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二十一)

2016·11——2017·1

1、【演講】陳懷萱:打開五感,田野就在你身邊:從文化音景到感官風景的音聲世界

時  間:2017年1月4日(周三)12:00-13:30主 講 人:陳懷萱(百工里的人類學家社群協辦人)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聯 絡 人: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連結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index.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內容簡介

環境中的聲音構築音景的過程,比起地景的變化,具有即興、流動甚至短暫的特性。本場演講以音聲研究為切入視角,我將從博士論文中對於中國麗江流浪歌手調查談起,延展到本人2016年開始在民族所發展的博士後研究有關夜市陸客與身體感研究課題,分享本人如何從文化音景建構與展演的研究取向,發展到有關身體感官風景研究課題與應用的歷程。

注意事項:1.餐點提供:(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2)其它有興趣者毋需報名,歡迎自備午餐參與。2.報名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3.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2/25(周日)2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12/28(周三)前統一回復。4.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6.聯絡信息: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2、【演講】Svensson, Ma-Li:從PISA國際評比看傳統文化對當代教育及數學素養之影響

時  間:2017年1月4日(周三)15:00-17:00主 講 人:馬瑮(Svensson, Ma-Li,瑞典維雅學院(Via College)首席教師暨研究員)地  點: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主辦單位:漢學研究中心聯 絡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連結網址:http://ccs.ncl.edu.tw/ccs_detail.aspx?sn=258內容簡介

【寰宇漢學講座】講題:從PISA國際評比看傳統文化對當代教育及數學素養之影響主講人:馬瑮(Svensson, Ma-Li,瑞典維雅學院(Via College)首席教師暨研究員)主持人: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舉辦的一項跨國比較學生基礎素養能力的計劃。東亞諸國評量結果與其它地區如北歐相比,顯示出明顯差異。我的演講將試圖探討中華文化、儒家傳統、漢字特性等對當代教育及數學素養之影響。

主講人簡介馬瑮,字永怡(Ma-Li Svensson),瑞典籍,查爾默斯暨歌德堡大學(Chalmers / Gothenburg University)數學博士。曾任瑞典林雪平大學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挪威教科院教授,北歐薩米高等學院兼職教授等。並曾獲瑞典數學會、瑞典皇家科學院、倫敦皇家學會、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勵。現職為瑞典維雅學院首席教師/研發員,並繼續服務於北歐女子大學。研究興趣包括數學及其歷史,教育,文化及性別,科技與社會,比較研究方法論等。馬瑮教授本年獲得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台研究漢學獎助」,來台研究主題為「清代女學人王貞儀延伸研究」及「從PISA國際評比看傳統文化對當代教育及數學素養之影響」。

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在線報名。

3、【演講】吳滔:明代嘉定官布考

時  間:2017年1月4日(周三)15:00-17:00主 講 人:吳滔(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連結網址:http://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2&sM=1&C=7&bid=932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鴻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4、【演講】林亨芬:法理與管轄之爭:多重結構下的南滿鐵道軍警駐屯問題(1904-1922)

時  間:2017年1月7日(周六)16:00-18:00主 講 人:林亨芬(國立政治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地  點:東京大學駒場キャンパス2號館306室(東京都目黒區駒場3-8-1)主辦單位:東京大學日本?アジアに關する教育研究ネットワーク(ASNET)聯 絡 人:川島真教授,E-mail: kawashima@waka.c.u-tokyo.ac.jp連結網址:http://www.asnet.u-tokyo.ac.jp/node/8284內容簡介

【第5回?駒場ASNETセミナー】法理與管轄之爭:多重結構下的南滿鐵道軍警駐屯問題(1904-1922)(主権と管轄の間:多元的構造における南満州鐵道の軍隊と警察駐屯問題,1904-1922)

※本報告は博士論文執筆の構想報告として行われます。また東アジア國際關係史研究會と共催します。

主持人:川島真(東京大學教授)

本演講以日文、中文並行

5、【演講】李仁淵:中國鄉村中的文本知識傳播:刻本書籍與手抄本

時  間:2017年1月9日(周一)10:00主 講 人:李仁淵(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連結網址:http://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2&sM=1&C=6&bid=933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一次學術講論會】

6、【演講】吳俊瑩:從檔案史料看「微調」課綱的現身脈絡

時  間:2017年1月12日(周四)14:00-16:00主 講 人:吳俊瑩(國史館修纂處助修)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台北市長沙街1段2號,總統府正後方)主辦單位:國史館聯 絡 人:國史館採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連結網址:http://www.drnh.gov.tw/MainBoard_Announcements.aspx?MenuKey=21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系列演講(1)】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7、【演講】許文堯:新店溪河川區的故事──新店溪秀朗橋至中正橋高灘地利用管理研究

時  間:2017年1月18日(周三)12:00-13:30主 講 人:許文堯(國際水利環境學院助理研究員)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聯 絡 人: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連結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index.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內容簡介

日本人在1918年為新店溪蓋起土堤,土堤上有座木橋,可以接到平松氏在新店溪畔經營的「紀州庵支店」餐廳;而今日,新店溪畔的河岸景觀住宅隔著堤防,外面卻是矗立菜園、高爾夫球場、工廠、停車場、菜市場及河濱公園……新店溪河川區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什麼樣的故事呢?

特別說明:本場次演講,大會提供環境教育活動時數證明1.5小時。

注意事項:1. 餐點提供:(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2)其它有興趣者毋需報名,歡迎自備午餐參與。2. 報名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3.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8(周日)2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1/11(周三)前統一回復。4. 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5. 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6. 聯絡信息: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8、【演講】林慈淑:回首過去──歷史學和學歷史有用嗎?

時  間:2017年1月19日(周四)14:00-16:00主講人:林慈淑(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台北市長沙街1段2號,總統府正後方)主辦單位:國史館聯 絡 人:國史館採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連結網址: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9內容簡介

【「歷史教育」講座系列(1)】時代巨輪轆轆往前,人們匆忙地奔向未來。大家說:把握現在、活在當下,而「過去」已經過去了,何需回首?但「當下」只是時間上極小的點,我們注意它時,它已經過去了。我們擁有更多的是「過去」的記憶以及留下的痕迹,那些記憶陪著我們活在現在、走入未來。如何好好地梳理過去的記憶,關乎我們如何面對現在、思考未來。這是學習歷史的意義。歷史學既是關於過去、也是關於現在與未來的學問。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9、【研習營】第26屆歷史研習營:「世界史視野中的匯流:思想、文化、人群、工藝與制度」

時  間:2017年1月20日至23日(周五至周一)地  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聯 絡 人:陳小姐,Tel: (02)2782-9555#286;E-mail: ihpcamp@asihp.net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ihpcamp/內容簡介

【報名信息】報名資格:歷史學或相關係所大學部三年級以上、碩士、博士班學生報名方式:一律以電子郵件報名,請至活動網站下載報名表報名電郵:ihpcamp@asihp.net(如在三日內未收到我們的回復確認信,請聯絡羅小姐)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16年11月15日止報名費:新台幣1,500元整。另函電郵通知錄取者繳交報名費。錄取名單公布爾日:預計2016年11月下旬

報名須知:1.報名表內容若過於簡略,將影響評審結果。2.無法全程參加者,請勿報名。3.研習期間全體學員須住宿於中央研究院活動中心,膳宿費由本所負責。4.本次活動場地並非全屬無障礙設施空間,欲報名者請注意。5.未開放大陸學校學生個別報名。6.未錄取者恕不通知。7.主辦單位保有活動變更及最終錄取學員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並於活動網站公告。

【講師及暫訂講題介紹】受困的思想:台灣重返世界(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文明病:重探東亞神經衰弱文化的興衰(巫毓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重訪「新史學」(杜正勝,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中央研究院院士)Philology: 西方、日本與史語所(張谷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制(陳正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蒙元與中亞、東亞之藝術交流案例(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重探衛生現代性──醫學史與現代東亞的形成(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宮金屬工藝的技術和傳播(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的重鎮(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系列演講】國立台灣文學館2017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時  間:2017年1月至6月,共6場地  點: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廳(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主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聯 絡 人:Tel: 06-2217201連結網址:http://event2.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60053內容簡介

【2017年「府城講壇」:文學迴音.台灣之歌】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周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事先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2017年1月至6月場次內容如下:1月14日詩與歌的交響,兼談樂壇與文壇的跨界實驗(馬世芳)

2月25日圍庄二三事(林生祥)

3月11日吾鄉之歌: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本土與故鄉(張鐵志)

4月8日民謠的再意義化(鍾永豐)

5月6日南方觀點vs.台灣音樂史(吳榮順)

6月10日落腳四方──羅思容的歌詩圖像(羅思容)

11、【展覽】航向浩瀚:台灣海洋文學特展

時  間:2016年10月20日至2017年4月30日地  點:國立台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B(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主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聯 絡 人:Tel: (06)221-7201連結網址:http://event2.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60037內容簡介

海——魚群鯨豚的故鄉、洋流繞行的居所,是地表四分之三大的面積,也是大地之外的延伸。海洋,連結了陸地與陸地,牽引著人類歷史上的遷徙和移動。海洋,也隔離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距離,形塑出殊異的文化性格。

海的本質、海的隔離,海的想像,如波光般折射出文學家筆下的海洋書寫。作家對海的詠嘆、畏懼、發現,因海而生的思念、憂傷和期盼,以及從海而延伸的希望和開闊,鋪陳出海洋文學的風貌。

海洋文學,一如大海,散發出多變、深邃、富饒的樣貌,以及迥異於大地的價值觀,從古至今,吸引著文學家探究和思索,也開啟台灣文學更多元的視野。

本展為本館常設展「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之延伸主題特展,藉由海洋文學主題展示,為常設展提供更豐富而深化的展示論述,搭配文物、圖像與實體器物、多媒體影音數據,使參觀者在親切環境中感受台灣海洋文學的活力與魅力。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

12、【展覽】翠綠邊地──清季西南邊界條約及輿圖

時  間: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6月18日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聯 絡 人:Tel: 886-(2)-28812021連結網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5/GreenBorderlands/ch/index.html內容簡介

邊界系劃分不同政權地理範圍的分界線,也是最易滋生國際事端的區域。中越、中緬邊境全長踰三千六百公里,自清季以來即衝突不斷。外交部寄存本院之前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民初北洋政府外務部檔案、輿圖,內含不少清代中國與法國、英國所簽有關越南、緬甸邊界的條約,以及劃定粵越、桂越、滇越、滇緬等地區的地圖;由於事涉邊境糾紛問題,極具爭議性及敏感性,一直以機密等級註記,未曾公開。民國九十年(2001),外交部將之寄存本院,由圖書文獻處代為進行數字典藏;九十六年(2007),復同意將之解密,製作圖文資料庫供各界參閱,並據以策畫展覽。繼之,本院於九十九年(2010)及一○○年(2011)分別推出「失落的疆域──清季西北邊界變遷條約輿圖」與「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二項特展,將上述史料作專題性布陳,頗獲國內外觀眾好評。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鄰廣東、廣西、雲南三省;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西部,國土與雲南交界長二千一百餘公里。有清一代,越南及緬甸為中國藩屬;既為藩屬,清廷即未曾與之訂約劃界,是以當時中國的西南邊界較為含渾。直到光緒年間中法戰爭,兩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越南與清朝的藩屬關係斷絕,劃界之議遂啟。自光緒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間(1885-1896),雙方經由談判,進而劃界立碑,總計訂立界約十餘種。英國則於光緒十一年入侵緬甸北部,隨後發生三次英緬戰爭,將之完全掌控。十二年(1886),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款」,約定派員勘查劃定滇緬邊界。二十年(1894),兩國再簽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約」,確定滇緬中段及南段邊界基本走向;然而,滇緬邊界問題甚伙,直到民國時期仍糾紛不斷。

本特展分「清中期前的西南邊界」、「桂越、粵越段勘界」、「廣西東、西路中越界牌」,以及「滇越段勘界」、「滇緬段勘界」五單元;除展出外交部珍藏西南邊界條約、地圖外,亦呈現院藏清季西南邊界檔案及輿圖。此次獲選布陳之件,均屬首次公開展示。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13、【展覽】228.七O:我們的二二八特展

時  間:2016年11月29日至2017年5月21日地  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聯 絡 人:Tel: (06)3568889#8103連結網址:http://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51.html內容簡介

二二八事件將近七十年,在歷史的長河裡也許不算久遠,對多數人而言也許不那麼切身,然而作為開展台灣近代政治發展的關鍵事件,它深深地在台灣社會留下烙印,影響著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我們。而今,親身經歷事件的人都已是八、九十歲了,身為台灣社會主幹的我們,是怎樣理解、認識,而在這樣的理解與認識之上,又如何建構讓我們得以共榮共存的社會呢?

這個展覽,起於對二二八事件的追思與紀念,彙整長期以來相關議題的成果,希望在這些文獻、文物的面前,我們認真地面對歷史,並從真相與記憶的對話中—找到自己。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14、【展覽】萬曆萬象書畫特展──多元.開放.創意的晚明文化

時  間: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3月12日地  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聯 絡 人:何創時書法基金會,Tel: 02-2393-9899連結網址:http://www.hosfoundation.com/exhibition/exhibition.php?IKEY=105內容簡介

明代萬曆年間,是人才輩出的朝代,文治武功鼎盛,朝野中不乏風雲人物及流傳後世的文化遺產,文藝與生活美學更臻於極盛;百花齊放的精彩與多元,媲美西方的文藝復興。

2015年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受到熱烈迴響且許多人觀看數次的《萬曆萬象──多元.開放.創意的晚明文化》特展,2016年11月19於高美館登場。此次展覽由高雄市文化局指導,高雄市立美術館與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基金會提供百餘位明代重量級文化大師共111件書畫珍品,展出十大類為「影響日韓的文化明人」、「治國能臣」、「軍事」、「科學大師」、「思想大師」、「高僧」、「文藝」、「書法」、「繪畫」、「生活」十大類,以呈現晚明文化的歷史生態性。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每周一、除夕休館)

15、【展覽】縈青繚白──安陽隋唐墓瓷器特展

時  間:2016年10月29日起地  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2樓特展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聯 絡 人:Tel: (02) 2652-3180連結網址:http://museum.sinica.edu.tw/exhibition_detail.php?id=45內容簡介

歷史語言研究所於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間,在河南安陽殷墟進行了十五次考古工作,發掘隋唐墓172座。這些墓葬分布排列有序、數量眾多且年代集中,出土遺物達兩千多件,有陶器、瓷器、陶俑、鐵器、銅錢、墓誌,是研究隋唐墓葬很好的材料。

北朝進入隋代後,北方地區在鉛釉陶的傳統及南方青瓷燒造技術上,開啟白色陶瓷器燒造的新頁。各窯口燒制鉛釉陶及青釉、醬釉瓷器的同時,因北方胎土色淺,釉層薄而透明,加上化妝土的使用,製作出接近白色的低溫鉛釉器與高溫釉瓷器,如河北邢窯、磁州窯系;河南鞏義白河窯、安陽相州窯、靈芝窯等。目前學界對白瓷始燒時間點與窯址尚有不同的見解,但最遲在隋代已成功燒制高溫白瓷,形成唐代以後瓷器生產「南青北白」的局面。

在嘗試燒制白瓷的過程中,各窯口因為胎土、釉藥及燒制技術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隋代晚期西安附近貴族墓出土的白瓷,已臻胎土潔白、薄可透光的境地,同時期的安陽相州窯製品,胎灰白色或夾雜黑、褐色雜質,釉色白中閃青或呈乳濁白。本次展件中的白瓷器,可以看見陶工在製造技術不純熟階段所作的嘗試,也見證了早期白瓷燒造的過程。

安陽小屯隋唐墓地的墓葬規模雖小,但出土陶瓷器數量非常多,與其它地區的隋墓明顯不同,可能與鄰近安陽相州窯有關。除了數量多,品項也很多元,包含罐、杯、碗、盤、瓮、盤口壺、小瓶、香爐、硯、燭台、屋宇模型、鎮墓俑等。本次展品多出土於YM243號墓,部分瓷器細緻精美,在白瓷始燒階段,堪為少見的珍品。

開館時間:固定開館時間為每周三及周六09:30-16:30。開館日逢選舉日、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不開放(以本館網頁公告為準)

16、【展覽】皇帝的第一道與最後一道命令

時  間:2016年10月22日起地  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2樓內閣大庫檔案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聯絡人:Tel: (02) 2652-3180連結網址:http://museum.ihp.sinica.edu.tw/exhibition_detail.php?id=46內容簡介

一、清代詔書製作、皇權繼承與歷史書寫清朝以皇帝之名頒布的命令,主要有制、詔、誥、敕等形式。其中詔書的目的乃向天下臣民布告國政或是垂示彝憲。其書寫格式例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宗,用「布告中外/天下,咸使聞知」結尾。詔書多由內閣撰擬,再呈請皇帝欽定。舉凡即位、親政、賓天、加封徽號等事皆需昭告天下。清代定製的詔書是黃紙墨書、滿漢文合璧,並在年月日與紙張接粘等處,鈐蓋「皇帝之寶」寶印,故又稱寶詔;同時交禮部照式刊刻,黃紙印刷,是為謄黃,以為頒布全國之用。

在皇帝頒布天下的詔書中,最重要者莫過於即位之初的登極恩詔,以及賓天之際的大行遺詔。首尾兩份詔書皆攸關皇位之繼承、天命之授受與國祚之綿延。朝廷透過這兩道詔書明白宣示皇權的轉移與政統的賡續:舊主雖已賓天,新君但將承命,是以帝制的運作如常,而國祚的延綿無虞。崇德八年(1643)八月,世祖於盛京即位之初,即以滿文詔書昭告遐邇。迨清軍入關,在其揮軍南下的檄文中,更嚴辭指控南明政權:既未奉得崇禎遺詔,實非承天應命之正統。換言之,既無遺詔,朝隨君亡,天命當由終得天下者承統繼祧。

不論是第一道命令或最後一道命令,在頒布天下之時,其實已是皇權轉移既成定局之後。前者藉由施恩赦罪,展布政治新象;後者則回顧歷年功業(過),謀求青史定案。若兩相對比,清代歷朝的登極恩詔內容大多因循制式,承命的新君鮮有別出心裁之舉;至於大行遺詔則頗有出入,各具特色,並且具體而微地反映出:從早期皇權對國家機器的掌控,漸轉成後半葉國家機器對皇帝的鉗制。清初諸帝或親自酌定詔稿,或於生前預擬藍本:如順治以罪己之姿痛自列舉弊政,以期懲前毖後;康熙著眼於自我歷史定位,儼然是自傳式的墓志銘;雍正則關注過去章程的審酌與未來政治的布局。乾隆禪位於嘉慶,所欽定的傳位詔既總結一朝政績,復宣示皇權繼承,內容格式實有如「乾隆朝」之遺詔。嘉慶之後,皇帝的遺詔則多於死後由臣工摭拾過去上諭,或概括地總結其在位期間的國情與政績,已然不見皇帝個人掌控歷史解釋權的任何企圖。在逐漸常規化的製作過程中,皇帝個人的色彩完全黯然褪蝕在格式套語之中。早期皇帝在制度上的酌定或更張,積累而成祖宗家法,中葉之後皇帝多在祖宗家法的枷鎖下難得伸展。國家典制層建累構,越演越繁,皇帝個人的威權卻在敷衍格套中愈形支絀。

二、從中央到地方與藩邦:詔書的頒布與傳播詔書既奉皇帝之名擬定,先是在北京中央舉行隆重的頒布儀式,隨即便透過各種管道昭告天下。除了正本鈐有皇帝寶印的寶詔之外,禮部並製作若干複本的謄黃詔書。齎詔官攜帶一份正本詔書以及若干複本謄黃,前往指定地點宣讀,隨後再將詔書齎回中央。康熙四十二年(1703)議准因應路程遠近,明定禮部齎詔官分赴各地頒詔當恪遵往返的時限。乾隆十七年(1752)更對分赴各省頒詔的齎詔官、所攜帶謄黃數目與負責分頒之處,皆有詳細的規定。此後並有增減的調整。不過,道光十五年﹙1835)對派遣齎詔官赴各地頒詔的方式進行重要的改革,從此詔書透過驛站轉發各地,齎詔官的委派至此廢除。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地方的發展,中央在詔書的頒發上,亦有相應增減的調整。例如台灣總兵官原本僅接奉皇帝詔書的謄黃複本,逮至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開始設置巡撫,兩年(1887)後,朝廷更正式加頒正本的寶詔,台灣地位越形重要,由此亦可窺見一二。

各地方在接奉詔書之後,除了將詔書頒到日期以題本報部察核,如有需要也會再行複製若干份詔書下傳到轄區各地。詔書頒布的對象不僅是中土臣民,更包括外邦藩屬。乾隆五十五年(1790)適值弘曆八旬大壽,特諭除朝鮮、蒙古之外,安南、琉球、暹羅等三國也一體頒發恩詔。在一般情形下,朝廷派遣正副使赴朝鮮頒詔,外藩蒙古諸部由理藩院委官齎詔前往。至於其餘諸國,則交由該國使臣自行齎回,或委由鄰近各國的地方督撫轉發:兩廣總督負責暹羅,廣西巡撫負責安南,雲貴總督負責緬甸,閩浙總督則負責琉球。透過上下遠近層層傳導,務使皇帝的詔令「布告天下/中外,咸使聞知」。

開館時間:固定開館時間為每周三及周六09:30-16:30。開館日逢選舉日、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不開放(以本館網頁公告為準)

17、【展覽】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時  間:2016年4月29日至2017年2月19日地  點:鄭成功文物館(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主辦單位: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聯 絡 人:Tel: (06)213-6207連結網址:https://www.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6060710012&catid=01內容簡介

在宗教文物的領域中,道教文物雖非最熱門,在漢人社會生活中卻最讓民眾感到親切;無論公、私領域的儀式都有道、法信仰文化成分。道士、法師作為儀式專家,主持儀節具有主位觀點(emic)的認知,對道、法自有一套專業的宗教知識;一般民眾則常以客位觀點(etic)來旁觀,因道、法與習俗混而為一,滲入日常生活反而不易感知。所以道、法不只是「民族宗教」,更是「生活宗教」。

第二期展覽從前一期由在地出發的「道法在台灣」,進一步溯源至「壇場科儀與丹道養生」,以便先後互證、今古同參。一樓展場除了展出南方俗民物質數據館、台灣首廟天壇、鄭成功文物館、新化玄武堂所提供的道法信仰、宮廟文化相關文物之外,更特別邀請日本道觀共襄盛舉,提供養生、丹道、神仙信仰方面的相關文物。二樓展場則分為「祈福求祥」、「生命禮儀」、「傳遞天人」、「丹道仙機」、「禳災袪邪」、「神仙譜系」等六大文化主題;以李豐楙教授私人收藏的文物為主,並請鄭燦山教授、張文政道長共同參展。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展覽期間】第一期: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10月2日第二期: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2月19日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休館報導者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18、【展覽】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

時  間:2015年12月25日至2017年4月18日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聯 絡 人:Tel: 886-(2)-28812021連結網址: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6774內容簡介

乾隆皇帝的御制詩中,常以「少貴似晨星」、「晨星真可貴」等,形容文物的珍貴稀有。尤其有「趙宋官窯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視如寶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窯瓷器。

所謂宋朝官窯,藉由文獻的記載,可知是指北宋官窯,南宋修內司和郊壇下官窯。近人對於南宋官窯的探索與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學者的採集與調查。雖然當時還未能分辨南宋官窯的真正內涵,但是從中醞釀而出的青瓷鑒賞趣味,以及想要解開謎團的意圖,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發現之後,多數學者因此接受郊壇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獻記載中的兩個南宋官窯。至於北宋官窯,除了根據文獻的記載之外,亦有學者參考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詩和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的出土狀況,思考汝窯作為北宋官窯的可能性。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傳世青瓷,數量甚伙,不僅件件可以追溯出原來存放的處所;而且透過鐫刻其上的御制詩,亦呈現乾隆皇帝爬梳文獻的心得,以及十八世紀的官窯概念與分類。以古鑒今,當下的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批傳世珍藏呢?此一展覽一方面回溯清宮收藏的脈絡,另一方面也整合當今陶瓷史研究的觀點,重新檢視個別作品的產地、燒制時間與問題所在。展覽分成「汝窯與北宋官窯」、「南宋官窯」、「青瓷碎器」和「鑒賞與發現」四個單元,期望通過傳世實物、文獻記載與考古材料的連結,展現十二至十四世紀青瓷的燒制背景、鑒賞風情與作品特徵。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推薦閱讀:

港台十大男星的鼻子
港台明星乾爹媽背景的全曝光
混跡內地的港台人士怎麼看內地?
再見,亞視!再見,本港台!

TAG:學術 | 展覽 | 國學 | 港台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