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摸不著,」孩子的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建立?
孩子哭鬧是缺乏安全感,不敢一個人睡是沒有安全感,睡覺一定要摸著媽媽也是安全感不夠……
好像「安全感」是一個巨大的容器,一切育兒問題都可以往裡面裝。可到底什麼才是安全感?卻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
最近在我的育兒群和後台也都有媽媽留言,說擔心孩子出現的狀況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缺不缺失跟父母自己的想法是有一定出入的。
這篇文章就是想來說說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安全感」。
01
對媽媽的信任就是安全感
有孩子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孩子受到了驚嚇會本能地躲進媽媽的懷裡尋求安慰,這就是最基礎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是通過媽媽對孩子需求的敏感性而建立的。
也就是說,小嬰兒時期寶寶有任何需要都會哭,如果媽媽聽到寶寶的哭聲便立刻有所反應,那麼寶寶會認為自己是安全的,有人照料的。從此就開始逐步信任媽媽或者主要養育者,對他們產生依戀關係。
所以,建立孩子安全感的第一步,就是要對他們的需求及時反饋。
如果媽媽或主要養育者,沒有給孩子需求相應的反饋,寶寶就會覺得連最親近的媽媽都無法信任,將來和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師的交往也會有所影響,他們不知道怎麼恰當地吸引別人的注意,或者對別人的行為無法預估,不知道怎麼回應。
02建立安全感的基礎是擁抱和皮膚接觸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曾經做過一項非常有名的實驗即「恆河猴實驗」。也就是將剛出生不久的小猴與媽媽分開,被關在單獨的籠子里,並給它兩個玩具母猴,一個是用鐵絲做的可以提供乳汁,而另一個是用絨布做的,不能提供乳汁。
結果小猴為了生存雖然不得不去「鐵絲媽媽」那裡吮吸乳汁,但喝飽後就會立刻回到「絨布媽媽」的懷裡。
當實驗者在籠子里放了一個敲鼓的機械玩具熊時,被嚇壞的小猴子也是立刻撲向「絨布媽媽」,躲在「絨布媽媽」的懷裡觀察外面的情況。
從這個實驗出發,心裡學家經過研究認為,寶寶對於媽媽的依戀,並不僅僅是「有奶喝」,擁抱以及擁抱帶來的舒適感,情感上的支持才是寶寶和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皮膚接觸還可以讓寶寶的大腦分泌促進生長的化學物質。
有些國家就用「袋鼠式」的照料方式,來幫助早產的寶寶,即讓早產的寶寶每天貼在媽媽或者爸爸的身上。這對早產兒調節體溫、睡眠、聽覺、味覺等都有好處,而且經過這樣的貼身相處,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需要更敏感,更耐心,從而更有利於建立互相的依戀。
03安全依戀不僅適用於媽媽和寶寶
在中國,媽媽的產假一般是3-4個月,產假結束後有的媽媽要回去工作,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此時孩子所依戀的對象可能就會發生改變,爸爸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作為安全依戀的對象。
前提是他能為孩子提供穩定規律的生活,可以穩定、有規律的照顧他們,從小有專人照顧的孩子,也不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當媽媽產假結束需要回去工作前,要找一個能夠長期幫忙看護孩子的人。自己只要每天回來後,能夠給寶寶足夠多的擁抱,給予足夠的,有質量的陪伴,依然可以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04
剖腹產的寶寶更需要安全感
順產的寶寶從開宮口、產程發動、直至分娩,是經過了一個自然分娩的過程,也就是寶寶完成了與母體的自然分離, 屬於成熟型的分離。而剖腹產的寶寶卻缺少這個過程。
我們都有熟睡中被人叫醒的體驗,那感受相當難受。但是當醫生切開媽媽的子宮,為了防止寶寶窒息需要儘快把寶寶從羊水中拎出來,這種直接驚嚇使得寶寶腎上腺素的分泌,達到心臟病人發病的30倍,並且這種驚嚇將持續生命的第一周期。
剖腹產的寶寶們還沒有準備好就被剝離了母體,是一種單純性的分離。所以剖腹產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總愛趴著睡,裹被子,夜裡哭鬧,還喜歡靠著媽媽,抓著媽媽的手,這都屬於剖腹產驚嚇綜合症。
這樣的寶寶就更加需要照顧好他們的安全感。
北師大育兒專家錢志亮教授建議,剖腹產寶寶分房睡,女孩要在7周歲以後,而男孩8周歲才開始討論分房,這樣能夠更好地建構他們的安全感。
05孩子安全感的四個發展階段
依戀理論的創始人心理學家鮑比指出,寶寶依戀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比較寬泛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前依戀期,具體是寶寶出生後的48天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生兒期。
這個時期,寶寶不怕生,對媽媽和其他人的反應沒有差別,他們可以從媽媽和其他人那裡獲得食物和舒適撫慰的感覺是一樣的。如果此時和媽媽分開,不會造成不安和焦慮。
第二個階段,叫依戀形成期,是從出生48天到寶寶8個月的時候。
寶寶開始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有不同反應,見到生人會哭,不願意讓生人抱,這些是正常現象,不要認為自己的寶寶膽小。
第三個階段,是依戀明確期,從寶寶6-8個月開始到寶寶18-24個月。
這個時期,如果熟悉的照顧者離開,寶寶會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
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比如,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玩著玩著會回頭看一下媽媽在不在,如果在,他們就會繼續玩。
(看視頻講解,就能非常清楚了解,大家自己也可以完全判斷了!)
第四個階段,是互惠互利期,從寶寶18-24個月開始往後。
這個期間,媽媽和寶寶共同調整和平衡雙方的關係。
媽媽可以解釋自己去哪兒,多久回來。寶寶可以提一些要求,比如,給我講個故事再睡過頭,或者親三下再走。在這個階段是,寶寶理解父母去幹什麼,多久能回來,並且相信父母一定會守謊言回來,同時他們也會發現自己在雙方的關係里有一定的重要性,這讓他們能夠承受父母短暫的離開。
慢慢地,穩固的依戀關係會幫助孩子在和父母分享的時候仍然保持安全感。
06
不同階段的孩子,怎樣建立安全感
1、6個月之前,盡量滿足寶寶的各種需要。
6個月之前,寶寶的啼哭通常都是生理或者生活需要,是真實的信號。餓了、尿不濕需要換了,肚子里脹氣,或者周圍任何一點新的變化等都會讓他們哭。
這個階段的小寶寶沒有能力通過假裝哭來控制父母,因為他們的認知和思維沒有發展到能夠理解「行為和後果「這樣的邏輯關係的階段。所以我們需要對寶寶的啼哭做出及時反應,查看空間是什麼原因讓寶寶不舒服。
你不必寶寶一哭就馬上把他抱起來,可以用各種其他方式做出反應。
比如,看看他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也可以跟他講話、唱歌、撫摸他的皮膚等。這些行為消除了寶寶不舒服的因素,並且讓他感到關愛,逐漸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這就是最初的母嬰依戀。
2、變被動召喚為主動陪伴
6個月以後的寶寶,逐漸具備利用雜訊來召喚媽媽的能力。
這個時候媽媽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寶寶醒著的時候,盡量不要讓他一個人待著,要在他召喚之前,就主動和他一起玩。
比如,陪在寶寶身邊說說話,摸摸小手,講講故事……
總之,讓寶寶醒著的時候經常有事情可做,他就不會覺得很無聊,這樣就會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會一天到晚讓媽媽抱或者通過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而且在陪他一起玩的過程中,他也會慢慢學會怎麼自己玩,1歲多之後就會時刻需要人陪了。
這裡有個劃重點的地方是,有些媽媽害怕寶寶不獨立,所以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玩,其實越這樣做,越會讓孩子更黏人。
因為在寶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把他推開,這個信息會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他,從而更加時刻黏上來。他需要媽媽的關注,確保媽媽是愛他的。這樣反而傷害他的安全依戀的建立,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一個人帶娃的媽媽,估計都有過上廁所不關門的體驗,這也是為了讓孩子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能聽到我們的聲音,甚至看到我們,這樣孩子就知道媽媽雖然不在身邊,但她仍然會一直陪著我。
只有寶寶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才會安心,也更願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戰。
3、用積極的情緒影響寶寶的情緒表達
6個月之前,不會坐不會爬的寶寶,總是躺在嬰兒床或嬰兒車裡的,媽媽對待他們的態度也總是和風細雨的。
但從寶寶會爬開始,媽媽就開始變得擔心起來。
因為中國普通城市家庭都不夠寬敞,地面也不能保持絕對乾淨。當寶寶想要探索的時候,媽媽就會擔心他把自己弄髒,或者把髒東西吃到肚子里,難免就會對寶寶有了呵斥,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寶寶就經常會感覺到媽媽的消極情緒。
這時,我們就需要重新布置家裡的空間,盡量減少不安全的因素,為寶寶的成長提供穩定安全的環境。
如果這也禁止那也禁止,就容易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消極情緒,而他們自己也會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放手讓寶寶自己做
從8個月開始,寶寶能夠理解手段與目的的關係,這是認知發展的一個重大變化。
比如,懂得利用繩子把玩具拉過來。這一階段,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這種喜悅感比媽媽直接給他玩具的喜悅感要強烈許多。
同樣,當他想做一件什麼事而遇到困難時,如果他成功了,就會體驗到加倍的成就感,如果沒有成功,則體驗到加倍的失敗感。
探索的越多,自己內心不安全的因素就會越少。
所以當媽媽們看到寶寶想要拿什麼玩具,很吃力的時候,千萬不要順手就拿給了寶寶,而是鼓勵他自己去拿。
07
寶寶一開始沒有建立安全感怎麼辦
發展心理學家就嬰兒對媽媽的依戀做了大量研究,他們認為依戀可分為4種類型:安全依戀、迴避型非安全依戀、抗拒型非安全依戀、紊亂型非安全依戀。
同時研究中發現,中產家庭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比較穩定,因為媽媽們對於孩子的回應都比較穩定和積極。而貧困家庭,因為生活壓力較大,媽媽對孩子的關注不穩定,有的甚至忽視了孩子,孩子就無法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
如果能給予貧困家庭一些幫助,讓孩子感覺生活穩定,也會從非安全依戀轉為安全依戀。
也就是說,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媽媽或主要養育人為孩子提供的穩定的照料和環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能逐步改善。
所以,如果孩子在嬰兒期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父母如果願意多花點時間和耐心,從擁抱開始,充分理解孩子,也能幫孩子逐步建立起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並不會因為一次分離就缺失,也不會因為某一段時間的相處就固定下來,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在寶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狀態和規律。
安全感是在寶寶從小和父母的互動當中一點一滴形成的,由此逐步擴展到寶寶怎麼和其他人互動,怎麼看待未知的世界。
PS:
世界上百分百不缺少安全感的人,
其實不存在。
就像女人總覺得衣櫃里少件衣服,
身上多幾兩肉,少幾個包。
男人喜歡漂亮的女人,
又害怕娶她們當老婆,等等。
對於成年人,安全感的多少取決於自身實力的大小,
對於孩子,他們的安全感完全就來自父母對他們的愛。
推薦閱讀:
※書摘 | 聽孩子說 勝過對孩子說
※中國父母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轉
※該不該在孩子面前「秀恩愛」
※一份寒假反超計劃火了!清華姐妹現身說法:假期就是用來反超的!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熊爸媽」!太精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