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丹心繪畫卷(科學發展 譜寫華章·旅遊篇)

妙筆丹心繪畫卷(科學發展 譜寫華章·旅遊篇)——江西婺源江灣景區打造徽州文化生態大觀園紀實《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8月08日 第07 版)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江灣景區調研

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夏日婺源,青山競秀,茶園滴翠,溪水如練,花園吐艷,天南海北的遊客來了一撥又一撥。火爆的鄉村不僅提升了婺源的「名氣」、聚集了「人氣」,而且大大增長了老百姓的「財氣」,婺源鄉村游燦如夏花。而婺源江灣景區與其它景區相比,旅遊尤為火爆。據統計,2011年江灣景區接待遊客75.4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414.45萬元,綜合收入32364.64萬元。千年古鎮文風盛人文望郡才俊出「名人」江灣,才俊輩出。江灣蕭江望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蕭江八世祖江敵北宋時遷居江灣,成為江灣蕭江始祖。此後歷代名人輩出,明嘉靖戶部侍郎、右都御使江一麟抗擊倭寇,治理黃河、淮河二水功勞卓著,朝廷考察官員政績,被譽為「天下第一」。清代著名經學家、音韻學家、皖派經學創始人江永,一生蟄居鄉村以教書為業,培養了清代語言學家、思想家戴震,皖派樸學大師程瑤田等眾多時代精英;撰寫了《禮書綱目》、《古韻標準》等有關經學、聲韻、天文、歷算方面的著作39種、260餘卷,其中入選《四庫全書》13種、166卷。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學家江謙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前身),在後科舉時代培養了眾多國家有用的人才。「文化」江灣,「藝」彩紛呈。江灣的節慶習俗、生老習俗、婚喪習俗、飲食習俗別具特色。節慶習俗極具內涵,如「豆腐架」便傳遞著農耕文化的意象,2011年,「豆腐架」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飲食習俗形式多樣。江灣村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做糕點的印就多種多樣,有壽桃印、麒麟送子印、狀元及第印、糖果印。小小米果米糕,寄託著美好的情趣和希望。竹木為主的農業生產工具,從犁、耙、耖,到禾斛、禾篩、谷簟,都反映了山區農耕文化的不同特色。榮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婺源「三雕」技藝,在蕭江宗祠、中憲第等宅屋都有精緻的展現。尤其是木雕,細膩繁複,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玲瓏剔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栩栩如生。「生態」江灣,山水宜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有生態綠洲之稱的江灣,森林覆蓋率高達90%,這裡薈萃了古樟群、全國罕見的大葉紅楠木樹和國家一級樹種江南紅豆杉,棲息著世界瀕危珍稀多鳥種黃喉噪鶥、國家重點保護的黑麂、白鷳鳥等。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良好的特產。江灣特產「雪梨」很有名氣,今人把它與龍尾硯(黑)、荷包紅鯉魚(紅)、婺源綠茶(綠)稱為婺源「四色」特產。搶抓機遇謀發展精品景區美名揚千載難逢是機遇,最是創業好時光。2001年,江灣人民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2001年6月20日,江灣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當年接待遊客4萬人次。為推進景區科學化、規範化管理,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聘請同濟大學編製了《江灣旅遊區發展規劃》,並按規划進行景區第一期開發建設,先後建設了停車場、遊客中心等旅遊服務設施,改造了永思街,鋪設了石板游步道等遊覽設施,修復了蕭江宗祠、牌樓、牌坊、東南西北四座門樓、蓮花池、鄉賢園等參觀點,收購了江灣村三幢古建民居予以重點保護,並供遊客參觀。2003年,江灣遊客人數大幅攀升至16萬人次,門票收入近500萬元。隨著婺源打出「中國最美鄉村」旅遊品牌,江灣旅遊業步入高速發展期。2004年12月,江灣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婺源首個國家4A級景區。2005年,聘請國內知名的策劃公司編製江灣景區二期總體規劃,並通過專家評審。2006年,編製《江灣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對150幢非徽派建築進行了改造維修,大力實施改水改廁工程,綠化、亮化、美化、潔化景區環境。為進一步提升景區品位,景區內全面禁伐闊葉林,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推進「花開百村」工程、「一大四小」綠化工程,發展「庭院經濟」,開展美化、綠化、香化活動。2008年,投資400萬元開發「七星園」景觀,改造江灣村水系、雲灣路亮化設施,景區新增公共綠地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00多盞,良好的環境大大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隨著景婺黃高速公路的通車和京福高鐵的開工,江灣景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面對機遇和挑戰,江灣景區圍繞旅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重點推進旅遊集散中心、垃圾填埋場等重點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農家樂」接待服務水平,帶動全鎮硯台、茶葉、雪梨、油茶等特色旅遊商品發展。短短几年時間,景區周邊新增個體工商戶200多戶,村民開設的古玩店、山貨店、農家飯店鱗次櫛比。據統計,2011年的旅遊發展就帶動當地村民增收6000多元,江灣村的旅遊從業人員也從開發之初的十幾人發展到兩千餘人。創國家5A級景區鑄文化生態大觀園婺源的優勢在旅遊,潛力在旅遊,希望也在旅遊。新一屆婺源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統一思想,在全縣上下達成了「四贏」發展模式的共識,即遊客滿意、群眾增收、客商贏利、財政增長。為實現這個目標,該縣以建設「國家5A級景區、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為契機,按照「每一項建設都要體現最美鄉村特色,每一個細節都要符合最美鄉村品位」的要求,把全縣近3000平方公里作為一個世界文化生態大公園來規劃建設。江灣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以來,著力打好文化與生態「兩張牌」,不斷豐富旅遊載體的文化內涵,以滿足旅遊者體驗為要求,不斷營造宜游的人性化生態環境,著力打造徽州文化生態大觀園。在文化營造上,婺源縣多次邀請專家考察江灣景區,給江灣景區創建工作「把脈開方」,專家結合婺源的文化特色和現代旅遊業需求,提出以「美麗鄉村,夢裡江灣」為文化主題,以「最美鄉村、夢裡老家,時空交錯、幻化百年」為理念,恢復百年前風貌。按照國家5A級景區改造後的江灣,不是影視城陳列的僵固建築,而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千年古鎮。不久以後,從城市來江灣的遊客,最大的震撼不再是油菜花了,而是穿越時空的夢幻感受。從城市到「最美鄉村」的汽車,是時空穿越的機器,把遊客帶到兩個世紀前,領略一幅幅粉牆黛瓦的山水畫,一個「幻化百年」的古鎮江灣。在景區的升級改造中,江灣核心景區以現代造舊技術實現房屋「改徽修舊」,彰顯古鎮徽韻,用好江灣景區的祠堂、牌坊、戲台、古民居、紀念館等靜態文化載體,構建一個徽派建築的大觀園。同時,該景區還將豆腐架、抬閣、板龍燈、茶藝等婺源「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來,不斷提升文化品位。據了解,正在打造的「百工坊」將集中展示徽州「三雕」、硯雕、紙傘、篾匠、桶匠等多項民間手工技藝,並正在修復百年郵局。同時,婺源縣在創建5A級景區過程中與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建設結合起來,制定了《婺源縣古村落保護與利用》、《婺源縣鄉村旅遊景區開發管理規範》等旅遊服務標準,進一步規範全縣旅遊資源的開發管理,這一系列標準已經成為江西省地方標準;通過推廣二維碼、電子門票等信息化產品,加快「數字婺源」旅遊信息平台建設;對新招的120名導遊員進行崗前培訓,以5A級旅遊景區為標準,突出婺源本土文化、習俗、歌曲等內容的學習,修編景區導遊詞,增加民俗文化內涵的分量,挖掘景區文化內涵。在歷代鄉規民約的自我約束下,江灣村後的後龍山留下了一片古木參天的森林。在生態營造上,著力打造好後龍山游步道、梨園河濱江景觀游步道。成功打造後的龍山游步道既為旅遊者展示了江灣山水的韻味,又展示了江灣的生態文化底蘊,為江灣景區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朋友,您到過徽州嗎?您到過江灣嗎?來吧!最美鄉村,夢裡江灣,定會讓您情歸故土,夢圓徽州!
推薦閱讀:

四天三夜如何實現一場自由快樂,吃好住好豐富多彩的旅行---大美廣西
去十渡旅遊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國內旅遊景區】西溪濕地
沒有神秘的世界,只是你不會發現
你想成為下一個papi醬嗎?你想成為坐擁百萬粉絲的旅遊達人嗎?

TAG:科學 | 旅遊 | 繪畫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