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刀劍鑒賞
* 上圖為宋遼時代鋼鐧,銅配件。整體與局部寫真。武器的分類 由於武器的種類繁多,最通行的一種分類法是以武器的"動能"來做區分,以火藥為能量的稱為火器,如步槍、火炮等。其他除火力之外以人力、獸力、 機械力等為動能的稱為冷兵器。另有以遠距離傷敵的稱為遠射兵器,如弓弩類。帶長桿的稱為長兵器,如槍、矛;帶短柄的短兵器,如刀、劍等。而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區分通常以其長度是否超過成人男子的眉為準。超過的為長兵器,反之為短兵器。此外也有依武器使用方法分類的,如棍棒為打擊兵器,九節鞭為軟兵器,流星錘為繩系兵器,趁人不備攻其不意的叫做暗器等。總之,分類不一而足,至於哪種分類方法才合乎科學性則見仁見智,由於我國在兵器史上因流傳下來的實物種類繁雜,歷年來又缺乏系統的整理、,所以在考證與分類研究上有一定的難度,但也因此提供愛好者有廣大的探索空間。
護手特寫,陰刻錯金工藝,與日本平安時期類似。* 唐代古劍,刀刃已經鏽蝕殆盡,鐵鏽成片脫落,但仍可看到千錘百鍊的鍛造痕迹,陰刻青銅裝具,護手錯金,是日本刀的原始典範.(整體與局部寫真)生產與製造 我國在歷朝代都擁有龐大的軍隊,人數通常在數十萬之譜,隋煬帝在遠征高麗的時候,就有一百多萬兵員,要把這麼龐大的部隊武裝起來,必須有大規模武器生產系統支應,因此設有專職機構,不僅由國家直屬的機關製造兵器,還大力推出民間及地方的武器製造業。對工匠進行嚴格的規範與專業培訓,在唐代規定刀匠的培訓時間為二年,箭簇為一年。從漢代到明代我國不僅在數量上超越各國,而且在鋼鐵冶煉技術上也居領先地位。漢朝刀劍冶煉鍛造技術已達成熟階段,這種成熟的技術取決於一、開發1200度以上的高溫爐,從而進行高溫下的精鍊。二、發明了鼓風爐能夠在冶煉過程中持續提供充分的空氣,始終維持爐內高溫以達到精鍊的效果。三、成功的運用煤炭,利用煤炭作為煉鐵的原料可以迅速的獲得高溫效果,如果在八、九百度的環境下熔化,鐵礦含碳就低,煉出來的質量太過柔軟,通過加熱將鐵進行鍛冶,去除雜質,提高含碳量增加鐵的硬度。這種鍊鋼技術早在戰國時代就已開始,到了漢代已經達到了成熟的地步。從實踐中發現了來回摺疊鍛打可增加鋼材的彈性,淬火可以加強硬度,於是有了"百鍊鋼"或"百劈刀"的用詞。把加熱的鐵急劇冷卻提高硬度的淬火技術早為中國人所掌握,並普遍採用這種熱處理方式來提高刀具的硬度,尤其是刃口部位。在淬火處理過程中對於水溫的控制與水質的挑選特別講究,到了公元六世紀時除了水之外,有些還選用野獸的尿液或油脂作為淬火材質。鐵經過淬火處理後雖然提高了硬度但是也變脆了,到了北宋開始採用冷煅法進行加工,隨著提高了刀具的強度。
鐵制九節鞭,每節環環相扣,手執一端,另一端形狀尖銳如子彈頭藉此傷敵,是一種軟兵器.關於花紋鋼的探討 所謂花紋鋼是指刀具為了增加強度與韌性,經反覆摺疊錘鍊而在刀面上所呈現的肌理紋路,紋路的原始意義在於實用,而後發展成一種藝術,紋路的藝術水平自然悠關作品的價值。花紋鋼一詞是近代人習慣用語,又稱為大馬士革鋼,其實都不確切,在我國南方地區稱為"鍛紋"。在日本稱為"地肌" ,刀刃上的鍛造紋路在我國應稱為鍛紋比較能夠襯托出科學意涵與工序方法。現代人對花紋鋼似乎懷有神秘與崇拜心理,其實兵刃紋路是在鍛冶過程中所留下的工序痕迹,而產生附加的藝術價值,不應該視為何等神器,除了我國之外,亞洲各國古兵刃大多都是所謂的"花紋鋼"所做,其中以伊斯蘭國家、印度、東南亞等地區的紋路最為絢麗。就我國古刀具而言只要以傳統工序製作的大多數是花紋鋼。但由於材質與鍛冶方式有別於亞洲其他國家,因此紋路不易顯現 ,而不是沒有紋路。現代人由於熱烈的追求紋路,於是採用一定比例的酸性液體塗抹刀具表面使花紋呈現出來,如果用酸過量會使刀面發烏失其應有的光芒並傷及質量,因此在追求花紋鋼的過程中應重視的是鍛造的質量與紋路的美術效果,而不是有紋路就是寶刀,因為古刀幾乎每把都有紋路,甚至現代遵古法製造的作品其紋路的花俏與燦爛並不亞於古刀,如能明白這一點應當能理解作品本身只有古今 、良窳 、材質之別,而無真假之分。 鍛紋呈現的效果與研磨材質及技術有著絕大的關係,在日本使用叫做的"地艷"的磨石處理淬火波紋"刃文",用"地艷"呈現出細緻的鍛紋,用鋼鐵材質所做的"磨棒"處理出如鑽石般的鋼鐵光芒,使用稻草灰、鹿角粉、牛涎等特殊材質處理出晶化現象,如星點如水雲的紋路。中國刀具如能在研磨材質與技術上有所突破,傳說中寶刀的光澤與鋒利勢必再現。
未經酸處理的流雲鍛紋及燒刃紋(實物局部放大)。
各種不同的刃紋中國刀劍的鑒賞 刀劍鑒賞必須朝向多角度與多層次的思考,而不能從單一角度著手,如單以鋒利或鍛紋來界定一把刃物的優劣是不夠全面也不夠科學。大體上應分為刃部及裝具兩大部分。刃部:首先看鍛工是否精良,折鍛是否精密紮實,刃身的彈性刃口的硬度及紋路的美術性。鑒賞刃部的過程只能用眼力,不能試刀。而後看整體刀形刀姿 所謂的"體佩",平衡與重心的結構,察看有無刀工鍛造時所留下的是紕縫等工序瑕疵或後天人為的損傷,刀體表面的研磨水平等。如帶雕刻更得細看雕工,如題材雕刻或血槽都得鉅細靡遺的審視。雕刻通常具有畫龍點睛之效,如雕工失敗則如同畫蛇添足,反倒降低了作品價值。裝具:對於整套裝具的設計、施工、材質是否具有藝術性完整性及稀有性,對於各種材質是否能掌握其特性並發揮其特性使各種材質能展示特有的藝術魅力進而使作品具備生命力併合乎美學原理。在欣賞之餘能使人感受與作品之間的對話與互動,簡單的說就是找尋特殊的感覺與氣質,這麼說可能比較抽象,如果能多看實物、書籍、圖片及相互討論,自然就能養成鑒賞功底,切勿以訛傳訛道聽途說,以免誤入其途。總之,除了與同好相互切磋外更要尋找好的資料與好的環境好的氛圍,這些都是培養鑒賞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中國刀劍藝術博大精深,留傳下來的精品與資料都略顯不足,中國古兵刃的鑒賞學習無法像現代刀具那麼易學又快速,愛好者得膽大心細,以科學的態度加上藝術素養,切忌燥進,假以時日必有暫獲。
明代中型單手腰刀,刀身細長,直鍛紋如流水飛瀑,大漆握把,壽字銅裝具,品位高雅。(整體與局部寫真)
明朝鏢局用刀,鋼質堅硬,刃口鋒利,理石鍛紋,刀尖部位呈雙刃造型。其他文章列表:
推薦閱讀:
※千里共嬋娟,那些關於中秋的經典詩...
※關於,時光里的印記
※還是關於婚姻……
※關於情感的精美話,讓人安定的愛情
※關於男人和女人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