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賞析(一)
學習程序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
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
學習要求
1了解古體詩的相關文學常識
2 有感情、節奏恰當的熟讀全詩,背誦全詩
3理解本詩用誇張、比喻等修辭達到的藝術效果
4體會本詩通過豐富聯想來描繪夢境,以表達蔑視權貴的精神和豪邁的氣概。
題解(作者及文集簡介、文體小類型簡介。)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祖藉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東)生於碎葉(今巴爾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歲始離川在各地漫遊。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像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藉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他與同時期的「詩聖」杜甫一起被人合稱為「李杜」,分別為唐代詩歌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高峰,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
解題:
關於樂府體詩:所謂「樂府詩」,主要是指自兩漢至南北朝由當時的樂府機關所採集或編製的用來人樂的詩歌,但這只是最初的情況,從後來文體分類上講,所謂樂府詩,它的範圍是不僅指此的。在文學史上,「樂府」或「樂府體詩」,是包括後世作家的仿作在內的。從句式上看,樂府詩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古樂府命題多用歌、行、曲、引、吟、謠等來命名。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虛構,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傳統上,「游」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行為,有兩個源淵。其一是屈子流放之後孑身行吟。它表現的是生命個體在被世俗權力否定之後執著不渝地向歷史與正義發言的自證行為,一方面捍衛了道德倫理的神聖與高尚,又一方面,成就了自己的悲壯人生和峻偉形象,充滿著與外在黑暗勢力和內在怯弱人性作鬥爭的悲劇美。其二是被莊子加以詩化表述的逍遙之游。它表現的是生命個體在有限的物態世界中追求永恆無限的自由境界的超越行為,充滿著人類向理想的生命狀態爭取的理性精神。這兩種「游」自然伴隨著時空上的閱歷,但其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活動。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除了壓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縛的半自由詩體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古體詩又稱為古詩或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便屬於古體詩。
學習程序設計
整體感知
朗誦並初步感知詩歌后思考:
一、想像本詩所幻想的畫面,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二、思考作者通過夢境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思考本詩的浪漫主義特色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現的。
局部理解參考一
文章解注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 客1 談 瀛 洲,煙 濤 微 茫 信 2難 求。越 人語3天 姥,
航海歸來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州)的確難以尋求;越地的人談起天姥山,雲
雲霞明滅 或4可 睹。天姥連天 向天 橫,勢 拔五嶽 掩赤城。天 台
霞忽明忽暗,有時能夠目睹。天姥山直插雲霄橫向天邊,山勢高出五嶽遮掩了赤城。天台山雖高一萬,
一萬八 千 丈,對 此 欲 倒 東 南 傾。
八千丈,對著(天姥)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向東南面倒下去似的。
(1海客:航海歸來的人。2信:確實,的確。3語[yǔ]:說,談話。4或:有時。)
分析:第一自然段: 寫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勢。
我 欲1 因 之夢 吳 越,一 夜 飛 度 鏡 湖 月。 湖月 照我
我因這些神奇的地方的介紹夢遊了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
影,送 我至剡 溪。謝 公宿處今尚在,綠 水盪 漾清 猿啼腳 著2
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公住宿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蕩漾,猿猴的蹄聲清亮。我腳穿
謝公屐,身 登 青 雲 梯。半 壁 見 海 日,空中 聞天 雞。千岩3
著謝公屐,身子登上直插青雲的天梯。半山腰裡能看見海上日出,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蹄,山岩重疊,
萬 轉 4路 不 定5,迷 花 倚6石 忽 已 暝。熊 咆 龍 吟 殷7
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花草倚石貪看,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的咆哮,龍的吟嘯,像巨雷一樣在
岩泉,栗8深林兮驚9層 巔10,雲青 青兮欲 雨11,水澹澹12兮生煙。
山岩泉流間震響,使幽深的樹林戰慄,使層層的山峰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
列缺霹靂,丘巒13崩14摧15。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
霧。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洞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高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台。霓16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17
日月照耀著金銀裝飾的樓台。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 老虎彈
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 悸18以19 魄動,恍驚 起而
瑟啊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啊像麻一樣難以數清!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惚中站起身來,
長 嗟20。 惟 覺 時 之 枕 席,失 向 來 之 煙 霞 。
醒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1欲:想要。2、著[zhuó]:穿。3、千岩: 重疊的山岩。4、萬轉: 山路彎曲不斷。5、不定: 沒有定向。6、倚[yǐ]:靠著。7、殷[yǐn]:這裡作動詞,震響。殷岩泉即岩泉殷。8、栗:使動用法,使……戰慄。9、驚:使動用法,使……震驚。10、層巔: 重疊的山頂。11、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12、澹澹: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13、丘巒: 山巒。14、崩: 倒塌。15、摧: 斷裂。16、霓: 虹的一種,主虹外邊的虹,內紅外紫,稱霓。17、鼓:名詞用作動詞,彈。18、悸: 心驚。19、以:並列,魂悸以魄動為互文,即魂魄悸動。)20、嗟: 嘆詞。
分析:第二自然段: 詳寫所游夢境。
世 間行樂亦 如此,古 來 萬 事 東 流 水。 別君1
世間行歡作樂也象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還)。告別你
去 兮 何 時 還 ?且2放白鹿青崖 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3能
們離去了啊,什麼時候才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 要走時就騎上它遍訪名山。哪能低
摧眉折腰事4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5!
頭彎腰去侍奉權貴, 使我不能笑開顏!
(1、指東魯的朋友。2且: 將。青崖:青山。3、安:怎麼。4、事:待奉。 5開心顏: 開心開顏,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分析:第三自然段: 夢醒後的感想。
質疑探討:詞句爭議處辨析
1、「別君去兮何時還」,此句的「君」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是泛指,指李白的親朋好友;一種認為指杜甫、高適二人。第一種認識較妥,因為文章標題還有一名為「別東魯諸公」,而且李白在此詩中要是要向儘可能多的人表達他不與朝庭上的權勢同流合污的心愿,如果只是杜甫和高適兩人,則範圍太窄,這是和李白的本意不相合的。因些這裡的「君」為泛指,不是實指他的兩位友人。
2、「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中的「雲之君」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是泛指雲中的神仙;一種認為是特指傳說中的雲中君;一種認為是指雲中的神仙,但仙人太多,不能一一指出,所以就只寫雲中君,以此來代指所有的神仙,相當於是借代的手法。第三種看法較妥,即為紛紛就不可只寫一個神仙,但所有神仙又不能都稱為是雲中君,他畢竟是傳說中的神仙的專有名詞,所以認為以一個神仙名而代指所有神仙的說法比較好。
3、「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句詩,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這是李白想要去求仙訪道,對現實失望便想尋求仙人的自由和超脫;一種認為這是李白對現實失望後,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間,在大自然中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第一種認識較好,因為李白在這首詩中寫的仙人世界,一開始他是充滿了嚮往去尋找的,但是最後發現神仙的世界並不是那麼美麗,所以他在自己虛構的白日夢中驚醒過來,他清楚地認識到了神仙的生活不是他能擁有的,所以他在文末也只是提訪名山,並沒有再提訪仙之說,因此第一種認識更好。
文言基礎重點
(一) 實詞特點歸類
通假字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列通「裂」,分裂。 y
詞類活用
雲青青兮欲雨:雨yù,名作動,下雨。
虎鼓瑟兮鸞回車 :鼓,名作動,彈奏。
古來萬事東流水:東,名詞作狀語,向東流。
訇然中開:中,名詞作狀語。
栗深林兮驚層顛:栗,使動,使……戰慄
一詞多義
天姥連天向天橫。(héng,動詞,遮斷)
橫無際涯。(héng,形容詞,廣遠,遼闊 )
橫 老夫壯氣橫九州。(héng,動詞,充溢)
橫暴不法。(hèng,粗暴,凶暴)
熊咆龍吟殷岩泉。(yǐn,動詞,震動)
民殷國富(yīn,富足富裕)
殷 期望甚殷(yīn,深厚 )
殷紅的花朵(yān,赤黑色)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拔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項莊拔劍起舞。(抽出)
煙濤微茫信難求(的確;確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語真實)
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圖之(使者;送信的人)
惟覺時之煙霞(只;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是)
惟 惟先生速圖(助詞,表希望,祈求語氣)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肯定或強調的語氣)
愚不惟道之險夷(動詞,思考;想)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拉出;抽出)
拔 力拔山兮氣蓋世(拔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立大事者,有堅韌不拔之志(動搖)
(二)、虛詞歸類
我欲因之夢吳越。(依靠;憑藉)
因材施教。(依照;根據)
因 因得乘便,宰割山河,分裂天下。(趁著;趁機)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因為)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因此;於是)
霓為衣兮風為馬。(當作)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製作)
為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寧國笑。(表被動)
君家婦難為。(做;干;當)
亡羊補牢,未為難也。(算作)
雲霞明來或可睹。(有時)
或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也許 )
或曰:曲為美。(有的人)
(三)、句式歸類
省略句:且放白鹿(於)青崖間: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
須行即騎(之)訪名山:要走時就騎上它遍訪名山
古來萬事(如)東流水:自古以來許多事(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還)。
局部理解參考二
寫作背景:
李白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一生的願望便是「安世濟民」、「功成身退」。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等他到了長安,得到的卻只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他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先入梁宋,再入齊魯,然後南下吳越。短暫的在朝為官讓他看清了當權顯貴的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為從幸詞客也與他早年欲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濟世理想相距天淵。現實對理想的嘲弄和殘酷,深深地刺傷了李白,也冷卻了他原來不可遏止的少年意氣和青春激情。懷著極端鬱悶、深痛和失落的心情,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估計自己的人生之態、命運之數、現實之境。天寶四年秋 (公元745年),朝廷經歷仍在李白心理上發生著強烈影響,離家南下準備再游吳越的他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
二、內容賞析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安邦的遠大抱負,夢想著有朝一日得展才幹。但當時文人盛行的通過科舉登上仕途,這與他「不屈己,不幹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衝天」的宏願都不相符合。他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擴大聲譽。天寶元年,經友人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已經42歲的李白以為大展抱負的機會來了,他喜悅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也的確曾有過短暫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發現李隆基僅只把他當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招致他們的排擠。甚至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因而,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逐出京城。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李白親眼目睹了統治集團內部的昏庸腐敗,宮廷生活的殘酷鬥爭。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深厚的友誼。隨後,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這時,高適也來與他們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李白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際,寫下了這首「留別」詩,向親友們表明了自己蔑視權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度。
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遊的生活,寫下了不少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道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出來。《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詩歌開頭便從海客和越人的話語談起,「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在海上歸人的話語中,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這樣便使人覺得瀛洲很虛無,難以追尋,但越人的口中說來卻又在雲霞里時隱時現。一開頭,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來作者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作者用誇張手法極言天台的高,而又將天台山與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對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話中的仙山,但作者卻寫來好像真有其山,使得夢有了現實的基礎。作者對高大神秘的天姥山的嚮往,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情的嚮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顯了詩人的浪漫的主義氣質。如果說這個夢可以看做是詩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那麼,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詩人當初隱居山林,想通過終南捷徑來走上仕途,曾經對國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麼美好的願望!
詩人在夢中來到了天姥山,在夢裡他來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詩人於「夢」字上,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欲」字承上啟下領提下段「夢」中之事。這足以表明,李白本無此「夢」,這個「夢」不過是他的一個奢望,是他在清醒狀態下安排設計出來的「白日夢」,因此,它看似奇幻不測,實則有細緻的理脈。天姥山的風光明凈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鏡,這就是詩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凈土。「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靈運是東晉山水詩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業,但是卻不得重用,他憂憤於心,於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這裡穿上了謝靈運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憂傷。「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湧現,傳說中的天雞在空中啼叫。夢境是這樣的美麗而真實,詩人的夢五彩繽紛,幻想的色彩越來越濃。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似真似幻,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萬轉的山石間,道路彎曲沒有方向,詩人沉醉在這種仙境的美麗中,卻也的不知走往何處的迷茫。
然而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仙境,卻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東西。「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這些聲音不再如天雞聲那般讓人覺得清朗美麗,山石,泉水,深林都在這種恐怖陰森的聲音中發抖,在美麗的仙境也會有這些威懾,何嘗不似人間?天氣急劇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煙霧繚繞,仙境也不是永遠的晴空如洗,一樣有陰晴,作者不希望夢中的仙境會是這樣,因此,夢境又在作者的筆下發生了變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霹靂雷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
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以後,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看到這種壯麗的景象,詩人心中無疑是喜悅和興奮的,他在等待著將要出現的場景。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許多神仙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以風為馬,老虎奏樂,鸞鳳拉車。仙境的場景是這樣的壯麗,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詩人在這種繁華之前,只是一個旁觀者,只是一個過客,所有的熱鬧與他無關,仙人眾多,華衣彩服,但是,卻只是一個夢幻,看到這種繁華又能怎麼樣,面對這種美景,詩人只能旁觀,無從參與。對神仙世界,對理想的憧憬轉眼間便化為烏有。這和詩人朝中做官時所處的環境是何等的相似,滿朝百官,唐皇貴妃需要的,不是他來治國安邦,不要他的理政才華,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能記錄太平盛世,能為他們唱吟風月的御用文人。朝中一載,詩人恍然驚覺,他不屬於那個看上去繁華昌盛的朝庭。這種情感同樣體現在夢境中,看到了仙家盛景,詩人沒有像在別的詩作中那樣,極力表現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所作所為。緊接下來就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雲霞哪裡去了?那個神仙的美好世界,朝中一載的富貴生活,不過是一場求仙訪道的夢幻。
在李白的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用到「我」字的使用,如「我本楚狂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在詩歌中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然後在這首詩里,詩人卻只是寫了一場自己無法參加盛會,在極其熱鬧的場景後,我們卻似乎可以看到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失落。這種落寞之情讓詩人寫出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的句子。夢醒後,詩人轉入現實,夢幻中的天姥山不是詩人該去的所在,追求那樣的行樂,不過是如同東流之水,作者下定決心,從此後,要離開那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放棄那個美麗的夢幻,還是去流連於名山大川,將自己的情感寄託于山水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然那個仙家之所,帝王之鄉不屬於自己,那麼為什麼要屈膝逢迎,降低人格,放棄自由,去討好那些權貴們?詩人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後,雖然表現出了消極的一面,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去與當朝權貴同流合污。離開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遊覽名山大川的目的便在於遠離權貴。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了對權貴的蔑視,表現出了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潔身自好,也表現出了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本色的清高孤傲,豪放狷狂。
學習程序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
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
學習要求
1了解古體詩的相關文學常識
2 有感情、節奏恰當的熟讀全詩,背誦全詩
3理解本詩用誇張、比喻等修辭達到的藝術效果
4體會本詩通過豐富聯想來描繪夢境,以表達蔑視權貴的精神和豪邁的氣概。
題解(作者及文集簡介、文體小類型簡介。)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祖藉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東)生於碎葉(今巴爾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歲始離川在各地漫遊。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像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藉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他與同時期的「詩聖」杜甫一起被人合稱為「李杜」,分別為唐代詩歌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高峰,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
解題:
關於樂府體詩:所謂「樂府詩」,主要是指自兩漢至南北朝由當時的樂府機關所採集或編製的用來人樂的詩歌,但這只是最初的情況,從後來文體分類上講,所謂樂府詩,它的範圍是不僅指此的。在文學史上,「樂府」或「樂府體詩」,是包括後世作家的仿作在內的。從句式上看,樂府詩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古樂府命題多用歌、行、曲、引、吟、謠等來命名。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虛構,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傳統上,「游」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行為,有兩個源淵。其一是屈子流放之後孑身行吟。它表現的是生命個體在被世俗權力否定之後執著不渝地向歷史與正義發言的自證行為,一方面捍衛了道德倫理的神聖與高尚,又一方面,成就了自己的悲壯人生和峻偉形象,充滿著與外在黑暗勢力和內在怯弱人性作鬥爭的悲劇美。其二是被莊子加以詩化表述的逍遙之游。它表現的是生命個體在有限的物態世界中追求永恆無限的自由境界的超越行為,充滿著人類向理想的生命狀態爭取的理性精神。這兩種「游」自然伴隨著時空上的閱歷,但其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活動。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除了壓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縛的半自由詩體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古體詩又稱為古詩或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便屬於古體詩。
學習程序設計
整體感知
朗誦並初步感知詩歌后思考:
一、想像本詩所幻想的畫面,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二、思考作者通過夢境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思考本詩的浪漫主義特色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現的。
局部理解參考一
文章解注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 客1 談 瀛 洲,煙 濤 微 茫 信 2難 求。越 人語3天 姥,
航海歸來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州)的確難以尋求;越地的人談起天姥山,雲
雲霞明滅 或4可 睹。天姥連天 向天 橫,勢 拔五嶽 掩赤城。天 台
霞忽明忽暗,有時能夠目睹。天姥山直插雲霄橫向天邊,山勢高出五嶽遮掩了赤城。天台山雖高一萬,
一萬八 千 丈,對 此 欲 倒 東 南 傾。
八千丈,對著(天姥)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向東南面倒下去似的。
(1海客:航海歸來的人。2信:確實,的確。3語[yǔ]:說,談話。4或:有時。)
分析:第一自然段: 寫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勢。
我 欲1 因 之夢 吳 越,一 夜 飛 度 鏡 湖 月。 湖月 照我
我因這些神奇的地方的介紹夢遊了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
影,送 我至剡 溪。謝 公宿處今尚在,綠 水盪 漾清 猿啼腳 著2
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公住宿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蕩漾,猿猴的蹄聲清亮。我腳穿
謝公屐,身 登 青 雲 梯。半 壁 見 海 日,空中 聞天 雞。千岩3
著謝公屐,身子登上直插青雲的天梯。半山腰裡能看見海上日出,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蹄,山岩重疊,
萬 轉 4路 不 定5,迷 花 倚6石 忽 已 暝。熊 咆 龍 吟 殷7
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花草倚石貪看,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的咆哮,龍的吟嘯,像巨雷一樣在
岩泉,栗8深林兮驚9層 巔10,雲青 青兮欲 雨11,水澹澹12兮生煙。
山岩泉流間震響,使幽深的樹林戰慄,使層層的山峰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
列缺霹靂,丘巒13崩14摧15。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
霧。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洞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高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台。霓16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17
日月照耀著金銀裝飾的樓台。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 老虎彈
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 悸18以19 魄動,恍驚 起而
瑟啊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啊像麻一樣難以數清!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惚中站起身來,
長 嗟20。 惟 覺 時 之 枕 席,失 向 來 之 煙 霞 。
醒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1欲:想要。2、著[zhuó]:穿。3、千岩: 重疊的山岩。4、萬轉: 山路彎曲不斷。5、不定: 沒有定向。6、倚[yǐ]:靠著。7、殷[yǐn]:這裡作動詞,震響。殷岩泉即岩泉殷。8、栗:使動用法,使……戰慄。9、驚:使動用法,使……震驚。10、層巔: 重疊的山頂。11、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12、澹澹: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13、丘巒: 山巒。14、崩: 倒塌。15、摧: 斷裂。16、霓: 虹的一種,主虹外邊的虹,內紅外紫,稱霓。17、鼓:名詞用作動詞,彈。18、悸: 心驚。19、以:並列,魂悸以魄動為互文,即魂魄悸動。)20、嗟: 嘆詞。
分析:第二自然段: 詳寫所游夢境。
世 間行樂亦 如此,古 來 萬 事 東 流 水。 別君1
世間行歡作樂也象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還)。告別你
去 兮 何 時 還 ?且2放白鹿青崖 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3能
們離去了啊,什麼時候才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 要走時就騎上它遍訪名山。哪能低
摧眉折腰事4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5!
頭彎腰去侍奉權貴, 使我不能笑開顏!
(1、指東魯的朋友。2且: 將。青崖:青山。3、安:怎麼。4、事:待奉。 5開心顏: 開心開顏,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分析:第三自然段: 夢醒後的感想。
質疑探討:詞句爭議處辨析
1、「別君去兮何時還」,此句的「君」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是泛指,指李白的親朋好友;一種認為指杜甫、高適二人。第一種認識較妥,因為文章標題還有一名為「別東魯諸公」,而且李白在此詩中要是要向儘可能多的人表達他不與朝庭上的權勢同流合污的心愿,如果只是杜甫和高適兩人,則範圍太窄,這是和李白的本意不相合的。因些這裡的「君」為泛指,不是實指他的兩位友人。
2、「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中的「雲之君」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是泛指雲中的神仙;一種認為是特指傳說中的雲中君;一種認為是指雲中的神仙,但仙人太多,不能一一指出,所以就只寫雲中君,以此來代指所有的神仙,相當於是借代的手法。第三種看法較妥,即為紛紛就不可只寫一個神仙,但所有神仙又不能都稱為是雲中君,他畢竟是傳說中的神仙的專有名詞,所以認為以一個神仙名而代指所有神仙的說法比較好。
3、「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句詩,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這是李白想要去求仙訪道,對現實失望便想尋求仙人的自由和超脫;一種認為這是李白對現實失望後,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間,在大自然中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第一種認識較好,因為李白在這首詩中寫的仙人世界,一開始他是充滿了嚮往去尋找的,但是最後發現神仙的世界並不是那麼美麗,所以他在自己虛構的白日夢中驚醒過來,他清楚地認識到了神仙的生活不是他能擁有的,所以他在文末也只是提訪名山,並沒有再提訪仙之說,因此第一種認識更好。
文言基礎重點
(一) 實詞特點歸類
通假字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列通「裂」,分裂。 y
詞類活用
雲青青兮欲雨:雨yù,名作動,下雨。
虎鼓瑟兮鸞回車 :鼓,名作動,彈奏。
古來萬事東流水:東,名詞作狀語,向東流。
訇然中開:中,名詞作狀語。
栗深林兮驚層顛:栗,使動,使……戰慄
一詞多義
天姥連天向天橫。(héng,動詞,遮斷)
橫無際涯。(héng,形容詞,廣遠,遼闊 )
橫 老夫壯氣橫九州。(héng,動詞,充溢)
橫暴不法。(hèng,粗暴,凶暴)
熊咆龍吟殷岩泉。(yǐn,動詞,震動)
民殷國富(yīn,富足富裕)
殷 期望甚殷(yīn,深厚 )
殷紅的花朵(yān,赤黑色)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拔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項莊拔劍起舞。(抽出)
煙濤微茫信難求(的確;確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語真實)
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圖之(使者;送信的人)
惟覺時之煙霞(只;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是)
惟 惟先生速圖(助詞,表希望,祈求語氣)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肯定或強調的語氣)
愚不惟道之險夷(動詞,思考;想)
勢拔五嶽掩赤城(超出)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拉出;抽出)
拔 力拔山兮氣蓋世(拔起)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選取)
立大事者,有堅韌不拔之志(動搖)
(二)、虛詞歸類
我欲因之夢吳越。(依靠;憑藉)
因材施教。(依照;根據)
因 因得乘便,宰割山河,分裂天下。(趁著;趁機)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因為)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因此;於是)
霓為衣兮風為馬。(當作)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製作)
為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寧國笑。(表被動)
君家婦難為。(做;干;當)
亡羊補牢,未為難也。(算作)
雲霞明來或可睹。(有時)
或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也許 )
或曰:曲為美。(有的人)
(三)、句式歸類
省略句:且放白鹿(於)青崖間: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
須行即騎(之)訪名山:要走時就騎上它遍訪名山
古來萬事(如)東流水:自古以來許多事(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還)。
局部理解參考二
寫作背景:
李白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一生的願望便是「安世濟民」、「功成身退」。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等他到了長安,得到的卻只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他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先入梁宋,再入齊魯,然後南下吳越。短暫的在朝為官讓他看清了當權顯貴的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為從幸詞客也與他早年欲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濟世理想相距天淵。現實對理想的嘲弄和殘酷,深深地刺傷了李白,也冷卻了他原來不可遏止的少年意氣和青春激情。懷著極端鬱悶、深痛和失落的心情,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估計自己的人生之態、命運之數、現實之境。天寶四年秋 (公元745年),朝廷經歷仍在李白心理上發生著強烈影響,離家南下準備再游吳越的他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
二、內容賞析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安邦的遠大抱負,夢想著有朝一日得展才幹。但當時文人盛行的通過科舉登上仕途,這與他「不屈己,不幹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衝天」的宏願都不相符合。他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擴大聲譽。天寶元年,經友人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已經42歲的李白以為大展抱負的機會來了,他喜悅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也的確曾有過短暫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發現李隆基僅只把他當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招致他們的排擠。甚至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因而,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逐出京城。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李白親眼目睹了統治集團內部的昏庸腐敗,宮廷生活的殘酷鬥爭。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深厚的友誼。隨後,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這時,高適也來與他們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李白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際,寫下了這首「留別」詩,向親友們表明了自己蔑視權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度。
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遊的生活,寫下了不少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道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出來。《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詩歌開頭便從海客和越人的話語談起,「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在海上歸人的話語中,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這樣便使人覺得瀛洲很虛無,難以追尋,但越人的口中說來卻又在雲霞里時隱時現。一開頭,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來作者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作者用誇張手法極言天台的高,而又將天台山與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對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話中的仙山,但作者卻寫來好像真有其山,使得夢有了現實的基礎。作者對高大神秘的天姥山的嚮往,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情的嚮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顯了詩人的浪漫的主義氣質。如果說這個夢可以看做是詩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那麼,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詩人當初隱居山林,想通過終南捷徑來走上仕途,曾經對國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麼美好的願望!
詩人在夢中來到了天姥山,在夢裡他來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詩人於「夢」字上,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欲」字承上啟下領提下段「夢」中之事。這足以表明,李白本無此「夢」,這個「夢」不過是他的一個奢望,是他在清醒狀態下安排設計出來的「白日夢」,因此,它看似奇幻不測,實則有細緻的理脈。天姥山的風光明凈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鏡,這就是詩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凈土。「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靈運是東晉山水詩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業,但是卻不得重用,他憂憤於心,於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這裡穿上了謝靈運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憂傷。「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湧現,傳說中的天雞在空中啼叫。夢境是這樣的美麗而真實,詩人的夢五彩繽紛,幻想的色彩越來越濃。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似真似幻,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萬轉的山石間,道路彎曲沒有方向,詩人沉醉在這種仙境的美麗中,卻也的不知走往何處的迷茫。
然而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仙境,卻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東西。「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這些聲音不再如天雞聲那般讓人覺得清朗美麗,山石,泉水,深林都在這種恐怖陰森的聲音中發抖,在美麗的仙境也會有這些威懾,何嘗不似人間?天氣急劇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煙霧繚繞,仙境也不是永遠的晴空如洗,一樣有陰晴,作者不希望夢中的仙境會是這樣,因此,夢境又在作者的筆下發生了變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霹靂雷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
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以後,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看到這種壯麗的景象,詩人心中無疑是喜悅和興奮的,他在等待著將要出現的場景。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許多神仙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以風為馬,老虎奏樂,鸞鳳拉車。仙境的場景是這樣的壯麗,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詩人在這種繁華之前,只是一個旁觀者,只是一個過客,所有的熱鬧與他無關,仙人眾多,華衣彩服,但是,卻只是一個夢幻,看到這種繁華又能怎麼樣,面對這種美景,詩人只能旁觀,無從參與。對神仙世界,對理想的憧憬轉眼間便化為烏有。這和詩人朝中做官時所處的環境是何等的相似,滿朝百官,唐皇貴妃需要的,不是他來治國安邦,不要他的理政才華,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能記錄太平盛世,能為他們唱吟風月的御用文人。朝中一載,詩人恍然驚覺,他不屬於那個看上去繁華昌盛的朝庭。這種情感同樣體現在夢境中,看到了仙家盛景,詩人沒有像在別的詩作中那樣,極力表現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所作所為。緊接下來就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雲霞哪裡去了?那個神仙的美好世界,朝中一載的富貴生活,不過是一場求仙訪道的夢幻。
在李白的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用到「我」字的使用,如「我本楚狂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在詩歌中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然後在這首詩里,詩人卻只是寫了一場自己無法參加盛會,在極其熱鬧的場景後,我們卻似乎可以看到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失落。這種落寞之情讓詩人寫出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的句子。夢醒後,詩人轉入現實,夢幻中的天姥山不是詩人該去的所在,追求那樣的行樂,不過是如同東流之水,作者下定決心,從此後,要離開那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放棄那個美麗的夢幻,還是去流連於名山大川,將自己的情感寄託于山水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然那個仙家之所,帝王之鄉不屬於自己,那麼為什麼要屈膝逢迎,降低人格,放棄自由,去討好那些權貴們?詩人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後,雖然表現出了消極的一面,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去與當朝權貴同流合污。離開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遊覽名山大川的目的便在於遠離權貴。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了對權貴的蔑視,表現出了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潔身自好,也表現出了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本色的清高孤傲,豪放狷狂。
推薦閱讀:
※夢遊江南風雨情
※夢遊羅平, 醉入花海
※變身愛麗絲 一起夢遊仙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實錄
※睡眠障礙(失眠、貪睡、夢魘、夢遊等6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