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讓孩子為你的「人情」買單

作者:安靜的飄零燕

來源:超級媽媽(ID:e_supernanny)

—1 —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中國人喜歡講求禮數周全。但有的時候,大人們的一些中國式禮貌會傷害到孩子,甚至可能影響他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記得上幼兒園那會兒,姐姐有個很喜歡的毛公仔,每天都抱著毛公仔玩。有一次朋友過來,帶著年紀跟姐姐相仿的女兒,那妹妹也很喜歡姐姐的毛公仔。我們大人閑聊時,兩個小朋友跑來跑去搶著玩毛公仔。出於禮貌,我跟姐姐說,你是大姐姐,讓給妹妹玩一會兒。姐姐當時有點不情願,但還是將自己心愛的毛公仔讓給妹妹玩了。

朋友要走時,她女兒堅持要拿走毛公仔,我也不好說什麼。出於大人世界所謂的禮節,我就鬆口說:姐姐,這公仔送給妹妹,好不好?

姐姐聽後哭了出來:「不要,這是我的」。朋友見狀也不好意思,就哄著自己女兒離開了。

朋友走後,姐姐哭得更厲害:「媽媽怎麼能隨便將我的東西送人?這是我最喜歡的毛公仔。」

看著姐姐的眼淚,心裡很是愧疚。無可否認,當時我也是礙於面子,就說讓她將自己的心愛之物送人。姐姐哭著拒絕時,朋友尷尬,我也尷尬,覺得姐姐不懂事。

其實不懂事的,可能正是我們大人。我們有人情世故,但小孩子沒有。小孩僅僅會遵從內心,直率地愛她所愛,不愛她所不愛的,反而有些我們成人理解的所謂道理會教壞小孩。在小孩還不懂何為謙讓的情況下,讓他們把自己的心愛之物拱手讓給別人,這本身對他們就是不公平,也是很不禮貌的,還會縱容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小孩子從小學會奪人所愛。

— 2 —

謙讓的傳統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套用這種傳統,來讓孩子做不合理的退讓,會令孩子覺得你不夠愛她,不懂得尊重她,結果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朝不合理的方向走,還可能越走越遠。

大人的「人情」可能讓孩子學會「有借不還」。朋友說她小時候最怕家裡來親戚,因為每次親戚來,都會帶來表哥表妹。每次他們走的時候,表哥表妹都會吵鬧著拿走一些玩具。而每次她媽媽都會跟她說,給他們玩下,遲點他們會還回來的。最後他們不是玩一下,而是拿去再沒還回來。

朋友說,她小時候一度以為,拿了別人的東西不還是合理的,沒有什麼不對的。

在來家裡做客的孩子吵鬧著要拿走玩具時,出於「成人的禮貌「,也為了省麻煩,主人們常常會順便說個借口讓自家孩子退讓。可是,被拿走的玩具通常有去無回。這會讓孩子覺得,他也可以通過「吵鬧」這招去拿別的小孩子的東西,也可以有借不還。

大人的「人情」可能讓孩子習慣「不守諾言」。每當朋友或親戚的孩子吵鬧著要拿自己孩子的玩具時,有些大人也會順口哄騙自己的孩子說,讓給弟弟(妹妹)玩,改天我再給你買個新的。很多時候,大人說完這話就忘了,孩子卻會心心念念地想著爸媽什麼時候給自己買個新的玩具回來。父母食言,會讓孩子覺得大人不守承諾,也會在無形之中教會孩子成為一個不誠信的人。

— 3 —

讓孩子出讓自己的心愛之物來成就大人的「人情」,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更不公平的是:大人出於「人情」讓孩子承擔別的孩子的錯誤行為。

平常與親戚或朋友往來,都拖大帶小的。幾個小朋友一齊玩,通常沒玩多久就會有某個小朋友哭著過來找媽媽,然後有些家長就會不由分說地指責自家孩子:是不是你不乖,是不是你弄哭弟弟(妹妹)了?來!哄哄弟弟(妹妹),要道歉。

然而事實可能是,不是你家孩子的錯,是那家孩子無理取鬧。但很多時候,父母即使了解了前因後果,也會出於所謂的禮貌,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忍讓。

自己明明沒錯,硬被父母說成有錯,這種不公平的對待會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也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偏心或者嫌棄他,因而漸漸變得叛逆和不自信。而那個做了錯事通過哭鬧獲得偏的小孩則可能恃寵而嬌,變得越來越任性。

— 4 —

強逼孩子和大人打招呼,也是父母的人情、禮貌。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大方得體、彬彬有禮。在跟外人接觸時,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跟他們打招呼,即使對方是孩子不常見面或根本沒見過面的親戚朋友。不怕生的孩子,通常會順著大人,而大多數孩子都會默不出聲或羞澀地躲開。此時,大人常常人忍不住責備孩子: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禮貌。還有的家長會順口找理由,為孩子不打招呼辯解,比如,說孩子有點內向等等。

當眾責備孩子沒禮貌,是很傷孩子自尊的,甚至會讓孩子產生羞辱感。那種羞辱感源於孩子自我感覺膽小、覺得自己嘴巴不夠無法討得大人的歡心以及被當眾揪出來加以責備而產生的挫折感。

作為大人的你,也不見得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指責,更何況孩子?

因孩子不打招呼,說難聽的話給孩子聽,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覺,也令他們日後難以正視他人的想法和感覺。

另外,假如我們直接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會強化孩子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個內向小孩,不會與人交流。這樣的標籤可能讓孩子默守在大人無意識畫下的框框里,使之難以遵從自我,發展出順乎其心性的性格特徵。

孩子並非天生就懂得社交禮儀,知道人情世故。父母當然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文明習慣和禮儀,但前提是孩子有足夠的心智理解這些習慣和禮儀的要義,並自覺地做出符合其內心的選擇。另外一點也許更為重要,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最好的培養是父母為孩子們做出表率。耳濡目染的教育,比強迫式的教育,效果好上一千倍。

作者簡介:安靜的飄零燕,自由寫作者。半吊子的生活,得過且過。微信公眾號:安靜的飄零燕(ajdply1)


推薦閱讀:

星巴克一杯咖啡70元,你會買單嗎?
今天你對渣男留情面,明天誰為你的幸福買單?
買單定律
他們是在群毆嗎?不,他們是在買單
那些老是搶著買單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TAG:孩子 | 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