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講堂│古風品讀(一)
字隨心生,詩從意出
古風: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風。古風沒格律,除了押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縛,是半自由體的詩。先看古風語言風格: 有不少人認為古風是古代打油詩;當官博點評一詩友的古風語言太白時,他回復我:床前明月光,不是更白嗎?此白非彼白也!
1、古風語言:淡,拙,古雅。古風有高古渾然之氣;考文字凝鍊能力。二:淡化的語言,卻使蘊涵變得深奧。請分析古絕《靜夜思》「床前明月光」這首詩,語言特點及表現內容。
2、古風語言。先練金剛眼評詩,再審自己的詩。想知道自己寫的古風如何,將自己的詩置於古人古風中。讓別人看能否分辨出。如果極易分出來,那就是我們語言有不足。分不出來則真古風也。當然有古人幾分古雅亦足矣!
3、與淡、拙對應的有「用力」(著力)、「匠氣」。我們常看老師評詩時說:某某字用力太過,用力是怎麼回事呢?匠氣指什麼?用力者,用字刻意,過於明顯,不自然。 「匠氣」常喻詩詞過於追求辭藻堆砌、精雕細刻、四平八穩,有失內容的生動和靈轉。
4、沒有平仄束縛,直發性情之真。大巧若拙,大朴不雕,既雕既琢,復歸於朴。這種樸素自然之美,古風常以平常之語緯緯道來。而這些平常之語,往往是些既淡又拙的句子。《鶴林玉露》「詩惟拙句最難。至於拙則渾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拙句不失大體,巧句最害正氣。」拙指樸素自然。
5、精神淡泊、心靈空遠,是語言淡泊前提;如陶淵明所愛之「素心人」。這種微妙境界的實現,端賴藝術家平素的精神涵養。作古詩須足量閱讀開闊眼界以養胸襟。從而得以氣貫一篇,意歸數語。推薦:詩經/古詩十九首/楚辭等。
6、古風精神意趣,能空。「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古詩著重空中點染,摶虛成實,使詩境里有空間,有蕩漾。在距離化、間隔化下誕生美景與空間。簾幕,台階,欄杆,從窗戶看山水,明月下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空間化的好條件。
7、空實現的可能:明月疑霜、夕照歸鴉、鐘聲入翠微、一聲聲只在芭蕉。古詩審美迴旋往複,不是一去不返。再看靜夜思:明月疑霜,寫明月不滯於明月而引到霜。若白露為霜美的樸素,則明月疑霜美的空靈。例詩友:《蟬》臨風聽一曲,小院路歸人。出句一去不返沒空沒落。
8、空實現的手法舉例。化實為虛,具體在古詩中,化景物為情思,把客觀真實境象轉化為主觀表現,使古詩產生無窮意味,幽遠境界。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江水長流是實,離思無窮是虛,化實為虛,韻味無窮。化實為虛,即景中寓情,借景抒情,是古詩中常見手法。舉例二:白描手法,顯見空靈。主要用樸素簡練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詩人通過如繪山水畫面營建,表現出雲閑飄逸的閑適感受,使讀者心靈在「夕陽送友圖」中得到澄澈虛空。這首詩寫得含蓄空靈,發人深思。
9、結構舉例。有時古人也玩玩另類:戛然而止——以景結情。在抒情過程中用景物描寫以景代情來結束詩句,使讀者馳騁想像體味意境,產生含蓄、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例「屈原回日牽愁吟,龍宮感激致應沈。 賈生憔悴說不得,茫茫煙靄堆湖心。」以景結情蘊含不盡之意,深得詩家三昧。
10、以景結情,意猶未盡。再例五絕: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前三句就樂聲抒情,聽不盡的邊愁,如何結句?作者以景結情,驀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景象,給讀者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11、古風(古詩)精神意趣:取捨自如,意象經典。古詩含蓄、凝鍊,「言在此而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故古詩素材選取格外重要,而素材又多寄託作者的感情。藉助客觀形象表現出主觀情感形象,即意象。意象附著在詞或者短語中。對意象的理解更有助於古詩的品讀和創作。
12、意象既可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是象徵意義事物。從古詩意象可讀出作者審美情趣。松、蘭、梅、菊、柳、雨、寒蟬、白雲、明月、斜陽等。如「柳」意象:傷懷惜別、留戀、思念、柔弱、隱逸等。「松」意象古樸、高潔、堅強等。「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13、意象在一首詩中可單獨出現,亦可多次出現。還可並列組合出現。用意象的並列、組合,而不用動作、情節來揭示邏輯關係,能體現古詩的畫面感,給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間。「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14、意象合理分布巧妙處理能實現古詩意象圖畫構築。各個意象通過相互對襯、聯繫形成文字畫面。意象生髮和開拓出情景交融的詩意空間就是意境。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由意象表達或誘發,通過體悟感知。意境是意象的升華;是虛的,是無畫處,不著一字。營造意境關鍵是處理好實。即意象。15、「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山、雲意象表達意境。有了山、雲,可想像一仙風道骨隱者的高潔志趣。這首詩對實的意象做了合理取捨和巧妙安排。似斷非斷形成了虛,營造了意境。意象走向意境,即從實走向了虛。意境突破了意象限域,呈現出虛空靈奇審美境界。16、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四言典型舉例:《詩經》,曹操《觀滄海》、陶淵明《停雲》等。五言:《古詩十九首》;七言:杜甫《錦樹行》;雜言:李白《行路難》等。17、古風軌跡。古風即古體詩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古風、新樂府。「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屬古體詩。歌行吟分類意見因存在分歧,以下僅進行簡要介紹。18、「歌」「行」「吟」在漢魏六朝民歌樂府中就有。「歌」有縱情歌唱的意思。放情長言雜而無方,如現代散文隨筆一樣。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敕勒歌》、李賀《老夫采玉歌》等。「行」,有「衍其事而歌之」的意思,即歌唱中鋪敘紀事,重於紀事。如《琵琶行》等。19、「吟」重在吟詠心情,多於抒情。如孟郊《遊子吟》等。歌行體,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歌行體」為南朝宋鮑照所創,模擬和學習樂府,以七言體為主。代表如《春江花月夜》等。這裡僅提一下即可。這樣梳理,是否感覺枯燥無味?下節我們共同學習表現手法。
20、古詩表現方法的學習。「先以有法而勤加練習,至精熟方可無法變化」。「是故,以有法入,以無法而出,詩道亦如此」。學習表現方法,有的同學也許感覺枯燥,但確實對於我們品讀和創作古詩有所幫助。耐心學習,待時機成熟自會將之化入詩里!很誘人吧!本段重點學習賦、比、興。21、賦:鋪陳敘事,如《七月》,交代一年四季農夫生活。比,打比方。如《衛風.碩人》,用比喻描述碩人容貌。興,借他物引起所詠之詞。《詩經》廣泛應用賦比興表現方法,比興較為單純。屈原騷體詩,發展了《詩經》比興傳統,比興具有象徵性質。22、賦:最基本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直接表達自己感情。《詩經》往往通篇如此。《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於嘈。」如《孔雀東南飛》除發端兩句起興外,通篇全用賦;例《木蘭詩》、《石壕吏》、《賣炭翁》。23、篇幅較長的古詩,鋪陳與排比常結合一起用。鋪排是鋪陳(賦)、排比的簡稱。常見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性格行為鋪排,為字數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景觀物象鋪排《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24、鋪排就是賦,不過它多了排比。對事物特點不厭其煩多角度進行鋪排陳述,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感情宣洩酣暢淋漓。人物形象鋪排舉例:《孔雀東南飛》「……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腰、耳、指、口、步,一連串誇張性鋪陳,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推薦閱讀:
※隨心 隨意 隨緣
※你敢隨和,別人就敢隨意
※賞讀:紅塵來去,聚散隨意
※覺悟之行?隨意紅塵
※【經典名言薈萃】918 學會豁達自然、平靜隨和的處事方法;把握淡泊寧靜,自由隨意的生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