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正在上的十個當
06-19
1. 經濟永遠繁榮 繁榮與衰退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自古就有「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說法。通貨膨脹可以製造烈火烹油般的盛世,但債務的積累最終會導致一場總清算。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充滿兩極性:戰爭與和平,蕭條與繁榮,債務和儲蓄,計劃與市場……世界永遠不會一直停留在一個極端。當所有人都試圖通過投機不勞而獲的時候,這樣的繁榮恐怕也就是強弩之末了。那些預計中國GDP在2020年趕超世界第一的人,完全沒有考慮期間可能出現的諸多變數。他們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2. 房價永遠上漲 人總是有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感覺」。美國剛剛爆發完次貸危機,而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卻絲毫沒有領悟到任何教訓,反而隨著4萬億信貸資金入市一路暴漲。房價永遠上漲?沒錯,但那是指長期趨勢。長期而言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任何東西都只會上漲,然而短期表現卻是另一回事。美國之所以出現次貸危機,就是因為美國人堅信「房價不可能下跌」,的確,從1966年開始編纂的全美房地產指數,一直到2005年,期間沒有一年是下跌的,只是漲幅不同。可這並不是歷史規律,一旦人們將其視為一種「必然性」開始投機,情況將迥然不同。房價的平均漲速應該和收入增速保持一致,如果先前漲多了,那麼對不起,「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市場不講剛性需求,只講有效需求 3. 利率會永遠維持在低位 有這種想法的人估計受到了「主流專家」們關於「通貨緊縮」的忽悠。事實是我們現在仍然處於通脹狀態,而非通縮。央行印鈔票是通脹的根本原因,CPI上漲只是通脹的表象。從貨幣出籠到CPI升高,中間有12至18個月的延時。一旦通脹預期升溫,央行必須加息,不加息國家就有陷入惡性通脹的危險。按現在的貨幣發行量,如果利率不提高到10%以上,我們估計就離辛巴威不遠了。如果您的房貸仍然是屬於「可變利率」型的,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4. 錢永遠能買到所需之物 錢本身不是財富,而只是對財富的一種索取權。當一種貨幣發行泛濫,最終被大家拒絕接受的時候,那麼這種財富索取權就會完全喪失。自從脫離金本位之後,除了惡性通貨膨脹的「終極威脅」,再也沒有任何能制約中央銀行濫印鈔票的機制,因此惡性通脹必然、也只能是當前世界金融體系的最終結局。這或許有些危言聳聽,但理論上是絕對成立的。在全球性惡性通脹的過程中,你無論有多少錢也沒用,因為沒有人會願意用自己辛苦勞動的果實和你的「錢」進行交換。 5. 農產品會永遠保持低價 過去十年,幾乎所有資產價格都翻了數倍。但唯有農產品價格依舊低廉。如今全球資本市場泡沫破滅,而房市要麼正在跌,要麼即將跌,那麼美聯儲印刷的幾萬億美元鈔票會流向哪裡?在經濟不穩的時候,政府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扶助農民,因為「穀賤傷農」。農產品是生活必需品,你可以一天不開車,但你無法一天不吃飯。一旦農產品上漲並形成財富效應,資本也會競相追逐。在即將到來的高通脹時代,如果說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避險(至少保持和平均物價同步上漲)的話,那麼正如羅傑斯所說,「除了農產品和貴金屬,我很難想像還能再有什麼其他領域值得投資」。 6. 自己的飯碗永遠不會丟掉 你覺得自己有一份「好工作」?悠著點,別太得意了,要知道再好的工作都不過是一份臨時工。尤其對出口行業和外資企業,隨時要做好丟飯碗的準備。今天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無論是人民幣大幅升值,還是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第一個死的都是出口或外資。許多人甚至還在用過去5 年別人工資增長的速度來預估自己未來的工資漲幅……時過境遷,過去的盈利模式很快就沒用了。如果你還年輕,多想想如何增加自己的技能來滿足內需吧。 7. 自己與家人永遠健康 現代工作的高強度、快節奏讓我們備感壓力,各種職業病屢見不鮮。或許你認為,「我還年輕,有的打拚,沒什麼好擔心的」,沒錯,健康是福,可我仍打算向你潑點冷水。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作息、調節飲食、經常鍛煉保養自己,但很多事情並不是你能掌控的。你知道漫天的電磁輻射會對你的身體造成怎樣的損害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後,你知道每天自己喝下的水,呼吸的空氣中有多少毒素嗎?除了蘇丹紅、三聚氰胺之外,你能確保自己哪天不會再接受一堂化學普及課嗎?或許你覺得自己有房有車,有很好的收入,可你不覺得自己很脆弱嗎?一旦失去工作能力,而手頭又沒有足夠的積蓄,怎麼辦?就算你的身體一直健康,但父母呢?家人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人的擔子只會越來越重,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已經很累了,那麼做好心理準備,難走的路可能還在後面呢。 8. 自己永遠有激情和活力 如果按照GHP(幸福指數)而非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話,我們恐怕瞬間就會被打回原形。仔細想想,一年下來您忙忙碌碌,有幾件讓您真正感覺幸福或開心的事?股票今兒個漲了,明兒個就套了;房子買了,飯碗丟了;車子買了,油價調了;好容易開車上路了,又被「釣魚執法」了……那些相信趁年輕「趕快買房」就能獲得「工作激情和動力」的人,很快就會感覺無奈和疲憊。真實世界是殘酷的,把未來想像得過於美好是一種幼稚的表現,提前還貸不是夢想,而是妄想。年輕人懸樑刺骨的奮鬥精神著實可嘉,但只可惜這並不是一個按勞取酬的社會,不了解遊戲規則只會任人宰割。 9. 明天永遠是今天的延續 「未來不確定」是一個永恆命題。誰都不能預知未來,但誰都需要計劃未來。因此「明天是今天的延續」似乎是一個最合情理的假設。然而歷史證明,某些事件即使概率再小,但只要這樣的概率存在,它就總會發生。因此從長期或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小概率事件」幾乎是必然事件。樂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過於樂觀就是一種魯莽,你至少需要擁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別人都認為形勢一片大好,經濟已經復甦的時候,保持一份理性的頭腦,防患未然,未雨綢繆未必不是件好事。 10. 站在多數人這邊永遠安全 「群體性思維」是人類的通病,尤以亞裔人種為甚(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歷次金融危機的買單者總是亞洲人)。人們往往認為「大家的選擇准沒錯」,站在多數這一邊是「絕對安全」的,再加上一堆主流學者和專家推波助瀾,沒點耐力和主見還真不行。其實只要回過頭來看看,不難發現眾多「群體愚昧」的實例。荷蘭曾經將一株鬱金香的價格炒到等同於萊茵河畔的一幢別墅;日本東京都一帶的地價曾經等同於全美地產價值的總和;納斯達克泡沫時人們普遍相信「新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網路公司可以將30%的年利潤率一直保持10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前,人們普遍相信不用工作,不用首付,只要買一套房,一生就可高枕無憂,因為房價永不下跌……撇去那些複雜的計算公式,單單用常識就可一眼識穿許多「主流共識」的荒謬性。如何擺脫群體思維的約束,獲得獨立思考能力呢?多讀歷史准沒錯,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
推薦閱讀:
※政經薦讀 | 中國如何令南海國家心服口服?(附書單)
※中國二十王朝覆亡的真相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47) - 朱辰彬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國人最懂教育
※閭丘露薇:中國遊客境外購物怎麼成了全球之最?(新京報 200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