通人」而已,她的自私,她的冷漠都是我們玩過的伎倆而已……Rachel沒有死,墨菲死了。說明社會是容不得變通的,就算不死,那被切除了腦白質的行屍走肉,的確比死還煎熬,因此酋長給了墨菲一個痛苦的安樂死:肉體的非正常死亡,而精神永駐的一種祭奠…… 只有被改造才能存活,另類永遠會被扼殺,這是一種規則,我們都在適應的規則……《肖申克的救贖》給人們希望,說:」希望是一件好事——Hope is a good thing.」而《飛越瘋人院》顯然給人的不是希望,而是深深對自己的一種莫名嘆息:嘆息你我,嘆息生命,嘆息這一切被禁錮的慾望……突然想到余華的一本書《活著》,其實書的內容和電影內容毫無任何關係,只是自己想到「活著」這兩個沉重的字眼:活著做人,活著去死……活著,其實是很艱難的一種洗腦過程……尤其是像墨菲那樣活著,是一種容不得的異類,應該像動手術般把墨菲這顆癌症給剖去……所以《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是個成人的童話,而《飛越瘋人院》才是社會真實可悲的寫照……那記憶的海洋是Andy的夢,而打破的瘋人院的牢籠,只是走向一個更大的牢籠罷了……重看此片,翻老帖以祭奠遠去的青春…… 2006-06-07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roachbaby/blog/346694/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