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入門第31課-三乘教法

一、小乘

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斯里蘭卡等這些東南亞國家,保留著從佛陀時期一直流傳下來的教法,稱為南傳佛教。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出生在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成為凈飯王的兒子叫悉達多。悉達多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目睹生老病死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王位,尋找生命的解脫之道。

最初修行過程中,悉達多依止了很多當時最有名望的外道修行者,跟著他們學習各種拜日、拜月、拜火、瑜伽、禪定、呼吸、節食等修行方式,並且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所有老師門都無法達到的境界,但他發現這些都不是解脫之道。後來悉達多選擇了苦行,六年後他的身體已經瘦成了皮包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此時,悉達多覺悟到一味折磨自己也不是解脫之道。於是他結束苦行,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牛奶和食物並恢復了健康。

悉達多來到(菩提)樹下,以(吉祥)草為坐墊,心裡默默發誓,一定要證得無上真理,否則寧死不再起座。

他開始思維,輪迴的痛苦從何而來、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他從苦的果開始往回推。

首先,苦怎麼產生的呢?比如大家正在聽課,忽然間有一輛汽車咆哮而過,隆隆的聲音讓大家什麼也聽不見,於是大家對這個汽車產生了嗔恨心。要是汽車一直在那兒,還拋錨了,嗚——嗚——,一直這樣響著,大家的苦就會無窮無盡。

這就是佛陀發現的第一個秘密:痛苦的產生源於對自我的執著和對外界的拒絕。

外界不順著我們的時候,我們就產生了各種抵觸、厭倦、求不得的念頭,這些就是苦的因。佛陀通過這樣的觀察,發現痛苦本身不是一個痛苦,而是很多因緣聚到了一起,我們把這組合成的東西起了一個名字叫痛苦。比如說,如果我們不是在這兒聽課,汽車隨便響,誰也不會苦,但是若在聽課的時候,汽車一響,我們就苦了。

這就是佛陀發現的第二個秘密:苦不是苦,而是各種因緣的聚合。

佛陀發現了這個道理後繼續往下剖析,這種苦因怎麼樣才能讓它消失呢?你不可能讓自己變成像傻子一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不成木頭了嗎?佛陀認為,若想真正把苦因滅掉,必須找到它的根源。

然後佛陀發現了第三個秘密:痛苦的產生,源於我們的心在積極回應。

像剛才聽課的情況,當汽車發出隆隆的聲音時,彷彿在提示我們:痛苦吧!然後我們也非常積極的回應著痛苦,痛苦就這樣起來了。假設有個小朋友一直陶醉在個人世界裡玩耍,絲毫沒有理會或者回應汽車發出的聲音,那他就沒有我們所感受的痛苦。

佛陀進一步觀察,為什麼汽車是停在這裡,而不是那裡呢?答案就是:因果。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感受的這一切,全都是過去的業報。而一切因果的出處,源於我們對善惡的執著。我們動了善惡之念,就造了善惡之業,得到了善惡之果。善果就是快樂,惡果就是痛苦。

於是佛陀發現了第四個秘密:心創造了輪迴。心如果滅了,一切的因果造做就會停止,一切苦和苦的因緣就會消失。滅苦的方法叫八正道,滅苦的境界叫涅盤。

總結一下,佛陀首先發現輪迴是苦的,而苦的因緣是什麼呢?是集,一切因緣聚合集成,而集的這一切又是由心造作的,心如果滅掉,就能證入離苦之寂滅。為了達到這個境界而修行的方法叫道。這就是四聖諦(苦、集、滅、道),小乘的佛法都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

認識苦,是四聖諦修行的起點,也是走向解脫的第一步。世間萬物的生命,從開始,到結束,從慢慢堆積,到最後的幻滅,沒有什麼會是永恆,即使過程再長,再美好,結束,卻不過就是一瞬。就是生命,一切皆無常。懂得這些道理後,我們的認知就會開始改變,不會再去執著很多東西。美麗的建築無非就是鋼筋水泥,美妙的花朵不過就是春夏秋冬,看上去再健康再美麗的生命不過就是百年。明白這一點後,我們的內心就會升起希求解脫的意願,就會覺得只有解脫才能永遠地超越這些事情,這種對解脫生起的強烈慾望,就叫出離心。

雖然我們現在還完全了解出離心,但前面提到的認知已經足以讓我們不再貪戀世間上的很多事情。得到好處的時候,會認為這是過去善業產生的善果。遭遇痛苦的時候,也明白這是過去惡業導致的惡報。出離心就像一畝良田,覺醒的智慧在這裡播種、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出離心,所有的修行都會帶上功利、執著、攀比等,並最終走向與解脫完全相反的道路。

以上就是佛陀所說的第一種教法,叫根本乘或別解脫乘或小乘,這種教法的核心就是出離心,通過八正道的修行方法,最高可以獲得阿羅漢的聖果。

二、大乘

大乘的教法主要在中國,所以叫北傳佛教或漢傳佛教。

在小乘教法裡面,佛陀告訴我們痛苦的原因在於對自我的執著和對外界的拒絕而產生的。但是在大乘教法裡面,佛陀站在更高的角度告訴我們:因為不了解真相,所以我們總是有利益就去爭取,有損害就選擇排斥。遇到事情時,我們第一個念頭總是:這樣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就是一切的痛苦的根源,叫我執。大乘教法的核心,始終圍繞一個問題:我,真的存在嗎?

大乘最終要證悟的就是「無我」這個的概念。《心經》上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等。也就是說,這一切都無,無不是完全沒有,而是說不真實。比如魔術,我們都看到了,卻也沒有真的看到,所以無的概念是指不真實。同樣,所謂的「我」並不是真的存在,我們只是憑感覺認為有一個「我」,實際上經過剖析之後,我們會驚訝的發現:「我」居然真的不存在!只有在感覺和執著的時候,它才存在。

舉個例子,這裡有一杯水。假如我說這杯水是佛菩薩加持過的,喝得越多壽命越長,財富越多!大家聽到後立馬就產生了貪心,痛苦也就因此出現了,因為大家都想得到這個利益。如果我說剛剛跟大家開玩笑的,然後大家就不著急了。這說明什麼呢?只要你一執著痛苦就出現了,你一放棄執著痛苦就消失了。這種訓練方式會讓大家慢慢覺悟到「我」原來僅僅是一個名字上的執著而已。

既然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這個我執,那怎麼辦呢?大乘教法指出了一個非常殊勝的竅訣:忘記自己,去利益別人!

古人云:無私則無畏。我們為什麼膽小呢?因為擔心我的利益受損,所以我要小心。如果為了大家的利益,沒有私心的時候,就會渾身是膽。

為了對治我執,大乘教法就是修大悲心。一旦有了大悲心,自我執著的心就會越來越小。舉個例子,如果大街上有個人突然拿著水往你身上倒,你很容易就發火,但回頭想想,平時你的小寶寶,他要是尿你身上了,你反而擔心他,一點也不抱怨。一個是水,一個是尿,差別怎麼反而那麼大呢?原因很簡單,孩子是我的,自家孩子拉屎都是香的,別人就不行了,所以說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執。

佛陀以圓滿的神通和智慧告訴我們,無始輪迴中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一旦我們對此深信不疑,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就不會讓我們產生痛苦,反而產生無限的悲憫。

不是為了自我的利益,而是為了利益所有的眾生,令他們全部成佛和解脫,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第二種教法,叫大乘或顯教、顯宗,這種教法的核心就是大悲心和空性。

三、金剛乘

金剛是不壞的意思,就是不會被任何事情改變、破壞、增加、減少,換句話說,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東西,才稱為金剛。佛陀以自己內證的智慧作為道路,就叫金剛乘或密乘、密宗,主要存於藏傳佛教,比如無上大圓滿密法。

當我們以佛陀的智慧作為道路修行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地方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小乘以出離心為基礎,看一切都是不凈的、無常的、壞苦的。到了大乘,要修大悲心和空性,證悟「無我」的智慧。到了金剛乘,佛陀卻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秘密:一切本來就是清凈的。

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推理來領悟。在小乘的時候,我們明白一切的起源是心,因為心的執著導致了輪迴。到大乘的時候,佛陀告訴我們其實是因為無明的障蔽,我們的心無端地把本來不存在的「我」執著成有一個實在的「我」,所以產生了痛苦。然而到了金剛乘,佛陀卻告訴我們,原來能執著的這個傢伙,其實就是我們真如智慧的本性,只是我們不認識而已。舉個例子,冰棍和水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其實它們是水。水可以凝結成冰,冰融化又變成了水,水的自性是不改變的。冬天的時候,天上飄下來的東西叫雪花,夏天飄下來叫雨水,冷一點叫冰雹,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一個——水。我們只是看到了它不同的形態、不同的表示而已,水的自性是不會改變的。

金剛乘的要點就是這樣,當我們展現貪慾、嗔恨、邪見、傲慢和嫉妒的時候,佛陀告訴我們,其實這和我們本來具有的智慧是一碼事,因為我們不認識就把它變成了災害,造成了輪迴。當我們認識它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本來是清凈的,本來是覺悟的,所以禪宗說「煩惱即菩提」。

《楞嚴經》上有這樣一段對話,波斯匿王問佛陀:我們都有一個心性,但是我怎麼不知道它在哪兒呢?佛陀:大王,你小時候看到過恆河嗎?波斯匿王:看到過。佛陀說:大王,你現在老了,你還認識恆河嗎?波斯匿王:認識。佛陀:什麼發生了變化,什麼沒有變化呢?波斯匿王:剛看到恆河的時候我還很年經,而我現在已經垂垂老矣,但是對恆河的認識卻沒有改變。佛陀:不改變的這個東西,就是你的心性。

有一個東西,它不會變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卻能夠展現各種各樣的東西,是它在創造輪迴,是它在走向解脫,這個東西就是我們的心。八仙過海之一的呂洞賓曾經在他的道歌里說:順為凡,逆為仙,只在其中顛倒顛。順著執著和妄想的,就是凡夫;透過觀察執著和妄想,反觀自心,見到了智慧,就是聖者。只在迷和悟這一個概念當中而已,除了這一個概念以外,沒有一個眾生可得。迷亂了,我們說這是輪迴;覺醒了,我們稱為解脫,其實只是一念之差而已。然而在這一念之差上,我們需要非常多努力的修行。

你本來是佛,這是金剛乘和其他教法最大的不同,也是最殊勝的地方。顯教告訴我們,你現在是凡夫,發菩提心後通過漫長的修行可以成佛。密法不是這樣的,而是直接說:你本來是佛,你本來就具足和佛陀一樣的完美的功德,圓滿的智慧,沒有任何的缺失,甚至你比佛還多了一樣東西:無明。佛除了沒有無明之外,別的都跟你一模一樣。

無明不是一個有形狀的東西,而是不知真假對錯的一種妄想。如果佛果是究竟,那麼它就不是通過增添而得到圓滿的,而是它本來如此。如果通過增加之後才圓滿的東西,說明它是造作出來的,那說明佛也是無常的,不究竟的,佛的智慧也是造作的。因為佛不是無常的,佛就是圓滿的智慧,所以它不是造作出來的,它是本來如此。如果它本來就是這樣,那麼我們怎麼能夠從本來就是的狀態當中覺醒過來呢?這就是金剛乘教法的秘密。

我們若想真正從金剛乘當中獲取證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這裡只說一切金剛乘修法的要點,那就是取決於我們的因緣導致我們遇到的善知識。如果我們因緣具足,就會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並對他生起如佛一樣的信心。當善知識向我們作出指導的時候,我們的心和法義契合的第一瞬間就可以見到真相。這就是為什麼密法非常注重傳承,一個真正的上師,你以信心信任他,然後在法上面以正見建立起正信,以這樣的方式上師示以你教言,當你的心和教法相合的時候,你就成為了真相的本身,這一瞬間就叫見性,這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在阿傍大師的《深道六法》當中說:「密法當中的修行不同於其他的教法,而是像把一個東西放到你手心一樣的,把自性的本來面目赤裸裸的,明白清晰的放到你的手上,讓你成就了與普賢如來了無差別的佛果」。這就是密法無比超勝的地方,這也是真相,真是能這樣做到!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密法的成就並不在於修行多久,而在於機緣的契合,而機緣的契合需要正見和正信的培養,所以我們仍然需要精進的聞思修行,等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金剛乘真的那麼神奇的?確實如此。

舉個例子,古時候你要是一個草根階層的人想出頭,拿到皇權,就只有造反一條路,而且說不定哪天人頭就落地了。但如果你是皇太子,結果就完全不同了。就像你坐在那兒,天上掉個餡餅砸腦門上,就當了皇帝,就是那麼容易。所以,你是不是生到了皇家,而且是獨生子女,這個很重要。密法也是如此,沒有因緣的人遇不到,遇到了生不起信心,業障重的還會誹謗。如果有緣,就好像你一不小心投生到皇家一樣,而且還是獨生子,哪怕你說我不想當皇帝大家也會說:「哎呀!聖上,你切莫推辭啊」!這比起造反隨時掉腦袋的人來說,差別太大了!這就是因緣的差別。

再舉一個例子,也是佛經裡面的公案。有個皇帝為了讓太子知道治國的不容易和老百姓的疾苦,在太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出了皇宮。當然皇帝也悄悄派人看著,如果太子出現危險也會援手,沒危險的時候,就看著讓他受苦。太子到處跟人打工,受人白眼,吃剩飯,穿破衣服,什麼都幹了,最後變得非常堅強。忽然有一天,一彪人馬前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要召他回宮。他嚇壞了,大家告訴他,是你的父皇故意讓你去鍛煉,現在學業已滿,該回宮繼位了。

上面說明了什麼道理呢?當我們不珍惜教法的時候,我們要不斷地培養正見,不斷地培養正信,但其實真正的「皇帝」,也就是諸佛菩薩的代表--有緣的上師,他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我們,看著我們的心。他們知道我們到了哪裡,有時候甚至故意讓我們受苦,等到機緣合適的時候,就會忽然指示我們自性本來的面目,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自性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有,並不是上師給我們一個,而是上師把我們本有的東西顯發出來,就好像皇帝直接認證你是皇太子就夠了,你不需要再去造反,直接去繼承皇位就可以了,這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金剛乘的關鍵之一就是上師,這也是為什麼密法講四皈依,因為上師代表了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是我們解脫的關鍵。《文殊大圓滿願詞》說:「非從造作道中新修成」。不是新得來的,是你本來就有的,因為你不認識,所以需要善知識指導,讓你認識。漢地有很多證悟的公案,比如六祖惠能大師,證悟就是一瞬間的事,根本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抗日持久戰一樣,需要經歷多少的過程,我要念多少咒,我要幹什麼,都不是。

雖然本智(自性的本來面目)非從造作而來,但是方法上我們仍然需要造作,因為我們不造作就不知道幹啥。比如說講課,放一張桌子主講的人坐那兒,其他人坐在周圍聽,這叫講課,就是有一個東西才顯得是那麼回事。再比如說,國家的威嚴在於一個國家的實力,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儀仗隊的人,披掛整齊,才顯得是那麼回事。

打磨雖然不等於美玉,但通過打磨可以讓你看到美玉。手指頭不是月亮,但通過手指頭可以看到月亮。因此方法非常重要的,沒有方法將見不到真相,所以在真正修行的道路當中,方法和最終的智慧是平等的。就像什麼呢?一樓和二樓之間連接的是樓梯,因為有了樓梯,哪怕八十歲老太太也可以輕鬆上到二樓。因此方法和目的是同等重要,有了目的之後有方法才能達成,這兩者是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大日經》當中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以方便為究竟,這是達成究竟的途徑和方法,當你達到的時候,你就成為了真相,再不需要其他的事了。

四、總結

小乘、大乘、密乘,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針對不同根基眾生所宣講的三種教法。小乘主要講輪迴、痛苦、無常和出離心,通過無我的智慧結束因煩惱、無明和業力造就的輪迴。小乘是以個體為根本,每個人通過修行分別都可以得到解脫,所以也叫別解脫乘。在小乘之上,佛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幫助更多的人去學習和修行解脫道,這樣一種教法稱為菩薩乘。菩薩乘不再為了自己一個人,而是所有一切眾生。菩薩道需要一個廣大的發心,長遠的發心,不能急於一時,要讓自己的心胸寬廣,逐步建立起未來覺悟和解脫的因緣,這也是我們所說的般若波羅密多乘,或者叫大乘,或者叫顯教(宗)。當我們以佛陀的智慧作為道路修行的時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金剛乘,也就是密法,也叫持明乘或秘密乘,這就是佛所說的第三乘法。

小乘、大乘、密乘教義由淺入深,就像世間的學習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大師曾說:密宗的教法最為高深,修持最為真切。現在很多人因為不懂其中的道理,輕易的誹謗密法,造下無邊罪業,讓人痛心。

佛陀在《真實名經》說:「於諸三乘出離中,唯住一乘之成果」,以三乘法來導入修行,最終是以一乘法而成就佛果的。也就是說,其實最終成佛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只不過在過程當中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因緣,不同的善根,不同的喜樂,為大家建立了不同的法門,從最終的意義上是平等的,但修行的道路是不同的。

【本課完】

下面是3道測試題,請認真學習思維掌握本課內容後,選出您認為正確的答案。

參考答案請關注公眾號後回複數字31,佛法入門系列課程會不定期推送,感恩大家的關注和學習。

俞公遇灶神記


推薦閱讀:

王爺的問題
佛學入門(大多絕版)轉載功德無量
佛學入門
佛學入門第1課-認識佛教
佛學入門第16課-輪迴之謎

TAG:佛學 | 佛學入門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