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一帶一路」峰會要發車啦,滴,美國卡

今天最稱得上爆炸性的新聞,是美國確定將派高級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帶團前來的,將是美國總統特別助理、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波廷傑。此君記者出身,先後在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呆過,後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情報人員在阿富汗服役,追隨已經辭職的弗林進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雖然並非首腦出席,但美國「參與」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蘊含了足夠的信息量,稱得上相當重磅的「神逆轉」。

巧合的是,一個月以前,俠客島就刊發了《我這有個一帶一路,特朗普你考慮考慮?》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讀舊文。

波廷傑

參與

誰會來參加「一帶一路」峰會,一直是世界各方關注的焦點。截至目前,確認出席的嘉賓名單中,有29國的元首和領導人,92個國家的9名副總理、7名外長、190名部級官員,以及61個國際組織的89名代表。

在今年4月的「習特會」上,習近平明確表示,作為全球頭號大國,歡迎美方參與「一帶一路」的框架內合作;但此前,對是否參與「一帶一路」,美國始終按兵不動,也沒有派出重量級官員前往北京捧場的意思。因此,在正式消息官宣之前,大多數觀點認為「美國將很有可能缺席」——就像奧巴馬政府曾經缺席亞投行那樣。

但就在峰會召開前2天,美國確認派代表團參加,事態完全逆轉。雖然參加峰會並不必然意味著美國未來會參加「一帶一路」的合作組織,但這就好比倆人約會,姑娘先答應你出來吃飯看電影,就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雖然「一帶一路」最初的規劃中,有幾十個沿線國家,但發展到目前,顯然已經不局限於地圖上的兩條線路,而成為一個依託歐亞大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復興、提振全世界經濟的全球計劃。

既是全球計劃,主要經濟體的參與就非常重要。比如傳統的西方七大工業國,首腦來華的是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因為有大選等國內事務,所以派了財政大臣、經濟部長等來華;日本派了自民黨幹事長,歐盟來了副主席,美國則是這一代表團。加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組織首腦等,「一帶一路」峰會的多邊參與,顯然已經從中國倡議變成世界共識。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改變了思路?

思路

首先是中美貿易關係的改善。此前,華盛頓的部分中美關係專家分析,如果美國「缺席」,其主要原因應該是特朗普政府尚未形成統一的對華戰略、經貿戰略思維。比如,到現在為止,他提名的駐華大使剛獲批准,但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和美國貿易代表等職位仍無人選,團隊內部對華強硬派和對華合作派仍在交鋒。

但從目前看,合作派暫據上風,中美的貿易關係改善也在首腦會晤的促進下邁出了第一步。就在宣布參加峰會的同時,中美宣布達成了十項貿易協議,涉及農產品、金融服務、投資和能源等多個領域。

其次,特朗普政府對「一帶一路」長期的觀望帶來了轉機,這和奧巴馬政府完全不同。2014年,中國宣布籌建亞投行時,奧巴馬政府充滿了猜忌與排斥,不僅拒絕加入,還主導了一場反對亞投行的「圍剿」行動,沒想到最後頭號盟友英國帶頭倒戈。

事實上,現在華盛頓智囊機構對對「一帶一路」所持的主流觀點是:這是一個由中國倡議的一舉多得的地緣經濟大機遇。這一區域內的人口、經濟規模,以及倡議所帶來的天量投資規模,都是美國難以拒絕的「蛋糕」。特朗普是個商人,他不會看不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

那麼,我們為何如此看重美國此次參與峰會?美國又能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何種作用?

角色

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看來,以此次峰會為契機,如果美國真能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具體合作中,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突破和機遇。

他給島叔講了一個故事。在跟英國48集團主席交流時,對方就提到,全球化有300年的歷史,英國引領了其中的200年。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英國在很多方面有經驗和優勢,比如沿線國家的宗教、法律、英聯邦國家的治理、包括當地的工程師協會、律師協會、會計師協會等,英國都有充足的資源,來幫助中國共同解決問題。

如果是美國呢?想像空間就更大。在現在的國際框架下,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內的國際機構,很多本身都是美國主導的。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也可以提供多方合作的平台和實力。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中國邀請多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就好比中國是創始群主,是創始人,但公司要發展,公司治理結構就會變成董事會制定遊戲規則、規範化團隊運作的階段。」王輝耀說。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奉行的是「交易式外交」(transactional diplomacy)路線,較少受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干擾,也更加務實。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美國與中國也確實存在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以金融為例,據亞洲開發銀行估測,「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需要高達1.7萬億美元的資金。而與之相關的三家機構,分別是亞投行、新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其資本總額僅為2400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可以在至關重要的融資領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與此同時,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每年都會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總計約130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商業銀行,而不是國家開發銀行。這說明,外國商業銀行也能在「一帶一路」框架內扮演重要角色。

此前,由於風險評估和監管不利,中國國有銀行和開發銀行在早期的海外投資項目已經蒙受過不少損失。這也促使中國的銀行在海外融資貸款項目中,採取更加小心謹慎的態度。而美國和西方金融機構的參與,恰有助於保障投資回報和加強資本運營監管。因此,美國商業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的參與,將有利於分擔中國的投資風險。

除此之外,在能源、基建、大型機械、通訊、IT等領域,「一帶一路」倡議也都能為美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根據林毅夫的測算,發展中國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就能創造0.7美元的進口,而其中又有0.35美元是來自發達國家。這說明,諸如通用電氣、卡特彼勒,乃至谷歌等企業,都會在未來分享到紅利。

在王輝耀看來,如果說英國主導的全球化是0.0版本,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是1.0版本,那麼「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參與改造的2.0版本。如果在中國的倡導下,多方合作整合起歐亞大陸、進而有助於全球經濟復甦,那這件事是很了不起的。

文/公子無忌、墨非(國觀智庫特約研究員)


推薦閱讀:

北京APEC峰會主場館
最新時事評論:東亞峰會考驗中國大國外交
亞歐峰會:溫家寶與野田佳彥「擦肩而過」(組圖)
總估值9900億的45位大佬齊聚,新經濟最強年度盛會!沒有之一!
萬點專訪|BCD丁柏鋒: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TAG:美國 | 峰會 | 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