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艾灸調理法(補氣血參考)
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現象,當血液內紅細胞數目或血紅蛋白的含量低於正常時即為貧血。
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紅細胞損失或破壞過多等,均可引起貧血。
臨床上常見的貧血有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
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多因食物中內含鐵過少及慢性出血(如胃腸道出血,月經過多或痔瘡出血等)引起。
臨床表現
一般癥狀為甲床、手掌、口唇和面色蒼白,自覺頭暈、乏力、耳鳴、目花,可見頭髮稀疏、皮膚乾燥和指甲凹陷等。
心悸、氣促、噁心、嘔吐、腹瀉、腹脹、食欲不振等也較為常見,其他還有低熱、婦女月經不調等。可有舌面光滑、舌乳頭萎縮、舌質淡、脈濡細或細數。
艾灸配穴
1、取穴
膏肓、四花穴、脾俞、腎俞、命門、關元、足三里。
膏肓穴位置:尋找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膏肓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
四花穴為膈俞與膽俞兩穴的合稱,均屬背俞穴。
膈俞穴位置:此穴道的時候一般採用俯卧的姿勢,膈俞穴位於身體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膽俞位置:通常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膽俞穴位於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脾俞位置:採用俯卧的姿勢,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腎俞位置: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命門穴位置:位於第二腰椎下(系褲腰帶的地方,和肚臍眼是對應的)。
關元穴位置: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
足三里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2.操作方法
用圓錐形艾炷隔薑片(約2mm厚)放在穴位上,點燃施灸,燃盡後再換一壯,每穴每次灸3~5壯,每次灸1~2穴。
上述穴位輪轉施灸,灸之局部起皰為佳,愈後可結一黑瘢,故名瘢痕灸。艾炷不宜太大,一般如大花生米大即可。
註:①小孩禁用;②血小板減少,皮膚出血者禁用;③患者極度虛弱,骨瘦如柴慎用。
編輯/微塵
推薦閱讀:
※脾胃虛 氣血虛 艾灸這個奇穴,讓你告別黃臉婆!
※豫西南客的書館—針艾灸療 5
※『中醫養生』艾灸詳解虛、寒、濕(圖:宋代艾灸圖)
※女人一生之中10大艾灸穴位, 越灸越漂亮
※艾灸天樞穴和三陰交 可以緩解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