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認識幾個年齡大一點的婦女,她們都是熱心人,很願意為青年男女介紹對象,當然都是業餘的,否則,就該被稱為「媒婆」了,正是有了這些熱心人,世上才少了「曠夫怨女」。據她們講,男的比較好找,而女的好像過剩,不明白其中原由,這些「剩女」難道嫁不出去?有道是:「女兒大了不中留,留來留去是個愁。」這剩女多了就成了社會問題,可也有不愁的,人家「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皇帝的女兒被稱之為「公主」,公主也被稱之「金枝玉葉」,這金枝玉葉當然是稀罕東西,而且金貴。「公主」這個名詞是春秋戰國時代才開始出現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禮的,而叫同姓的諸侯來主婚。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一般稱「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也稱「君主」。公主出嫁被稱之為「下嫁」,「下嫁」的意思就是地位高的女子嫁給地位低的男子,也特指帝王的女兒出嫁。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對應的,有陰就有陽,有長就有短;有上就有下,既然有下嫁一詞,反過來說,是不是娶了公主的男子也應該稱之為「上娶」?只可惜這辭彙沒出處,不被大眾認可。只有下嫁一說就未免失衡,這就叫陰陽失調,也就是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陰盛陽衰」,失去平衡就會帶來問題,現在「剩女」多,原因就是失衡,失衡可是大問題,要解決可得大學問,還是由專家去解決吧。
孫中山與宋慶齡是一九一五年結婚,很早以前聽老人講,當年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當時的報紙報道說:「宋慶齡下嫁孫中山。」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並被選為臨時大總統,雖說後來又流亡到日本,但仍是中國人民的國父,宋慶齡嫁給孫中山,雖說年齡有點差距,但怎麼也不能說是「下嫁」,當時的報紙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含的什麼意思,沒看到原文,不好妄下結論。如果這句話成立,那「下嫁」含義就得改寫了,我們現在沒法看到當時的報紙,也沒有條件去查閱,只能聽片言隻語;道聽途說個中原由也就不得而知了。
一個國家,皇室是獨一無二的,之所以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記載,而且情況各異。漢武帝時的大將軍衛青,最初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騎奴,姐姐衛子夫也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和家奴大概是同樣身份。漢武帝到平陽公主家做客,歌女們獻歌獻舞,衛子夫也獻歌,平陽公主家眾多美女中,漢武帝獨獨喜歡衛子夫,並被接到宮裡,後來有了兒子,被封為皇后。衛青被漢武帝破格提拔,衛青也確是將才,帶兵七次出擊匈奴,連連報捷,被授予大將軍,封長平侯,大將軍是軍隊最高指揮官,相當現在國防部長。《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是時平陽主寡居,當用列侯尚主。主與左右議長安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大將軍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騎從我出入耳,奈何用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將軍姊為皇后,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以易之乎?』於是主乃許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詔衛將軍尚平陽公主焉。」這段話的意思是,平陽公主守寡在家,和左右商量長安城中的公爵列侯,看誰可以嫁給他。左右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公主笑了;他是我家出來的,經常騎馬跟隨我出入,怎麼可以做我的丈夫。左右說衛青的姐姐是當今皇后,衛青的三個兒子都被封侯(歲數都很小,在襁褓中),富貴振動天下,沒比他更合適的了,於是和皇后衛子夫說了,告知漢武帝,漢武帝也非常同意,下了一道詔書,讓衛青娶了平陽公主。家奴娶了主子,世間少有,這平陽公主嫁給從前的家奴,應該是典型的「下嫁」。平陽公主歲數比衛青大好幾歲,衛青娶平陽公主不知是否情願,史書沒做說明,他原來有沒有妻子?三個兒子是怎來的?沒這方面的記載,也不得而知。因為漢武帝下了「詔」,這聖旨不執行,可不是鬧著玩的。漢武帝把一個歌女封為皇后,也同意姐姐嫁給從前的家奴,這說明漢武帝是非常開通的,沒有門第觀念,兩千年前的漢武帝值得現代門第觀念的人好好學習,我們很多現代人的思想遠不如幾千年的古人。
東漢光武帝也為姐姐找看中的大臣,但沒有強迫性的下詔,而是試探性的談話,《資治通鑒》記載:「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顏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這段記載的意思是,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剛剛守寡,光武帝就和湖陽公主討論了現有的朝臣官員,看誰合適,來徵求姐姐的意見,湖陽公主覺得大司空宋弘「威容德器」,所有大臣誰也比不了他英俊,可宋弘早有妻室,光武帝答應慢慢辦這件事。光武帝召來宋弘,讓姐姐坐在屏風後面聽消息。光武帝對宋弘說:「諺語說:地位尊貴了就要換朋友,生活富裕了就要換妻子。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宋弘認真地回答:「臣聽說:地位低賤時交的朋友,即使自己身份尊貴了也不應該忘記;貧窮時一起吃糠咽菜的妻子,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了也不應該拋棄。」光武帝吃了軟釘子,和湖陽公主說:事辦不成了。這光武帝辦事看來遠不如他的老祖宗漢武帝,他就沒想到只要下一道「詔書」,大臣們就得乖乖就範?
女皇武則天辦事可比漢武帝和光武帝來得乾脆、狠毒,《資治通鑒》記載:「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讓之孫攸暨,攸暨時為右衛中郎將,太后潛使人殺其妻而妻之。公主方額廣頤,多權略,太后以為類己,寵愛特厚,常與密議天下事。」這段記載的意思是:「武則天想讓女兒太平公主嫁給自己的伯父士讓的孫子攸暨,攸暨當時官位是右衛中郎將,武則天派人暗殺了攸暨的妻子,並把太平公主嫁給了攸暨。」這武則天也太黑了點,為了嫁自己的女兒,竟然暗殺人家妻子。史料沒記載武則天長的什麼樣,我們想像武則天肯定是一位漂亮可人的女性,要不然也不會被唐太宗選為才女,並迷住唐高宗,只是表面這張漂亮的臉,內心卻是狠毒的。不知武則天長的什麼樣子,可這段記載卻描述了太平公主的樣子:「公主方額廣頤」。方額,就是寬額頭;也就是說額頭方正面頰寬廣,這大概很美;《舊唐書》說:「公主豐碩」。也就是公主身材高挑,很豐滿。高個豐滿的女人是很迷人的,唐朝女人崇尚肥胖,據說楊貴妃就長得肥胖。有句成語「環肥燕瘦」;趙飛燕是漢朝,漢朝大概崇尚瘦,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喜愛大概就是苗條。太平公主長得很像武則天,有權術;性格也像武則天,武則天以為「類己」,武則天也應該是一位高個頭,武則天對太平公主非常寵愛,常與她商談國家機密。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大家的理解是皇帝家有錢、有勢,天下無二,女兒不愁找不到婆家,可也有公主成為「老姑娘」的;《資治通鑒》記載:「義陽、宣城二公主,蕭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於掖庭,年逾三十不嫁。」蕭淑妃當時與武則天爭寵,並被武則天害死,蕭淑妃所生的女兒義陽、宣城二公主,也因此獲罪,被幽禁在掖庭,三十多歲還沒出嫁。古時三十多歲沒出嫁,實在是少有,更何況這是公主,想不到歷史上公主們出嫁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內情。其實,公主們出嫁有時也是很凄慘,很多朝代皇子們上前線,用血肉之軀捍衛邊疆,甚至英勇犧牲;而公主們也為邊疆和平,被迫和番遠嫁,用自己柔弱的軀體,為國家帶來安寧,那場面也是很悲壯的。即便是有的公主悲壯出嫁,但卻是風風光光、體面出嫁,而義陽、宣城二公主即使想出嫁,武則天不放口,誰敢要她們?!只能成為「老姑娘」。
在夫權社會,女人是從屬品,沒有經濟來源,也就有了「嫁夫,嫁夫,穿衣吃飯」一說。現代女性經濟是獨立的,不靠丈夫養活自己,在出嫁問題上選擇丈夫,也就免不了「挑三揀四」,唐朝女詩人杜秋娘就告誡人們;詩曰: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是勸人要抓住時機,不要等時機錯過而「空悲切」,我們現代的剩女們,你既沒有漢武帝這樣的兄弟,也沒有武則天這樣的母親,終身大事大主意還得自己拿。即便是有一個做皇帝的弟弟,也未必完全為所欲為,光武帝就沒給姐姐湖陽公主辦成事。選擇配偶,不要選最好的,但要選最適合自己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只要看中了,就得果斷出手,自己胖點瘦點無關緊要,男人各有各的眼光,有喜歡胖的;也有喜歡瘦的。放下身價,抓住時機;該下嫁的也得下嫁,讓心儀中的男子「上娶」,不也是一段美談!錯過時機,留在家裡當「剩女」,可就怎一個「愁」字了得!
推薦閱讀:
※專題查看--皇帝墳墓為什麼稱「陵」
※「駙馬」原本不是皇帝女婿
※良驥千里與瓦釜雷鳴——與齊威王、乾隆皇帝論人才之用與不能用(與古人對話之一)
※揭秘秦二世胡亥繼位的真相
※嘉靖皇帝心血來潮 親自選了個狀元 卻意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