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雙重」與「偏沉」,不得不說的秘密

每天與和美太極不期而遇

熱愛太極,傳播健康!

我看過網上的文章,也在多個太極論壇上注意大家對「雙重」問題的看法,基本上全是錯誤的,而正確的觀點,基本上沒人談,或者有人談了一句兩句,馬上會被鋪天蓋地的錯誤觀點所淹沒。

為什麼會這樣?

我想主要是2個原因:一者,「雙重」問題針對的是實戰的正確方法,該問題的破解意味著太極拳最大要訣的解秘,出於對太極拳實戰破壞力的恐懼,悟道者多諱莫如深,王宗岳也只是隻言片語,言之不詳,這才留下了這一千古謎題。

二者,雙重,非真正懂勁並有實戰經驗者不能真正理解,而現在習練太極拳者,真正懂勁並有實戰經驗者了了。真正懂勁,意味著長期的太極功夫積累和身體較深層次的通達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較高的技擊敏感,這在當下,確實比較少見。在太極拳逐漸走向健身化的近現代,有實戰者經驗者更是少而又少。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人說出雙重的真正含義,也不容易被認可。

雙重的本質:1、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正確的方法是「偏沉」,所以它原來的意思是技擊法和實戰法,不是盤架法,由於在對戰和盤架中引起僵滯的原因都是不明陰陽,後世將「不得機得勢」的盤架也稱為「雙重」,只是一種引申或者誤解,這兩個意思,必須明白。2、偏沉,是指在與對方粘連後施加給對方的掤勁不是直的,它與對方的重心有一個小小的夾角。3、只有存在這個小小的夾角,才能形成「偏沉」,只有形成「偏沉」,對方才能在一種極不自在的狀態下為了達到中正而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斷加勁,並且向著你給對方預留下的區域走進,這樣才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借力打力」和「引進落空」這兩個目的。 4、而雙重,就是直接用我的重心,打擊和破壞對方的重心,重心對重心,謂為雙重,現在很多推手,就是這麼搞的,而且世上的人們普遍地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太極。大道至簡,就是這麼簡單。 偏沉,其實就是大白話,當我們一個肩膀擔負或者扛著東西過多,會被壓偏沉;當我們兩手拿的東西重量不一,會說自己偏沉。其根本特徵,都是身體失去中正,不得勁,不舒服。可見,「偏沉」和「中正」是一對陰陽。王宗岳所說的偏沉,實際上是(令敵)偏沉。 「偏沉」的目的和作用:偏沉之法首要的目的在於「引」,也就是「牽動」或者「調動」敵人。其作用在於解決臨戰對敵的主動權問題。臨敵對決,主動和被動是一對非常重要的辯證關係。很多人認為太極拳「後發制人」,就是睜著眼等著敵人來打我,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很多太極拳習練者一到臨敵,便茫然不知所措,陷於完全的被動,這種消極被動,完全違反了太極拳論「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的辯證觀點,正是不懂得「偏沉」理論的結果。從偏沉的觀點也可以看出,太極拳是一種是爭取主動的拳術,雖然不主張盲動和先行發力,但要求主動干擾和破壞敵人的重心,「攻其所必救」,敵人不得不應,也不能不動,從而有效地「牽動」和「調動」敵人,為最終的引進落空和借力打力創造條件。 陳鑫所說的「虛籠詐誘,只為一轉」,正是對這一理念和過程的生動描述和高度概括。「偏沉」在太極拳理論中的地位及其與「舍已從人」的關係: 通過上篇日誌的論述可以看出,「偏沉」是太極拳最重要的技擊策略之一,它服務於「舍已從人」,又是「舍已從人」策略的必要補充和構成要件。 1、它服務於「舍已從人」,這個內容已經在前面做了詳細論述,此處不贅。 2、它是「舍已從人」策略的必要補充和構成要件。沒有「偏沉」策略思想,只講「舍已從人」,太極拳的技擊將完全失去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敵實踐中的被動和後果王宗岳已經在太極拳論是說得相當明白了。還應該看到,正是由於有了「偏沉」策略,才能有效地創造利於我方的「舍已從人」,不講「偏沉」,「舍已從人」就是無源之水。 偏沉與雙重的關係和區別:應該看到,偏沉與雙重不是對立關係,它們同屬於太極拳功夫的技擊方式。太極拳論之所以重偏沉,輕雙重,是因為兩者雖然都主張積極主動,但在指導思想、技擊過程和結果表現上大相徑庭。 1、前者主張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後者則用自身力量直接出擊。 2、前者天機活潑,後者卻非常容易陷於僵局和消耗戰。 如果把前者比喻成「攻堅戰」,後者則是「聲東擊西,圍點打援」。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並列關係。臨陣對敵,若敵人力量小的可憐,完全可以用雙重擊之,但如果勢均力敵或敵強我弱,則必須先行「偏沉」之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另一篇

太極拳雙重和偏沉的再理解

華 雪 高級工程師 1966年生

太極拳理論著作中,首先學習的第一篇拳譜往往是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對於拳論中有關雙重的理解,前人提出了眾多的看法,這些看法都從某種程度上提出了新的理解,從而部分否定了先前的解釋,不斷的否定,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這為後人學習太極拳,避免雙重,提供了眾多的思路,但同時相互矛盾的觀點,也讓後人更加覺得拳譜高深難悟,不免在學習過程中,又走更多的彎路。

本人不揣冒昧,也試圖從自己煉拳學拳的經驗和自身感悟的角度,對有關雙重進行自己的解釋,並試圖尋找避免雙重的途徑。

本人從一九九三年師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黃震寰先生學習太極拳,一九九七年承蒙厚愛,得收為入門弟子,其間因工作變換,加之個人惰性,練習太極拳不免斷斷續續,從學習年限與獲得相比,收穫寥寥,每逢考量,不免羞愧,非師不明,實弟子沒有堅持不懈,學拳悟道不能盡心,愧對良師諄諄教導。

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提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先人的表述未免過於簡略,以至後人理解千差萬別,「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似乎容易想像,但是「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往往是爭論的來源,儘管有王宗岳先人的「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似乎給了後人一些指引,但是後面「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又把後人帶到了迷茫之中。於是後人不免從全文中的有關「隨」的引用以及從「雙重」的上下文來推論雙重的含義和「隨」的合理性,於是有「腳踏車之所以能行動彎轉自如者。均力學也。人坐於車上。手拂之。足踏之。目視之。身隨之。其重心在腰。而司顧盼,以手輔助之。其輪盤置於車之中心。兩足踏於腳磴之上。一踏一提。則輪齒鉸鏈而帶動前進矣。若使兩足同時用力踏之。則車即行停止前進。此蓋雙重之病耳。夫推手亦然。對方用力推我。吾若仍以力相抵抗之。因而相持。則謂之滯」之說。

本人結合自己所學,對以上雙重有如下感悟,僅以此文拋磚引玉,重新探討雙重確切含義,以便對學習太極拳有更大幫助,有助於太極拳理論和實踐的繼承和發展。為了便於解釋本人對雙重的理解,這裡需要先定義「虛實」的概念和對太極拳中的「意」的理解。

首先解釋太極拳中的意,太極拳中的意與生活中的意一致,在於一種想法,一種注意活動,或者說是一種意念。拳論中講「變化虛實須留意」,「勢勢存心揆用意」中的意其實就是主意、意識、想法。那麼意識什麼、想什麼就是意的內容。

通過心理活動引起生理變化是用意的目的所在。太極拳重意,用意,練意,其實質是通過心的活動引起身的變化,達到心、身俱練。

太極拳講求大松、大柔、大軟、大虛、大空;講求無形無象,全體透空。太極拳要求空非空,意非意,有意無意是真意;學習太極拳,不可刻意求,不可無意追。因此,習練太極拳,不可意重,意重生象,由象知意,有意知防。太極拳用意過度,就是著意,著意就是力,於是意圖為人所知,所以,練習太極拳需要「刻刻留意「,以使自己意圖不為人所知,人便不知如何應我,此時,才不易為人所制。

因此,我認為兩腳雙重、雙方相抵、以及雙手同力是狹義的太極拳雙重,凡此類雙重,運轉不易,變化不靈。實際上,雙重的意義更為廣泛,我的理解是,當意圖與行為相合時就表現為太極拳雙重;進一步來說,推人之意形於手,拉人之意形於體,攻人之意形於身,都是著象的表現,對方聽得明白,很容易被化解而受制。

再進一步,意與手合,不論是推人還是拉人,手為雙重;意與體合,不論是抗還是躲,體為雙重;意與勁合,不論如何作用,勁是雙重;意與氣合,氣是雙重。另外「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就是因為純功與意合,舉止行動無不體現意圖,不能全體透空而著形著象,意圖即為身形所累,附加在身形上,臂便成棍,身便成板,體便貫實,功便借體成為某種型態,自然可為人所制。

以上就是我對雙重的理解。

如何避免雙重?為此,需要解釋另外一個概念,即虛實,還需要說明虛實與陰陽的關係。

有了前面論述的意的含義,太極拳中的虛實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所謂虛實,就是意與形、氣、神的有無分合,就是意與手合,為手實;與體合,為體實;與神合,為神實;與勁合,為勁實;與功合,為功實。意不著手,則手虛,意不著體,則體虛,其餘類推,太極拳所謂虛實,即意的有無運用、時空運用。似有若無,分合變換,有意復忘意,虛實的變化和對立統一,當是太極拳虛實運用的根本。

由虛實而及陰陽,當不難理解陰陽的含義,實為陽,虛為陰,有為陽,無為陰,有無相生,虛實互換;所以,王宗岳先生這樣解釋雙重的規避,「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自是不難理解了。進一步說,對雙重的規避是虛實變換,相互包容,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然後才有「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即為虛中有實,實中寓虛。虛實分清,才有虛實轉換,才有相互包含,才能陰陽相濟。分清不是分開,不是上下虛實,不是兩腳分開虛實,也不是兩手分開虛實,而是明白清楚虛實含義,不懂虛實,枉談分清。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是粘走合一,做到粘走合一,才是「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才能做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才能避免雙重之病。太極拳論中「偏沉則隨,雙重則滯」的「偏沉」也為病,一意空運或形單無援,即為偏沉,只與行為合而又失去陰陽相濟,失去了中定中和,偏沉而不能顧及整體,同樣會隨人而去,不能自主。實際上,偏沉為廣義的雙重之病。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中說:「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就明確無誤地說明了時時處處總有並存的虛實,虛實並用,才能達到陰陽相濟。這裡的「處處」,不宜簡單的理解為物理上的一點,而要有時空一片的感覺。

黃震寰先生演示推手發我之時,無形無象,體虛,神虛,全體透空,身體不相接觸,我即神魂俱驚而隨手而去;表演浮氣拔根,在雙手沒有任何力量和感覺,我即莫名氣浮,失去平衡。可以說黃震寰先生所有太極演練行為,都沒有任何雙重痕迹,因而對方根本不可感知。話又說回來,避免雙重為太極的基本功夫。

在解讀黃震寰先生的太極推手的功夫時,李煥喜先生常提倡的實虛並用,務虛以致實用,則是非常好的具體辦法。還有引進落空之時任脈下,合既出之時督脈上,也是方便法門。有位年長的老拳友提到的「把實的練虛了,把虛的練實了!」也是非常好的形象描述。黃震寰先生常常提到的前輩「把太極拳往開里打」也是避免雙重的練習方法。

此時,身體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身體松、柔、軟,內氣虛、空、通,精神虛靈,以致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應物自然。在推手過程中,避免以實對實,而宜以虛運實,所謂「用意不用力,單純用力非太極」。此時推手才能在捨己從人中實現讓人浮氣拔根,而自己身松神虛而有能量,身外有手,得機得勢。

所謂松,不是鬆懈,是指節節鬆開、虛開,精神內斂虛靈。所謂發放,是指放鬆後的能量,不是身體聚合後筋力的發放,當然,筋力的發放也是很好的功夫。所謂發放的對象,也是指對方的神氣,而非對方的實體肉身。

太極拳論中也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當此時,剛從無極生出,還未分陰陽,但陰陽、虛實、有無變化生機已蘊含其中,即是所謂太極。


推薦閱讀:

錢的秘密,讓錢自動流進你的口袋!
你的4大秘密不要對他說-情感-瑞麗網|rayli.com.cn
秘密(作者:玉珍)
緣分的秘密
你居然還不知道,這些藏在你家鏡子中的秘密!

TAG:秘密 | 不得 |