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四家4——唐寅(下)
柴門掩雪圖軸 陽山積雪圖 1508年作
雪齋雅集 設色紙本 雪山會琴圖
雪山旅行款識:寒雪朝來戰朔風,萬山開遍玉芙蓉,酒深尚覺冰生腳,何事溪橋有客蹤。唐寅。
《雪山行旅》圖軸是唐伯虎南宋院畫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所畫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筆,但山石結體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畫立方塊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兩翁正圍爐驅寒,還有一高土騎著馬由童僕支傘擋雪,行走於瓊山玉樹之間。畫的前景主要是枯樹三株,枝幹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別濃黑,以示雪意。屋後一岩成削壁當中直立,上端留白以示積雪,亮面皴法較縱長,略加勾斫而順筆拖下,且以密苔摔點岩頂。壁後現山道,可通山窪的宮觀。山岩壁面厚重,氣勢雄奇。岩後以淡墨點寫出枯林籬落繞成的村舍,一橋聳立於溪頭蘆葦叢上,正可橫溪通達對岸。遠處可見獨釣江雪的釣者和一抹遠煙籠成的密林和遠山。天及水色,率以淡墨染成,蘆葦上均將雪漬出,為全圖雪意最濃處,圖中溪旁山道邊之圍欄用墨最為濃重,使黑白強烈對比,也為寫雪景的要法。
函關雪霽圖 絹本淺設色 縱69.9厘米橫37.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款識:函關雪霽旅人稠,輕載驢騾重載牛。科斗店前山積鐵,蝦蟆陵下酒傾酒。晉昌唐寅作。
宋人雪景多作盤車,此圖亦然,且氣勢雄渾,直逼宋人而得入其堂奧。近處三樹挺立聳拔,枝葉凋落,一樹則欹斜以為呼應。岩面皴筆不多,黯面濃重,以示雪意。三四車輛籠牛牽行,古樹夾道,山石凹面泉瀑湧出,至右側彙集成溪,自河床散石中奔瀉而出,水勢甚佳。遠處可見谷底之寺觀村舍均在白雪籠罩下,更有高樓聳起于山巒頂處密林里。自山腳往上拔起峻峰,皴筆淡而綿密,勾以數筆為遠山,水天均以淡墨烘染,此即「雪不待粉而白」的表達技法。 詩題於右上角,天空留地頗多,故字也題得較大。前兩句形容主題的內容,後兩句形容春雪初溶,行旅的難處。
雪山行旅圖 手卷 設色絹本
春山煙靄圖 手卷 設色絹本 丁卯(1507年)作
聽松觀瀑 手卷
萬峰聽泉對吟圖 設色絹本 1520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黃葉山家 立軸 設色絹本 (1035萬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唐寅早年學畫於周臣,追法宋人,其山水追法南宋李唐、劉松年,皴法從小斧劈脫胎而來,長皴短斫,筆法勁健秀逸。既得宋人造型真實生動,筆法謹嚴,意境空靈之詣,又具文人畫之書卷氣,可謂融行、隸之長。其山水畫畫面嚴謹整飭,構圖簡潔清朗,氣魄雄壯,用筆清雋瀟洒,剛柔相濟,力而有韻,形成秀逸清俊的個人風格。
此幅山水軸,描繪秋高氣爽時節,兩位文人雅士在山間茅亭中閑話,一位遠道而來的友朋騎著駿馬,帶著兩個仆童前來話舊的場景。畫中遠景崇山峻岭,雄偉險峻,石質堅峭,畫家以慣用的條子皴和小斧劈皴表現山石,橫刮豎劈,沒有明代浙派末流劍拔弩張之弊,皴染混化,筆墨秀潤洒脫,墨色濃淡變化自然。中景樹木繁茂,穿插有致,密而不窒,雜而不亂,烘托山野幽曠恬靜的氛圍。著色的夾葉樹木點明季候,賦色清雅,色、墨對比和諧。近景一塊巨石,其上老樹交根並節,將中景與近景有機的聯接起來。整幅畫作布局疏朗,人物、屋舍、樓閣、溪橋、林木等布置得宜。畫面右上角題詩一首:「黃葉山家一徑苔,樹頭新構讀書台。馬蹄隔塢田田響,知是詩人散來」。語淺意雋,緊扣畫意,詩畫映發,彰顯畫題,即富於生活氣息,又寄寓了作者嚮往的文人逸士超凡脫俗的優閑生活。其書法則淵源於趙孟俯和李北海,用筆靈活多變,豐潤俊逸,意態端莊瀟洒,規整中具清潤之姿。
山水手卷 設色紙本 1510年作 董其昌後跋
題識:正德五年秋八月畫。晉昌唐寅。鈐印:南京解元、唐子畏圖書、唐居士
題跋:子畏先生此卷松秀絕倫,宛有山川風物之美,蓋不當作時畫觀,乃似宋高人三昧。其昌觀因題。鈐印:玄宰
煙波浩渺圖卷 設色紙本 庚午(1510年)作
題識:岸角茅茨上樹椽,煙波浩渺接平川。檐前日日雅來去,門外時時泊網船。正德庚午春二月,蘇台唐寅畫並題。鈐印:唐子畏圖書、唐寅私印
藏印:沙濟世家、珍秘、乾隆御覽之寶、小窗和雨夢梨花、石渠寶笈、周氏公瑕、蓮櫵鑒賞、寄我軒、項墨林文秘籍之印、想離塵境覓心難、杜大綬印、長田相忘、其人如玉、陸錫恩印、希世之寶、儀庭、成勛、迎越簃少主、愚不可及、曾氏、悟吾、曾澤昆印。 題跋:周天球、杜大綬、陸憲、陸錫恩、曾澤昆。
西山草堂圖卷 紙本水墨 1511年作《西山草堂》描繪了暮色朦朧中的山水風光。河岸青山連綿起伏,在畫面前方,一位學者坐在他的鄉村小屋裡,享受著鄉村隱居生活。畫上有乾隆皇帝在公元1751年的題詞。在畫的下方有後來的收藏者和鑒賞家留下的11段文字,對畫作或畫家進行了評論。
滕王閣序 滕王閣圖卷 設色絹本
溪山待客 設色絹本 柳亭石澗 設色絹軸
會琴圖 設色絹本 正德己卯(1519年)作此幅作於正德己卯秋,唐寅已經五十歲,距離他去世只有四年。「醉舞狂歌五十年,花間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名聲響亮,卻拙於謀生,命途多,他的詩中滿是無奈。這時唐寅的畫藝非常成熟,他雖師事周臣,但那種儒雅的文人氣息,卻是周臣作品中沒有的。這幅《會琴圖》結構細密,具有北宗的嚴謹,又有南宗的文秀,是唐寅晚年的精到之作,配上他的自作七絕,更是相得益彰。此圖曾經陳焯著錄,陳氏為乾隆年間著名挪賞家,著錄的書畫大都赫赫有名,此圖亦非例外。
杜少陵詩意圖 立軸 設色絹本 己卯(1519年)作此圖與其習見畫風稍異,細繹其林木茅亭畫法,剛硬勁健,似與南宋劉松年為近,而下方石法,則與其較晚期所作在結構與用筆上都有相似之處。其書法瘦勁如歐字,與他早年所作《黃茅小景》落款甚似。畫幅右下有「劍光閣」及「華氏補第」二印,乃同時代著名收藏家華夏印信。華氏與唐寅、文徵明皆交好,傳世文徵明二幅《真賞齋圖》即為華夏所作,其經營的用心,則可見華氏的影響和他們間的交誼。唐寅不以尋常筆墨和之,亦就可以理解了。
金陵勝覽圖 手卷 設色絹本 庚辰(1520年)作
秋江競渡 手卷
採蓮圖 手卷 設色紙本 1520年作夏日的清晨,夜霧尚未退盡,湖面四周,隱約可見柳樹、荷花、水波和小舟。遠方,並有一抹淡淡的山巒。全畫的構圖簡潔,但卻處處洋溢著瀟灑、典雅的筆墨趣味。是唐寅五十二歲的得意作品。
山水 手卷 設色絹本 1522年作
秋山高士圖卷 水墨紙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起首,繪童子拱手侍立,圓凳旁之地面,鋪設有席,席上散置紙筆書硯等物。中段出現高士三人,相對暢談。背景畫樹石苔草,運筆條暢有力,濃淡交織,極為精采。幅末設石桌,上置瓶爐,另一卷垂掛在地。
據唐光跋,原畫應有四段,分別臨法李公麟(1049-1106)、劉松年(12-13世紀間)、馬和之(約 1130-1180)、梁楷(13世紀前半)筆意。順治七年(1650)因遭火焚,僅餘最後一段法梁楷者。筆致草草,與唐寅《採蓮圖卷》(1520年作)相近,故歸為五十歲以後(1520-1523)所作。
群賢雅集 手卷 設色絹本 1507年作
蘭亭雅集圖卷 手卷 紙本水墨 (336萬元,2010年12月北京九歌)
曲水流觴圖 設色絹本 人物 設色絹軸 1523年作
鶴聽琴 立軸 設色絹本 1516年作題識: 1.……丙子夏四月客於西湖為鑄君作此,吳越唐寅並題。鈐印:唐寅圖書、六如居士、唐伯虎 2.飄飄王孫金馬客,十年學琴成琴聖。靈窗颯颯風打桐,靜坐焚香弦在膝,庭前雙鶴翻鼎久,昂昂如人長六尺,延頸就琴不肯去,口無所道聽心膈,粘巴昔能出流魚,法亦解鳴但櫪□,有情感物物自應,琴清鶴靈恐相得,愧我天才施粉墨,斗酒落魄破素帛,空廚無煙朝束腹,忽有好事來拂席,曲肱直腕來寫圖,亦作長句補空白,展舒信手並嘆息,世之知音不輕得,願君奏琴只向鶴,技到勿學齊王瑟。
蘭亭雅聚圖卷 手卷 設色絹本
西園雅集圖 手卷
春社醉翁圖 手卷 設色絹本款識:唐寅。 鈐印:唐伯虎跋文:1.於同年潘質之處,見一與此設色布景悉同,只尺幅略小,後有二跋附録之所以補此缺。伯虎以文章發科詩畫有盛名,志傳載之詳矣。而是卷寫春社醉歸不惟筆墨秀勁可觀,且布置幽深,夕陽掩映,花柳爭妍,酕醄酩酊,幻白出俱瑧靈境,誠當代名手也,賞音者寶之。嘉靖丙戌後二日識。百泉黃甫汸。2.子畏先生繪事清麗拔俗,如明月映水,薄雲浮空,不落畫家蹊徑,此作春社圖,曲盡其意,真得個中三昧也。茂苑文嘉休承父書。3.當湖明世陸淘曾觀於潤玉堂中。4.六如此卷設色布景,無一不精,誠休承先生所謂清麗拔俗者也。蓋清則不麗,麗則不清,二字兼得,惟此圖得之。休承真善於品評哉。丙辰春仲,息老人識。鈐印:循分老人
文會圖 立軸 山水人物 設色綾本 古人詩意
村斗圖 手卷 1519年作
款識:款識正德己卯三月畫於學圃堂。蘇台唐寅。鈐印:唐白虎(朱文)、唐寅私印(白文)
圖寫秀麗的江南村落景緻,山民尋樂,意境酣然。構圖十分精心,穿山過水,彷如遊走在山鄉村落間,唐伯虎利用山丘、樹木、屋宇等媒介作為過渡對景緻進行穿插。故事情節也隨著手卷的舒展而慢慢豐富,達到高潮:本是尋樂遊戲,卻產生了爭執,於是要械鬥的、勸架的、拉架的、看熱鬧的,形形色色的世間百態就展現在畫面上。此畫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化色彩,唐伯虎一生優遊林下,過著「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自由自在的閑適生活,長卷畫面艷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意蘊活潑生動。雖是寫鄉野之事,卻毫無低俗之氣,反映了民間生活的超脫與釋然。
酒國仙真圖 手卷 設色絹本
仿韓熙載夜宴圖 手卷 設色絹本
臨韓熙載夜宴圖 卷 絹本 縱31厘米、橫548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南唐大臣韓熙載因政治失意而與閣僚、歌伎放縱聲色之事,該畫對後世人物繪畫影響頗大,明清時期多有臨本。此卷為明代唐寅的臨本並有所改編,是諸多臨本中的佳作。此卷設色鮮麗華貴,筆觸精細,尤其是韓熙載的眼神,能窺視到其痛苦、矛盾的內心世界,的確是「傳神」之筆。此卷中兩處唐寅的書法也為畫卷增光添彩。
臨李公麟飲中八仙圖
飲中八仙圖卷 手卷 設色紙本
人物山水 手卷 設色絹本
深山遇仙圖 立軸 1514年作 山水 立軸 高士游山 立軸 水墨絹本
海日初升 手卷 設色絹本 王榖祥題引首
松風仙侶圖 手卷 (504萬元,2010年7月中貿聖佳)
風木圖 捲紙本淡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款識:唐寅為希謨寫贈。西風吹葉滿庭寒,孽子無言鼻自酸。心在九泉燈在壁,一襟清血淚闌干。唐寅。鈐印:唐伯虎此圖為水墨淡色寫意人物畫。描寫孝子黃志諄哀悼雙親亡故的場景。士子獨倚二樹間,低首愁眉掩面哭泣,十分悲痛。西風吹拂搖曳的老樹枯枝,烘托出畫面蕭條凄涼的景象。圖中人物形象生動,筆法洒脫,風格蒼秀、勁健。構圖簡括、明快,不愧為晚年之精品。上鈐「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虛齋審定」、「寒中馬恩贊鑒藏法書名畫印」等印多方。後幅有都穆、陳有守、王穀祥、陸師道、張鳳翼、王穉登、文嘉、周天球、顧文彬等二十七家題記。此圖曾經龐元濟、馬寒中、陸願吾、張約軒及其後人鑒藏。
蕉葉睡女圖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松風亭梅 鏡心
泛舟圖 立軸 設色絹本
人物 立軸 設色絹本
絹本設色 12條幅
明皇行樂圖 手卷 設色絹本款識:吳楚唐寅制。鈐印:唐伯虎《明皇行樂圖》,繪明朝皇帝在宮中騎馬遊行的場面,構圖嚴謹,筆法細膩,宮廷院落巍峨壯觀,各種人物的情態、動作細緻入微,繁而不雜,多而不亂。人物衣飾、建築及宮室器物描摹精細,時代特紉顯著。畫面上由於要反映特定的地點和環境,所以描繪了大量的建築。此卷以工整細膩的寫實手法按照歷史原貌對明代皇宮的樓台殿閣作了既真實又概括的描繪,是研究明代宮廷歷史以及皇家建築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陶谷弱蘭圖 大不列顛博物館藏
陶榖贈詞圖款識: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紅。唐寅。
此畫描繪的是五代時期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據《南唐拾遺》記載,陶榖奉命代表後周出使南唐,因南唐國勢衰弱,陶榖便擺出大國使臣的架勢,狂傲不羈,盛氣凌人,對南唐君臣出言不遜。南唐君臣便設計將名妓秦蒻蘭安置在陶榖所居的驛站中,陶榖見秦蒻蘭風姿綽約,楚楚動人,且談吐不凡,誤以為是驛吏之女,談笑甚歡,以至於情不自禁,違背了士人「慎獨」之戒,遂與之成一夕之好,並填詞一首相贈留念。轉天,南唐中主李璟假意設宴招待陶榖,席間,陶榖正襟危坐,儼然正人君子,李璟喚來秦蒻蘭歌舞助興,陶榖方知秦蒻蘭是名風塵女子,演唱的又是陶榖所贈之詞,羞愧難當,只得赧然退去。後來這段故事就成為千秋笑柄。唐寅以此為題材作畫,不僅有幽陶榖一默之雅趣,同時也揭露了士大夫中的一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裡齷齪不堪的本來面目。
畫中前景,一塊造型奇特的怪石佔據了不小的畫面,它點明了故事的發生之地是庭院一隅。怪石的空隙間,一個小童正在吹火烹茶,院中隨風搖曳的樹枝給人以春風拂面之感,更使人覺出作者筆下人物的安詳與愜意。畫中陶榖衣冠整肅,表情專註,儀態莊嚴,彷彿正在傾聽秦蒻蘭動人的演奏。秦蒻蘭髮髻高聳,懷抱琵琶,纖細的手指在琴弦上輕攏慢捻,專心彈奏。奇妙的是,兩個人並沒有目光相對,表意傳情,而是各自注視前方,陶榖這樣做是顯示他士大夫的禮儀和身份,秦蒻蘭這樣做卻是故意遮掩著風塵女子的本性。僅從畫面人物的神情看,誰會與苟且之事發生聯想。唐寅安排的相當巧妙,意在揭露士人階層虛偽的一面。這幅作品構圖視角獨特在刻畫人物上嚴謹細膩,細微之處尤見功力。用筆乾淨利落,輕快流暢,線條剛柔相濟,緩急有致。點綴的景物設色典雅,趣理兼備,布置得當,畫家卓越的藝術才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唐寅的作品中堪稱上乘。
李端端像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李端端是唐代名妓,當時一些著名文人喜與她交往。她所居住的善和坊後人即以士人遊冶賦詩之地稱之。唐寅天性狂放,但同情不幸的婦女。此圖即是他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關於李端端的故事而作,其中頗有思想寄託之意。此圖畫唐代狂生崔涯在三位侍女的環侍下與李端端相晤的情景。人物造型清秀,動態安詳,衣紋線描於洒脫中見挺勁之致。
李端端落籍圖 南京博物院藏此圖是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關於李端端的故事而作,其中頗有思想寄託之意。圖上五人,居中坐著一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須的書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顯示儒雅的氣度和風采。左側桌旁的是主人的婢女,一著紅色套裙,一著白色衫裙,色彩鮮明,有層次感。右側的是來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態文雅,楚楚動人,身後是隨從侍女。四女圍著主人,宛如眾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背景是山水大屏風,上方題詩:「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誰信揚州金滿市,胭脂價到屬窮酸。」點明圖中持白牡丹者即揚州名妓李端端,書生乃是唐代詩人、久居揚州的崔涯。唐寅即以他倆間的故事來立意作畫的。唐寅還從崔詩中的「取端端」衍化出「黑妓」「落籍」的寓意,(舊時妓女從良稱「落籍」)故有人稱此畫為《李端端落籍圖》,寄託著這位「風流才子」畫家對歷史名妓的憐惜和愛慕之情。
燒葯圖
麗人行 鏡心紙本 仕女圖 設色紙本
孟蜀宮妓圖 軸 絹本設色 縱124.7cm橫6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款識: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緣與爭緋。蜀後主每於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灠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此圖名《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畫錄》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經專文考證,當改為《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畫面四個歌舞宮女正在整妝待君王召喚侍奉。她們頭戴金蓮花冠,身著雲霞彩飾的道衣,面施胭脂,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蜀後主王衍曾自製「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宮妓嫵媚之態:「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淪落在風塵。」唐寅創作此畫,則旨主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
二喬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509年作
秋風紈扇圖 紙本墨本 上海博物館藏《秋風紈扇圖》,為唐寅水墨人物畫代表作。畫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執紈扇,側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悵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蕭瑟秋風中飄動,身旁襯雙勾叢竹。此圖用白描畫法,筆墨流動爽利,轉折方勁,線條起伏頓挫,把李公麟的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結合起來,用筆富韻律感。全畫雖純用水墨,卻能在粗細,濃淡變化中顯示豐富的色調。畫左上部題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借漢成帝妃子班婕色衰恩弛,好比紈扇在秋風起後被擱棄的命運,抨擊了世態的炎涼。顯然,這是與唐寅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關的。畫中女子一臉衰怨,或許正是唐寅自身的寫照。
紅葉題詩仕女圖 美日藝術研究所藏
嫦娥執桂圖 紙本設色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唐寅擅畫美女,往往借人物道具的變化發泄自己生平境遇的傷感之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覓求不到知音的苦悶凄涼心態。此圖嫦娥裙帶飄拂,神形溫柔,手持掛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氣風發,尤其頭部線條圓和流暢,勾染得當,美人的飄逸清麗之態畢現。面容的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
小庭良夜圖 麻姑獻壽 立軸 設色絹本
仕女圖 鏡芯 設色絹本款識: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拂曙起來渾不解只因難放惜花心,蘇台唐寅畫並題。鈐印:唐伯虎唐寅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面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本幅為唐寅典型的仕女畫風,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的畫法,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其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
仕女圖 設色紙本 執花仕女圖 設色絹本
吹蕭圖 1520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這幅《吹簫圖》沿襲了唐寅早年人物畫工細艷麗的特點,繼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筆重彩的傳統,兼用寫意筆法。人物面容娟秀,體態端莊。衣紋用筆粗簡,勁力流暢,頓挫宛轉。敷色濃艷鮮明,技法精工,尤其對細部的刻畫,可謂一絲不苟,頗具新意。
仕女圖 設色紙本 木蘭圖
牡丹仕女圖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此圖畫棗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體態豐盈,舉止有安詳之態,頭部勾勒精人暈染勻凈,似富貴人家少婦。畫臉、手等處流麗圓暢,而衣裙、披肩、腰帶則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富有對比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美。設色淺淡清雅,人物髮髻扎帶和身軀下半部共有四處敷用淡硃色,而披肩和牡丹的葉子卻用淺淺的藍色,兩色相映襯,使畫中人愈加顯得明麗可人。汪砢玉在《珊瑚網》中評曰: 「董其昌云:唐伯虎雖學李晞古,亦深於李伯時,故人物、舟車、樓觀,無所不工。」唐寅在圖上方自題一絕: 「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拂曙起來人不解,只緣難放惜花心。」起首處有「吳趨」朱文圓印,署名下鈐有「南京解元」朱文長方印, 「六如居土」朱文方印。裱邊上有清郭麐題的詩,曾經清代陳鴻壽收藏。
紅拂妓圖 設色紙本 仕女圖 紙本
杏花仕女圖 紙本設色 瀋陽博物館藏唐寅能詩文,工於畫,即畫人物仕女,也畫山水花鳥,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自宋代的李、劉、馬、夏,元代的黃、王、倪、吳,無不研解,行筆秀潤縝密而有韻度。初師黃臣而雅俗迥異。山水學劉松年、李唐之皴法,也青出於藍。此圖表現一佇立於杏樹下的豐盈女子,手捧小鳥,兀自沉思,畫上有唐寅的自題詩和多方收藏印章。
采芝圖 立軸 桃源仙境 立軸設色絹本
班姬團扇 軸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班姬手拈紈扇,獨自在棕櫚樹下悄然而立。儘管畫的是明眸粉頰、姿容秀麗,神情卻悵然若有所思。庭前,點綴著一株花蕊綻放的蜀葵,畫家應是想藉此來暗示時序已屬夏末秋涼的季節。
觀梅圖 立軸
送別圖 立軸
此件《送別圖》設色精妙溫雅,景物陪襯繁簡有致。人物精巧細緻,故事情節簡明,舉止、情態皆惟妙惟肖。少婦遠送才子趕考臨行送別,情意綿綿,皆生活畫面尋常情景,在唐寅筆下卻流露出委婉細膩的情愫,是一件體現明代文人情懷的精心佳作。
忠烈圖 冊頁設色紙本款識:一、文信公。公臨刑後,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色如生,檢衣帶中有贊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晉昌唐寅。二、李忠定。公生平負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為社稷生民安危。身雖在外,知無不言,雖不見用而心未嘗少變。為相僅七十日,而其忠誠義氣凜然,動乎遐邇,與趙忠簡公鼎皆為遠人所畏服。每宋使至燕山必問李綱趙鼎安否。朱子稱公為一代偉人云。三、楊盈川。盈川與王盧駱為四傑,嘗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重之者崔融李嶠張說謂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姿,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及說謂楊盈川文思扣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興不減王其稱恥居王浚信然,愧在盧前謙也。四、韓文公。公官潮州刺史,潮人廟祀公,東坡作碑中雲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深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堅而勇奪三軍之帥非參天地閶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又曰公之精誠能開衡岳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愚之暴而不能彌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五、黃文節。公赴鄉舉詩題出野無遺賢廬陵李洵讀先生詩中二句雲渭水空歲月傳岩撃銷煙擊節稱嘗雲此人不惟文理冠場異日當以詩名檀天下遂膺首選。六、劉忠定。公儀狀魁碩音吐如鍾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母曰諫官天子諍臣,汝父欲為而不得,汝令幸淂居此,當捐身以報國,若得罪流放無論遠近,吾當從汝故公在職累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鮮復前抗辭旁侍者蓄縮悚汗咸目之曰殿上虎東坡論無佑人才至公則曰器之真鐵漢公生平不作草書不愛聲色貨利其忠孝正直皆則象習馬光雲。七、郭忠武。王諱子儀華州鄭縣人自武舉補左衛長史累遷同平章事平安史之亂功居第一加司徒封代國公德宗賜號尚父封汾陽王謚忠武。八、司馬文正。光居洛十五年天下以為真……但平生未嘗有一事不可對人言者。九、張文獻。帝入蜀思公言為泣下乃遣祭韶州當是時天下稱為曲江公而不名。十、□文惠。公為內史則天謂雲曰卿在汝南……臣請不知則天深加嘆矣。十一、遠公。遠公在廬山中考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曰桑榆之光……高足之徒肅然增敬。十二、王右軍。山陰道士養鵝,羲之亦往觀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以群鵝相贈。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去,其任率如此。十三、龐德公。襄陽記曰: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操年小公十歲兄事之呼作龐公。鈐印:阮元之印(白)、晉昌唐寅(白)、伯虎(朱)
竹雀圖 立軸 雙雀迎春圖 立軸 寒鴉圖 立軸
枯槎鴝鵒圖 紙本
題識: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余。唐寅。
唐寅偶然亦寫花鳥。此幅為較晚期作品,墨色韻味之厚,深得沈周遺志。以水墨寫八哥立於枯枝上,頭腹略濃,至尾慚淡,以濃墨點寫背羽,仰頭而鳴的神態,及鳥爪緊抓於樹枝的寥寥數筆,均見其卓越的表達技法。枝法如沈周而雖有停頓,用筆速度快,見其瀟洒而失於不夠淳厚。禿筆點葉,並作枯藤繞枝,濃墨點竹葉,不經意處極見情趣。
溪竹風柯圖
叢篁灌木圖 鏡心 灌木叢筱圖 絹本水墨 蘇州市博物館藏
竹石 立軸 水墨紙本
灌木竹石圖 水墨紙本 立軸 (862.5萬元,2011年12月西泠)款識: 灌木寒氣集,叢篁篟色深。冰霜歲暦暮,憔憔摧中心。射干蔽豫章,嘅惋自古今。嶰竹失黃鐘,大雅無正音。為子酌大斗,為我調鳴琴。仰偃草木間,世道隨浮沉。蘇台唐寅詩並畫。鈐印:南京解元(朱)、吳趨(朱)、禪僊(白)
多子多福 設色絹本 菊花圖
梅花圖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圖繪折枝墨梅,自題七言詩一首:「黃金布地梵王家,白壓成林臘後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枚清影寫橫斜。」抒發了自己的清高逸氣。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隨枝點染,筆墨十分乾淨筒練。畫幅以大面積的空白,用瀟洒飄逸的行書題詩,表現了文人畫在詩畫結合上的特點,也反映了唐寅在繪畫、書法、文學藝術修養方面的成就。
牡丹圖 立軸
牡丹 立軸
落花詩圖 旅順博物館藏
墨竹圖卷 大都會藝術藏
墨梅 歲寒三友圖 上海栗美博物館藏
臨水芙蓉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立石叢卉圖
風竹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寅是一個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的畫家,29歲時因為科場舞弊案被無辜牽連,蒙冤入獄。家裡變得「僮僕據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噬」。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崑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畫中迎朔風而傲然挺立的風竹,幾乎就是畫家所處境況的再現。
牡丹 牡丹貴在艷而不俗,古人寫者雖多,和墨點成而得其超逸之趣的,唐寅此幀可謂絕品。 唐寅以山水人物為多,然從故宮之臨水芙蓉之墨寫芙蓉,或寫萱花、或寫墨菊,得知他的寫意花卉,也甚傑出。圖中以深淺墨色隨意寫成盛開牡丹一朵,並以濃墨點蕊。正葉濃而反葉淡,勾出葉筋,葉有風勢,若蹁躚欲舞。題云:倚檻嬌無力,臨風香自生,舊時姚魏種,高壓洛陽城。
墨竹
墨竹組成不難,難在得勢。故宮有傳石濤和王原祁合作風竹,評者論謂如野戰,初看略無紀律,八面生葉,而紀律自在其中。 此幀扇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一組,再略衍生數筆為竹稍。左側也作初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右下急趨,所作風勢極為生動,而用墨也頗瀟酒自然,得一氣呵成之神韻。
江深草閣 江岩泉瀑落處,松岩掩隱草閣,一高人於水榭中啟窗憑欄而坐,正觀賞粼粼波濤消失於天際盡處。案頭羅列鼎書之屬,以示讀書餘暇尚能寄情自然。古松盤曲,左右各二枝,互相糾結,一為高枝,一則低偃,並有夾葉三二株隱於石岩削壁。山石皴法細密,結構雖同斧劈,皴筆已繼長如披麻。右側山道一童方持桶而下,欲取江水煮茗。全圖染色以淺絳為主,偶以青綠作松針和樹葉。
後溪圖此扇亦應為唐寅較早的作品,近處坡上四樹並立,或松或楓,夾葉與點葉交相疊成,坡下別以濃墨胡椒點法遙作呼應。坡下見屋宇三四,以點攢簇為密林環繞。前有小道,溪上作木橋,正有高士扶筇立於橋上。遠處坡後再作陂陀,點葉則漸遠漸稀,淺墨為近山,深墨為遠山,相互烘托。 圖中樹法用中鋒,坡面均平矮,故以披麻為之,縱筆為波紋與文徵明筆法甚為近似,與美國弗里爾藏南遊圖卷神韻相近,應屬同一時期作品。
小橋流水 此圖畫法較稚拙,款與一般所書「吳郡唐寅」、「吳趨唐寅」、「晉昌唐寅」均不類,題為「蘇台唐寅」,溫肇桐在唐伯虎年表中曾說道:吳一鵬在貞壽堂圖卷中為周母致祝,題云:「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樹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鐵絲,少詣若是,豈非天授。」唐寅在三十歲因考被黜,歸號六如居士,方正式從周臣專意翰墨,然其天姿英發,早歲即已窺書畫門徑,如此圖屬真跡,應為早年面貌。 作高士攜童負卷從岩間出,方涉木橋。橋頭垂柳一株,疏葉點點。石作斧劈,筆較瑣碎。石後出夾葉一株。染色除以赭墨略分外,以重綠點葉,石青染童衣。
松蔭高士
約為唐寅三十七歲的作品。 二松交蔭於前,一松斜立於後,交柯盤繞,勢向右引左側別點一樹以為均衡之處。凡作古松,均繞以枯藤,以增蒼勁之勢。 松下高士枕席而卧,正罷卷憩息,一道清瀑從左側岩壁間流下,回經由高士前而奔出。左側作岩腳,行筆柔和舒軟,點以苔點,全系沈周家法。岩後並補夾葉竹林,在緊密中又現蕭疏,頗見用心。右側岩塊重疊,礬頭與平台相間,後山皴筆不多,連出遠岡,皴筆染墨均極深厚,由於近墨深濃,空間留白處理得當,毫無迫塞之感。全圖松風清流,天碧山青,極造境之妙。筆墨及設色,也多能滲和沈周法乳,盡去周臣範疇,可謂唐寅自我面貌長成中的代表作品。
推薦閱讀:
※唐寅丨江南四大才子
※[篆刻名家]唐寅
※暮秋斜陽50 【七律】次韻《唐寅落花詩》三十首
※詩人風采——華慧娟老師 步韻和唐寅落花詩 三十首(之一)【海上明月特刊五十五】
※「明四家」中排在唐寅之前的沈周
TAG:唐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