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涼水中心校 劉穎
教學內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緻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引入語:爬山虎不是動物,可它卻有腳,而且會爬,這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就來揭開爬山虎的秘密好嗎?
一、請同學們看視頻。
1.你看到了什麼?
2.有什麼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麼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採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後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看視頻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b、腳的形狀;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麼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儘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麼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說出怎麼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聖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麼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牆,所以才有葉聖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又怎麼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自由說)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係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麼?
2.你要向葉聖陶爺爺學習什麼?(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六、作業。請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我覺得這堂課的教學環節我的設計應該是合理的。
1、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設置懸念:爬山虎不是動物,可它卻有腳,而且會爬,這是為什麼?課件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2、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於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一做風吹過爬山虎的葉子時是怎樣拂過、漾起?使得學生入情入境的把相關句子讀得很貼切。接著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而班上的學生幾乎沒人能畫的出來,這是出乎我意料。如果我把這一環節換成拿實物給孩子們看,或者自己在黑板上先示意畫爬山虎的腳的簡筆畫,那麼這一環節就不會失敗。讓學生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使其明白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3、我在教案中又安排了這樣的內容: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說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今後,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並且把平時積累的好詞妙句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寫出和作者一樣棒的文章,有沒有信心?(有)另外,我對在引導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係時,教學語言過於直白、繁瑣,使得學生在這一環節中還處在霧裡霧中。我應讓他們在讀中感悟,這也是本課的不足。4、我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的收穫,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另外,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布置的作業是:以根據平時對校內植物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以促使學生課外去觀察植物以及去閱讀一些有關植物的資料,以便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體現。
推薦閱讀: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分析
※《雨霖鈴》教學設計
※從Blackboard和Quality Matters 看美國大學網路課程設計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