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無限》 「金鳳凰」吳艷

《流行無限》 20161106 「金鳳凰」吳艷

《走遍中國》 20161102 5集系列片《新360行》(3)寵物美容師《走遍中國》 20161109沙漠深處種水稻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沙地面積佔全旗總面積的62%,耕地中沙土含量高,總體耕地質量較差。近年來,奈曼旗充分利用沙地的光熱條件,大力發展沙地設施農業、沙地襯膜水稻等特色種植。目前,全旗沙地特色種植面積超過90萬畝,拓寬農牧民增收途徑,實現治沙與致富雙贏。 新華網記者 任軍川 攝

6月13日,內蒙古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鎮)農民正在平整沙地,種植襯膜水稻。

6月13日,在內蒙古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鎮),農民在種植沙漠襯膜水稻。

6月13日,在內蒙古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鎮),農民在平整沙地,種植襯膜水稻。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題:沙漠里種水稻 畝產逾千斤新華社記者余曉潔 熊爭艷 劉斐「等到九月,稻子熟稻花香了,歡迎委員們到內蒙古通遼奈曼旗的沙漠水稻種植示範基地實地調研。在沙漠中看金黃的稻穗,是一道科技創新帶來的美麗風景線。」和沙子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升益說。這兩天,全國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五大發展理念、精準扶貧、生態環保成為高頻詞。綱要草案提出,持續加大對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秦升益委員「接地氣」的發言點燃了現場討論的熱情。「我們國家十八億畝耕地,不少是中低產田。如果沙漠能種水稻,乾旱半乾旱地區更不在話下,有利於提高當地群眾收入。」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潘雲鶴委員說。沙漠里種水稻,水從哪裡來?水不是漏光了么?產量如何?委員們紛紛提出關心的問題。「我們的發明使得種水稻需水量很低,一畝地175立方米水,比當地種玉米用水量還低三分之二。一方面沙漠小綠洲能形成小氣候帶來局部降雨。沙漠只是淺層地表缺水,大部分沙漠地下水很豐富,我們試驗種植的科爾沁沙漠,六七米深處就有水。我們突破的關鍵共性技術是讓沙子透氣不透水,而且水可以循環使用。節水效率比滴灌技術還要低28.5%。水與肥都不容易流失。已經上了水利部的高效節水技術目錄。」秦升益一一作答。秦升益表示,沙漠種水稻,已經實踐了兩年多。2015年種了1000畝,畝產超過千斤。製備這種高科技沙子成本2000多元一噸,改造一畝水稻田5年可收回成本。「聽起來把沙漠變得"會呼吸』了,具體怎麼實施?有專利么?」秦升益委員所在的是科技界別,委員們打破砂鍋問到底。「對!十年磨一劍,我們刻苦攻關,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秦升益委員說。傳統的沙漠種植水稻方法是在沙底鋪一層塑料膜,容易發生漏水,形成死水潭,導致水稻發育不良。「我們的施工方法是:就地取材,把當地沙子加工成透氣防滲砂。用推土機把沙漠推平,鋪上10毫米的透氣防滲砂,再用沙子回填上去,拌上牛羊糞做肥料,最後灌水插秧。這樣沙漠就變成水稻田了。」秦升益娓娓道來,「沙漠種糧,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被動治沙轉為主動科學用沙,科技創新化沙害為沙利,使沙漠變成資源。」「這個發明不僅在國內乾旱地區可以推廣,在"一帶一路』缺水國家也有用武之地。」委員們紛紛評價道。過去幾十年,秦升益領導企業將沙子變成節能環保的創新產品,先後實現了以沙精鑄、以沙增油、以沙興水、以沙建築、以沙治沙、以沙興農等。「除了種水稻、小麥、土豆,沙漠變綠洲、我們還正在把沙漠變成宜居的地方。」秦升益說,他們已經在通遼市沙區蓋了一些民宅,通過用自主研發的以沙為原料的綠色建材,再結合太陽能,兩個冬天都沒有燒煤取暖,實現了節能減排。說到期盼時,秦升益說,現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是「用專利投資創業,按評估價應繳納25%所得稅」成了攔路虎。「建議等股權轉讓變現時,再交稅才合理,這樣才能激發科研人員將手中的成果、專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促進雙創良性互動發展。」9月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率考察團一行到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考察沙地襯膜水稻項目。王欽敏一行輕車簡從,深入到奈曼旗仁創生態透氣防滲砂沙漠水稻種植示範田、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沙地襯膜水稻項目區、庫倫旗茫汗蘇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和毛敦塔拉嘎查沙地水稻連片開發項目區等地,實地考察通遼市沙地水稻種植情況。通遼市政府資料顯示,通遼總人口321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3萬人,佔全國蒙古族人口的1/4左右,是我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通遼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現在仍有4個國貧旗和1個區貧旗,少數民族貧困人口較多。近年來,通遼市政府將沙地水稻種植項目列為扶貧開發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的特色種植大清早,全國工商聯考察團啟程通遼奈曼旗,前往白音他拉蘇木考察沙地襯膜水稻項目區。一場大雨不期而至。陰沉的天幕下,冷風習習,一掃暑熱。此前近兩個月時間,通遼十分少雨,農業墒情極差。車在時斷時續、欣欣跳躍的大小雨點中前行。沿路放眼望去,沙地溝溝坎坎,零零星星的植物團團簇簇,荒涼的大片沙地,因為下雨,卻也透出些許生機。首先到達的是奈曼旗仁創生態透氣防滲砂沙漠水稻種植示範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董事長秦升益在這裡開闢了130畝沙漠水稻試驗田。零星小雨飄來飄去,一大片綠色映入人們的眼帘,田壟之中,綠茵茵的是大片的稻田。綠色的稻穗還沒有變黃,卻顯示出沉甸甸的樣子,尖尖的稻葉擠擠挨挨,掛著水滴,在風中搖曳。沙漠能種水稻!聽起來令人驚奇。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遼一些地方就開始了試驗。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生態十分脆弱,地表有大片的沙丘地,而地下有豐富的水源。在含沙量高的沙丘地上,通遼人用沙底鋪膜的方式,為水稻保水、保肥。當地一位農民向記者介紹,沙地襯膜種稻,就是平整沙丘後挖幾十厘米深的畦坑,在畦坑底及四壁襯墊塑料膜,之後回填沙土、在畦田旁打井,施用農家配方肥,節水灌溉。襯膜的使用壽命一般在12年左右,沙地平整又較為容易,襯膜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種植輔助手段。「太陽光充足,早晚溫差大,病蟲害少,沙地透氣性又好,十分符合水稻生長習性;襯膜又能防止水、肥滲漏,收成會好。」這位農民說。全國政協委員秦升益告訴記者,他正在做一項試驗,運用公司專利技術———生態透氣防滲砂技術替代襯膜。「我很有信心!」秦升益表示。奈曼旗人民政府的資料顯示,2014年,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在5個行政村實施了2184畝沙漠襯膜水稻,政府計劃在2016年推廣到2萬畝。項目完成後,可輻射、帶動白音他拉蘇木及周邊沙區沙漠水稻種植,受益人口可達6000多人。距離奈曼旗不算太遠的庫倫旗茫汗蘇木,已經有比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沙地水稻基地更大的稻田。1996年以來,茫汗蘇木以發展沙地襯膜水稻帶動當地扶貧開發,全蘇木沙地襯膜水稻種植面積發展到1.2萬畝,實現了全蘇木16個嘎查村全覆蓋。沙地襯膜水稻不僅有集中連片的,也有農戶家房前屋後種植的。在茫汗蘇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41歲的白山種了6.5畝沙地襯膜水稻。「兩塊錢一斤賣稻子,畝產1200斤左右,刨掉自己投的800塊左右的成本,能賺1600塊錢吧。以前種玉米,每畝只賺700到800塊。」白山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茫汗蘇木毛敦塔拉嘎查的稻田裡,雨後的稻田一片清新。農民雙喜也種了不少水稻,有25畝。他告訴記者,全村200多戶,近一半多農戶種植水稻,每畝純收入能達到1200元到1500元。「我們種的都是無公害的,要是能申請下來有機稻,能賣更好的價錢。」雙喜十分自信地對記者說。「要是能申請到有機稻,稻穀能賣到10塊錢以上呢。這樣增收效益就更大了。」當地的一位村幹部對記者說。《走遍中國》欄目11月14日—11月18日核桃殼裡的創業夢

村民剝核桃時分工明確

工人們在加工核桃殼

用核桃殼燒制的活性炭顆粒以往被隨意丟棄的核桃殼,在這裡得到循環利用。用核桃殼燒制的活性炭,還能做成花瓶等工藝品。變廢為寶,讓周圍的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創業背後,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敬請收看走遍中國《核桃殼裡的創業夢》古巴人用避孕套釣魚 收入頗豐超過月收入

《走遍中國》欄目11月28日—12月2日播齣節目鴕鳥馱來的創業路

鴕鳥通過洗沙浴來解癢、去除寄生蟲。洗沙浴還可以去掉分泌的油脂,和其它贓物

剛出殼不到一周的小鴕鳥被集中飼養到一個溫室中

韭菜竟是這些剛出殼的小鴕鳥最愛吃的飼料在江蘇省泰州市,當地人一提起鴕鳥就會想到石正君。為什麼石正君的名字會跟鴕鳥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呢?這要從幾年前他辭去待遇優厚的工作回鄉創業說起。在養殖的開始石正君遇到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鴕鳥吃什麼?而到底是什麼樣的飼料配方讓他花了近20萬元。成活率不高的原因竟是因為鴕鳥蛋殼過於堅硬。那這蛋殼到底有多硬呢?鴕鳥有什麼樣不為人知的特性呢?創業初期,石正君的父母曾強烈反對,但後來為何又給了他第一筆啟動資金呢?當鴕鳥大批量出欄的時候,石正君是怎麼解決銷路問題的呢?又是什麼讓他從單純的養殖鴕鳥走向了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請您跟隨《走遍中國》的記者到江蘇省泰州市去看看這個「鴕鳥王國」。《走遍中國》欄目11月21日—11月25日播齣節目綠色創意迎商機

林子中尋找藤編包的原料-野生山葡萄藤

在竹林中尋找筍殼

做工精美的山葡萄藤包福建省永泰縣,地處福州西南山區,過去屬於經濟落後的地區,不過豐富的山區資源成為今天永泰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永泰的張慶明以前做竹創產業,主要生產能耗高、檔次低的竹筷、牙籤等產品,產生的竹廢料就賣到當地的造紙廠,沒想到卻因造紙廠的高污染收到了環保局的罰單。從此之後,張慶明就認定,做污染方面的產業不賺錢還會被罰款。後來在一個展銷會上,張慶明遇到一個美國人,這個美國人給他傳輸了環保的理念,張慶明領悟到企業要想發展必須進行綠色轉型,開拓一條致富路。後來,張慶明把綠色藤編包賣到了2萬元,開發一次性筍殼產品,替代泡沫塑料等一次性餐具,想將綠色生態也能賺錢的思路推廣開來。《生財有道》 20161116 生態中國系列(草原行):走進內蒙古烏拉蓋(央視財經《生財有道》)烏拉蓋草原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北部,與興安盟和通遼市三盟市交界。境內原始草原、湖泊、濕地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及獨特的烏珠穆沁部落蒙古族民俗風情文化。堪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素有「天邊草原」的美譽。他叫劉忠黎,養狼至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規模化養狼者之一。其實養狼並不是劉忠黎的初衷,那他怎麼就跟這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行當結下了不解之緣呢?

2013年,劉忠黎參加了電影《狼圖騰》劇組的拍攝,幾個月的電影熏陶,讓所有人都沒想到劉忠黎居然做出了一個養狼的決定。之後,雖然救助和贊助來的狼只有那麼幾隻,但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小群體了,今後總會壯大起來的。

在我國,目前野生草原狼的數量僅剩餘約4000~6000隻左右。就這樣,2014年,老劉養的幾隻狼很快就長大了,其中一隻母狼居然還懷孕了。幾個月後,一下子就產下了4隻小狼。這讓老劉別提有多高興了,可喜悅的心情瞬間便被打入冷宮。原來,剛出生不久的小狼竟然被別的母狼全給吃了。

雖然傷心,但老劉並沒有輕易放棄。經過3年摸索和馴化,老劉養的狼,不但聽話可愛,而且還能像狗一樣,隨著主人的意願而行。2016年,隨著烏拉蓋草原規劃的不斷完善和草原旅遊熱度的不斷升溫,他就收入了30多萬元。同時,也使得草原狼這一瀕危物種得以了延續和保護。

如今的烏拉蓋,藉助旅遊的紅火,打造生態旅遊品牌,藉助生態優勢,生財有道。布林泉景區是因一口泉眼而聞名。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一眼清泉終年不息的流出清澈泉水,不能不說是大自然神奇。幾年前,烏拉蓋管理區的烏拉蓋國營農牧場為了增加集體收入,他們依託這裡優質的水資源,打造了這個風格獨特的景區。

在這裡,您可以深切感受,盡情體驗吃手把肉、喝馬奶酒、住蒙古包、騎馬、牧羊等蒙古族生活習俗和游牧生活的樂趣。現在,整個景區,每年能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創收二三百萬元。不但景區有了好的效益,而且,老百姓的腰包也變鼓了。

烏拉蓋不但草原肥美,而且水資源也非常豐富。賀斯格淖爾濕地也叫「天鵝湖」,素有「草原之腎」的美譽。這裡不但是候鳥的遷徙地,也是《狼圖騰》的主拍攝地。依託這樣的環境,捕魚自然也就成了這裡很多人的生財之道。

朱建光的父親海泉,自2008年承包了這片湖來養魚,至今已經是第九個年頭。因為是冷水魚,魚的生長周期一般都在三到五年以上,所以,每年的五到十月份是這裡捕魚、吃魚的最佳季節。

經過幾年時間,海泉父子雖然是第一次在野生條件下養魚,但養殖卻大獲成功。名聲也就這麼傳出去了。儘管價格比一般的魚高出不少,但批發商們還是願意到這裡來進魚。現如今,朱建光家養的魚不但在本地銷售,而且大部分都已經賣到了陝西、北京、遼寧等地,生意做得是蒸蒸日上。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無論是養狼的劉忠黎,還是布林泉的當地百姓,還有養魚的海泉父子,他們都是依託於烏拉蓋草原良好的生態環境,走上了致富之路。《走遍中國》欄目12月12日—12月16日播齣節目給森林上保險

范志強范志高兄弟創辦了無患子種植基地

范家兄弟正式給無患子林投森林保險

林場的工人們在採摘梔子果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推行給森林上保險的政策,實現了全域覆蓋,林農們花小錢得了大保障,免除了發展林業的後顧之憂。2011年,四川省啟動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李季雄馬上為林場投了保險。5000畝林地他總共花了不到一千元,2016年1月的雪災,他有幾百畝的梔子和巨桉遭了災,獲賠了十幾萬,這些錢足夠他重新造林,挽回了損失。他說森林保險好處太大了,這片林子就是他全部的家產,如果沒了家產就沒了。榮縣作為第一批試點縣推行森林保險。截至目前已經實現了全縣27個鄉鎮全域覆蓋,投保面積達22.232萬畝,投保農戶達到2.628萬戶。那麼森林保險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森林保險如何為林場吃下定心丸?普通林農如何獲益?森林保險如何促進山村農民利用林木種植創業呢?
推薦閱讀:

無限風光在險峰-聊聊隱身轟炸機研發的幾個難關
春光無限好,正是讀書時
低調,是一種無限的優雅
激發無限潛力之08 如何找出別人的心略
無限的黑洞乃是宇宙的本身,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會消失在黑洞里

TAG:流行 | 鳳凰 | 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