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陳姥姥小兒推拿講座稿】

陳姥姥小兒推拿

陳姥姥小兒推拿2011.12.30

一、小兒推拿屬於推拿導引術。

1、有幾千年歷史的推拿導引術,是最科學、最人性化的養生治病**。

思考:刮痧、拔罐、針刺、艾灸、推拿……沒有用消炎藥、退燒藥、止疼葯,為何可以很快地消炎退燒止疼?關鍵就在『導引』二字上。中醫認為人體氣血通暢就不會生病,西醫認為免疫系統健全就不會生病。推拿導引術就是推拿人體經絡系統、經筋系統、血液系統、淋巴系統、肌肉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神經系統……等等(中西醫名詞)也許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系統,解決了氣血問題、免疫等問題。比如,在醫學試驗中發現:用王佑三發明的樟腦軟膏和手法推拿前胸後背、三大淋巴區後, T細胞、B細胞、吞噬性細胞等免疫細胞可以增長近三倍!而且,使用這樣的治療方法後,人體免疫功能越來越強、人體抗病能力越來越強。

  面對食品污染、高科技帶來的大氣、轉基因、核輻射的污染,抗生素製造出來超級病毒,中醫----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強大的跨越時代的力量!

『五四』以來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導致了幾代中國人的盲目西化。我們的家長,孩子看病首先想到西醫;就是堅持用中醫藥的家長,孩子一發起高燒就慌了,再也不堅持中醫了,馬上就去使用抗生素。其實,包括很多中醫自己都不相信中醫,掛著中醫的牌子,用西醫思維、西醫藥治病(醫理不通,醫道稀鬆),----我給他們起個名字叫『轉基因中醫』!

2、三字經派小兒推拿

創造三字經派並將其推向的巔峰李德修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小兒推拿沒有治不好的病,取穴對了,沒治好病就是時間不夠。曾經有個小孩病的就要斷氣了,家裡已經開始準備後事。李德修先生推拿了七八個小時,終於救活了孩子!

小兒推拿是一種無痛苦、幾乎不用藥、縮短病程的綠色治療和保健方法。它簡單易學,只要細緻觀察悉心體認,都能很快見效,在家中可自行操作。避免了小兒吃藥打針受藥物毒副作用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

小兒推拿能夠治療小兒所患的95%以上的病症。包括:小兒感冒,流涕,咳嗽,發燒,厭食,嘔吐,腹瀉,腹痛,便秘,盜汗,新生兒吐奶,夜啼,遺尿,黃疸等,甚至腦膜炎、小兒麻痹、五遲……。小兒推拿療法尤其適用於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幾乎一次顯效,3-6歲或再大的孩子,要增加推拿時間,也可加上體穴。

始於1887年的三字經派小兒推拿手法,以其取穴少,善獨穴,療效佳而著稱。其對各種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更有桴鼓之效,甚可言一次推拿往往會有明顯的好轉,從而使孩子脫離打針服藥之苦。

二、中醫基礎知識:學習中醫推拿必備的基礎知識

A、陰陽五行方點陣圖:

說明:陰陽,來自於地球自轉;春夏秋冬,來自於地球公轉。

他應該是這樣的五行位置圖:

火.夏

南(心)

木.春東(肝) 中土.長夏(脾) 西金.秋(肺)

北(腎)

水.冬

這是中國人以自己站在中原大地上的方位定的方向,這也是一個左升右降的關係圖。

說明:金木水火土----不是我們化學課上的元素,是說五種性質、五種狀態。

B、請看下面五行關係圖:

圖1圖2

圖1 圖

比如說:木可以生火,火燃盡變為土,土中生礦藏,礦層中生水,水又生木。如此循環。

我們的祖先又根據人體臟器的特性與五行對應:肝與膽屬木;心與小腸屬火;脾胃屬土;肺與大腸屬金;腎與膀胱屬水----以上是相生關係或者說是上下級關係,還有相剋關係:水克火;火熔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那麼,肝膽相照、小腸與心、脾和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都是表裡關係;中醫治病、調理氣血,起碼要用這些關係!

舉例:治肺炎—用相生關係:除了治肺還要治它的上級脾土、下級腎水;再加上治肺的表裡關係----大腸!效果又好又快。

舉例:心臟不好,推拿最簡單的方法是:撥心經!----其實這個撥心經,撥的是胳膊下面的小腸經,把小腸經上的筋結一一揉開,心臟的種種不舒服就會當場緩解。這裡用的是表裡關係治病。

這也說明一個道理:即推拿是在調氣治病,將其他經絡的氣調過來打通堵塞的經絡。

舉例:治療心動過緩者的網球肘,用力過大會導致性臟病發作。

舉例:便秘者大便時發生的心梗。

孩子的經絡傳導是直線的,所以孩子有病,直接推拿手指上的穴位,就可以手到病除、立竿見影。成人的傳導是波浪型的,所以大人治病直接就用針灸拔罐刮痧。李德修云:大三萬,小三千,嬰三百。就是這個道理。

看了上面的圖,我們再進一步清楚了小兒推拿的穴位、運用五行相生克的關係,表裡關係甚至是子午流注方法,學會觀察孩子,慢慢積累經驗,調理孩子的亞健康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C、子午流注圖:見圖2

每一個時辰,都有當值的經絡。

舉例:孩子早上6點起床後不愛吃飯,不要逼他。等到7點後他自動就愛吃了,這是因為此時胃經當值。

舉例:11-1點膽經當值,長期不休息,還要吃宵夜讓膽分泌膽汁去消化食物,肝膽相照啊,導致香港成為世界上糖尿病發病率最高的城市。

舉例:太沖貼綠豆。

三、三字經派小兒推拿:簡介略

(一).基本知識點:

1. 手法:推、拿、揉、運、搗、掐、分、和、捏

補法(補)-向心推;

瀉法-(清)離心推(例外:小清天河水,向心推也為瀉);

清補-(清補)來回推。當你搞不清楚該補該瀉時,就來回推,這就是推拿和針灸的雙向調節功能,是藥劑治療不可比的。

其他:人體從上向下推拿為瀉,從下向上為補;從四肢根部向手腳指尖方向推拿為瀉,反之為補。比如捏脊的方向,推膀胱經的方向。

2.陰陽:人體前胸為陰後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3.頻率、力度與潤滑劑:每秒鐘2-3下。小兒推拿切忌用力,只要輕輕推動皮下組織動起來即可,力度如同為孩子輕輕拭去臉上的淚水。可以用爽身粉保持摩擦面的平滑順暢。

4.推拿時間長短:嬰(兒)三百,小(孩)三千,大(人)三萬。孩子的神經傳導是直線型所以用手穴比較敏感,而大人的是波浪形所以最好用體穴。一般每穴10-15分鐘左右,根據孩子的年齡、病情輕重酌情增減時間、調整手法的輕重緩急。以三歲為例:一個穴位一般推拿15分鐘。

5.推拿手位:一般為左手,三歲以上分「男左女右」;運八卦全在左手,運八卦時全都是逆時針運(陳為章法)。在實踐中,有的媽媽雙手推也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雙手天河水,退高燒;雙手補腎、雙手掐四縫……

6.推拿禁忌:肝、肺只能瀉不能補;腎只能補不能瀉;心經不可擾動,運八卦時要輕輕護住中指指根關節處。

推拿最好在吃飯前後30--45分鐘之外進行。捏脊最好在飯後一小時。

(二)、小兒望診:

A、面診(0-1歲可選此項):鼻樑上兩眼之間有青筋的孩子肝經風熱,青筋向上屬肝火上擾;印堂發紅,心肺有火;印堂發白,肺經有痰;印堂發黑,風寒入腎;印堂色黃,脾胃必傷。

B、舌診(所有人可選):舌苔白一般為受寒;舌苔黃一般為上火。舌尖紅為心火,兩邊紅為肝膽之火。半白半黃為半表半里,此為比較麻煩的一種。

C、指紋(0-3歲可選此項):觀察從虎口開始直到食指外側細小血管。從指根到指尖三條指縫分別叫做:風關、氣關、命關。

指紋發紅:受寒; 指紋發紫:有熱; 指紋發青:受驚嚇、痛症、抽搐;指紋發青紫:熱毒已深,病情危重。

指紋沉浮:用拇指向指根推指紋,觀察指紋是否馬上消失,然後緩緩出現--此為「浮」,表證特點;推指紋後不消失,或馬上出現--此為「沉」,病已入里。

(二).五指上的基本穴位:常用穴位

1.陰掌:

A、拇指外側:脾穴(從指尖到第一關節)、胃穴(從第一關結到第二關節,有說到大魚際);

B、食指外側:大腸穴;

C、食指內側:肝穴;

D、中指內側:心穴;

E、無名指內側:肺穴;

F、小指:(從指尖數第一關節縫)腎穴也叫夜尿點;指尖為腎頂、外側為小腸穴;

G、手心:內勞宮(與外勞宮相對);

F、八卦:(手心半徑,外三分之一處,看圖)。

G、四縫:2、3、4、5指的第二關節(中間關節)橫紋處

H、掌小橫紋:五指根下,第一手掌橫紋一帶。

I、掌根:小天心。

2.陽掌:

A、外勞宮(手背三四掌骨之間,二分之一處);

B、二人上馬穴:簡稱『二馬』(手背四五掌骨之間,二分之一處稍偏指尖方向一點);

C、一窩蜂(或乙窩蜂,手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D、二扇門(中指指根兩側凹陷處)。

3.手臂:天河水(小臂內側尺橈骨之間。從掌根向肘窩為小清天河水;反之為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小臂下方或後方,從肘尖到掌根小指方向推,可以直推到第五指外側、上三關(小臂前方或上方,拇指外側,從掌根向曲池穴推)。

(三).小兒病推拿方法:

風寒、風熱感冒:

①風寒、風熱感冒的區別:

A、風寒感冒:流清鼻涕、打噴嚏、無汗、怕冷打蔫兒,或有低燒。白舌苔。

B、風熱感冒:流黃鼻涕、黃舌苔(伴有紅舌尖、紅舌邊)、有微汗、有精神。

②風寒感冒選穴:

A、黃蜂入洞:緊貼鼻孔下方(有一橫棱),兩根指頭同時按揉。三歲以下100-200下,重者再戴帽子在家裡玩讓頭上冒微汗即可。

B、一窩風:補陽氣,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揉10分鐘。

C、平肝清肺:2、4指,從指根向指尖推。如有咳嗽此穴推拿10分鐘。

D、捏脊:三捏兩提,大補陽氣,打通督脈。(如果不能捏脊,可換外勞宮。但舌苔黃不推或者少推。)

③風熱感冒選穴:平肝清肺、運八卦、小清天河水

咳嗽:

A、急性支氣管炎:白、黃痰,舌紅苔黃。

順八卦10—15分鐘,平肝清肺10—15分鐘,四橫紋10—15分鐘、小清天河水10分鐘,捏脊。

B、慢性支氣管炎:早晚咳,早起夜間為重,自汗盜汗、反覆感冒。

逆運八卦10—20分鐘,清肺、補脾各10—15分鐘,四橫紋10-15分鐘,止汗掐腎頂7-9下,捏脊或二馬。

C、久咳:久咳不愈也可以用佘健華的體穴:

①前胸:天突穴揉100-200下, 膻中穴100-200下,分推前胸肋骨100-200下;

②後背:風門、肺腧各按揉100-200下分推肩胛骨100-200

李德修當年有一小兒久咳,誰也推拿不好,李老獨補脾1小時,小兒從此止咳。

D、肺炎:逆運八卦50-60分鐘,清/補大腸,清/補脾、補腎各10-15分鐘。捏脊。

E、哮喘:

寒哮:逆運八卦、外勞宮、平肝清肺、四橫紋,捏脊。

熱哮:逆運八卦、退六腑、平肝清肺、二馬。

感冒咳嗽3-5天後或者更久,逆運八卦10-20分、補脾、補腎各10分。

八卦穴的功用:清肝、寬胸、祛痰、補養脾胃

3.發燒:低燒37-38°小清天河水(夜眠不安、舌尖紅也可以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5-10分鐘)

中高燒38°-39°大清天河水

高燒39.5°-40°以上推六腑。耳尖放血最快!指壓肝膽經、

4.小兒胃腸病:

①腹瀉:

A、積食瀉(包括熱瀉):特點是大便惡臭(酸臭有泡沫),小便極少甚至沒有,或伴有發燒 。

清大腸、同時也可以清小腸,直至惡臭減退、小便多了,馬上改為補大腸!捏脊!

B、寒瀉:外勞宮、清胃、天河水、清補大腸。

C、脾虛瀉: 外勞宮、清補脾、平肝、四橫紋、清補大腸。

D、驚嚇瀉:大便稀而綠。印堂山根或口唇發青(多見於6個月內嬰兒)。補腎、平肝、清補脾。天河水、小天心鎮驚。

②便秘:

A、實秘(一般便秘):清大腸、下推七節骨、捏脊。

B、虛秘(長期便秘):屬於無水行舟,所以不能光清大腸(30分鐘),還得揉二人上馬,補腎陽。「腎開竅於二陰」。即二馬、清大腸、捏脊。

5.孩子虛弱,四肢冰涼、口唇無華:上三關、捏脊。

6.腎虛:孩子的生理特點是肝常有餘,腎常不足。因為孩子一直都在長個兒,所以腎氣不足,腎要常補。

手法:補腎穴、揉二人上馬、掐腎點。盜汗掐腎頂。揉雙湧泉。

注意事項:腎頂每次掐7--9下即可,重症每天兩次,孩子癥狀不明顯即可停止。

7、不可以愛子心切,長時間按摩,反而會造成孩子氣虛。每次大約3-5個穴位。

五、捏積要點:

數量:每次『三捏兩提』—-共捏五遍,每天一次。體弱多病者,根據情況可捏7-9遍,甚至每天兩次。

捏脊手法:

A、第一至三遍:從尾骨尖開始向上滾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兩下後,雙手反手向下,緊貼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開始第二次捏脊,共捏三遍。記住:到大椎一定要提拉。每一趟上去後都要用手掌從大椎處沿脊柱兩側抹下來。即從夾脊穴下來,可以平補平瀉。

B、第四第五遍:從尾椎骨開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後開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提拉到肋骨就不要提了,繼續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一般人被提拉時會發出啪啪的響聲,這就叫做「積」,所以小孩子捏脊也叫捏積。

高血壓、高燒(39度、39.5度以上)的捏脊的方向是從大椎到長強,即反向捏脊。甚至沿著肋骨向兩旁做八字捏脊。

體弱的孩子可以上午捏脊,晚上搓王佑三藥膏,從大椎開始向下來回搓督脈,搓紅搓熱,尤其多搓長強穴,可起到強力補腎的作用。

捏脊效果:解決吃飯不香、便秘腹瀉、睡卧不寧、貧血、四肢冰冷、發育緩慢、體弱多病等諸多問題。

捏脊禁忌:不得生硬用力,令孩子懼怕;不得飯後1小時內捏脊;高燒、高血壓要從上向下捏!

舌尖發紅、舌苔發黃並夜卧不寧的孩子,捏脊之後情況可能會加重,捏脊改為兩遍向下三遍向上捏,或者三遍向下兩遍向上捏。「一、二、提!一、二、提!」的手法可以改為從上向下時提,更嚴重者(極少數)可以五遍都從上向下捏。

手法正確,孩子會非常享受,每天主動要求捏脊!

成人捏脊效果超好!孝敬父母,夫妻互捏,呵護寶寶,全民一起來捏脊!!!

(小兒推拿同樣適用於成人,量加10倍,力度加大致可以忍受即可,可以改用刮痧板或者掐、指壓法甚至針灸。)

7.雜談: (略)

推薦學習:周爾晉的X型醫學(指壓法);

張釗漢的原始點(松筋法);

單桂敏『三九健康網』的個人博客;

吳若石『兒童足部按摩』;

王佑三『X平衡療法』......


推薦閱讀:

探索門命學2016年5月講座記錄:干支符號學之丙丁火實戰篇1  楊璞整理
篆刻講座 | 篆刻用字摭談(十三)
宋英成新加坡講座 二
第十二次講座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33集

TAG:轉載 | 推拿 | 講座 | 小兒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