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變的中國功夫VS崛起的無限終極制格鬥

尋訪中外功夫江湖:流派不重要實用是根本http://www.360doc.com/ 2005年02月21日06:15 北京晨報和中國功夫注重表演性不同,國際功夫更重視在實戰中的實用性。這一特點使國外的功夫可以主動吸取他人乃至對手的長處,從而進行創新和改進。正因為這樣,儘管國際功夫界「流派」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搏擊水平越來越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國際功夫?高手  「格鬥沙皇」獨領風騷  一直在國內推廣一種國際流行的「綜合搏擊術」的趙易平先生認為,與國際先進的搏擊術——綜合搏擊術相比,不要說傳統武術,甚至連散打都有些落後了。「『綜合搏擊術』的比賽允許用反關節,允許用肘擊,也允許選手戴分指拳套進行抓、拿等技法,極大地接近現實中的實戰,」趙易平說,「但是外國選手嫻熟的各項搏擊技能和良好素質,國內幾乎沒有選手能與之抗衡。」  國際功夫江湖第一次「風暴」是上世紀80年代由泰拳掀起的,泰拳在與包括中國功夫在內的國際武術較量中鮮有敗績。  第二次「風暴」是上世紀90年代由巴西的格雷西家族掀起的。據趙易平介紹:巴西柔術(即格雷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主要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  第三次「風暴」則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由日本的民族英雄櫻庭和志、巴西的諾蓋利拉兄弟、馬卡多家族7兄弟、俄羅斯的「格鬥沙皇」菲朵等人共同掀起的。  櫻庭和志在柔術上有很高造詣,在站立技術上又有一手泰拳鞭腿絕招,因此經常戰勝格雷西三兄弟,被日本人視為民族英雄。但此後巴西的諾蓋利拉兄弟以及馬卡多家族7兄弟組成的「巴西頂尖軍團」技術在格雷西柔術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尤其是站立擊打技術提高很多,又數次戰勝了櫻庭和志等一系列高手,稱霸國際武林。直到俄羅斯的「格鬥沙皇」菲朵出手,以上這些高手都不在話下,國際武林才真正出現了第一殺手「火雲邪神」。國際功夫?特點  既要全面更重革新  《武魂》雜誌雜誌副主編常學剛認為,國外功夫之所以進步快,主要在於不保守,互相學習,同時敢於比試,不怕輸。  趙易平認為,「格雷西、櫻庭和志都輸過,但他們總是經過研究、總結,最終又贏了。可在中國,武術家們都輸不起。另外,國外選手地面技、站立擊打技術非常全面,這一點中國選手往往不具備。」  先看國外選手的全面—一家武術網站刊登了介紹「格鬥沙皇」菲朵的文章:「菲朵1976年9月28日出生於俄羅斯,身高1米82、體重103公斤。綜合格鬥界有一種傳統,打擊技術優秀的選手,寢技總是有缺憾;寢技優秀的選手,打擊技又差強人意,但這個規律完全被菲朵顛覆了。在去年日本終極格鬥的重量級王者決勝戰上,他面對公認的『世界柔術第一人』米諾(音譯)。賽前二人的戰績均為「零」敗,幾乎所有的人都傾向於處於巔峰狀態的米諾,但菲朵開場僅僅幾十秒就讓全場觀眾大吃一驚。整場比賽,菲朵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一直把米諾壓在下位,用他大水泥塊一般的拳頭狠狠地一次又一次砸在米諾臉上,米諾多次部署拿手的三角絞都被菲朵輕易洞悉,米諾最後不得不接受失利的現實,他輸得心服口服。無論是打擊技術還是地面纏鬥技術,菲朵都不愧是綜合格鬥的頂尖代表。  在最近的比賽中,菲朵似乎刻意收起最讓對手聞風喪膽的「打擊技」,以嫻熟的地面技術制服了一位又一位來敵,好像在向綜合格鬥界宣布:俄國人不僅僅有打擊技術,地面技術也能稱霸!這位曾接受桑搏訓練的俄羅斯格鬥家的地面技術,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位柔術家汗顏。菲朵似乎是一座不曾融化的雪山,霸道的打擊技、夢幻般的地面技術,似乎把綜合格鬥擂台帶回了沙俄時代最黑暗的統治歲月。  再看國外選手的創新精神——安迪柔術網在介紹格雷西柔術時講道:「格雷西柔術是由格雷西們共同發展的,其武術體系沒有正規的限制。家族成員擁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對它進行修改,他們不必嚮導師或祖師爺請教。  如果一種技術在真打實斗中不實用,它就會被修改,甚至放棄。實用性為檢驗格雷西柔術的唯一標準,而非傳統。所有的技術都要通過實戰進行檢驗,而不用理論和推測來指導技術的使用。實用性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道德、社會和意識形態來影響他們對柔術的研究探索。格雷西們堅信:實戰中的實用性是檢驗一種武術好壞的唯一標準。  國際功夫?較量  無限制格鬥風行歐美  由於規則變得更加正規,無限制大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很快,無限制終級格鬥在美國51個州全被通過,美國的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受到歐美、日本等地的歡迎,各路高手紛紛登陸美國一顯身手。由於地面技術好的選手勝機更大,選手們紛紛學習格雷西柔術,以提高勝機,這將格雷西流派以最快速度傳向了全世界,同時也將無限制的概念傳向了世界。不久,在日本也開辦了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巴西,荷蘭、俄羅斯等國也同時建立了類似的比賽。中國也開始有武友注意到了這種無限制大賽。無限制格鬥雖看上去殘忍血腥,但是它組織嚴密,對選手的保護也很好。比賽的裁判本身就需要有很強的武術素質。而且政府及世界各體育組織對其每年的審查也保證了無限制終級格鬥的良好成長。  「經過十年的發展,無限制格鬥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強、最權威的大賽,也是一個武者畢生所追求的榮譽。這十年來,無限制終級格鬥給國際武術界培養了太多的人才。尤其是在日本,由於歐美明星們大批的登陸,日本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在規模和精彩程度上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而日本本土的武術水平也大大提高,出現了櫻庭和志等一批日本武術英雄。」趙易平說,「在無限制格鬥的帶動下,很多其他傳統流派也拚命去挖掘自己早已遺忘的許多技術。空手、跆拳等武術也重新拾起了自己丟下的地面技術。俄羅斯的桑搏、泰國的博蘭等等也重新在無限制格鬥大賽中找回了自己失去的財富。可以說,李小龍所主張的無限制以及後來的格雷西柔術是世界武術的革命。」  ●國際功夫?掃描  跆拳道  跆拳道技術方法中佔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佔四分之三。其次是手法,手臂的靈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進攻動作,同時也可以變化為拳、掌、肘、肩的多種用法,進行實戰。  在競賽規則以外的跆拳道實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如人體的手、肘、膝、腳等關節部位。  不論是在比賽時還是在實戰中,跆拳道的進攻方法都是十分簡捷而實效的。對抗時雙方都是直接接觸,以剛制剛,用簡練硬朗的方法直接擊打對方,或拳或腿,速度快,變化多。防守的動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隨即是連續的反擊動作。防守時很少使用躲閃防守法,追求剛來剛往,硬拼硬打,儘可能保持或縮短雙方間的距離,以增加擊打的有效性,在近距離拚鬥中爭取比賽或實戰的勝利。  跆拳道理論認為,經過專門訓練,人的關節部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特別是拳、肘、膝和腳四個部位,尤以腳和手為甚。長期專門練習跆拳道,可以使人達到內外合一的程度,即內功和外力達到統一的巔峰。  由於無法確定人體關節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過對木板、磚瓦等物體的擊打來測量驗定練習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測驗是跆拳道訓練水平、晉級考試、表演和比賽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顯示出跆拳道獨特的功法和特點。  泰拳  泰國拳的腳法聞名拳壇。泰拳對於腿上功夫的鍛煉,要求異常嚴格。人們常常驚奇於泰國拳師之腿堅硬如鐵、柔軟如鞭,實際上此等武功乃艱苦磨鍊而成,並無任何秘密可言。  泰拳用腿法重點為「掃踢」、「蹬踢」與「側踹踢」三種腿法,是拳師在實戰中千錘百鍊所得之精華,基本腿招運用最廣。泰拳腿法的訓練,主要是通過踢空腿、踢樹榦(沙包)、活靶、對招四種練習方法,不斷提高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所造成的。  踢空腿——意義深重,是練腿的必修課程,可培養靈活性及平衡,有助於練腿的收放。練習時需假設敵人在周身附近伺機攻擊,而自身則以多種腿法去對付。  踢樹榦(或沙包)——是最重要的一項練習,藉以伸展腿踢抵抗反撞力的能耐,加強腿踢威力、速度及腿脛硬度。  活靶——是近代的先進練習法,獲益甚大。拳師經此項訓練,習慣追擊活動目標,不但腿招組織配合嚴密,特別是對腿踢的連貫性和準確性幫助很大。  對招——可培養拳師的技巧、用招法度、智能等,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練習。  此外,拳師還經常藉助負重深蹲、長跑及跳繩運動增強腿部彈力,加深腿擊動力。  泰拳腿法的主動攻擊,往往藉助手上動作的虛晃引誘,而且第一腿要真假結合,有輕有重,連貫。第二腿的攻擊部位,打擊高度要有變化。  李小龍引發國際功夫革命  趙易平告訴記者,其實中國人對國際功夫的發展也起到重大作用,尤其是李小龍——早在李小龍的電影之前,美國一直是各種武術流派的大熔爐。自從李小龍提出了功夫無流派的無限制格鬥理論,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了。那就是,各種流派的招數,在離開自己道場的真實打鬥中還能發揮原來的威力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有人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具體的做法就是設法把那個象徵著勇者無限光榮的古希臘角斗大賽再次喚回到現代社會,名為無限制終級格鬥。  功夫技術革命——  格鬥開始重視地面技術  1993年,由美國大聯盟傳奇人物吉姆?布朗和前動作明星兼世界搏擊高手「猛龍」威爾森聯合主辦的第一屆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拉開大幕。比賽邀請了來自全世界的好漢參賽。各種流派,從中國武術、空手道、跆拳到拳擊柔道,還有相撲合氣道等紛紛登場,一展身手。比賽更是赤手空拳,除了插眼、抓咬被禁止外,選手們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賽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各種曾經威風八面的武術家們在一個相貌平平的巴西小子霍易斯?格雷西面前紛紛落馬。此人沒有出眾的體格與過人的踢打技術,卻擊敗了眾多比自己重40多磅的巨人。他的比賽出現了同樣的結果——把對手放倒在地面上。事實上,巴西人所擅長的格雷西柔術就是把對手放倒,然後再將其制服。實踐證明,無論是拳擊還是空手道,一旦被抱著放倒,就像被鱷魚拖進水裡的斑馬一樣無所適從。  格雷西柔術的特點就是各種令人叫絕的地面鎖關節技。對手常在不停掙扎中手腳或頭部被「鎖」住,不知不覺地反勝為敗。其技術之絕,如果不看重播根本無法想像。由於早期比賽中大部分選手不適應地面戰,所以格雷西家族大顯神威,多次將比自己高大的對手擊敗,格雷西柔術也被稱為「功夫殺手」。  霍易斯?格雷西的輝煌讓人們認識到摔跤在真實格鬥的重要性,於是無限制終級格鬥掀起了擒拿熱。  功夫規則革命——  綜合格鬥大賽出現  霍易斯?格雷西這種摔跤手稱霸的現象讓一些自由搏擊選手很不服氣,他們紛紛加強了自己站立技中的打擊性。前世界泰拳重量級高手史密斯憑其過人的擊打能力加上良好的體能,終於擊敗許多摔跤手,奪得了重量級王者的榮譽。從此,無限制終級格鬥不再是某一種流派的天下,而是需要對站立派和倒地派都要精通,這就是所謂的綜合格鬥,簡稱MMA。  這種新型比賽是在一個八角形的鐵籠里進行,比賽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中途休息。而且比賽的體重級別也很大,中量級選手就是90到100公斤,重量級則是110公斤以上。早期的這種比賽相當殘忍血腥,選手們都是以力量互搏,一點空手道、跆拳道的技法都看不到。雙方倒地以後則扭在一起,試圖以關節擒拿,卡喉或繼續擊打來打敗對手。由於比賽太殘酷、太耗體力,而且雙方都對倒地技術非常看重,比賽常常出現兩人在地上一躺就是半個小時的現象。無限制終級格鬥的精彩程度被大大降低。為此,組織者不得不修改比賽規則以增加觀賞性。比賽變成了3局,除第一局為10分鐘外,後兩局都是5分鐘。每局都有休息,而且擊打襠部不再允許;裁判更要在雙方倒地後都處於被動防守時將其分開再打以避免拖延時間。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馬多思  尋訪功夫江湖?國內篇  名山古剎不見武林高手  新聞背景  日前有南京媒體報道:3名江蘇無錫小學六年級學生,被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武打片段吸引,竟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稱要到河南少林寺學武。  當年電影《少林寺》上映後,許多迷戀武術的孩子也曾離家出走投奔少林寺。其實對於許多當年痴迷《少林寺》而如今已過中年、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來說,今年年初這又一輪功夫熱潮倒是重新觸動了長時期縈繞在他們心頭的疑問——武俠小說中神奇的功夫大師和那讓人熱血沸騰的功夫江湖真的存在嗎?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探訪,了解到現代「江湖」的另一番真實面貌。  功夫江湖?高手  武學聖地不見高人  很多著名門派的掌門人少有實戰能力  經過若干年的武俠文化熏陶,功夫高人多隱居在名山古剎已經成了人們頭腦中自然而然的想法。可就在不久前,京城某著名雜誌社派數名記者分赴各名山大川、武學聖地,拜訪了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少林寺的第30代方丈、武當等內家拳門派的掌門人,但結局令他們有些失落——據該雜誌介紹:「在少林寺,在武當山,在陳家溝,在青城山,我們見不到金庸筆下深入人心的顛僧、狂道、隱俠和劍仙,滿眼所見的是比自己更尋常、無奇的人物……武俠、功夫和江湖,這是虛虛實實世代相傳的神話,卻永遠有人願意相信它。」  那麼是不是這些記者探訪的還不夠全面呢?記者採訪了曾任《武魂》雜誌主編的魏珉(藍石)先生,他從1989年到1993年期間曾走遍名山古剎尋找傳說中的高人,「我走訪了山西、廣東、江西、湖北、甘肅、河南、山東、四川……武當、青城、嶗山都去過了,甚至還到日本拜會了少林拳法聯盟,但結果令人失望。」魏珉說:「我拜訪到的很多武術家都是一些著名門派的掌門人,論名氣、理論在民間可謂一流,但多為『說故事』——講述自己或者祖師爺如何如何厲害,哪年曾經打敗過某人。他們多是手捧祖宗拳譜講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實戰能力。」   武術需要不斷交流  在深山老林里閉門造車不可能出功夫高人  對於這一現象,著名大成拳家王選傑先生曾說,中國武術是在千百年來冷兵器戰爭中,身經百戰的倖存者總結出的戰場生存之道,並不產生在廟宇和寺觀中。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人們的生死肉搏經驗越來越少,功夫大家也極難產生。經常組織搏擊比賽並開辦功夫網站的武術愛好者趙易平先生也認為,武術與科技、與經濟一樣,都需要與外界不斷交流,互通有無互相學習才能進步。在深山老林里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出功夫高人的。  採訪中,《武魂》雜誌副主編常學剛向記者提到另一個深入人心的錯誤看法:「在武俠文化中有這樣一種錯誤觀念,就是越是古老的理論越有價值,越是歲數大的武術家功力越深,其實這是不對的。」常學剛說:「武術也在不斷發展,現代人在科技、營養、天生身體素質方面遠遠超過古人,為什麼在武術理論和實戰方面就一定低於古人呢?這是說不通的。只要中國武術加強科學研究,打破保守,多與國外交流,還是會有突破的。」  常學剛等人曾找到民國時期一些著名武術家的比武紀錄片膠片,當時的媒體把比武過程描繪得驚天地、泣鬼神。但放映出來卻讓人大失所望。「當時那些武林高手的速度、力量、技術諸多方面根本無法與現代散打運動員相比,現代人真回到那年代照樣『切』這些所謂的功夫名家。」  功夫江湖?問題  江湖充斥「索天響」  吹牛、固步自封、死要面子是現在功夫江湖的醜惡現象  馮驥才膾炙人口的小說《神鞭》中有個「索天響」,是津門武林的祖師爺。據說索天響在武林中穩坐頭把交椅,可實際上是個地道的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有圈內人告訴記者,馮驥才先生小說中的「索天響」太形象了,如今國內武術界不少門派掌門都是像「索天響」一樣有著靠嘴把對手「說死」的絕頂功夫。  《武魂》雜誌副主編常學剛對記者總結了功夫江湖中的三大丑惡現象:第一,吹牛。例如吹噓某武術家天生神力,能單手握住幾百斤重的鐵刀繞場一周,或者用肩膀扛住從天花板上掉落的成噸重的機器。還有的吹噓自己功力如何深厚,贏過多少人,一輩子沒輸過等等;第二,貶低對手,固步自封。認為天下只有自己門派武功最厲害,不屑跟其他門派學習;第三,怕輸,死要面子,不敢通過實戰提高技藝。   「《武魂》雜誌曾多次組織一些門派之間的比試,但幾乎所有門派見面光鬥嘴或自行表演,從來不敢真正交手。」常學剛說,「其實很多武術家一輩子沒輸過是因為他們一輩子沒有幾次真正的實戰,或者根本沒有與強手過招,只是在當地小圈子裡稱王稱霸,這些人還有個最顯著的特徵——只會打自己徒弟,拿自己徒弟練手時贏得都漂亮著呢,就是不敢和外人交手比試。」  記者在查詢資料時發現一個現象,可以從旁佐證常學剛的觀點:現代武林中多年來發生了諸多論戰,比如「達摩祖師」是否創立少林拳、海燈法師是不是騙子、南少林到底在莆田還是在泉州、王薌齋與謝鐵夫比武誰輸誰贏等等,然而這些論戰沒有一個主題與實戰技擊有關。  功夫江湖?較量  現代散打稱霸天下  隨著一系列比賽的勝利,散打運動員開始輕視傳統武術  中國散打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由於其吸收了國外很多拳法與腿法,因此被傳統武術界人士所不齒,認為這個新東西不倫不類。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中記載了不少傳統武術人士的觀點:「純粹的傳統武術派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奧妙無窮,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雜燴而已,說是拳打腳踢摔樣樣在行,實際上裡面的中國味沒有了。」  但是這種對散打的蔑視態度,卻讓傳統武術家們在隨後的一些非正式比賽中吃了虧。很多在當地享有盛譽的武術家在與國家散打隊隊員交手後當場被打得暈頭轉向,賽後散打隊員透露「我都不忍心再打他了。」而武術家們則感嘆「從沒見到過這麼快、這麼重的拳,專業運動員就是專業啊」……隨著一系列比賽的勝利,散打運動員也開始輕視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為何與散打較量時很難取勝?傳統武術界也有自己的理由——散打王是一項體育賽事,這就要求它必須有一定的安全性,有嚴密的體育規則。所以從技術上來講,就要捨棄某些技法。而傳統武術往往是一種生死肉搏術,幾乎無規則可言,只要制服對手,什麼陰招都可以使。但是散打規則中明確規定不得使用這些「狠招」。  許多民間武術都講求手法的變化、指掌上的功夫,但一上擂台,拳套一戴,手就等於沒了。什麼拿啊,抓啊,統統玩兒完,一招也用不上,只能是掄起拳來開打。  民間武術家們並非職業運動員,而且根據一擊制敵的理念,他們也不可能把體能放在首要地位去進行練習。而散打選手選材精良,還有專業教練和營養師,再加上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很多方面佔據優勢。  ●中國功夫?掃描  真真假假  中國功夫  一位熱愛功夫的外國友人認為,因為和武俠文化相伴而生,「中國功夫」的內涵變得虛虛實實,甚至有時候與泰拳、俄羅斯桑搏、巴西柔術等洋功夫相比,指的已經不是同一種事物。中國功夫的含義花樣繁多,大概包含了四大領域。  -領域一:  武俠小說中的功夫  例如周星馳所導演的《功夫》中的如來神掌和蛤蟆功 。《如來神掌》是邵氏公司1964年出品的經典武俠系列,後來曾被數次翻拍電影、電視劇,還被漫畫家黃玉朗改編成漫畫,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香港人。  武俠小說中的功夫往往被真實的武林界人士所不齒,認為這些與現實差距太大。  -領域二:  傳統武術  例如周星馳所導演的《功夫》中的太極拳、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譚腿。鐵線拳技擊手法較簡,為洪家拳中的上乘套路,也有人說此套路為洪家拳的內功拳術,或為少林秘傳的易筋經。  十二路譚腿:中國武術里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稱,這裡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譚腿了。譚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項目之一。有歌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譚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  傳統武術的問題是實戰技擊出現退化,某些拳術理論上過於玄妙。  -領域三:  套路表演型武術  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國際功夫明星、多次獲得全國冠軍的李連杰是表演型武術的代表人物。由於套路表演型武術經常請舞蹈界人士指導,再加上往往有音樂伴奏,因此極具觀賞性,但技擊上毫無可取之處。據說李連杰離開大陸去香港影視界闖蕩時,曾專門到拳擊隊學習了兩個月拳擊,惡補技擊上的差距。  -領域四:  中國散打  中國散打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據說部分目的是堵住外國人說「中國功夫是花拳繡腿」的嘴。最初技法簡單,常被武林人士諷刺為「拳擊加腿」。由於抗打能力不強,運動員還必須帶著頭盔、護胸等護具。現在中國散打水平提高很快,並吸收了泰拳、跆拳道、拳擊、柔道中的很多技術。由於散打運動員選材嚴格,近年在抗擊打能力上的突破性進步,中國散打已可以和泰拳等國際著名功夫抗衡。  ●中國功夫?精華  技擊中求養生  《武魂》編輯馮黎先生認為,在養生方面中國功夫有很多可取之處。  外國選手往往不到30歲,競技狀態就從巔峰狀態開始下滑。例如很兇猛的泰拳——泰國人練拳不要命,對沙包、對樹練習,拳、肘、膝、脛骨、腳練就極強的硬度和打擊力。不科學的訓練雖然可能創造一個「神話」,可是早殘、早衰竟成了運動員的不幸命運,如果從根本上錯誤了,就算是有一些成果也不值得提倡。近些年訓練條件和方法雖有所改善,但和武道的要求還有一個很遠的距離。  反觀中國功夫,很多著名拳種技擊中就帶著養生,例如太極拳、意拳(大成拳),武術泰斗王薌齋一直主張「從養生中求技擊,從技擊中求養生」。還有武術家說「不習武的人都是不要性命的獃子」,這種說法雖然有歷史的局限性,可也能感受到那種博愛的憫恤情懷,他想說的是養生的技術人人都應該學,時到今天,科學的手段已很發達,藉助藥物、器械、儀器一樣可以使人健康。但依賴於外在的援助,總不如發自於內在的調節更符合人自然的要求。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素問篇》就已有養生功法的綱領性講述:「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如一」,這就是靜功、樁功的根本要求,也是一種具有養、練、醫於一體的高級運動形式,這種無創傷性的拳學療法,可以很快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並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人體潛能。  能訓練「大無畏」  另外,「大無畏」的精神訓練也是中國功夫的精華。  意拳(大成拳)很注重精神的訓練,王薌齋認為,武者如果首先在精神上輸給了對方,那他就不能自如地發揮技術,難逃徹底的失敗。如果練就了大無畏精神,則可以激發人的一種原始本能,也叫獸性力量,極大地增強自身實力。因此,王薌齋主張搏擊者必須「抱定與對手同死的決心」、「心毒稱上策,手狠方贏人」、「打不著不打,打不殘不打,打不死不打」。  王選傑先生也主張無四象——「無人象、無我象、無眾生象、無壽者象」,意思是拋棄一切私慾雜念,連性命也不在思考範圍內,為最終戰勝對手、甚至不求戰勝對手只求給對手極大打擊,不惜犧牲生命。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一些外國功夫高手在與王薌齋等意拳?大成拳 名家交手後?感覺不是在和「人」較量,而是和紅眼發狂的野獸較量,尚未交手就被武術家兇狠犀利的目光所震懾,交手後外國功夫高手更是一觸即潰。  大成拳家霍金來先生感嘆:現在的武術家極少有能練到『薌老』當年的『大無畏』境界,現在更多的人只考慮名、利,如此心事重重與對手比武焉能不敗?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馬多思


推薦閱讀:

「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給世界帶來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七大優勢助推小本票崛起?
黑馬王子150608收評:大金融群雄崛起,中小創尋找根基
一戰後德國和希特勒的崛起
怎麼看中國的迅速崛起?

TAG:中國 | 中國功夫 | 功夫 | 崛起 | 無限 | 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