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裝周,沒錢燒怎麼火?

這一季是我從2010年以來第一次倫敦時裝周不在倫敦,從給由米蘭搬回倫敦的Antonio Berardi首場秀幫忙做fitting,到華裔設計師王海震獲得Fashion Fringe大獎後第一次在倫敦時裝周的大秀做公關,再到後來倫敦男裝周、女裝周去看秀或是採訪,我對倫敦時裝周一直懷有極深的感情。我沒有辦法不帶主觀感情的來評論這塊我愛的地方。然而,冷靜之後,「怒其不爭」這個詞冒到了嘴邊。

眾所周知倫敦有兩大吸引全球頂級人才的領域:金融與創意產業。金融不用多說,世界上許多商業規則的制定,頂級商學院和ACCA、CIMA等組織的雲集,甚至於倫敦的城中城「City」,這裡就是銀行家們的樂土。另一方面,倫敦藝術大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等藝術院校,源源不斷地向世界輸送著一流的創意人材,他們個個都是腦洞大開的藝術家。然而不幸的是,由於兩者都過於極致,他們反而忽略了對方。我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的高級定製專業,也曾在倫敦商學院學習過,在我的感受里,兩者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做金融做投資的人對利潤轉化率「不夠高」的傳統服裝行業幾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貼上了「藝術家」標籤的服裝設計師們一方面欠缺商業運作經驗,另一方面又不屑於「降低」自己的檔次去做商業的結合。

左:Versace Versus 倫敦秀場 右: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 倫敦秀場

看看這幾天倫敦時裝周的官方日程表,五六天的時間,其中被「大」眾知道的品牌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嗯,這裡面還包括了其實並沒有那麼高大上的Vivienne Westwood的Red Label系列,義大利品牌Versace的副線Versus。造成倫敦時裝周如此冷清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沒錢。

品牌沒有錢,就請不來時尚編輯採訪報道,品牌給編輯們出機票酒店差旅費換來一頁的報道那是基本配備;倫敦時裝周沒錢造勢影響力不夠,就不會有國際大買手們前往進貨,同時也不會有國際巨星坐前排吸引大眾關注度。可能你會說時裝周關注的不該是服裝么,倫敦有好的服裝就行了。然而,舉辦時裝周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還是賣商品。時裝周講的接地氣一點,其實就是動態的、酷炫的、逼格高的服裝展銷會,再藝術再有創意,轉化不成銷量,設計師沒錢賺,它就沒個卵用。於是,倫敦時裝周除了Burberry等極少數有錢品牌獨立辦秀以外,絕大多數都是集中在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統一場地緊張走秀。既然走秀沒錢做酷炫賺不了吆喝,又帶不來多少銷量,於是倫敦的絕大多數品牌選擇了——靜態展示(或直接showroom)。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的結果是,很多倫敦的品牌在倫敦時裝周展示後,組團坐火車前往巴黎參加showroom,因為那裡買手多,那裡能接到更多的單量。

沒有錢,倫敦時裝周這把火燒不起來。那麼,同樣是服裝品牌,為什麼英國的品牌就那麼沒錢呢?時裝,歸根到底還是商品,而傲嬌的英國人,卻把它推崇成了藝術品。藝術品可以不實穿不用賣每天供在牆上,而服裝卻不行。同樣是單槍匹馬從小作坊做起的品牌,現在風生水起的義大利或法國品牌要麼歸屬於某奢侈品集團,要麼自己做成了奢侈品集團,集團帶來的內部資源、專業管理運營團隊往往比投入的資金對品牌的支持更大。我倒不是說所有的品牌都必須加入這些財團,然而擁有專業的商業運作團隊卻比優秀的創意設計對目前的英國品牌來說更重要。英國太需要更多像Burberry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這樣能將設計與商業完美結合,並順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大師了。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在偶爾文藝心犯了,嘆息工匠精神流失,忿忿不平天馬行空的創意設計被大財團們改的銅臭味十足,卻並沒有去買過一件自己被「驚艷到」的商品時,請記住一句話:無聊八卦時任你瞎BB,專業性上誰 can 誰 up!

注釋:

*頭圖為Burberry 2012春夏廣告大片

*圖二為Pringle Of Scotland 倫敦2016春夏秀場


推薦閱讀:

【d+時裝周】關於全球四大時裝周你了解多少 | 飯後來點時尚普及教育
獨家評論:除了Burberry 倫敦時裝周還能看什麼|倫敦時裝|Burberry
Burberry Prorsum 2016 春夏 倫敦時裝周/秀場
91歲英國女王和時尚女魔頭一起看秀,表情一臉蒙圈…

TAG:時裝 | 倫敦時裝周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