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政情】烏克蘭之殤

【政情】烏克蘭之殤

2014-02-24 作者:若拙 上海觀察

亞努科維奇走了,季莫申科回來了,烏克蘭的春天更加遙遠。發生在烏克蘭的故事訴說了抽象的自由民主原則在給民眾一席美夢之後只會帶來更多噩夢。少數地區以及少數人群或許能有好運氣,但大多數地區和大多數民眾極可能把這些年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情重走一遍。

索契冬奧會閉幕式表演上,象徵俄羅斯的北極熊流下了一滴眼淚。按官方說法,這個橋段是想說明俄羅斯人難捨冬奧會,但更多人解讀為,這更像是莫斯科難捨基輔。

一日之內,烏克蘭政壇發生了令人瞠目的劇變。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議會"免職"並下落不明,而之前被囚禁的親歐美女總理季莫申科獲釋,多年前"橙色革命"的那一幕又回來了。

東拉西扯難東成西就

按照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觀點,爆發這次動亂的導火索,是烏克蘭政府去年11月22日忽然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計劃,這是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第一步。亞努科維奇政府的出爾反爾讓佔國內人口三分之二的親歐派大為不滿,之後國內抗議行動便逐漸升級,直到政府無法收場。

但是,這只是壓垮亞努科維奇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有專家直言,烏克蘭事務的特殊性在於,它不光處於歐亞大陸文明結合部,而且它又是處於這樣一個結合部的邊緣部位——烏克蘭既處於前蘇聯疆域西端的最接近於西歐的部位,但同時又是作為俄羅斯帝國文明緣起的最直接、最核心的地塊。

因此,一邊是歐美、一邊是俄羅斯,被東拉西扯的烏克蘭難以東成西就。《華爾街日報》就認為, 「橙色革命」、敘利亞問題、斯諾登事件、電話竊聽風波等新仇舊恨暗涌不息。而烏克蘭又成了美俄鬥爭的新戰場。

除了夾在兩強之中以外,在華師大國際關係和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馮紹雷看來,烏克蘭內因素的才是動亂的肇事。治大國若烹小鮮。烏克蘭獨立不過二十年,而國家權力在議會和總統兩端之間這樣多次往返擺動,無疑,難以形成的穩定的國家認同和法治精神,也為外部勢力的干預留下了運作的空間。

此外,烏克蘭經濟衰退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反對現政府。據《和訊網》報道,烏克蘭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7位,儘管與2011年比上升15位,但整體投資環境並未改變。昔日經濟發達的烏克蘭經濟被折騰到人均GDP3700美元,只有中國的60%,俄羅斯人的四分之一。儘管如此,與亞努科維奇關係密切的人都已經腰纏萬貫。

此前亞努科維奇所能倚重的兩大強力部門先後反水,軍方已表態"不捲入政治衝突",而警方宣布"支持人民"。有俄專家稱,離開基輔的亞努科維奇"一分不值"。

"這完全是亞努科維奇的錯",23日,俄羅斯輿論出現對亞努科維奇的埋怨。"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說,亞努科維奇原本有兩個選擇:主動下台並提前大選,雖無勝算但可以讓全民發言,而非被反對派牽著鼻子走;或者動用武力鎮壓暴亂者,避免他們將基輔變成戰場。但他為了保住權力不斷退讓,才落到如此下場。

俄羅斯《觀點報》引用俄專家的話說,亞努科維奇出於對西方的恐懼不敢鎮壓示威者,這些示威者不是在搞和平抗議,而是利用暴力搞政變,亞努科維奇明知西方在背後支持示威者,還邀請歐盟國家代表做調停人,"這十分反常"。

俄羅斯不會善罷甘休

對於烏克蘭局勢未來發展,據俄新社網站報道,烏克蘭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周日宣布,烏克蘭將重返歐洲一體化的道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圖爾奇諾夫公開表示,這次暴亂可能成為烏克蘭「融入歐洲」的機會,使得烏克蘭成為更為「現代化的國家」。

這一投名狀顯然讓歐美非常滿意。據法新社2月22日報道,美國白宮對烏克蘭前總理、反對派領導人季莫申科的獲釋表示歡迎,並表示這個衝突不斷的國家的人民"必須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說:"她正在尋求長時間以來一直需要並在尋找的合適的醫療方式,我們希望她早日康復。"

當然,俄羅斯顯然不會善罷甘休。布熱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就已斷言,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

香港《太陽報》列舉了普京回擊的撒手鐧,相信首先會對烏克蘭進行經濟封鎖,拒絕繼續提供貸款和廉價天然氣,更不排除軍事介入,就像2008年出兵喬治亞一樣,或者支持烏克蘭俄語區搞獨立。

另據美國有線CNN網站報道稱,俄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譴責西方試圖影響烏克蘭局勢。丘爾金在其推特賬戶上說:"要麼是他們不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要麼就是他們在玩一場企圖破壞烏克蘭乃至整個東歐地區穩定的極具挑釁性的遊戲。

目前,各方最擔憂的是烏克蘭會否分裂。以烏克蘭母親河第聶伯河為界,河西地區親歐,河東地區親俄,涇渭分明。《今日美國報》說,在烏克蘭西部已有人喊出「自治」,東部也有人呼籲和西部「分手」,擁有4600萬人口的烏克蘭正處在是否分裂的十字路口,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在烏克蘭動亂之時,親歐的西部重鎮利沃夫宣布獨立於中央政府,而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俄匿名高官威脅說:"假如烏克蘭分裂,將會挑起戰爭。他們首先就會失去克里米亞,(因為)我們將進駐保衛那兒,一如我們在喬治亞做過的那樣。"

1954年,為慶祝俄烏合併300周年,時任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半島作為禮物劃給了烏克蘭共和國。

法新社2月22日報道稱,負責外交政策的歐盟委員阿什頓22日呼籲烏克蘭各派別領導人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來保持"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當天早些時候,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也曾發出過類似呼籲。

當然,有一點誰都無法迴避,烏克蘭事實上已經分裂了,只是各方不願意看到的是,烏克蘭領土發生分裂,否則這後續效應無異於第二個巴爾幹火藥桶。《紐約客》認為,烏克蘭要想阻止分裂,有待於出現強有力的領導者

中國媒體的議論

對本次烏克蘭動亂,《環球時報》今日社評標題為「要多傻多假才能說烏克蘭『勝利』了」,文章寫道,烏克蘭搞成當前這副模樣,決不會有一支政治力量站出來為它負責,它們都會指責對方造成了國家的現狀。它們今後也都不會為了人民的福祉主動妥協,都會喊著正義的口號、實則為了政治私利「繼續戰鬥」。

而在上周四,《環球時報》社評把話說得更直白,在一篇「烏克蘭,繼續流血的蘇聯解體傷口」寫道,我們不應寄希望於我們會比烏克蘭人「命好」,不能指望幾個秀才寫部西式憲法,人大一通過,中國就變成了「美國」。外部的風雨一再告誡我們,中國的民主進程必須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切不可犯很多前車之鑒所共有的幼稚病。

文章寫道,中國如果激進過渡到西方要求我們做的那一套,國家四分五裂並且有很多地區陷入長期動蕩的概率極高。少數地區以及少數人群或許能有好運氣,但大多數地區和大多數民眾極可能把這些年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情重走一遍。

而媒體人余亮在網路上寫道,以民粹方式趕走的權力,很快會被以民粹的方式迎接回來。抽象的自由民主原則在給民眾一席美夢之後只會帶來更多噩夢。在中國,一些利用政策、關係獲得經濟資本的人,也已經不甘於只在網路空間或者精英論壇上開炮,他們更渴望將國家與民眾置於他們的統治原則之下。我們只希望中國的民眾們不要親手將大炮們追捧成中國的季莫申科。

余亮寫道,季莫申科回來了,烏克蘭的春天更加遙遠。

(作者:若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洪俊傑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推薦閱讀:

烏克蘭永別克里米亞!普京再次霸氣表態,澆滅基輔最後一絲幻想
美國專家聚焦烏克蘭危機影響
非法旅遊死亡之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普京展外交攻勢欲破烏克蘭困局
烏克蘭給小國如新加坡的啟示 比拉哈里

TAG: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