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毛俊峰,陳 櫞,王小林,曹廣鑫

(南通市腫瘤醫院普外科,江蘇226361)

[摘  要]目的:針對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析。方法:選取接受胃腸腫瘤手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術後營養護理措施,觀察組接受營養風險篩查,實施針對性營養支持手段,主要包括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兩種方案。結果:治療總有效率對照組56.67%,觀察組96.67%,兩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對照組20.95±5.44d,觀察組9.38±1.54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接受胃腸腫瘤手術的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有助於患者術後身體恢復,縮減住院時間,增強手術效果,應廣泛推廣。

[關鍵詞]營養風險篩查;胃腸腫瘤;腸外營養;腸內營養

胃腸腫瘤患者臨床經常採取手術切除的治療辦法。但是患者接受手術後,消化系統發生功能障礙,由於消化功能短期內無法恢復,體內無法攝入充足養分,無法滿足身體基本營養需求,出現營養不良,引發併發症、術後感染等情況[1]。因此,如何確認患者身體所需能量,從而展開科學有效的營養支持,意義重大。本次觀察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胃腸腫瘤手術的患者120例臨床資料,探討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腫瘤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胃腸腫瘤手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34~68歲,平均(43.71±8.08)歲,腸癌28例,胃癌32例。對照組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齡36~69歲,平均(49.75±6.52)歲,腸癌35例,胃癌25例。兩組患者間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術後營養護理措施。觀察組接受營養風險篩查,實施針對性營養支持手段,為患者術後恢復提供營養,採用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為評分標準,計算年齡、營養不良、病情3部分總分。其中得分低於3分,證明患者未有營養風險,大於等於3分,則需實施營養支持方法,降低營養風險[3]。對於腸胃功能弱的患者,採取腸外營養支持方案,利用Harris-Benedict公式獲取患者能量消耗指數,靜脈注射支鏈氨基酸,1次/d,保證營養攝入量[2],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保證電解質平衡,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調整用藥劑量,最長用藥次數不可超過7次。如果明確患者腸胃功能可耐受腸內營養,則實施腸內營養支持,計算出患者身體所需營養後,製備藥液口服。為避免由經驗、技術等原因造成的差異,兩組手術均由同一治療組醫生擔任。

1.3 療效判定 (1)顯效:患者未出現感染,住院天數在10天內,營養風險評分<3分。(2):有效:患者切口正常恢復,基本無感染,住院天數11~21d,營養風險評分>3分。(3):無效:患者術後恢復情況差,有感染出現,手術效果不佳,營養風險評分>3分。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數據均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採用

±s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率(%)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34例(56.67%),觀察組總有效58例(9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觀察組 60 35(58.33) 24(40.00) 2(3.33) 58(96.67)對照組 60 18(30.00) 16(26.67) 26(43.33) 34(56.67)χ2值 7.651 1.838 24.643 24.643 P值 0.003 0.175 0.000 0.000

2.2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0.95±5.44)d,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38± 2.54)d,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274,P= 0.047)。

3 討 論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變化,胃腸腫瘤成為國內近年來高發疾病之一,老年人、作息不規律者都是多發群體。腸胃常指胃部、大腸和小腸,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主要消化器官,惡性腫瘤發病後常見惡病質、納差等消化不良癥狀,一旦病情惡化,常採取手術切除方案,如胃全切或部分切除術[4]。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需要為術後恢復提供更充足營養,但是患者受腸胃腫瘤疾病本身影響,消化功能已經無法滿足,常有併發症、感染等情況,甚至導致死亡率增高[5]。因此對接受胃腸腫瘤手術的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勢在必行,是臨床不可缺少環節。

臨床對患者實施常規營養支持手段,如果所補充的營養量達不到患者身體需求標準,會導致患者出現敗血症、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引發醫療事故;相反有的患者身體素質高,過量營養支持會給患者造成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同時也造成藥品等醫療資源浪費[6]。因此實施營養風險篩查能夠及時反映出患者相關身體指標,為每一個患者提供特定營養支持方法,補充適量養分。營養風險篩查操作方法簡單易行,且科學性高,醫務人員可以此為依據,判斷患者身體狀況和所需營養成分,設計出可行性腸外或腸內營養支持方案[7]。具體實施中要注意做好質量控制工作。首先要患者填寫好詳細個人資料和背景信息,保證數據真實可靠,以便計算患者身體質量指數。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胃腸腫瘤手術患者60例接受常規營養支持措施,總有效34例(56.67%)。相反,觀察組採取NRS2002評分體系實施風險篩查,絕大多數患者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高達96.67%,由此可見營養風險篩查手段的優越性。同時,對照組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住院時間甚至超過20d以上,而大部分觀察組患者恢復速度較快,很少超過10d。

綜上所述,胃腸腫瘤手術術後恢復難,消化功能紊亂,常常會出現消化不良、術後感染等情況,不利於術後預後,延長了住院時間,造成患者心理壓力加大現象。營養風險篩查以患者身體實際情況為基礎,操作步驟簡單,所得數據科學可靠,患者接受營養風險篩查後,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營養風險,進一步決定是否提供營養支持。臨床中實施這一方法後,能夠加速患者傷口癒合速度,促進吸收和消化功能恢復,減少住院時間,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葉春,張忻平,王希澤,等.老年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營養評估及術後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研究[J].東南國防醫藥,2015,12(6):579-582.

[2]姚金慧,湛玉靜,蔣金香,等.營養風險篩查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6):644-646.

[3]薛楠.胃腸腫瘤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支持情況調查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2):111-113.

[4]朱磊,胡松,徐華,等.術前營養風險篩查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營養支持的臨床意義[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誌,2015,22(6):700-704.

[5]晏麗華,范珺,姚麗鳳.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在胃腸道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0(20):2917-2919.

[6]高俊,邱秀娟,王琦三.營養風險篩查對胃癌手術併發症發生率的預測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2015,1(5):271-276.

[7]印義瓊,劉春娟,劉麗容,等.胃腸間質瘤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21(4):211-213.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誌碼]B

[文章編號]1006-2440(2016)04-0353-02

[收稿日期]2016-06-04


推薦閱讀:

快速健康營養減肥食譜
男女各自需要的八大營養
李青山博士接受英國著名科普雜誌Research Features 專訪: 以營養管理為基礎的新型腎結石治療產品已面世
能讓人少生病的五大營養素
面點師傅教你做南瓜卷, 又鬆軟又有營養, 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TAG:風險 | 營養 | 腫瘤 | 胃腸 | 患者 | 效果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