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級細菌默示錄

作者:窗敲雨 | 來自:科學松鼠會

幾乎對所有抗生素耐葯的超級細菌現身,並有可能造成世界範圍的感染。

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的電腦上還開著學園默示錄的視頻,畫面中成群的喪屍給這則消息平添了幾分恐怖,讓人彷彿嗅到了災難的氣息。

恐怖歸恐怖,對這條新聞我倒沒有感到特別的意外。耐葯菌也好,多重耐葯菌也好,都不是第一次出現了,而且,在醫藥領域裡和致病菌對抗的人們心裡都十分清楚,即使我們有了更厲害的藥物,更厲害的細菌也遲早會出現。

從青黴素的發現至今,在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用抗菌藥物打壓致病細菌,而細菌又以耐葯反抗,這樣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地循環著。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藥物造成的生存壓力之下,細菌的表現優秀得驚人:較高的突變率,極快的繁殖速度,再加上可以輕鬆實現的基因的互通有無,使得它們總能絕處逢生。而且細菌對抗菌藥物的這種適應似乎漸入佳境。以較為常見致病菌肺炎鏈球菌為例,其對青黴素耐葯的菌種於青黴素在臨床使用24年後出現;其對紅霉素耐葯的菌種出現於紅霉素發現後的15年;而對於相對較為年輕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則是在其中的環丙沙星批准用於臨床之後短短4年時間就出現了耐葯(註:環丙沙星本身對肺炎鏈球菌是沒有作用的,但其後出現的同類藥物左氧氟沙星對肺炎鏈球菌有效。這兩種藥物由於結構相似而有交叉耐葯現象,細菌在適應了環丙沙星之後對左氧氟沙星也會耐葯。這裡所說的耐葯其實是指肺炎鏈球菌對左氧氟沙星的耐葯,但這種耐葯是由環丙沙星的使用引起的。)

與細菌漸入佳境的適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類研發新抗菌藥物的日漸艱難。理論上說,如果我們能趕在細菌對現有藥物產生耐葯之前就做出新葯來,細菌耐葯就不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但事實卻不像想像的那樣美好。對各種可能產生天然抗生素的真菌、植物的地毯式搜索早已在進行,但新的收穫微乎其微。即使拿到了有潛力的化合物,也必須經過反覆地驗證藥效、安全性,反覆調整才能最終成為藥物,這一過程現在平均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十年時間,足夠讓耐葯細菌出現並稱霸很久了。這個空檔期內,對於耐葯菌人類要麼無葯可用,要麼只好重新啟用以前被淘汰的高毒性藥物。

也是在看到新聞的這一天,我們正好上了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討論課。在課上,老師問道:「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這種細菌β-內醯胺類的抗生素都不再有效)用什麼治療?」我們齊聲回答:「萬古黴素。」「VRE(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用什麼治療?」「利奈唑胺。」我們再次齊聲答道。

「那要是對利奈唑胺也耐葯呢?」

這一次,教室里是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清楚,這就已經到盡頭了。無葯可用,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不過,一味地恐慌沒有用處。還是說回這個超級細菌,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現狀呢?

第一,不要過分恐慌。攜帶這一耐葯基因的細菌都是一些腸桿菌,它們雖然百毒不侵,但並不是什麼烈性傳染病源,不會迅速地造成大流行。而且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但目前仍有兩種藥物尚可應對(替加環素與多粘菌素)這些超級細菌。

第二,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消毒,尤其是物理的消毒方法(紫外線、高壓蒸汽、燒灼等等)即使對耐葯菌也依然十分有效。完善的預防工作可以減少這些細菌的傳播。而加強自身的抵抗力也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

第三,也是我最想強調的一點就是,珍惜現有的抗菌藥物。只在有證據證明是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菌藥物、不在家自行使用、一旦使用就用夠量和時間、避免過長時間的使用、能用比較低端的藥物治好就不使用較高端的新葯,這些雖然不能遏制已經出現的耐葯菌,但可以延緩新耐葯菌的出現,為開發新葯留出時間。這一點至關重要,而且需要每一個人的支持和努力。

人類與致病細菌的戰爭還在繼續。在這個戰場上,人類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地勝利過。我們都希望現在遇到的難題可以最終得到解決,但未來究竟會通向何方,沒有人知道。我們只能儘可能地做好一切能做的努力,並為人類的命運祈福。

推薦閱讀: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四)
應對超級細菌 磷黴素生產基地擴張-新聞頻道-和訊網
人類與細菌的較量
超級細菌
JAMA:細菌耐葯問題深入分析及五大應對新策略

TAG: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