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健康之路中國式膳食與健康---世界營養學泰斗為什麼倡導素食? - Qzone日誌

CCTV健康之路中國式膳食與健康---世界營養學泰斗為什麼倡導素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311c401009qym.htmlhttp://www.56.com/u58/v_MjMwNzMyOTU.html//v.youku.com/v_playlist/f2239763o1p10.html2008-10-20 13:22一份震驚全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的調查報告,膳食與疾病之間的驚人關係!當今,大小醫院人滿為患,癌症,心臟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以及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急速上升,為什麼?中外頂尖級營養與疾病預防專家共同研究的結論:飲食出了問題?!假如您真正在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與幸福的話,請一定不要錯過以下的內容。CCTV健康之路特別節目(視頻)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美國康乃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20年流行病學研究的顛峰之作由「世界營養學界的愛因斯坦」,美國康奈爾大學坎貝爾教授、英國牛津大學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黎均耀和劉伯齊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教授共同主持這次調查研究。從1983年——1989年,在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69個縣開展了三次關於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這項研究榮獲我國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並被《紐約時報》稱為「流行病學研究的巔峰之作」. 2. 調查結果顯示:在疾病與膳食的8000多項關係中,都指向同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動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顯著地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多發性硬化病、白內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幾率。尤其令人吃驚的是,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進行控制和治療。動物性食物攝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即使攝入的動物性蛋白的量相對比較少,也會造成不良的後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群身體最健康,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發生!3.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肥胖、骨質疏鬆和其他慢性疾病,膽固醇、脂肪增高。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等。書中以大量的科學證據從多方面有力地證明了這一研究成果。  4.動物性食物包括:雞、鴨、魚、肉、蛋、奶——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植物性食物包括: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類——地里種植出來的5.植物性食物只要搭配合理(專家指出例如糧食和豆製品進行搭配),其蛋白質含量與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相當。專家指出我們有錯誤概念:植物沒有蛋白質。6.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葉酸)膳食纖維,對健康有利,而肉類幾乎完全沒有這些成分。7.主持人問:不吃動物性食物行不行?陳君石:當然可以了,素食只要營養搭配好,可以不吃動物性食物。A.糧食和豆類搭配;B.各種蔬菜的營養也不同,蔬菜也能吃出多樣化;C.加上水果、堅果(花生、杏仁、核桃、瓜子等)8. 中國現在的膳食特點:三高: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 這三高與常見的心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等疾病是聯繫在一起的。糧食越吃越少;蔬菜有下降的趨勢;動物性食物(雞鴨魚肉蛋)的消費增長是非常非常地快。脂肪吃多了、纖維吃少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性食物飛速地發展,而且這個趨勢沒有停止,還在增加, 後果堪憂!9.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腫瘤醫院院長徐光煒教授:「跟飲食有關係的癌上升蠻快蠻快的,動物脂肪的攝入,與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發病率最為密切。現在我們國家的「瘤譜」往西方國家接近,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發展逐步與西方國家比較接近有關。」另:蛋白質攝入量最高的孩子卻最容易患肝癌,而這些孩子通常出身於最富裕家庭——摘錄於《中國健康調查報告》)10.坎貝爾教授:「我想中國人應該開始考慮注意自己悠久的歷史,應該考慮你們自己傳統飲食食譜(以素食為主)的好處」不應該照搬西方的模式,中國學了美國很多不好的東西,例如快餐(請看此鏈接),……你們應該考慮植物性食物的優點,中國社會在營養方面並不比西方做的差,由於最近幾年,你們學很多西方化的飲食食譜的話,很顯然的看到,癌症增多了,心血管病增多了,糖尿病也增多了。11.弘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膳食,四大原則:雜:各種蔬菜水果都吃,搭配合理、營養來源才全面。粗:粗糧、精糧搭配(精米搭配糙米煮飯)。淡:少油、少鹽。動:多運動。看完這個視頻,你還會認為不吃肉會沒有營養嗎?坎貝爾博士簡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40年來,他一直身處營養科學研究的最前沿。1982年6月,他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撰寫的報告——《膳食、營養與癌症》發表後,震驚了全美國。接著,他又組織參加了長達20多年的膳食與疾病發病率的大規模健康調查研究。這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營養界流行病學研究,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界流行病學研究的巔峰之作」,幾乎不可能再重複。他說:「我是在牧場長大的,從小就和牛打交道——喝牛奶、吃牛肉,當時覺得這些食物簡直美味極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三四十年後會對飲食持有現在的態度。」在他的科學家生涯初期,他一直在第三世界國家提倡以肉食為主的西方飲食,然而他自己早期的研究結果令他感到困惑,他漸漸對蛋白質與健康的固有觀念產生懷疑,最後他終於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素食才是對人類最自然的飲食,因此他現在是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http://baobao.sohu.com/20070511/n249960682.shtml2007年05月11日09:40 [我來說兩句][字型大小:大中小來源:環球時報-生命時報  時至今日,人們逐漸認識到,「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  「將禽類、肉類,甚至乳類食品拒之門外」、「儘可能多地攝入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當「素食風」襲來時,全球為之動容:在中國,北京大學成立了素食協會;在美國,人們更以「吃素」作為生活品質的象徵,55%的美國人外出用餐時,會點全素菜肴;世界權威營養學家、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也大談了他的「素食經」。素食究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改變?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會不會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下顛覆?  素食改變美國家庭  家住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溫勃先生現年64歲。幾年前,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肉食主義者」。而他的家人,則先他一步吃起了素。「我一度很困惑——難道要我就此放棄吃了幾十年的煎牛排?」溫勃先生告訴記者,他曾經試圖讓自己吃素,但沒過幾天就放棄了。「每天靠水果和蔬菜充饑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  直到有一天,溫勃31歲的兒子詳細地為他講解了牲畜飼養中的問題後,溫勃的態度才逐漸轉變。「兒子告訴我,現在的多項研究都表明,動物飼料里大多添加了激素、抗生素,甚至農藥,再加上這幾年嚴重的空氣污染、水污染……想到這些,我就不敢碰那些東西了。」不過,溫勃坦率地表明,他並非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饞了的時候偶爾還會吃魚和奶製品。  對於自己飲食方式的改變,溫勃非常滿意。「我並沒有出現其他美國老人常見的體重問題,精力也很旺盛。當然,我保持健康的秘訣還有——堅持跑馬拉松。」  出於健康考慮,像溫勃這樣的人在美國正逐年增加。毋庸置疑,素食主義已逐漸成為美國飲食的主流,與此同時,肉類食品的比重越來越小。據美國素食資源協會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美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約470萬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這些人從不吃肉類、海鮮類食品;另外,還有1300多萬人僅僅不碰那些肉類食品。而日前聯合國食品和農業組織公布的報告則顯示,美國20%的大學生追隨素食主義,其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另有55%的美國人外出用餐時會點全素菜肴。  美國營養學家的「素食經」  在飲食習慣與健康的關係上,世界權威營養學家坎貝爾博士曾進行過長期研究,而他本人也是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但坎貝爾博士更願意用「植物性食物」來描述自己的飲食習慣。在他看來,有些素食者吃的東西除了蔬菜、水果、豆類這些植物性食物外,還包括蛋、奶製品等;而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蔬菜、穀類、豆類、水果等,不包括雞蛋和奶製品。  4月7日,在北京第三極書店簽售會上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坎貝爾博士再次闡述了自己的經歷和有關植物性食物的觀點。「我是在牧場長大的,從小就和牛打交道——喝牛奶、吃牛肉,當時覺得這些食物簡直美味極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三四十年後會對飲食持有現在的態度。」在從事了幾十年營養學調查研究後,坎貝爾有了充足的數據證明: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等;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健康,也最能有效控制和預防慢性病。「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幾乎全盤否定了那些根植於我童年的飲食理論。」  坎貝爾博士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發現:  發現一:植物性食物組成的膳食對改善、預防一系列慢性病有好處。  發現二: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甚至可以不藉助藥物逆轉慢性疾病進程。  發現三:營養和基因的關係。易感基因可以通過營養攝入進行控制,也就是說如果飲食搭配恰當,即使有易感基因也可能不表達;如果搭配不合理,易感基因會較快表達出來。  發現四: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能抵禦一些有害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如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和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人,對吸煙危害的耐受力不一樣,前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這種危害。  採訪中,他告訴記者,他並沒有所謂的「飲食金字塔」。在他看來,多吃糧食、豆類、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就能遠離疾病。「中醫講究的是食療,可見,食物的確能治病。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葯食同源』的觀點擴大。」  素食不會衝擊中國飲食習慣  實際上,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就開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穀為主,五畜適量,不宜失豆,五蔬色雜,瓜果輔之」的說法,其中的「素食」不僅僅源於敬畏鬼神,也不單單是佛教禮儀,它更多代表的是對健康理念的推崇。信奉這種膳食結構的宮廷王室、達官貴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昭告:像我們一樣用餐吧,這才是身份的象徵,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今,「素食」卻逐漸被中國人淡忘了。4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電話採訪時遺憾地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才是『富裕』、『進步』的代名詞,並開始大快朵頤地享受著『幸福』生活。」更有人認為,只有多攝入肉食,才能像西方人一樣人高馬大。殊不知,這無形中讓糖尿病、冠心病等「找上門來」。「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則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  但我國膳食變化的趨勢是多油、多鹽,用這樣的烹飪方法做出來的「素食」,就算再「素」,恐怕也會變味。對此,陳君石院士認為:「多油、多鹽是和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齊頭並進的惡習,必須摒棄。即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要以控制總熱量為前提,絕不要以為,只要吃了素,多點油鹽沒關係。」比如在美國,素食者在借鑒中餐食譜時,會將炸素春卷改為烤(或蒸)素春卷。  陳君石院士同時強調,吃素也得強調搭配合理,「有些人光吃糧食和蔬菜,這就不行,豆製品必須搭進來,這樣攝取的蛋白質才不比吃肉獲得的蛋白質差,營養才更全面。」  在美國農業部為素食者提供的營養指南中,專家們也建議素食者的食物要多樣化,特別是注意攝取含植物蛋白高的食物,還要多吃富含鐵、鈣、鋅和維生素B12的食物。  「素食風」正在席捲全球  在北京幾家著名的素食館,總能看見絡繹不絕的食客進進出出,其中有居士僧侶、公司白領,也有政府官員、高校師生。目前,高校學生成了現代素食推廣的先鋒。從2000年5月北京大學素食協會的成立,到此後復旦大學素食協會、中山大學素食協會的群起呼應,勢頭越來越猛。說起當初推廣素食的初衷,北大素食文化協會前會長張麗萍說,素食是讓人心裡沒有負擔的飲食,現在年輕人喜歡素食,大多不是因為宗教,而是覺得這是很好的飲食方式。  美國的素食市場同樣增長迅速,2005年的銷售額比2000年增長了64%。人們普遍認為,新的食品加工技術使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的素食吃起來更鮮美,如素漢堡、素香腸、素比薩餅等。據美國市場研究人員預測,到2010年,素食的銷售額將達到10.7億美元。  在德國,名叫「雷夫莫斯」的素食店已經擁有了2500家連鎖店,每天生意都很好;在英國,13—34歲的公民中,1/10是素食者。  「如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方式能夠成為一種潮流,我會感到很欣慰。因為要遠離諸如心腦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這是唯一可走的路,也是人類追求健康的必然趨勢。」陳君石院士堅定地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也有著同樣的觀點。「這是一種進步,它不僅體現在對健康的追求上,還會讓環境保護、動物福利等理念深入人心。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是造物主的恩賜,千萬別把它簡單地視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否則,破壞了『天人合一』,人類只能陷入越來越孤獨的境地。」  不過,夏教授也指出,想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其中,來自其他行業,如肉食加工業等的阻力顯而易見。就像坎貝爾教授當年在美國推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觀念時,美國政府曾以影響其他行業發展為由,對其進行了重重阻撓。  「那就要看這本賬怎麼算了。」陳君石院士對此倒沒有表現出太大擔心,他說:「同國民健康、國家生計比,相關行業的萎縮實在太渺小了。而且,我國國情與美國不一樣。在美國,行業協會對政府的影響很大,我國卻不會。2004年出台的《2002年中國國民營養和健康調查》就提出,慢性病的大幅度增加與日益增多的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有關,這為推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推薦閱讀:

中國酒文化.....喝中國酒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世外桃源大中國的首頁
占星師的中國法則
晒晒中國五位港澳辦主任出了三位領導人(圖)

TAG:健康 | 中國 | 營養學 | 營養 | 中國式 | 世界 | 素食 | CCTV | 健康之路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