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鷹:多黨合作競爭制——中國政黨制度改革的可能模式

● 劉山鷹 (進入專欄)一、一黨制與多黨制的選擇簡單地把中國的政黨制度理解為一黨制或多黨合作制是不全面也不準確的。在官方文件里,一般認為中國的政黨體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並認為「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中國多黨合作的基本特徵(《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OO七年十一月)。這樣的論述大體不錯,但未免局限。如果把香港、澳門的政黨計算在內,再把台灣的政黨計算在內,上面的說法就難以成立了。我們無法確認台灣的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新黨等與大陸的執政黨和民主黨派之間是多黨合作的關係。如果固執於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論述,那豈不是把香港、澳門和台灣拒於中國之外? ( http://www.tecn.cn )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無法解釋中國共產黨和台灣地區執政黨中國國民黨之間的關係,無法解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領土以內、大陸以外的各政黨(比如民進黨)之間的關係,同樣,也無法解釋大陸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其他政黨(中共以外)之間的關係。 ( http://www.tecn.cn )大陸用「一國兩制」的政治安排和「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制度,妥善解決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那麼,如果兩岸和平統一值得期待,大陸的政黨制度將作何調整以為接引之態呢? ( http://www.tecn.cn )即便不考慮港澳台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在中國共產黨大力推進黨內民主、中國社會新階層日益走強、社會多元化已成現實、民主政治已是眾望所歸的形態下,如何以繼承和改革的精神使之與時俱進、使之不斷豐富而不負眾望呢? ( http://www.tecn.cn )大陸不是一黨制。除了中共以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但不是一黨執政制,嚴格地講,參與執掌政權的還有民主黨派人士(如萬鋼、陳竺)。大陸也不是多黨制,雖然有九個政黨。多黨制的實質是多黨競爭制,而大陸是多黨合作制。民主黨派與中共之間是合作關係,各民主黨派之間也是合作關係。 ( http://www.tecn.cn )二、現行政治體制的彈性和包容度一方面要承認中國政治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承認,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也存在相當大的彈性,有很大的包容度,可以容納和引入新的力量和機制。比如: ( http://www.tecn.cn )1、「一國兩制」成功實施。在一個國家之內,同時容納兩種不同的經濟、政治、社會制度,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設想。香港回歸十年的發展證明了這個設想的可行性。香港仍然是東方之珠,而且更加璀璨亮麗。香港十年的發展也給人們帶來另外的啟示,那就是,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運轉一套跟大陸不一樣的社會制度。 ( http://www.tecn.cn )2、經濟改革基本成功,創造了30年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奇蹟。經濟改革的意義不能夠僅僅把它局限在經濟領域內來探討,用「經濟成功、政治失敗」來解釋似乎有點酸溜溜。國企改革,分稅制改革等,既是經濟改革,又是政治改革。政治不動,經濟怎麼改得了?應該這樣說,30年既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奇蹟,同時也成功地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政治改革奇蹟——中國共產黨政治路線的改革,它使整個國家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政治路線的根本改革,就不會有30年經濟改革的巨大成就。人們對中國改革認識的一個最大誤區就在於認為中國只進行了經濟改革而沒有進行政治改革,恰恰相反,沒有政治改革,就沒有經濟改革,政治改革是經濟改革的前提。 ( http://www.tecn.cn )3、在社會急劇變革的同時,維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和國家的統一。也就是說,這個政治體系盡自己所能,容納了諸多變革的因素,而且這個體系還維持到現在。這說明這個體系本身也在因時而變。 ( http://www.tecn.cn )4、現有政治體制基本容納了中國絕大多數的政治精英。這些方面的事實說明,在政治改革中,應該充分認識到既有資源和既有政治體制的作用,並依託現有的資源和體制進行。「非舊無以為守,非新無以為進」。政治改革的實質,只能是在既有政治體制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換句話說,沒有這些資源,中國的政治改革根本無從下手。 ( http://www.tecn.cn )不尊重現實,不尊重歷史,恨不得一切從頭再來,以改革之名行急進主義之實,於事無補反而有害。要知道,政治是最現實的事情。正如嚴復所說:「其進彌驟,其途彌險,新者未得,舊者已亡,悵悵無歸,或已滅絕。」所以,不尊重傳統的政治浪漫主義只具有批判性意義,不具有建構性意義。 ( http://www.tecn.cn )另一種政治改革的觀點是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認為這積極又穩妥。筆者認為這具有片面性。發展黨內民主固然是好事,值得期待和歡迎,但是,這解決不了對於執政黨以及執政黨官員的外部監督問題。現在的腐敗泛濫很大程度上不是黨內民主不民主的問題,而是執政黨和執政黨官員受不受外部監督的問題。比如說,黨章規定,執政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如果沒有外部監督,這樣的規定僅靠自我監督是不可能實現的。 ( http://www.tecn.cn )三、一黨主導的多黨合作競爭制——中國政黨制度改革的可能模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一種很好的制度。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這些制度能夠更好地運轉起來。要讓這樣的制度很好的運轉,必須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中國政治既要強力有效又要民主,必須尊重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結構中的主導型作用。政治的第一要務就是為社會提供安全和秩序。如果有了民主卻沒了安全和秩序,那是得不償失。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民主的經驗看,發展民主的過程,往往會導致社會失控,「新者未得,舊者已亡」,前後不靠,國家動蕩。所以,尊重共產黨在政治改革和國家生活中的主導型作用,是保持國家穩定的前提。 ( http://www.tecn.cn )如何讓中國的民主制度系統很好地運轉起來呢?筆者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激活機制,也就是說需要一個恰當的動力機制。動力也不可過大,否則釀成「參與爆炸」,好比一輛摩托車裝上12缸的汽車發動機,無法控制。只有找到了安全恰當的激活機制和動力,能把既有的民主設計激活,同時又增強政府效能,維持政治穩定,使之良好運轉,才有可能說中國的民主模式已經確立。否則,很多制度在那,但效能有限,資產閑置。 ( http://www.tecn.cn )這個激活機制我稱之為一黨主導的多黨合作競爭制,本思路來源於以下思考:1、筆者在本文第一部分已經就一黨制和多黨制進行了區分,中國大陸是一黨制,同時存在8個民主黨派,大陸的政黨體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多黨合作的內涵包括中共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共和民主黨派之間不存在競爭執政地位的關係,各民主黨派之間也不存在競爭關係。那麼,究竟可不可以把現有的制度稍加改革,究竟可不可以在多黨合作中引入競爭機制呢? ( http://www.tecn.cn )2、借鑒經濟改革中增量改革的思路。在尊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尊重其在政治改革中主導地位的前提下,能否把中共以外的人士以及新興的社會階層當作增量改革的載體? ( http://www.tecn.cn )3、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其中「互相監督」的規定表明,共產黨有權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有權可以監督共產黨。現在的情況是共產黨監督民主黨派容易落實,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不容易落實。所謂「長期共存,榮幸榮幸;互相監督,豈敢豈敢」,導致這種局面一方面有歷史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沒有具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中共對民主黨派的監督實在便捷,而民主黨派對於中共的監督則難免流於文字。 ( http://www.tecn.cn )有沒有可以落實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的制度措施?具體設想如下:1、借鑒「三三制」,在各級政府領導幹部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中,中國共產黨佔2/3名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佔1/3名額。事實上,現在中央政府也在有意引入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出任內閣成員。 ( http://www.tecn.cn )2、在各級政府領導幹部(內閣)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中,只確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佔1/3的總量,至於每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佔多少名額不作具體分配,由他們互相競爭。也就是說,划出1/3名額的競爭區域。各民主黨派的各級人大代表候選人由各黨派推薦,無黨派人士候選人由中共提名。各民主黨派政府官員候選人由各民主黨派推薦,由各級政府行政長官提名;無黨派人士候選人直接由各級政府行政長官提名。 ( http://www.tecn.cn )3、在各級政協組織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名額比例可以比各級人大更高,在50-60%之間。4、前兩項規定可以通過修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的方式給予法律的確認。這樣的設想有什麼好處?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仍然是既有政治格局中決定性的力量,這樣可以保證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政治穩定。2、激活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中共和民主黨派之間不形成競爭關係,合作關係依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之間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各民主黨派為了保證自己推薦的候選人當選,必定會把其中最優秀的人推薦出來。無黨派人士中的優秀分子也會脫穎而出。 ( http://www.tecn.cn )3、激活了各級政府和人大,也激活了人大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可以加大人大對政府監督的力度,有效遏制權力與資本的勾結,各級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會得到有力制約。 ( http://www.tecn.cn )4、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客觀上必然對中共官員形成比照效應,促進中共官員提高執政能力和勤政效率。5、有助於構造一個強大有效的政府,有助於強化中央權威。因為各級人大代表行使權力的依據只能是中央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激活了各級人大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激活了中央權威。 ( http://www.tecn.cn )6、客觀上形成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於執政黨的監督,有助於促進執政黨的廉政勤政建設。7、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不斷增長的政治參與問題,為各界社會人士開闢了政治參與的渠道,同時滿足了有序政治參與的要求。 ( http://www.tecn.cn )如果為了更加穩妥起見,可以將1/3的總量再進行切分,允以5年的過渡期。其中1/2按照既有模式選擇、任命,另外1/2名額用於競爭。 ( http://www.tecn.cn )進入劉山鷹 的專欄本文責編:frank文章來源:作者授權天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tecn.cn)。
推薦閱讀:

獨特的中國貨幣制度
如何評價偷別人作品去面試的應聘者?
無陪護病房制度實施範例和評價
甘懷真:皇帝制度是否為專制?
不靠制度而是成員的自我約束力管理團隊是否可行?為什麼?

TAG:中國 | 制度 | 改革 | 合作 | 競爭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