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亞視:不體面的告別|界面新聞
歷史上第一個華語電視台4月1日正式告別了香港觀眾。但是,一出以欠薪為主題的肥皂劇,讓亞視的「告別」顯得很不體面。
李啟瑋 2016/04/04 09:00 | 評論(1)4月1日的23時59分,放映完三年前製作的《亞洲小姐25周年瑰麗巡迴》,有著59年歷史的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下稱亞視)信號中斷,之後出現了香港電台的信號。這是亞視停止廣播,原有電波信號交由香港電台的「交接」。
就這樣,歷史上第一個華語電視台看似平靜地向香港市民告別了。
新駿(中國)有限公司主席石中英對亞視的停播並不感到意外。「坦白講,亞視是死在自己手裡的。」石中英說。他自1959年開始就是亞視的觀眾,1988年投身電視行業,其表哥也曾是亞視的高管,對亞視非常熟悉。
石中英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亞視經歷過英資、澳資、華人資本、以及近年的中國台灣以及內地資本的輪番更替,其實也是香港傳媒歷史發展的縮影。「股東矛盾不斷激化,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投資的資本來自哪裡,很少有投資者認真去做娛樂或廣播節目,只是在炒作,亞視理應要結束。」
然而,在很多老觀眾眼裡,曾經在1970至1990年代創造一時輝煌的亞視,「結束」得很不體面。遭遇幾次股權波動後,頻繁拖欠員工工資導致大批員工離職,節目質量及收視率都下滑至谷底,並且違反了多項香港政府通訊局規定及法例。
此前,160名現亞視員工收到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的解僱信,稱公司因財政狀況問題,員工將在4月2日正式被解僱。4月1日晚間,德勤發表聲明稱,亞視現在沒有足夠資金繼續運營。看起來,亞視很難逃過被清盤的命運。
3月底,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了亞視總部,先後採訪了亞視的員工、投資者代表、發言人,以及前行政總裁。這些曾經和現在的亞視人,講述了過去這一年亞視的風雨,談論著對亞視的留戀,也對亞視過去一年上演的欠薪肥皂劇感到惋惜。
3月31日下午,在香港西九龍中心,一場名為「有緣再見」的亞視前執行董事葉家寶新書分享會上,幾十名亞視老員工和老觀眾蜂擁而至,相聚合影。
他們在舞台上高聲唱起象徵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路過的行人面面相覷。有人向坐在場內的觀眾問:「為何亞視落幕的倒計時,你們反而比開業的人還要開心?」
一直處於欠薪風波中心的亞視員工們無法開心得起來。
2012年入職亞視的Tracy(化名)完整目睹了這場欠薪風波的始末。
亞視第一次出現欠薪,是2014年9月。當時公司告訴員工,馬上會有新的投資者進入,看到執行董事葉家寶每天在為公司奔走,又遇到上司極力挽留,Tracy選擇留在亞視。
然而,2015年4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不給亞視續牌。這對員工是一個極大的打擊。Tracy和其他人感到失望之餘,又覺得若公司還有一年生機,能保證準時發薪,是可以接受的。「還有一年時間,有些同事就說,那就做到亞視結束牌照再走。」
2015年9月10日,亞視正式宣布,大股東黃炳均將亞視的41.66%股份出售給來自青島商人司榮彬掌控下的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下稱中國文化傳媒),有關交易已經完成,也得到經理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德勤)的認可,正等待政府批准股權變化。
葉家寶告訴員工,中國文化傳媒將投資100億港元,其中51億港元會用作一個六年計劃,未來亞視有新頻道變化,由原本六條增至八條頻道。
不過,新投資者的「規劃」並沒有讓員工們感到振奮。亞視的欠薪風波在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
司榮彬來了之後的第一個月,亞視就再度欠薪,之後雖然補發工資,但在2015年12月底至今沒有再按時發出工資。欠薪期間,Tracy說,公司的狀況非常混亂。最讓她覺得諷刺的是,每當欠薪事件有任何風吹草動,亞視員工都是從別的媒體知道公司的消息,「別人來採訪,但我們反而是最後知道消息的人。」
2016年2月,新聞部的人手資源短缺,停播了《亞洲早晨》及《十二點半新聞》兩檔節目。2月4日,Tracy終於決定用援引10A條例辭職,「去年底的欠薪,令大家覺得公司沒得救,公司沒希望,那還留在這裡幹嘛?」
根據香港《僱傭條例》第10A條,如僱主拖欠一個月薪金,員工可向勞工處申請自動遣散,資方要負責所有遣散費用。除欠薪外,還有欠供的強積金、長期服務金及代通知金等等。這也是絕大多數亞視員工離開的方式。
Tracy當天上午拿著辭職信去找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劉瀾昌簽名,沒想到劉瀾昌在當日下午也辭職離開。
德勤發出解僱信後,3月5日傍晚,有160名亞視員工全部簽署新合約獲聘,但需簽署一份文件,列明三項條款,條款之一要求員工若早於4月1日辭職,須向公司退還當日已收薪金。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文件顯示,員工須於3月5日起工作至4月1日止,或是臨時清盤人、亞視、中國文化傳媒及員工各方達成意向同意的更晚的日期;獲聘員工5日當天會收到3月薪金,相等於1月時薪金金額,最遲於3月底再獲發放本月薪金金額的獎金及加班津貼,換言之多一個月獎金;除非員工主動辭職,否則中國文化傳媒不會要求員工退還款項。
在4月2日前,員工要承諾不向亞視或臨時清盤人追討之前的欠薪,但可向破欠基金申請賠償。員工要確認已簽收3月薪酬及有見證人在內。
Tracy認為,選擇留下來,是迫於無可奈何而選擇損失更小的方式。
「我通過政府破產基金最多能拿到3.6萬港元,但很多人一個月工資就超過3.6萬港元,但留下來的同事說,簽約時知道不能追回來1月和2月薪金,大家待在公司,其實損失的會更少些,所以有些人繼續留。」Tracy說。
德勤3月7日晚上發表聲明,指截至當日中午,中國文化傳媒沒有遵守協定,提供全數共港幣800萬元的即時款項予亞視,違反了與臨時清盤人所訂立的協議。因此,臨時清盤人會考慮採取一切適當的行動。
一些亞視員工也在3月8日發表聲明批評亞視現管理層,強調應該立即發放拖欠員工的1、2月薪金。
聲明指出,近半年來,中國文化傳媒對員工的承諾「一次又一又的落空」,「被欠糧的問題給外界恥笑」,近數百名員工默默忍受﹐但仍然緊守崗位。員工要求中國文化傳媒不要再拿員工當籌碼,儘快清盤發還員工應得的工資。
「員工沒想到王征去清盤。清盤的話,勞工處就不能處理我們的10A申請,所以我們最壞的打算就是去申請破產基金。」Tracy說,「我們只是打工仔,希望每個月公司準時發工資,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亞視會走到今天呢?Tracy認為,責任在於王征。
回顧亞視的「王征時代」,Tracy說,亞視在資源方面比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簡稱TVB,由於是香港首間獲得免費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故被稱為「香港無線電視台」或「無線」)少,但是亞視新聞的公信力不差,直到2011年誤播一條國家某領導人逝世的消息,引發連鎖反應。
誤播事件在海內外都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資深的新聞編輯隨之辭職或離開新聞崗位。最直接的影響是,廣告商撤了廣告,亞視自此一蹶不振。
葉家寶透露,在2011年誤播事件發生時,王征正主掌亞視,採取的做法是將廣告提價,加了足足有四倍。雖然當時大家都不同意,可王征表示很有信心找到新客戶。事實是,亞視營業額一直下跌。
葉家寶於1989年入職亞視,經歷過八次亞視易主,於2014年3月接任執行董事,負責公司日常行政運營。葉家寶將自己過去一年的經歷寫成書,書名就是《有緣再會》。在這本書中,葉家寶首次揭露了亞視股東間的矛盾,以及欠薪事件的由來。
3月31日,葉家寶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專訪。據葉家寶描述,亞視的運營一直未能做到收支平衡,許多時候都是需要股東及投資者每月注入資金,王征時代也是一樣。
作為亞視的老員工,葉家寶說,最近幾年業績下滑特別明顯,最重要的原因是亞視的定位不對香港普羅大眾的口味。「那時候我們定位是比較知識層面高,那些時政節目未必符合大眾口味,慢慢同香港觀眾脫離,加上負面消息很多,以及投資者和股東又不和,令大家覺得亞視很混亂,亞視更一路下滑。」
但讓亞視陷入泥潭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股東之爭。
亞視股權經多番易手,股東之間一直有糾紛,葉家寶指出,矛盾主要集中在王征、黃炳均、蔡衍明三大陣營。
2010年9月,紅頂商人盛宣懷的後人、內地商人王征通過其遠房親戚黃炳均入主亞視。由此,亞視的股權結構變更為持股52.4%的黃炳均和持股47.6%的Antenna這兩大股東,後者由亞視主席查懋聲和台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共同持有。
有意思的是,王征和蔡衍明均非香港永久居民,法律不允許他們成為亞視的股東,所以王征通過其遠房親戚黃炳均持有亞視股份,蔡衍明則通過與查懋聲的合資公司間接持有亞視股份。
從王征入股開始,王征、查懋聲和蔡衍明的關係就公開僵化。
蔡衍明2012年以Antenna的名義起訴亞視,稱王征控制亞視令其利益受損,要求委任獨立監管人加入亞視董事會。經過兩年拉鋸,2014年12月8日,香港高等法院就此案判決蔡衍明勝訴,為維護其利益,法院要求黃炳均必須出售亞視10.75%的股份於獨立第三方,並委任德勤進駐核查賬目。
德勤核查並曝光的賬目顯示,亞視2012年虧損3.4億港元,2013年虧損3.78億港元。700多名員工的工資一直靠大股東支付。
由此,失去大股東資格的黃炳均拒絕再拿錢投入。葉家寶從黃炳均和王征方面得到的訊息是,他們認為蔡衍明一方既然勝訴,就應該讓蔡支付工資。
當葉家寶去求助蔡衍明時,得到蔡衍明的回復卻是不會注資,並將葉家寶形容為「走狗」。葉家寶說,這是他人生最大的屈辱。
儘管多番奔走,直到當年12月中旬,各方股東及投資者均無動於衷。為取得收入,亞視甚至推出超低價的廣告套餐,只要支付3萬港元,就可在亞視旗下的本港台和亞洲台播放80次、時長30秒的廣告。
葉家寶在書中寫到,黃炳均在當年的10月23日,通過貸款方式注資亞視,解決了9月的薪金。這是萬般無奈的葉家寶向黃炳均求助而來,但葉家寶沒有想到,這次求助卻引來王征的不滿,引來責備。
葉家寶還因為亞視欠薪吃了官司。2015年10月27日,葉家寶被指疏忽或縱容亞視拖欠24名員工薪金及超時津貼被裁定其中100項欠薪罪罪名成立。
葉家寶說,亞視至今還欠他三個月的工資,以及一些上法庭的費用等雜項,欠款加起來100多萬港元。「員工拿不到應該得到的報酬,我覺得很可悲。我知道亞視現在很困難,員工工資還沒發,希望問題能夠儘快解決。」
王征執掌亞視之後,葉家寶第一次得知亞視股東生變,是在2014年9月底。當時資金未到位,葉家寶催促股東及投資者時得到回復稱,王征與黃炳均正在與市場上的買家洽談亞視股權轉讓,其中一項條件就是由新買家支付員工薪金。
2015年3月31日晚上,葉家寶接到王征電話,並得到黃炳權確認,都表示已將股權轉讓給香港電視(1137.HK)主席王維基。可戲劇性的是,翌日王維基及香港電視均予以否認。在2015年4月1日的晚上,葉家寶等人前往與司榮彬會面。
亞視如何找到司榮彬?葉家寶形容,那個時候很「微妙」。2015年3月份在香港國際影視博覽展上,亞視美洲台的合作夥伴何子慧主動溝通說,看到亞視有困難,內地商人司榮彬有興趣投資亞視。
在不同的地區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以達成信號落地和經營是電視台經營的普遍方式之一。撮合了中國文化傳媒收購亞視一案的何子慧,現在的頭銜是亞視海外業務(中國及美洲)的投資者代表。
在亞視總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何子慧自承是她找到了司榮彬。「這也是亞視的魅力,司總看了《大俠霍元甲》,那部劇深深影響了司總。司總後來看到了香港第一個電視台這個遭遇,就決定出手。」何子慧說,「司為了保護59年的品牌,就在去年4月份開始了收購的行動,做了一年的白武士。」
可是,這個白武士給亞視員工的感覺是「沒錢」。Tracy就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新投資者來了之後,一度為了安慰員工而表示會漲工資,如今卻是一紙空談。再度發生欠薪事件後,員工們就意識到投資者可能沒錢。
更讓旁觀者驚詫的是,2016年2月5日下午,界面新聞記者得到司榮彬的回復稱,因沒有得到通訊局批准,他還不是股東。
對於這筆收購受阻的原因,何子慧表示,最新的年度審計報告都沒有簽名,德勤作為專業的政府託管,做了調查認為司榮彬是適合的買方,但是蔡衍明查封了股權轉讓,不同意黃炳權轉讓10.75%的股份。
何子慧進一步指責德勤行事欠妥,影響了企業的融資計劃和股東信心。據何子慧稱,作為臨時清盤人,德勤有十一二個人進駐亞視,每個月的費用至少每人每小時3000元,這筆錢是亞視支付的,給亞視增加了非常龐大的財務負擔。
據何子慧的看法,德勤現在沒有清盤的權利,只是做臨時清盤,就是保障公司財產,「德勤一個月兩次給員工發解僱信。來的時候沒有通知我們,充其量是個管理者,解僱員工這麼重大事情應該向股東交代。」
4月13日,亞視將對清盤案應訊。何子慧強調,「4月13日之前,任何事情都能發生。」
何子慧表示,已經向通訊局遞交了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申請正在進行中,亞視還在繼續申請另一個5月到期的衛星牌照。何子慧還向界面新聞記者講述了亞視的「三亞」戰略,這也是司榮彬屢屢回應記者的內容。何子慧指出,亞洲電視需要轉型,在立足香港基礎上放眼世界,上了衛星,以前只是美洲上衛星,未來想要擴大落地在不同地方,特別是「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及地區。
何子慧指出,亞洲電視除了做播放渠道的改變,也在和內地有手機、網路牌照的公司談合作,也會增加普通話節目。
4月1日下午,何子慧在公開場合表示,亞視目前擁有21億港元的債務,將會進行債務重組,通過獨立第三方審計,中國文化傳媒擁有400多套經典劇集的永久版權,未來會重新翻拍電視劇,並租用衛星在不同平台播放。她還透露,中國文化傳媒已經和香港的一家衛星公司(亞洲衛星公司)簽了合約,不日將公布合約內容。此外,中國文化傳媒來自協盛協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協盛協豐,0707,HK)的3億港元資金已經到賬,中國文化傳媒的7億港元資金會在一個月內到賬。
這與葉家寶的說法並不完全吻合。
葉家寶在2015年10月9日獲聘為協盛協豐的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葉家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協盛協豐已通過將3億港元借給中國文化傳媒的決議,但現在資金還在集資中。
恐怕協盛協豐才是真正出錢的「老闆」。2015年12月4日,協盛協豐發布公告,披露早在10月23日,協盛協豐便與司榮彬簽訂協議,向其授出為期三年的3億港元貸款,利息按每年12厘之利率累算。在此基礎上,協盛協豐與亞視簽訂協議,在十年特許期內,攤分亞視「一切溢利」的50%。
一家來自福建的公司為何從紡織業為主,將業務拓展到傳媒業?葉家寶回應,只是慢慢投資到傳媒文化項目,都可能看是個商機,對整個公司發展有幫助。
根據公開資料,協盛協豐在2006年3月30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2015年10月9日,協盛協豐經歷大規模人事變動,施少雄和當時行政總裁陳志遠退任,鄧漢戈和葉家寶,則分別委任主席和行政總裁。
葉家寶加盟協盛協豐,與司榮彬不無關係。葉家寶承認,當初是司榮彬推薦他去協盛協豐的。「司榮彬早期知道協盛協豐想做文化項目,希望有個比較熟這個操作的人去,所以我就去了協盛協豐,協盛協豐的老闆也力撐我。」
界面新聞記者曾多次約訪司榮彬,但均以工作很忙等理由回絕採訪邀請。那麼,低調的司榮彬究竟何許人?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查詢所得,司榮彬是青島中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青島中金投資)及青島中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島中金實業)的法定代表人,兩家公司註冊資金分別是10億元、1200萬元人民幣。青島中金投資和司榮彬的名字都出現在青島中金實業的股東信息中,另一自然人密貴瑰也同時出現在兩家公司的股東名錄中。
此外,司榮彬和密貴瑰都是香港公司天力國際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
在中金集團網站里所展示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基本上是在青島或濱州。在最新一篇的新聞稿中提及,該公司在香港設立了100億元(人民幣和外匯基金)的清潔能源(風光電和LNG)和100億元(人民幣和外匯)文化傳媒產業(影視、網路電視OTT、OTO、手游移動多媒體、文化娛樂等)股權、併購基金。
看上去並不缺錢的司榮彬進入亞視,並沒有改變欠薪的狀況。甚而有亞視員工指出,司榮彬至今只繳付了5000萬港元訂金給黃炳均。雖然,2016年3月4日,何子慧在記者會現場展示了司榮彬準備好的500萬港元現金及500萬港元銀行支票,卻並未讓亞視員工消除新投資者「沒錢」的印象。
司榮彬還需要解決此前私售亞視版權的「後遺症」。
2015年11月9日,司榮彬分別與中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創新投資,1217.HK)、中國趨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趨勢,8171.HK)達成協議,向前者出售中國文化傳媒全資子公司Suprerme Tycoon Limited部分股權,向後者出售亞視旗下國際推廣有限公司100%股權。
Suprerme Tycoon Limited擁有並控制諒解備忘錄所列的亞視7006.75小時電視節目的全部版權及相關權利。兩家公司先期共向司榮彬支付了1800萬港元。
但中國文化傳媒並未提供有關就對Supreme Tycoon展開盡職調查所需的資料,交易宣告終止。2016年3月11日,中國創新投資委託英屬維爾京群島的代表律師向中國文化傳媒發出21天通知期的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司榮彬退還先期支付的費用。如果中國文化傳媒在21天通知期屆滿後仍未還款,中國創新投資將申請中國文化傳媒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清盤。
司榮彬的處境是,假如不還錢,中國文化傳媒將被清盤,他恐怕也只能對亞視束手,協盛協豐與之簽署的3億港元貸款也沒了「共享亞視溢利」的依託。沒有了這3億港元的貸款,司榮彬還有錢讓亞視運營下去嗎?
Tracy說,印象中司榮彬沒有和員工開過會,後期從電視上才知道有新的投資者,但一直沒有見過司榮彬,基本都是何子慧代表發言。
亞視員工感覺新投資者帶來的變化是,公司大門口貼出了通知,規定所有員工準時上班,但對於Tracy這些工作時間彈性的新聞部員工來說,很難做到。此外,司榮彬還給每位員工發了自我檢討報告,要求員工填寫名字、入職時間、職位、對未來工作的期望等信息。Tracy覺得,這種做事方法只有在內地才會聽說,以前從來沒有經歷過。
直到亞視廣播的最後一天,亞視發言人黃守東還被拖欠著1和2月的工資。4月1日凌晨,黃守東在社交網路上這樣寫到,有記者問他是否曾因亞視而失眠,之前沒有過。但他相信,今晚他將因為他的亞視而徹夜難眠。
3月30日下午,界面新聞記者前往亞視總部採訪的路上,一位簡姓計程車司機回憶稱,2015年以前,他經常在大埔墟地鐵站載到去亞視的藝人或者嘉賓,但去年至今,基本很少載到去亞視做節目的嘉賓了。
在亞視總部大樓里,電梯已經停運,亞視員工說,該電梯已經壞了兩個月,無人修理。
推薦閱讀:
※誰來挽救俄羅斯的經濟?2015年01月01日10:56 新聞專欄 作者:陶短房 我有話說(13人參與)
※五種地板保養法 你做對了嗎?-中國新聞網
※中央工作會議|階級鬥爭與經濟發展:誰先誰後?
※弗里和會|熱烈與和諧背後
※【奇聞】印度摩托如何做到運58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