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三里亭南區塊
2017-09-05
分享到:
孫鑰 王盈 王通/文 法鑫/攝
「舉步維艱。」
想起位於三里亭直街119-5號的老房子,陳煊棟腦子裡總會蹦出這四個字。
「太擠了,真的太擠了,當時只六十七平方米,我們三代同堂都在裡面,一家老小十口人,轉個身都難。」
老房子很潮濕,到了黃梅天,床下面都是水。老房子當然沒有天然氣,也沒有抽水馬桶——可以說,這裡的「早高峰」很早,早到從倒馬桶開始。
坦白講,三里亭南區塊,是一種看得見的「圍困」——200餘住戶的住宅被機場路、秋石高架和現代時尚的公寓樓包圍,一邊是高端樓群,一邊是衰敗老街,與繁華近在咫尺卻判若兩個時代。
這樣的環境確實急需改善。
作為今年江干區城中村改造的「第三大戰役」、「雙城融合」區塊中的首個啟動區塊,三里亭南區塊改造則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機遇所致。「到目前為止,江干區城中村改造已經簽約5162戶,完成率91%;拆除4538戶,完成率80%。」江干區城改辦專職副主任吳月華說。
如今,三里亭南區塊住戶簽約工作已經順利收官。
對陳煊棟一家來說,也算是和老房子揮手說了再見——「咔嚓」一聲,記憶定格在一張張全家福上。
拆出民生
被「遺忘」的百年老街
距離武林廣場僅3公里,三里亭直街多年來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這條直街曾經風光過——早在上世紀初,這裡便形成了街區格局。
樓達人1950年就來過這裡。「那時候直街已經有了,早晨鄉民將自己種的蔬果拿到這兒兜售,形成了熱鬧集市。」
對這些記憶,他專門寫了篇文章。
這一片的歷史,其實還更早呢。這裡曾是機坊最集中的地方,史稱「艮山門外絲籃兒」。
直街繁華,更是因為1949年後這裡陸續冒出了紅霞絲織廠、西子綢廠等。一到下班時間,工人魚貫而出,直到消失在煙火氣十足的巷子盡頭。
「房子建在這,就是看中離單位近,當年我爺爺在紅霞絲織廠里管電梯。」陳煊棟說。
封鮮花也是工人中的一員。1988年,她家造起了二層小樓,是整條直街第一座「小洋房」,「多少驕傲啦。」
不過,時至今日,兩層小樓在周圍迅雷不及的城市化面前,早已「掉隊」。
老房子沒有衛生間,住戶大多自挖化糞池。機場路147號,牆門裡住著4戶人家。「我出生就在這裡,現在90歲的老娘住。」74歲的柏家興說,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家家戶戶倒馬桶。為了解決如廁難問題,屬地閘弄口街道花了很大力氣,為符合條件的家庭建立了簡易廁所。
「出租也租不上價,外地人都不高興住。」陳煊棟說。
讓居民頭疼的,不僅是環境衛生,還有安全隱患問題。直街35號,是這一片最老的房子之一。吳大伯保存至今的土地證,是杭州市政府於1952年頒發的。
房子是他爺爺的爺爺造起來的,傳到他手上,已經是第五代了。「每年颱風天,社區天天來上門,就怕房子挺不過去。」
因為承重梁早已開裂,屋頂有下沉現象。
這片城市化的「遺留」區塊,「存在D級危房三處,還有不少是C級。」閘弄口街道聞皇廟社區書記鄭杭說,「颱風天,我們要24小時值班,水一積起來,得趕緊抬著水泵進到居民家裡抽水。還有下雪天,雪一壓,這種老房子相對容易塌,我們得趕在這之前摸排、加固,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拆出信任
腳步量民情,實幹贏民心
都說拆遷是天下第一難事。
難在哪?難在人心。
在閘弄口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秋騰看來,三里亭區塊還有個「五多三難」——
「五多」,即遺留問題多、困難群眾多、老弱病殘多、安全隱患多、房屋糾紛多。
區塊內60歲以上老人有68人,平均每2戶就有1個老人,老年人比重較高;無證房產面積達8250.97平方米,占房屋總面積的60.7%,未登記建築認定難度大;房屋產權共有人多,歷史遺留問題多,1/3家庭存在共有證情況,個別家庭有15本房產共有證,近1/3的家庭存在產權糾紛問題;危舊房隱患和消防安全隱患突出。
「三難」,即環境治理難、排危改造難、開發平衡難。
區塊內市政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缺乏基本的排污、排水、照明等設施;C級、D級危房數量多,排危治理難度大;根據原有控規開發,資金缺口較大,必須調整用地規劃。
「我們在動遷工作中,特別注重民生,特別注重過程,特別注重質量,以政策制定、執行及後續服務的公平公正,贏得居民群眾信任支持。」他說。
這一點,也體現在所有動遷組工作人員的行動上。
任淑萍,閘弄口街道聞皇廟社區副主任和治保主任。她就遇到一個「大戶人家」——涉及17個產權人,產權細分至1/72,是整個拆遷過程中產權人最多,份額最為細化的一戶人家。
在前期摸底調查走訪過程中,她與每一位戶主都加了微信,及時將征遷的重要信息告知他們,並且儘可能及時解答戶主的疑問,良好的服務質量和快速的反應拉近了相互之間的距離。
誠懇、細緻,是拆遷戶對任淑萍的一致印象。
還有張劍,閘弄口街道綜治科長。沒到指揮部執法保障組前,他也忙,但偶爾還能陪陪家人,照顧年邁的父母,特別是病床上的父親。
而現在,不僅要完成大形勢下綜治面上的所有工作,還要肩負起拆遷區塊執法保障組的各項任務。從前期對經營戶、流動人口的地毯式排摸,到現在的清退第一階段,由於要盯牢拆遷區塊經營戶、流動人口的清退進度,有時候白天沒人的出租房到了晚上才有人,張劍和派出所的同志便晚上上門做房東、租戶的思想工作,需要現場解答處置的一忙就到了很晚。
大家看在眼裡,也記在了心裡。
除此之外,這期間街道還與轄區同心圓單位、公益組織一起,為大家提供了為期1個月的動遷點單式服務。比如為征遷家庭提供全家福拍攝,為居民免費設計家裝,提供特價套餐,幫80歲以上老人聯繫養老機構,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等。閘弄口街道紀工委也同步加大了整體徵收工作的監督工作力度,確保徵收工作全程公開、公平、公正。
拆出發展
最大的民生工程讓未來可期
城中村改造,讓未來可期。
作為閘弄口街道今年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城投等單位的大力協助下,這個百姓期盼了近20年的征遷工作正式啟動了。再過幾年,這裡要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造一個大型停車場,完善區塊內公共停車功能。
街道一以貫之的暖心服務,也會繼續踐行。
尤其是在為老服務方面,有個「助醫、助安、助急、助餐、助潔、助聊、助行、助樂、助學、助購」十助服務。
其中在助醫方面,早在2014年10月,街道就開始實行簽約醫生服務,依託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機制,為轄區居民提供護理、康復、營養、葯事、失智干預治療等多樣化居家醫療服務。
針對有醫療需求的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殘疾人和有康復護理需求的簽約居民,還提供包含急性中、後期照護服務、出院準備服務計劃、居家護理、居家康復、居家葯事和居家營養等六大類36項服務。
從2016年開始,閘弄口街道還在紅梅社區、天仙社區、藍天社區試點建設了「健康小屋」,引導老年人到照料中心活動,使用儀器自測,實現日常的健康檢測。還搭建了智慧健康養老信息服務中心,與老人的簽約醫生手機APP進行關聯,設置健康數據異常報警,實現簽約醫生為老人提供實時健康醫療服務,為老人預防治療疾病提供可靠的健康大數據。
同時,正常監測數據和異常預警信息還將同步更新至老人親情號碼上,讓親人及時了解老人身體狀況,實時遠程信息共享。
三里亭南區塊,春天來了。
?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11041366號-1 |
推薦閱讀:
※中國981石油鑽井平台開始在緬甸安達曼海作業|中海油|區塊
※野蠻啟示錄:最終殺死區塊鏈的是披羊皮的傳銷組織|區塊鏈
※Bilingual·Foreign Business|區塊鏈技術為何熱起來
TAG: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