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央行再度加息的影響

2010年12月27日 07:43 AM分析:中國央行再度加息的影響 中國安邦諮詢公司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供稿

12月10日,市場強烈預期的加息並未如約而至,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選擇了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時間,央行對抗通脹的決心開始受到各方質疑。但兩周之後,中國央行終於再度動用利率工具。25日,中國央行決定,自12月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做了相應調整。至此,中國央行完成了年內的第二次加息。

在我們看來,此次加息雖然來得略晚了些,也還算得上及時,基本在預期之內。近期外匯占款的回落給了中國央行更多的騰挪空間。數據顯示,11月新增外匯占款雖然仍處於3196億元的高位,但比起10月的5301億元明顯回落,說明11月對「熱錢」的嚴打有一定的效果,這可能部分減輕了中國央行對加息後跨境貨幣套利活動加劇的擔憂。我們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此次加息主要可起到以下的一些效果:

第一,明確政策意圖,削弱通脹預期。今年以來,央行已陸續採取了一些收緊貨幣政策的措施,中央也將明年的貨幣政策基調由適度寬鬆轉向穩健。然而,由於今年的貨幣供應量依然巨大,消費價格指數(CPI)從9月起急速上行,通脹預期不斷強化,央行的數量型調控漸漸力不從心。近一個月來,一級市場上過低的收益率使央票的發行維持在地量水平,央票回收流動性的功能基本上喪失殆盡,央行只能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另一方面,在通脹率攀上高位之時,央行必須做出實際的政策反應才能阻遏消費者對通脹預期的高漲,此時任何隔空喊話都不如實實在在的行動更有效果。如果說第一次加息之後尚有人對加息是否會持續表示懷疑的話,此次加息確認了加息周期的開啟。隨著利率的提升,公開市場操作的狀況可能會有所改善,消費者對央行是否會力抗通脹的疑慮也會減輕,有利於防止通脹預期的自我強化。

第二,降低信貸槓桿,抑制樓市投機。從4月開始至今的房地產調控目前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樓市似乎已逐漸消化了調控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從三季度開始悄然回暖。行至年末,大中型開發商紛紛完成了銷售計劃,安然度過了「調控年」。許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也在各路資金的捧場下再創新高。一度萎靡的樓市交易也再度火熱起來。不但二三線城市依舊保持強勁,連重點城市的成交量也開始環比大增,價格蠢蠢欲動。考慮到保障房建設形成氣候尚需時日,想要防止房地產價格再次飆升,當務之急是要抑制投機性需求。由於住房按揭貸款合同大多採用浮動利率,貸款基準利率的上浮,將提高槓桿型炒房者購買和持有成本,迫使部分資金緊張的炒房者拋售手中的房產,同時震懾觀望中的投機性購房者,穩定樓市價格。

第三,提升資金成本,助力經濟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然而,由於以GDP為主要指標的官員考核體系尚未有明顯改變,地方政府在「十二五」首年可能還會大幹快上,進行盲目的投資擴張。不過,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面臨資金瓶頸的制約,而銀行信貸正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資金來源。在此次利率調整中,三年以下的貸款基準利率都上調了0.25個百分點,三年期以上的則上調了0.2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借款成本隨之上升,對企業而言同樣如此。在上馬項目前,政府和企業恐怕會更慎重一些了。

總之,此次央行在剛提升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再度加息,顯示貨幣政策在加速回歸常態。央行超前在2011年上半年物價高點到來之前進行緊縮,是要加大抑制明年的通脹預期。此次加息後,雖然負利率現象沒有消除,但差距在縮小,尤其是中長期存款利率接近正利率,這符合我們過去的分析,明年追求的利率目標是中長期利率為正。此前市場一直爭議貨幣政策緊縮是在明年中物價高點推出,還是在明年初推出?現在已經有了答案,中央傾向於提前干預。安邦特約經濟學家巴曙松預期,明年一季度可能呈現「三率齊發」(準備金率、利率、匯率)調整格局,這將減小對明年物價過份上漲的擔心。此外,預期加息之後還可能加強投資性資本的流入管制,鼓勵資本流出來平衡升值及貨幣多發的壓力。

安邦認為,在通脹壓力加大,消費者疑慮加深之際,中國央行再度上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確認了加息周期的到來。再度站到台前的利率工具不但肩負起了對抗通脹的重任,也將對樓市調控、結構調整等社會經濟領域產生廣泛的影響。

(註:安邦諮詢公司是中國內地一家獨立智庫機構,專註於財經與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該機構觀點。)


推薦閱讀:

美聯儲加息概率的今生前世
非農數據和失業率不佳讓美國加息夢碎!
為什麼說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很重要?
央行為什麼如此害怕加息

TAG:中國 | 影響 | 加息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