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人要講究睡眠姿勢

頸椎病人要講究睡眠姿勢

睡眠姿勢最科學呢?這要看從哪個角度講。我們經常會從電視上或一些科普讀物中看到一些「側卧睡眠有利於心臟健康「的內容, 並說應該「睡如弓」,似乎只有側卧睡眠才是科學的。的確, 右側卧位有利於減輕心臟負擔及肝臟血液流入,有利於食物在胃及腸道中消化,但對於患有頸椎病的人來講,側卧並不是最好的睡眠姿勢。

在人們的印象中,脊柱應該是筆直的,我們說,這只是看到了它的一方面,也就是從前後看,脊柱成一條直線。如果換個角度,從側面看,則可以看到四個彎曲弧度,稱為生理曲度。其中有兩個凸向前方的彎曲,分別在頸部和腰部,這是人的身體為了適應直立行走而出現的,所以還不會走路的嬰兒不會存在這樣的生理彎曲。

脊柱的生理彎曲出現以後,會帶動和它相連的其他組織也適應這種彎曲,當所有組織都適應了這種彎曲以後,這就成了保證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正常形態」,也就是說,不彎就不行了。

可是,我們在臨床上看到很多人頸椎(X光片)的生理彎曲消失了,有的人頸部的彎曲甚至反過來,形成了反弓,這就造成了一些問題,病人可能會出現頸肩部不適,甚至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心慌、出汗等癥狀,這是因為頸部原本已經適應了「頸椎向前彎曲」的各種組織在頸椎的彎曲消失或反弓以後反而不適應了,不適應就會得病。頸椎生理彎曲一旦改變,再恢復就很難了。

頸椎病變造成的頭暈稱為頸性眩暈,其發生機制十分複雜。其中的關鍵是由於頸部的病變導致椎動脈和交感神經受到刺激。頸部病變可能包括:椎體的位置變化(如滑脫、旋轉、俯旋或仰旋 等)、頸椎曲度的變化(如:曲度消失、反弓等)、椎間孔狹窄、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膨出或突出)等,這些變化是可以在影像學上發現的。

還有影像學檢查不能發現的因素也可能會對椎動脈和交感神經構成影響:例如頸部(尤其是上頸部)軟組織的緊張、攣縮等。

交感神經在頸部的分布很廣 泛,不但頸椎椎體前方有交感神經節和由其連成的交感神經鏈,而且在椎動脈管壁上也有交感神經纖維存在,當交感神經受到任何刺激時,它就會興奮,交感神經興奮可以出現心慌、出汗、潮熱、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等癥狀,而且由於交感神經密布在椎動脈的管壁上,交感神經興奮還會使椎動脈壁的平滑肌收縮而使椎動脈 痙攣。椎動脈系統負責大腦後部1/3區域、小腦及內耳的供血,那麼椎動脈痙攣就會使這些部位的供血出現問題,尤其是內耳,這是負責平衡的器官,內耳缺血就會出現眩暈、耳鳴、甚至聽力下降。當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具備所有的癥狀。正因為頸源性眩暈是如此複雜,所以就會存在緩解緩慢、容易複發等等特點。

那麼頸椎的生理彎曲是怎麼消失的呢?多數人都知道長時間用電腦、伏案工作、低頭幹活等原因可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睡眠姿勢。不良的睡姿可能是很多人的頸椎病病因。

在最近的全國脊柱相關疾病學術會議上了解到,很多兒童的頭痛、頭頸部的抽動等癥狀可能也是頸椎病造成的。而兒童患頸椎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睡姿不良(比如趴著睡)。

那麼,對於頸椎病人來講,什麼樣的睡姿是正確的呢?那就是要強調順應頸椎的生理彎曲,睡眠時要仰卧,這樣才對頸椎的健康有利。而且,頸部要有枕頭的支撐。為了達到支撐頸部的目的,要將枕頭(蕎麥皮枕)的形狀稍加整理,符合要求的枕頭形狀從側面看要類似「6「字,突起的部分的高度相當於自己拳頭的高度,這樣枕上去就比較舒服了。有些人由於長期習慣了側卧睡眠,剛開始仰卧睡眠時可能不習慣,不過,只要堅持練習,慢慢就會習慣了。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頸椎保健枕」,但其實沒有一款枕頭的高度、型號、柔軟度適合所有人,因為每個人的體型及頸圍都有差異,相對來說,反倒是最平常的蕎麥皮枕適應性更強。填充枕頭時,要注意不要填的太滿,否則影響其「變形」的能力,正確的方法是填充大約70%就可以了。

不過,需要指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仰卧睡眠,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者、孕婦(尤其是妊娠月份較大的孕婦)不宜仰卧睡眠。對於老年人來說,仰卧睡熟時,舌根及咽喉部的軟組織非常容易鬆弛,可能會堵塞呼吸道,出現呼吸困難,導致缺氧,所以採取仰卧睡眠也不適宜。

當然,人在睡眠過程中姿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剛入睡時能保持一種姿勢,也很平靜,但不久就開始翻動,在整個睡眠過程中,體位可能變動20~60次,儘管如此,有仰卧睡眠的意識,盡量長時間的保持仰卧睡眠姿勢,對於保護頸椎仍然是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王孟英:吃肉的正確姿勢
《易經》中的「性」卦:教調情動作和交合姿勢
就餐姿勢 <轉>
漲姿勢——男戴觀音女戴佛的由來
金牌月嫂:七則哺乳姿勢幫助寶媽實現母乳餵養

TAG:睡眠 | 頸椎 | 頸椎病 | 姿勢 | 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