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詩鑒賞100例(60

6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舟次彭澤

李中飄泛經彭澤,扁舟思莫窮。無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風。鄉里夢漸遠,交親書未通。今宵見圓月,難坐冷光中。

1.尾聯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2.作者在詩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反襯(襯托)。(1分)以圓月之圓滿,反襯自己的孤獨,十分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作者當時的處境,(2分)顯示出了詩人的孤獨無助。(1分)

2.①孤寂之感,詩人扁舟漂泛江湖,羈旅天涯,停泊在荒寂這地,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②思鄉之愁,詩人漂泊異鄉,又見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圓,情愈濃。(2分)

6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風箏

高駢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是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1.下列對《風箏》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古時候的「風箏」可以發出響亮的聲音。

B.「宮商」是指風箏的聲音就像音樂一樣。

C.「信任」、「依稀」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D.「風箏」的聲調在風中總是高低變化的。

2.綜合分析這首詩及下面的相關資料,簡要介紹風箏出現的時間及得名緣由(可以引用資料但不要照抄)。(4分)

參考答案

1.(3分)C(信任:這裡是「全都任由」的意思。今義為「相信」)

2.(4分)答案示例:風箏,又名紙鳶,出現於唐代,後來在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所以叫風箏。

6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貫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後壟桑柘②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種像鴛鴦的水鳥。②柘(zhè):一種樹。

1.詩歌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2.詩歌的頸聯和尾聯出現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參考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1.池塘里,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1分)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1分)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長勢繁密幽深。(1分)描繪了一幅靜謐安恬的田園之景。(2分)

2.蠶娘是一個勤勞的、因喜獲豐收而內心喜悅的形象。一條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著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可見其快樂、頑皮。(2分)山翁則是一個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著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著西坡那片地對我說,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表現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2分)

6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閩中秋思

杜荀鶴①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注】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時所寫,後人評價極高,謂工於鍊字。

1.「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詩文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在抒寫內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合全詩內容,從詩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寫一段賞析文字。

2.後人評說本詩工於鍊字,請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一聯為例,試作簡析。(4分)

3.下面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第一句中的「勻」字,極準確地勾畫出雨的細密,雨的輕柔。菊花經雨,滋潤而艷麗。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擬人的手法將「風」人格化。風吹紅蕉,蕉葉聲聲有韻,別有一番情致。

C.詩的前兩句通過對植物的描寫,抓住了閩中秋天蕭瑟多雨的特點。

D.第三句詩人拓開一筆,將筆觸由近處延伸到遠處,高度地概括出閩中的地勢特點。

4.詩的最後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之情。(1分)

參考答案:

1.示例一:本詩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樂景襯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然無北國秋日之蕭瑟。末句兩個「堪」字,即構成心緒的對比。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解思鄉之苦,作者鄉思愈濃。詩歌無一句明言鄉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讓全詩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示例二: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無北國秋天之蕭瑟。末一句兩個「堪」字,則構成心緒的對比。作者客居福建,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藉思鄉之苦,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思鄉之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4分)

2.上聯當中「勻」「弄」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使「雨」與「風」情態畢現,極富情趣;「叢叢」與「葉葉」兩詞用疊字,增強了韻律感,朗朗上口,餘味無窮。(4分)

3.C。

4.思鄉(或憂鬱、憂傷)(1分)

6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江上陰雲鎖①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②。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③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背重王孫④。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注】①鎖,籠罩。②劉琨,《晉書·祖逖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這裡是作者以劉琨自喻。薜荔,俗稱涼粉果、木饅頭。為桑科常綠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④王孫,這裡指遊子。

1.詩的頷聯和頸聯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機地聯繫起來的?請做簡要分析。

2.詩的尾聯以景結情,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頷聯寫萬里江天,極其闊大,側重寫景;頸聯寫鄉思難遣,仕途不遇,側重抒情。境界的闊大壯美,觸動了詩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國之思,從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2.尾聯詩句的言外之意在於抒發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跡所到之處。屈原身處逆境,尚有一漁父與之對話;而現在詩人的情況卻是漁人看見他竟不與之言語,自管吹著長笛回島去了。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參考譯文

陰雲籠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

深夜,我像劉琨一樣起舞弄劍於江旁。

萬里秋風吹拂遍地的芙蓉樹,

暮雨澆淋著薜荔叢中的村莊。

看到橘柚,使我難以忍受對家鄉的思念,

身處異地,誰又會把一個遊子放在心上?

就連漁夫見我也不寒暄相問,

吹一聲長笛回到自己的島上。

6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贈少年

溫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注】淮陰市,暗用「淮陰市井笑韓信」的典故。

1.「月照高樓」與「月上柳梢」、「曉風殘月」中的「月」分別有什麼意味?(3分)

2.清代徐增認為溫庭筠此詩是寫其「不遇」和「俠氣高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共3分)「月照高樓」中的「月」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豪氣(1分),「月上柳梢」中的「月」極盡纏綿之意(1分),「曉風殘月」中的「月」含有悲涼之情(1分)。

2.(共4分)我同意這種說法。「酒酣夜別淮陰市」一句借用淮陰侯韓信的少年不得志時貽笑於淮陰一市的典故(1分),暗寫詩人才華出眾,素有大志,但因恃才傲物,不為世用(1分)。「別」字寓有以韓信的襟懷抱負期待自己,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1分)。「月照高樓一曲歌」一句和少年以壯志共勉,表達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1分)。(如果答「不同意這種說法」的,自圓其說也可。但最高得分不超過3分。)

參考譯文

江湖漂泊,與君相逢嘆晚,卻苦離恨太多,(江海相逢客恨多,)

黃葉飄飄,洞庭風起,心海涌波。(秋風葉下洞庭波。)

知音酒不醉,夜別淮陰,祝君成功如韓信,(酒酣夜別淮陰市,)

月照高樓,心緒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風歌》。月照高樓一曲歌。)

6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時候。

⑵覺(jiào):睡醒。繁露:濃重的露水。

⑶臨:面對。西園:指詩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⑷東嶺:指住處東面的山嶺。

⑸泠泠(ling 靈):形容聲音清越。

⑹逾(yú 余):更加。

⑺時一喧(xuān 宣):不時叫一聲。

⑻倚(y? 乙):斜靠著。楹(yíng營):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⑼言:說。

1.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

2.作者寫「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3.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麼?請扼要回答。

4.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墜」「泉響」「鳥喧」有什麼表達效果(4分)

5.詩中哪個詞最能明顯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6.簡析這首詩頷聯的意境。(3分)

7.泉響」、「鳥喧」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聯繫本詩意境加以分析。(3分)

8.結合全詩看,這首詩是如何寫出詩人的「寂寞」的?(4分)

9.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10.試分析「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兩句寫法上的特點。(6分)

11.詩中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12.第三聯寫景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作簡要分析。(2分)

13.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回答。(2分)

參考答案:

1.營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2.以動寫靜,反襯。

3.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

4.詩人以動寫靜,或反襯(2分)用露、泉和鳥的聲響來反襯環境的幽靜,營造出幽靜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從而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孤寂的愁苦(1分)

5.「寂寞」(1分)

原因:謫居僻遠之地(環境凄清),被貶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答對兩點即給3分)

6.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1分)營造了一種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現了詩人謫居中的鬱悒(孤寂、傷感)之情。(1分)

7.反襯手法,以動襯靜,(1分)「泉響」反襯四野的空曠、冷寂,「鳥喧」,反襯夜的靜謐。(2分)

8.即事成詠,詩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園,倚楹至旦,體現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寫空曠幽寂的環境,襯托詩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二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

9.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月夜西園圖,營造了空曠凄清的意境,寄寓謫居僻遠之地、情懷無人理解的寂寞心情。(5分)

10.運用了以動襯靜的反襯手法:從石上流出的泉水,那聲音似乎愈遠愈響,可見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反襯出夜的靜謐。(6分).

1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鳥(2分,答對3個得1分)通過這些意象,生動地勾畫出幽深寂靜的月夜景色,營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12.採用了以動寫靜,動靜相襯的寫法,渲染了居處四周靜謐的氣氛。(2分)

13.謫居偏遠之地,孤獨愁苦,無人理解。(2分,意對即可)

6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崔道融《梅花》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注】①容易:輕易的意思。

1.結合首聯、頷聯的內容,簡要分析本詩中梅花意象的內涵。(4分)

2.結合本詩運用的表達技巧,簡要分析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寂寞(數萼),孤傲、美麗(孤標畫本難),風韻(香中別有韻),清雅(清極不知寒)。(評分標準:答到一點內涵,且聯繫的詩句內容正確給1分,答到4點即可給滿分。用原文語句作答不給分,答梅花的自然屬性,如耐寒、清香,不給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情感要點:對梅花高潔素雅的品質的讚美之情;對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悵之情;借梅花抒發自己的身世感傷之情。(表達技巧,2分。感情每點1分,答滿3點給4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應得分。)

6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溪居即事

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1.這首詩勾畫的一幅恬靜、平和的水鄉春景圖: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兒童……和諧而富有詩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繪出一個怎樣的農村兒童形象?

3.本詩中的「疑」「急」表現了小童怎樣的心理狀態?請簡要分析。

4.本詩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5.請指出「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兩句中用得巧妙的兩個字,並簡要分析其妙處。(4分)

6.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勾畫了一幅恬靜、平和的水鄉春景圖: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悠悠飄蕩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著的柴門,奔跑的兒童······和諧而富有詩意。

2.熱情淳樸 天真可愛

3.「疑」「急」表現了「小童」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刻畫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形象。

4.運用了白描(描寫)或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表現了水鄉恬靜、優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5.「疑」「急」兩個字。(1分)詩人用「疑」「急」兩個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的惟妙惟肖,十分傳神。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形象。(3分)

6.這首詩突出運用白描手法,描繪了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飄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這樣一幅寧靜優美的水鄉風景畫(2分),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2分)。

70.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李商隱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3分)3.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

2.城裡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

3.第一首詩的結句,友人的家門前寒風陣陣,正對家門的山滿覆白雪,從觸覺、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友人住處清冷的環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詩風的成因,二是象徵友人清廉高潔的品性;第二首詩的結句,傍晚回來,山雨打濕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虛寫)友人整天與山為伍、與自然相融的隱逸情趣,(或者從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達作者對友人隱逸生活的羨慕之情。

71.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閨思張仲素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軍。望夫詞施肩吾手燃寒燈向影頻,迴文機上暗塵生。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注】迴文機:前秦符堅時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惠善屬文,把對丈夫的思念織為迴文旋圖詩,讀法宛轉循環,詞意凄婉。

1.兩首詩都寫到了「消息」,張詩的「問消息」和施詩的「無消息」的具體內容有何不同?兩首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詩中,思婦為什麼要「恨」賣卜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3.兩首詩寫景的手法有何不同?(5分)

參考答案

1.張詩的「問消息」是要探問出征的丈夫身在何處,施詩的「無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時回家。兩首詩都表達了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對具體內容的闡釋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2.詩中思婦因思念丈夫二問卜,得到的是賣卜人慣用的「好音訊」,因而她在寒燈下整夜頻頻回頭期盼丈夫歸來,看到的卻是自己孤獨的身影。所以長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賣卜人。(2分)以對賣卜人的恨來襯托對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3.張詩動靜結合,施詩細節描寫。

7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舟次彭澤

李中飄泛經彭澤,扁舟思莫窮。無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風。鄉里夢漸遠,交親書未通。今宵見圓月,難坐冷光中。

1.尾聯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2.作者在詩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反襯(襯托)。(1分)以圓月之圓滿,反襯自己的孤獨,十分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作者當時的處境,(2分)顯示出了詩人的孤獨無助。(1分)

2.①孤寂之感,詩人扁舟漂泛江湖,羈旅天涯,停泊在荒寂這地,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

②思鄉之愁,詩人漂泊異鄉,又見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圓,情愈濃。(2分)

7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杳杳寒山道

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曾說,這首詩通篇充滿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藝術顯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

2.最能直接表現詩人情懷的兩句詩是」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賞析這兩句詩中疊詞運用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

1.同意。「杳杳」言路深幽遠,渲染了「寒」的氣氛,「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給人以空曠寂寞之感;「啾啾」狀鳥叫之聲,以有聲寫無聲;「淅淅」以風聲描風的動態之感,從聲音上渲染環境的肅殺;「紛紛」繪雪飛舞之狀,從視覺上表現環境的肅殺;「朝朝、歲歲」從時間上點染寒意之久。這些迭字從不同角度運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詩寒冷氛圍的營造工作。

2.」朝」「歲」是單個的名詞,一經疊用,就表現出時間的悠長。這裡寫出詩人長期置身於深山密林之中,經常見不到陽光,因而不知時序的變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達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境描寫自然地融合為一體。

參考譯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裡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7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江陵愁望有寄魚玄機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詩人簡介

魚玄機,唐代女詩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咸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中,為補闕李億為妾,為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改名魚玄機。後因殺侍婢綠翹,為京兆尹溫璋處死。魚玄機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其詩作見於《全唐詩》,現存有五十餘首,有《魚玄機集》一卷。

【注】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縣。②掩映:時隱時現。

1.「千枝」「萬枝」與後面哪個詞呼應?「枝」字的重複有什麼表達效果?

2.「江橋掩映暮帆遲」,這是怎樣一幅畫面?請展開聯想和想像,作具體的描繪(3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掩映」,通過「枝」字的重複,不僅寫出了楓葉之繁茂,而且表現了思婦望君的急切心情。

2.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

參考譯文

在一個凄清的深秋,楓葉漂浮於江水之上。這時一陣西風吹來,漫山的樹木發出蕭蕭之聲,聞見此景,小女子我傷感了。極目遠眺,見江橋掩映于楓林之中。日已垂暮,咋還不見情郎乘船歸來。不見情郎歸,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對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綿不絕,流水有多長,我的思念就有多久。7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除夜宿石頭驛戴叔倫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注】此詩作於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

1.試簡要分析首聯的作用。

2.試賞析尾聯中「又」字的妙處。

3.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傳統節日時獨自滯留他鄉的孤苦之情,這個傳統節日是

4.結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孤獨」之情的。(2分)

5.全詩充滿了凄涼之意,但作者為何用一個「笑」字?請具體分析。(2分)

參考答案

1.萬家團聚之際,驛館長夜枯坐,只有寒燈相伴,表明詩人孤獨寂寞之境;用設問開篇,更能突出詩人孤苦凄涼之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2.「又」為副詞,表示重複或繼續,用在這裡加重了語氣,表達的是詩人年年歲歲不變的際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慘命運,透露出人生遲暮、前景渺茫的無奈悲涼心境。

3.除夕或春節。詩中點題的句子是:一年將盡夜(或:明日又逢春)。(2分)

4.作者通過一個設問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獨宿旅館(1分),只有與孤燈相伴的凄苦境遇,表達了作者孤苦凄涼的心情(1分)。

5.笑,是苦笑之意,蘊含了作者對自己孤苦境遇的無奈(1分),是含著辛酸眼淚的自嘲的笑。

參考譯文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作客飄零未能迴轉家門。

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

愁苦使我容顏變老,白髮爬滿雙鬢,在一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

7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江樓月夜聞笛劉滄南浦蒹葭疏雨後,寂寥橫笛怨江樓。思飄明月浪花白,聲入碧雲楓葉秋。 河漢夜闌孤雁度,瀟湘水闊二妃①愁。發寒衣濕曲初罷,露色河光生釣舟。

詩人簡介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後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後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髮蒼蒼。

【注】①二妃:指傳說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後成為湘水之神。

1.詩的首聯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詩的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詩的首聯先點明了時間、地點、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調;其次緊扣詩題抒寫自己江樓獨處,忽聞笛聲的寂寥;「怨」字,還是全詩的詩眼,點明全詩的主旨。

2.頸聯抒發了詩人思鄉思親而不得歸的愁苦之情。通過借景抒情、用典(或想像、虛實結合等)來抒發情感的,詩人借「河漢」「孤雁」「瀟湘」之景象寫羈旅孤單、思念親人、離家遙遠、歸途漫漫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從妻子的角度寫妻子盼歸人之苦。7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驄馬萬楚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沙源日未闌。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詩人簡介

萬楚,唐代詩人。開元(713-741)年間進士。生平事迹不詳。存詩八首。

1.詩中的馬有怎樣的特點?

2.詩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結尾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高貴、敏捷、矯健、氣度不凡的良馬。(答相關意思相同的詞也可)

2.詩歌採用象徵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業、為國獻身的機會,哪怕是奔赴長城內外和歷盡艱難險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辭,表現了驄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立功邊陲的宏偉抱負。

7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晚登江樓有懷

李嘉祐獨坐南樓佳興新,青山綠水共為鄰。爽氣遙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心閑鷗鳥時相近,事簡魚竿私自親。只憶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詩人簡介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以罪謫鄱陽,量移江陰令。上元中,出為台州刺史。大曆中,又為袁州刺史。與李白、劉長卿、錢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識。善為詩,綺麗婉靡。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卷上評曰:與錢、郎別為一體,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如「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又「朝霞晴作雨,濕氣晚生寒」,以為「文章之冠冕也」。又「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役使許詢更出,孫綽復生,窮極筆力,未到此境。《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嘉祐詩》一卷,《全唐詩》編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

【注】李嘉祐,天寶年間進士,授秘書正字。以罪謫鄱陽,貶為江陰令。

1.詩歌前兩聯寫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5分)

2.你怎樣理解詩中的「心閑」與「欲沾巾」?請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1)碧水邊青山矗立,夕陽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悅之情。(2分)

2.(1)「心閑」,表層是悠閑,深層則是苦悶、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閑心境,但想起際遇,則苦悶、無奈。)(2)「欲沾巾」,表現出眷戀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閑」與「欲沾巾」並不矛盾,心閑更襯內心的苦悶。(每點2分)

7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春日閑居徐通草閣春方暮,檉①陰日未斜。蝸涎分斷壁,鶯語並鄰家。曲塢藏修竹,輕雲覆落花。卑棲②有至性,長此卧煙霞③。

【注】①檉(chēng):即柳樹。②卑棲:居於低下的地位。③煙霞:山水勝境。

1.第二聯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詩人是如何寫的?(4分)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蝸牛爬過的斷壁上,留下銀白色的蝸涎,深黑的牆壁被劃分為二。院內院外,一片鶯啼之聲。這是一幅美妙靜謐的山村暮春圖景。(2分)此聯使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先寫「蝸涎」之靜,後寫「鶯語」之動,以靜顯動,以動襯靜。(2分)

2.尾聯用「卑棲」「至性」「長此」「卧煙霞」等表達自己甘於淡泊、出塵拔俗的志趣和願意永遠過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的情感。(4分)

8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詩人簡介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鎮),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改變了送別詩纏綿難捨的老調,顯得別具一格。B.「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通過對比寫出了充滿豪情的離別者形象。C.「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總束前文,點明離別不值得感嘆的原因。D.此詩通篇抒情,格調高昂,境界雄奇。「帶情韻以行」,給讀者以壯美的感受。2.簡析:頸聯「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在詩歌中的作用。(4分)參考答案:1.D(3分)2.共4分。承上啟下(2分)。「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本意是說,毒蛇咬手後,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而致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這一聯,緊扣「離別」,更為尾聯題旨升華蓄勢(鋪墊)(1分)。

8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書邊事①張喬調角斷清秋,徵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②。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肅宗以後,河西、隴右一帶長期為吐蕃所佔。此後,因民眾起義及吐蕃將領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本詩大約寫於此時。②「梁州」,當指「涼州」。地處今甘肅省內,曾一度被吐蕃所佔。王昭君的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與涼州一東一西遙遙相對。

1.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斷」字,將「調角」與「清秋」融而為一,渲染了聲色並茂、深廣清幽的意境。

B.頷聯中作者的視線從青冢又移到涼州,此時夕陽西下,餘輝一片,一派日麗平和的景象。

C.頸聯「窮邊」二字,寫出了西北邊塞因長期戰亂而造成生產廢弛、民生凋敝的凄涼景象。

D.本詩運用了虛實結合、對比映襯等多種藝術手法,抒寫詩人於邊關的所聞、所見、所感。

2.請結合詩句,分析「倚」字的妙處。(4分)

3.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對尾聯進行賞析。(4分)

4.結合全詩,請簡要分析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這首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圖景?請結合詩句簡要敘述。(4分)

6.這酋詩尾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愿?(4分)

7.首聯兩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參考答案

1.C

2.用「倚」字,寫出徵人倚樓的安閑姿態,像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傳達出邊關安寧、徵人無事的主旨。

3.尾聯兩句「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詩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現出詩人渴望民族團結的願望。

4.久無戰事,一派安寧和平的氣氛(2分)。前三聯烘托渲染了邊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發了作者暢遊邊塞的喜悅心情(2分)。尾聯以比喻作結,表現了當時民族之間的良好關係,表達了渴望民族團結的美好願望(2分)。

5.這兩句描寫了清秋季節,萬里長空,角聲回蕩,悅耳動聽,看那徵人倚樓的安閑姿態,多像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這些呈獻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邊塞軍旅生活的安寧圖景。(2分)

6.尾聯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愿,使詩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詩人望著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緒聯翩,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這表現了詩人渴望民族團結的願望。(2分)

7.上句:斷,佔盡(劃斷、斷續)。動態地表現了角聲充滿(回蕩)於清秋天地的深廣意境。(2分)下句:倚,憑倚(倚靠、斜倚)。細膩地表現了徵人悠閑登樓、邊關一時安寧的意趣。

參考譯文

清秋的邊地號角劃斷寧靜,徵人悠閑地倚著哨樓遠望。

陣陣和風吹拂著昭君墳墓,邊城梁州普照著和煦陽光。

浩瀚沙漠看不見軍兵阻擾,邊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賞。

蕃人的情意好像這條流水,願永久歸附中原流向南方。

8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庭夜月有懷李澄之遊客三江外,單棲百慮違。山川憶處近,形影夢中歸。夜月明虛帳,秋風入搗衣。從來不慣別,況屬雁南飛。

1.詩歌抒發了詩人和的情感。(2分)

2.簡析本詩後兩聯的表現手法。(5分)

參考答案:

1.(2分)孤獨思歸(意思相近即可)

2.(5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襯托(答出其中兩種"表現手法"給2 分)。

情景交融:月光照耀,虛掩帳門,因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從來不慣別";

襯托:"雁南飛",人卻未歸。(結合詩句解析3 分)

8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詩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當時作者的弟弟白行簡將於次年春天從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這是白居易接到信後答覆他的一首詩。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5分)

2.請鑒賞尾聯運用的藝術手法。(6分)

參考答案

1.作者乍喜還愁。(1分)乍喜是因為有得來信,得知弟弟將要在初春時來江州與自己相會;(2分)但轉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經過瀟湘瘴癘之地和三峽驚波,因而又不禁為弟弟沿途要經歷的環境過於惡劣而擔心和憂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兩行淚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絲愁緒。(2分)

2.尾聯作者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擬人、想像的手法。(答對兩種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無情襯托自己之有情,將江水擬人化,寫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淚,想像江水不肯為自己而回頭西流(具體分析,2分);新穎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對弟弟的思念與牽掛之情。(分析效果,2分)

8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鶴林寺①僧舍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春晚游鶴林寺寄使府諸公李端野寺尋花春已遲,背岩唯有兩三枝。明朝攜酒猶堪賞,為報春風且莫吹。

【注】①鶴林寺:今江蘇省鎮南郊著名古寺,湯文宗時李涉貶官南方曾游。

1.請指出兩首詩運用的手法有什麼不同,並作簡要分析。(4分)

2.兩首詩表現的感情有什麼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①李涉詩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寫自己終日醉生夢死、帶著勉強情緒登山賞春是抑,寫自己偶過鶴林寺與僧談話、偷來平生難得的閑暇是揚。②李端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寫春末意興盎然地尋得山寺旁兩三枝難得的野花、央求春風切莫吹落這野花是實寫,想像明天攜酒重賞這野花是虛寫。(每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兩首詩都表現了春末游寺的快樂。李涉詩表現的是逢僧談話、難得清閑的快樂,李端詩表現的是尋得佳花、愛惜難捨的快樂。(2分,觀點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詩還表現了惜春與懷才不遇的惆悵。終日醉夢、勉強登山、慨嘆清閑難得透露著惆悵情緒。(2分,觀點1分,分析1分)

8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上聽吹笛高適霜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聽曉角李益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簡稱。②《小單于》:樂曲名。

1.下列對這兩首濤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

A.這兩首詩都是邊塞詩,都通過寫邊關「聽」樂含蓄地表達了戍邊戰士內心的情感。

B.《梅花落》為曲調名,高詩將「何處」二字嵌入其中,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C.高詩尾旬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一個「滿」字表面是寫曲滿關山,實則表現情滿關山。

D.李詩三四兩句寫秋風中傳來了《小單于》的曲調,就連塞鴻也為之陶醉,盤旋不度。

2.這兩首詩起筆一句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3.「月」是中國古詩詞中的傳統意象,有著豐富的內涵。請結合這兩首詩中的一首,並聯繫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詩句,談談你對「月」這一意象的內涵的認識。

參考答案:

1.D。

2.這兩首詩起筆一句都寫了邊塞秋景(或都寫了邊關寒霜滿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邊關明月共同構成了聽樂的氛圍(或都渲染了聽樂的氣氛),為全詩奠定悲涼的感情基調,含蓄地表達了徵人身處邊關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用「霜」字點明了描寫的時節和環境,秋意寒霜,營造了悲涼之感,也都寫出了寫作的地點和背景,寫出了戍邊戰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達了愁緒,意味無窮。

示例二:都以「霜」字開頭。這樣寫能夠介紹當時所處的時節,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借著「霜天」的景象,更有助於作者抒發內心的感情,表現詩歌的主旨。(意對即可)

3.月是清冷、孤寂的。《聽曉角》一詩中「吹角當城漢月孤」一句,描繪出孤月高懸、獨照人間的景象,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戍守邊疆的孤獨。遼闊長空中竟無一顆星辰與素月分輝,月亮是多麼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麼孤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單的詩仙與孤獨的月亮在某個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還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獨之情溢於言表。一個無與爭輝,一個才華無人能及,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兩個孤單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點寂寞吧。千年萬載,悠悠長夜,一月照世,月亮當為孤獨的代表。

86.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角思歸顧況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注】①故園:故鄉。②夢破:夢醒。③曉角:拂曉的號角聲。

1.從題目看,這首詩抒寫了思歸之情,然而全詩沒有出現一個「思歸」的字眼。詩人是怎樣曲折、生動地表現思歸之情的呢?請作簡要分析。

2.就詩中作者怎樣運用記夢來表達鄉思之情做簡要的分析。

參考答案

1.詩人先寫夢見故園情景,用夢境寄寓思歸之情。接著寫早晨哀怨的角聲更引發了思歸之情,於是愁腸欲斷,而又無人知曉。最後寫起床獨自徘徊,唯有殘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環境氣氛來烘托思歸之情。

2.詩人描寫夢中的故園已經荒廢,說明離家已久,思情更切,長夜漫漫,夢魂顛倒,夢醒時分更覺斷腸,繼續入夢已不可能,起看殘月,顧影徘徊,復聽曉角,更是悲從中來。

8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耒陽溪夜行戎昱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1.試分析本詩前六句,體味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並說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

2.本詩最後兩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歸家的喜悅之情。作者把這種喜悅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獨絕的月夜旅行圖裡。作者在夕陽中登上歸家的船,心裡自然充滿了喜悅。路轉船行,來到幽深的溪谷。此時萬籟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掛在高高的山嶺上的樹梢上,望著那輪明月,詩人心中溢滿了回家的喜悅。即使嵐氣飄入船間,霜華沾濕了衣服,詩人也沒察覺,或者說沒有去理會,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悅中。

2.第一句中的「歸」字是本詩的感情基礎,飄泊在外的遊子,回家時的心情是無比喜悅的,李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興奮另外,詩歌寫景是為了抒情,要通過聯想和想像,仔細品味出其中的感情最後兩句詩運用了襯托(反襯或以哀寫樂)手法猿聲凄慘,但在這歸家的晚上,聽到它,喚起的不再是離愁別緒,從而襯托出心中的喜悅之情。

8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背重王孫①。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注】①王孫:指遊子。

1.詩的頷聯和頸聯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機地聯繫起來的?請做簡要分析。

2.詩的尾聯以景結情,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頷聯寫萬里江天,極其闊大,側重寫景;境界的闊大壯美,觸動了詩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國之思,從而情因景生,景與情合。

頸聯寫鄉思難遣,仕途不遇,側重抒情。

2.尾聯詩句的言外之意在於抒發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跡所到之處。屈原身處逆境,尚有一漁父與之對話;而現在詩人的情況卻是漁人看見他竟不與之言語,自管吹著長笛回島去了。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孫勝元稹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帶輕波柳帶風。今日與君臨水別,可憐春盡宋亭中。武陽送別沈宇菊黃蘆白雁初飛,羌笛胡笳淚滿衣。送君腸斷秋江水,一去東流何日歸。

1.試比較兩詩一、二兩句寫法上的共同點。(4分)

2.兩首詩都寫到「水」,試比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採用了以景襯情手法。元詩以暗淡桐花、低垂楊柳襯托離情。沈詩以枯黃菊花、雪白蘆花、南飛大雁、低沉樂曲襯托離情。

2.元詩「今日與君臨水別」之「臨水」,指送別的環境,是沒有比興意味的實體性意象。沈詩「送君腸斷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長,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難歸,凸顯詩人的離愁別恨。

9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夜曲張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注】①張仲素,中唐詩人。其詩多為樂府歌詞。②漏水:漏壺(古代計時工具)滴水。

1.請描述詩歌前三句所描繪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飛霜」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感?(2分)

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處?

4.簡析這首詩藝術表現上的特色。

5.請描述詩歌前三句所描繪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飛霜」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7.詩的最後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透過它可以推知詩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個什麼人,有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蟲通夕響」一句在整首詩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是個什麼身份的人?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10.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漏壺滴水,「丁丁」作響,秋野何其漫長;②無邊的輕雲緩慢移動,月光時隱時現;③深秋時節,天氣寒冷,暗處的秋蟲通宵鳴響。(3分,每點1分)

2.表達了主人公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關心之情。(2分,「思念」「關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對即可)

4.這首詩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畫龍點睛,讀者讀至未句頓時明白:原來是思婦在漫漫秋涼的夜晚,擔憂著遠征的愛人尚無禦寒的衣物。詩人在詩中所要彈奏的,正是思婦心上那根幽思綿綿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壺滴水,「丁丁」作響,秋夜何其漫長;無邊的輕雲緩慢移動,月光時隱時現。深秋時節,天氣寒冷,暗處的秋蟲通宵鳴響。

6.主人公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關心之情。

7.詩中主人公是位丈夫遠行的思婦(或「……的婦女」,或「……的閨中女子」)。(2分)詩歌表現她丈夫遠行獨守閨中的凄清孤寂和關懷(關心)丈夫的無限深情。(2分)

8.照應詩題(1分);表現秋蟲嗚叫時間之長(1分);暗示思婦(主人公)徹夜不眠(1分);襯托思婦(主人公)離情縈懷和難耐的寂寞(1分)。

9.詩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遠行的思婦(或「……的婦女」,或「……的閨中女子」)。(1分)詩歌表現她因丈夫遠行,獨守閨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對丈夫的關心、思念之情。(1分)從「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長」、「通夕」表現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飛霜」則表現她對「徵人」的關心和惦念。(2分)

10.藉助動景,以動襯靜創造意境、表達情感。「丁丁漏水」,動中顯靜,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蟲通夕響」,不僅以動襯靜,而且曲折地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參考譯文

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

天幕上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

暗處的秋蟲通宵一直在鳴叫著。

突然想起還沒有給丈夫準備寒衣,此時千萬不要下霜。9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寫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筆, 先拈寶鏡寒。

已驚顏索寞, 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 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 時展畫圖看。

【注】薛嬡是晚唐濠梁(今安徽鳳陽)人南楚材妻。楚材離家遠遊。潁(今河南許昌)地長官愛楚材風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書等物。「善書面,妙屬文」(見《雲溪友議》卷上)的薛嬡,覺察丈夫意向,對鏡自畫肖像,並寫了上面這首詩以寄意。

1.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概括說明。(5分)

2.賞析頸聯的寫法和內涵。(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憂慮丈夫移情別戀的痛苦,委婉地表達了對丈夫應忠於愛情的提醒。

2.「淚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腸」指心靈的痛苦,一「易」一「難」,互為映襯。在矛盾對比中,刻畫了懷念丈夫的深情。

9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謫嶺南道中作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迷,枕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烏啼。

詩人簡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時﹐因與牛僧孺﹑李宗閔政見不合﹐發展成為黨爭。武宗即位後﹐得到重用﹐拜太尉﹐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執政6年﹐內馭宦官﹐外敗回紇﹐平澤潞節度使劉稹叛亂﹐朝廷一時呈中興之勢。後宣宗即位﹐牛黨執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參軍﹐於貶所去世

【注】《古詩十九首》有「越鳥巢南枝」句,意謂南方的鳥北飛後仍築巢在向南的樹枝,

1.清人沈德潛評第二聯是「一語雙關」,請對此簡要說明。(4分)

2.「紅槿花中越烏啼」一句是怎樣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3.(2)詩人無罪被貶嶺南,其情感異常複雜,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寫出貶謫途中處處提心弔膽的情狀,表明自然環境的惡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環境的惡劣,表明小人當道,志者難行的現實(2分)。(語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詩人被貶異地,聽到越鳥在枝頭啼叫,聯想飛鳥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現自己的故園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詩人描繪了「紅槿花」開,「越鳥」啼嗚的景象,表現(反襯)出自己被貶南方後的思鄉之情(2分)。(答出一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語意相近即可)

3.①詩人面對貶謫途中的惡劣環境,內心對前途充滿愁苦和畏懼之情;②詩人被貶謫嶺南,見到異地風物,引發內心深切的思鄉之情;③朝政昏暗,詩人遭受排斥貶謫,對此有著憤懣之情。(答對一點2分,二點3分,三點4分)

參考譯文

嶺南道中溪流縱橫交錯,地勢迂迴曲折,置身其間,茫然不知身在何處。沿途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綠樹叢陰下,溪流顯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弔膽,擔心遇上毒霧,碰著蛇草;為了躲避沙蟲,看見燕子銜泥也會急忙讓開。這裡的風俗很特別,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雞就打鳴,每當漲潮,它還會按時啼叫,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民潮汛要來了。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看著那鮮艷欲滴的紅槿花,聽著那樹上越鳥的鳴叫,想到想起家鄉,這謫居歲月何時是個盡頭,想起這些真是肝腸寸斷。

9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懷(其二)

孟郊

秋月顏色冰, 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 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腸中轉愁盤。

疑慮無所憑, 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 聲響如哀彈。

【注】①秋懷:孟郊老年居住洛陽,在河南尹幕中充當下屬僚吏,貧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懷》就是在洛陽寫的一組嗟傷老病窮愁的詩歌,而以這第二首寫得最好。②老客:指詩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轉愁盤:謂愁思不斷。

參考譯文

秋月臉色冰冷寒氣森森,老客壯志已經消磨殆盡。秋夜寒氣侵人,冷露滴落,夢被驚醒,勁峭的秋風像一把梳子侵襲著人體,使人從頭到腳徹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經很久了,心中愁思怎麼也剪不斷。還是不要作無根據的猜想,也不要聽沒來由的瞎說吧。梧桐葉已凋落,冷風吹著枯葉瑟瑟作響,聽去好像誰在彈奏悲哀的曲調。

1.簡述首聯中「冰」、「單」兩個詞的妙處。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雙關的手法,表現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關鍵詞是「_____」,寫自己_____;第六句的關鍵詞是「____」,寫自己____。

4.詩末詩人以「____」比喻自己,「聲響如哀彈」比喻________。

5.詩歌前四句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2分)

6.「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二句中「滴」與「疏」用得十分巧妙,請說說它們的好處。(4分)

參考答案

1.「冰」,形容秋月臉色冰冷,寒氣森森。「單」寫自己人孤勢單,仕途失意。以月亮襯托自己。

2.夜晚的露水自己的淚水 為理想的破滅而傷心

3.病卧病已久愁愁思不斷

4.枯桐苦吟一生而潦倒一生

5.詩中通過描寫秋月冰冷,寒氣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詩人的夢,料峭的秋風入股寒冷來營造了一種凄清、肅殺氛圍,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孤寂、愁苦。(意境概括1分,情感1分)

6.滴,擊穿打破。秋夜的冷露之聲足以破夢。「滴」給了夢以具體的形象,使輕夢如肥皂泡、蜘蛛網,可見詩人多麼難於安眠。(2分)梳,把秋風比喻作一把梳子。勁峭秋風「梳」過每條神經、每個骨縫。「梳」字寫出了風流動形態的特點,也寫出了詩人從頭到腳徹骨寒的感受。(2分)

9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除夜有懷

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注】據《唐才子傳》卷九記載,崔塗「窮年羈旅,壯歲上巴蜀,老大游隴山,家寄江南,每多離怨之作」。

1.本詩寫於作者(限兩字)時期。(1分)

2.有人認為全詩籠罩在悲苦的氛圍里,請具體說說有哪些可悲之事。(6分)

3.尾聯在詩中的作用上什麼?詩人把鄉思之情放在除夕夜來寫收到怎樣的表達效果?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1.壯年

2.這首詩抒寫旅途之中適逢除夕之夜的悲愁。離家遠行,一可悲也;行當窮鄉僻壤,「亂山殘雪」之處,二可悲也;適逢春節,孤獨無親,三可悲也。(每點2分)

3.尾聯起點題、點眼的作用。表達了嶺夜除夕,詩人正在飄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慶團圓,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飄泊,這就把因飄泊而引發出鄉思之苦更推進了一層。

參考譯文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麼遙遠;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只有身邊僮僕,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麼經受得了?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9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詩人簡介

儲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授汜水尉後為安宜縣尉尉。公元751年(天寶十年)轉下邽尉,後升任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安史之亂後,被貶謫,死於嶺南。為盛唐著名田園山水詩人之一。其詩多為五古,擅長以質樸淡雅的筆調,描寫恬靜淳樸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

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麼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飛流而下時,水石相擊,如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兩句先抑後揚。前兩句寫山泉的平淡無名,為抑;這兩句彰顯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為詩歌最後兩句讚美山泉做了鋪墊。

2.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有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9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別薛華

王勃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1.首聯的「窮」字點明了什麼樣的送別環境?句中的兩個疊詞「送送」、「 遑遑」是什麼意思?(5分)

2.這首詩和一般寫景抒情的送別詩有何不同?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窮」字表明路途遙遠而艱難,四周荒寂,人煙稀少。「送送」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詩人與友人依依難捨;「遑遑」的意思是分別後詩人想到友人踽踽而去,沿途問路,惶惶不安,令人無比牽掛。

2.這首詩沒有通過寫景來抒情,而是在敘事和想像中抒發感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薛華的依依深情,並且巧妙運用雙關手法,反覆詠嘆漫漫長路的艱險和悲涼,實則表現自己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

9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盡

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1.頷聯運用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本詩是怎樣以「春盡」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3.試分析頷聯兩句的意境:

參考答案:

1.頷聯選取了「水、花、雲、村」四個意象(2分),描繪出片斷的雲彩隨風吹灑一陣雨點,涓細的水流載著落花漂浮而去的畫面(2分)。

2.首聯抓住「醉」「酒痕」來突出「春盡」時的惜春之情(1分)。頷聯選取「細水浮花」「斷雲含雨」等典型景物來描寫「春盡」的畫面(1分)。頸聯緊扣「春盡」,寫出了「人閑」時對春歸的惆悵(1分)。尾聯借流鶯相顧、春愁略解,含蓄地表達了對「春盡」的感傷和悲嘆之情(1分)。

3.枝頭的花瓣片片飄落到水面上,又隨著涓涓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塊一塊的雲彩隨風灑下一陣陣雨點。這正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點都是讓人傷感的物象,不僅如此,詩人還自然的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於水面的落花,那隨風帶雨的雲塊,漂泊無依,正是詩人浪跡江湖的寫照。流水、落花帶走的是人間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聯想到正在走向沒落的晚唐社會,對於一個念念不忘國事的愛國詩人來說,這將盡的春光讓他那敏感的心更加凄涼哀傷,眼睜睜的看著唐王朝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才是最大的痛苦。這兩句所描寫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詩人的情緒是悲涼的。這兩句把物境、心境、與身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雋永的效果。

9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楚江懷古①

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②不見,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縣尉,寫下了《楚江懷古》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雲中君:雲神。「雲中君」為《楚辭·九歌》篇名,此處指代詩人屈原。

1.「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是晚唐詩中的名句,除「對仗」外,本句還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效果如何?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4分)

2.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原詩作簡要分析。(6分)

3.簡析此詩頷聯在寫景上的特點。(4分)

4.概括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兩句詩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1分)。「廣澤生明月」,「廣澤」即廣闊的洞庭湖面是靜的,「明月」本來也是靜的,但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以活潑潑的生命,將其冉冉升起的動感寫出來了,該句以動寫靜,描繪出了洞庭湖的闊大與靜(1分);「蒼山夾亂流」,「蒼山」是靜的,「亂流」是動的,該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青山茫的蒼,江流的喧鬧(1分)。兩句動靜結合,描繪出了一幅闊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1分)。(意思接近即可,答白描酌情給分)

2.詩題懷古,實是抒發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遊楚江,聽到「猿啼」,看到「微陽」、「亂流」等蕭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讓詩人倍感寂寞悲涼,對景懷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來。「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雲中君」。然而,雲神無由得見,屈子也邈矣難尋,詩人自然更是感慨叢生了。(2分)全詩以悲愁作結,既抒發了對忠君愛國但報國無門的屈原的愛慕、緬懷之情(2分),又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3.頷聯(1分):「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句寫聽覺,一句寫視覺(1分)一句寫物,一句寫人(1分);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1分)。

4.表達詩人遭貶後悲涼落寞的心境和遠謫他鄉的孤單離索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98.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

2.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

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

99.閱讀下面一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汴河曲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汴河懷古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注】①汴河:即通濟渠,隋煬帝時開挖的大運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龍舟:當年隋煬帝出遊時所乘坐的船隻。④不較多:差不多。

1.兩首詩都以「汴河」為題材,但所寫的重點不同,抒發的感慨也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這兩首詠史詩的表達方式各有側重,請分別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1.李詩重在通過敘寫汴河春色和隋宮的荒廢,抒發了對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傷今之意)。皮詩看似為汴河洗刷「罪名」,實則巧妙地對亡國之君進行了強烈的斥責。

2.李詩以描寫為主,觸景生情;皮詩以議論為主,欲奪故予,角度獨特。(意思對即可。)10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雨雪曲

盧照鄰

虜騎三秋入, 關雲萬里平。

雪似胡沙暗, 冰如漢月明。

高闕①銀為闕,長城玉作城。

節旄②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闕:指長城兩邊的山。②節旄:符節上裝飾的氂牛尾,此指唐軍旗幟。

1.頷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2分)

2.頸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3.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風沙一樣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樣明亮(1分),描繪了一幅滿地冰雪,天寒地凍的深秋邊塞景象(1分)。

2.(4分)①比喻(1分),將冰雪比喻為銀、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塞外奇麗風光(1分)。②反襯(以樂景寫哀情)(1分),以美麗的雪景反襯戰況的慘烈(1分)。

3.(4分)①對邊關將士的同情(2分);②對邊關將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推薦閱讀:

【轉】啟功書法作品鑒賞·唐人句(23)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鑒賞
『奇石鑒賞』十二生肖奇石鑒賞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
淺談古代詩歌鑒賞中的修辭與方法(一)

TAG:唐詩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